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傷飲食
內經云。五臟者。藏精氣而不瀉也。故滿而不實。六腑者。傳化物而不藏。故實而不滿也。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胃者水穀之海。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。藏於胃以養五臟氣。氣口亦太陰也。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。皆出於胃。變見於氣口。
經言。水穀之寒熱。感則害人六腑。又曰。陰氣者。靜則神藏。躁則消亡。飲食自倍。腸胃乃傷。此乃混言之也。分之為二。飲也。食也。飲者水也。因而大飲則氣逆。形寒飲冷則傷肺。肺病則為喘咳。為腫滿。為水瀉。輕則發汗利小便。上下分消其濕。如重而蓄積為滿者利下之。
食者物也。因而飽食。筋脈橫解。腸澼為痔。又飽食勞力。傷太陰厥陰。則氣口滑大於人迎兩倍三倍。或嘔吐痞滿。或下利腸澼。當分寒熱輕重治之。輕則內消。重則除下。亦有宜吐者。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。然不可過劑。過則反傷脾胃。蓋先飲食自傷。加之藥過。脾胃復傷而氣不能化。
白話文:
內經云。五臟者。藏精氣而不瀉也。故滿而不實。六腑者。傳化物而不藏。故實而不滿也。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胃者水穀之海。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。藏於胃以養五臟氣。氣口亦太陰也。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。皆出於胃。變見於氣口。
《內經》說:「五臟是藏納精氣而不外洩的,所以它們看起來飽滿但並非實質;六腑是傳化食物而不貯藏的,所以它們看起來實質但並非飽滿。」「為什麼氣口(即胃)獨為五臟之主呢?因為胃是水穀之海,是六腑之大源。五種味道的食物入口後,都藏納在胃中,以滋養五臟之氣。氣口也屬太陰,所以五臟六腑之氣味,都源於胃,並從氣口表現出來。」
經言。水穀之寒熱。感則害人六腑。又曰。陰氣者。靜則神藏。躁則消亡。飲食自倍。腸胃乃傷。此乃混言之也。分之為二。飲也。食也。飲者水也。因而大飲則氣逆。形寒飲冷則傷肺。肺病則為喘咳。為腫滿。為水瀉。輕則發汗利小便。上下分消其濕。如重而蓄積為滿者利下之。
經書說:「水穀的寒熱會影響人體,感邪則會損害六腑。」又說:「陰氣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飲食過度,就會傷及腸胃。」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,應該分開來看:
一是「飲」。飲指的是水。過度飲水會導致氣逆,身體寒冷飲用冷水會傷及肺。肺病則會出現喘咳、腫滿、水瀉等症狀。輕者可以發汗利小便,上下分消濕氣。若濕氣重而積聚成滿,則需要利下之法。
食者物也。因而飽食。筋脈橫解。腸澼為痔。又飽食勞力。傷太陰厥陰。則氣口滑大於人迎兩倍三倍。或嘔吐痞滿。或下利腸澼。當分寒熱輕重治之。輕則內消。重則除下。亦有宜吐者。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也。然不可過劑。過則反傷脾胃。蓋先飲食自傷。加之藥過。脾胃復傷而氣不能化。
二是「食」。食指的是食物。過度飽食會導致筋脈橫解,腸道積液而形成痔瘡。又若飽食後勞力,會傷及太陰厥陰,則氣口(胃)的滑利程度會超過人迎脈兩倍到三倍,並出現嘔吐、痞滿、下利、腸澼等症狀。
治療時應根據寒熱輕重來選擇方法:輕者可用內消之法,重者可用除下之法。也有適合吐瀉的患者,因為「在上者因而越之」,即上焦病症可用吐瀉之法。但不可過度用藥,否則會反傷脾胃。因為患者本身已經飲食自傷,再加上藥物過度,脾胃再次受損,氣機不能正常運化。
食愈難消也。
趙養葵云。今方家治傷飲食者。以平胃散為主。出入增減。以為脾胃之準繩。平胃者。胃中有高阜。則使平之。一平即止。不可過劑。過劑則平地反成坎矣。而枳朮丸尤勝。今人以此丸為補脾藥。朝服暮餌。更有益之橘、半、香、砂者。則又甚矣。至若山楂、神麯、麥芽三味。
舉世所常用者。蓋山楂能化肉積。產婦兒枕痛者。用炒黑山楂。砂糖水煎服。兒枕立化。其性消積破血。豈可輕用。曲糵者。以米與水在瓷缸中。心藉曲以釀成酒。必藉糵以釀成糖。脾胃在人身。非瓷缸比。原有化食之能。今食不化者。其所能者病也。只補助其能而食自化。
白話文:
食愈難消也。
