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八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2)

1. 傷寒愈後之病

傷寒病愈後。或有目復大病者。以其清陽之氣不升。餘邪上走空竅也。其病癮澀赤脹。生翳羞明。頭腦骨痛。當助清陽上出則愈。最忌大黃、芒硝。苦寒通利。犯之不可復治。

2. 經逆赤腫

女人逆經。血灌瞳神。滿眼赤澀者。乃血熱經閉。過期不行。則血逆行於上。如有胬肉。切不可鉤割。只用四物加行氣破血通經藥。經行則血翳自退。勢甚。必加酒大黃下奪其勢。去火所以存陰。正為肝虛血少。不得不以退火為急務。火不下奪。則凌爍真陰。陽愈亢而陰愈竭矣。

人但如四物之補血。孰知大黃為補血哉。若因其虛而用補藥。非徒無益。真是抱薪救焚矣。

3. 妊娠目病

妊娠目病。須分氣分血分。氣分則有旋臚泛起。瞳神散大等證。血分則有瘀血凝脂等病。蓋其陰陽澀滯。與常人不同。內伐恐傷胎泄氣。不伐則病又不除。然必善施內護外劫之法。則百發百中矣。

4. 產後目病

產則百脈皆動。邪易以乘。肝部發生之氣甚弱。而膽失滋養。精汁不盛。則目中膏液。皆失化源。所以目病者多皆內不足所致。大抵產後。病宜早治。莫待其久。久則氣血定而病深。治亦不易。其外證易知者。人皆知害而早治。其內證害緩者。人多忽之。比其成也。悔無及矣。

5. 痘疹餘毒證

痘瘡入眼。其痘瘡初生。眼閉不開。眼上即有痘瘡。點在黑暗上者。急取益母草煎湯熏洗。日三度。更以鱔血點之。忌口及夜啼。乳母亦忌口。須痘瘡痊可。其眼漸開。眼中之痘亦愈矣。初起痘瘡入眼。決明散、密蒙散。痘瘡入眼成翳者。穀精散、神功散選用。丹方。用望月砂末。

生雞肝研爛。飯上蒸熟。每日空心食之效。大抵治之早。則易退而無變。遲則退遲。今人但見痘後目疾。便謂不治。不知但瞳神不損者。縱久遠。亦有可治之理。惟久而血定精凝。障翳沉滑澀損者為不治耳。倪仲賢云。斑疹餘毒所害者。與風熱不制之病。稍同而異。總似羚羊散主之。

便不硬者。減硝、黃。未滿二十一日而病者。當消毒化斑為主。斑後風熱翳膜。氣暈遮睛。瀉青丸瀉之大效。痘疹瘡痂落盡。肌體肥壯。眼中忽然紅色。乃餘毒鬱結而發出。此證最劇。失治多能害目。只用車前草擂水。頻頻灌之。滌卻肝經之熱毒。洗以益母草。點以鱔魚血。

胎風赤爛證,此證有三。一為血露入眼。洗不乾淨而赤爛。生萊菔搗汁點之。一為在母腹中時其。母多食壅毒辛熱。生後百日而赤爛。犀角地黃湯加黃連。母子俱服。一為乳母壯盛。乳頭脹滿。乳汁灑射兒眼中而赤爛。黃連湯拭淨。一味煅過爐甘石吹點。

小兒疳眼證,皆由過食傷脾腹脹。午後發熱。至夜方退。日久發稀作瀉。瀉甚則渴。食積發熱既久。則肝膽受傷。白仁紅色。漸生翳膜。遮滿黑珠。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狀。決明雞肝散。或羊肝蘸夜明砂食。或綠礬一兩。饅頭去餡裹煨。外黑盡。內通紅。取出用密陀僧煅。夜明砂等分為末。

煮棗肉搗丸黍米大。每服二三十丸。量兒大小。空心米湯下。切宜忌口。膜用人乳頻點自去。若至聲啞口乾。腳手俱腫。十難救一。

6. 因風證

因風者。謂患風人病目也。風在五行為木。在臟為肝在竅為目。本乎一氣。故患風人。未有目不病者。然必因其故而發。有日淺而鬱未深。為偏喎歪斜者。有入脾而睥反濕勝赤爛者。有血虛筋弱而振搐者。有不禁而反傷精神。及恣燥嗜熱。蘊鬱而為內障者。有風盛血滯。結為外障。

如胬肉等證者。各因其證而伐其本。內外治法不同。大抵風病目者。當去風為先。風不去。目病終無不發之理。

7. 因毒證

因毒者謂人生瘡瘍腫毒累及目病也。若病目在病毒之時。治毒愈而目亦愈。若毒愈而目不愈者。乃邪入至高之深處。難以自退。當浚其本。澄其源。因而觸激甚者。有瘀滯之變。

8. 因他證

因他證而害及目。所致不同。如傷寒陽證熱鬱。蒸損瞳神。內證也。熱盛血滯。赤痛淚澀者。外證也。陰證脫陽目盲。內證也。服薑、附溫熱之劑多而火燥赤澀者。外證也。瘧疾之熱損瞳神。內證也。火滯於血而赤澀。外證也。瀉利後昏眇。為穀氣乏。氣傷不能發生。內證也。

山嵐瘴氣目昏者。邪氣矇蔽正氣。外證也。蠱脹中滿赤痛者。陰虛難制陽邪。內證也。氣證多郁。弱證多昏花。皆內證也。痰證之膩沫。火證之赤澀。皆外證也。當尋其源而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