趙養葵說:現在的醫生治療傷食(消化不良)的藥方,多以「平胃散」為主,依情況增減藥量,作為調治脾胃的準繩。所謂「平胃」,指的是胃中有高低不平的地方,藥物能使之平坦,一旦平坦就停止用藥,不可過量,過量則會使平坦的地方反變成凹陷。而「枳朮丸」的效果更加優良。現在的人卻把此丸當作補脾藥,早上服用,晚上食用,更有甚者還加入橘皮、半夏、香附、砂仁等藥材,這就過於嚴重了。至於山楂、神麴、麥芽三味,
是世人常用的藥材。山楂能化解肉積,產婦嬰兒枕骨疼痛者,可用炒黑山楂加砂糖水煎服,嬰兒枕骨疼痛就能消散。山楂性味消積破血,不可輕易使用。曲糵是指用米和水在瓷缸中,依靠曲釀成酒,依靠糵釀成糖。脾胃在人體內,並非像瓷缸一樣,本來就有消化食物的功能。現在食物不消化,是因為其消化功能出現了問題。只要輔助其功能,食物自然就能消化。
何必用此消克之藥哉。大凡元氣完固之人。多食不傷。過時不飢。若人先因本氣不足。致令飲食有傷。前藥一用。飲食雖消。但脾胃既已受傷。而復經此一番消化。愈虛其虛矣。明後日食復不化。猶謂前藥已效。藥力欠多。湯丸並進。展轉相害。羸瘦日增。良可悲哉。
東垣論飲食勞倦。為內傷不足之證。而王安道又分飲食傷為有餘。法當消導。東垣自有枳朮丸等方。勞倦傷為不足。專立補中益氣湯主治。其傷食之證。胸膈痞悶。吐逆咽酸。噫敗卵臭。畏食頭疼。發熱惡寒。病似傷寒。但氣口脈大於人迎。身不痛耳。宜豁痰運脾。二陳加枳、朮、曲、糵、山楂、香附之類。
白話文:
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消減體力的藥呢?一般來說,元氣充足的人,多吃也不傷身,過時也不感到飢餓。如果人體原本就元氣不足,導致飲食難以消化,服用藥物後,雖然暫時消減了食積,但脾胃已經受傷,又經此一番消解,反而更虛弱了。 明後日後食慾不振,依然以為是藥物有效,只是藥力不足,於是湯丸並用,互相傷害,日漸消瘦,真是令人悲痛。
東垣先生認為飲食勞倦屬於內傷不足,而王安道又將飲食傷分為有餘和不足,有餘者應當消導,東垣先生已有枳朮丸等方劑;勞倦傷屬於不足,則專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 飲食傷的症狀包括胸膈痞悶、嘔吐反酸、噯氣有臭味、畏食頭疼、發熱惡寒,病症類似傷寒,但氣口脈大於人迎,沒有身痛,宜豁痰運脾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枳實、白朮、麥芽、神曲、山楂、香附等藥材。
挾氣脈沉。加木香、青皮。停食感冒。芎蘇散加消導一二味。食滯中宮。胸膈痞悶噯氣。發熱頭痛。有類外感。藿香正氣散。若七八日不大便。口乾煩躁。臍上硬痛。枳實導滯丸。因憂氣食濕黏結於中脘。發熱。腹皮底微痛。心下痞滿。不思飲食。食之不化。常常痞氣。木香化滯湯。
食積痞滿。消瘦發熱。保和丸。虛。加白朮二兩。名大安丸。調理之。食滯心下。初起不可驟用苦寒。必兼辛散。二陳、平胃消導之。及枳實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山楂、曲、糵之類。以食得寒則凝。得熱則腐也。日久成積發熱者。加薑汁炒川連、連翹之屬清利之。若已成糟粕。
白話文:
氣脈沉重,可用木香、青皮治療。停食感冒,可以用芎蘇散加消導藥物。食積中宮,胸膈痞悶噯氣,發熱頭痛,類似外感,可用藿香正氣散。如果七八日不大便,口乾煩躁,臍上硬痛,可用枳實導滯丸。因憂氣食濕黏結於中脘,發熱,腹皮底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,食之不化,常常痞氣,可用木香化滯湯。
食積痞滿,消瘦發熱,可用保和丸。虛弱者,加白朮二兩,名為大安丸,調理之。食滯心下,初期不可驟用苦寒藥物,必須兼用辛散藥物,如二陳、平胃消導等,以及枳實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山楂、曲、糵之類。因為食物遇寒則凝結,遇熱則腐敗。久而久之形成積食發熱者,可加薑汁炒川連、連翹等藥物清利之。如果已經形成糟粕,則需另作處理。
日久生熱。燥結不行。方可用承氣輩攻下之。如冷物停滯作吐。二陳加炮薑、白豆蔻、蒼朮、厚朴、神麯、藿香之類。甚則廣朮、巴豆之屬。若冷食停蓄。心腹暴痛作脹。當用紅丸子、備急丸溫下之。痰飲結聚。谷不得入。冷痰宿食在上脘者。用白散湧吐之。痰食已消。中焦未和。
白話文:
食物積滯時間久了會化熱,導致燥結難以排出,可以用承氣湯類的藥物攻下。如果吃冷物導致停滯,出現嘔吐的情況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炮薑、白豆蔻、蒼朮、厚朴、神麴、藿香等藥物治療。情況嚴重時,可以加用廣朮、巴豆等藥物。如果吃冷食導致食物停積,出現心腹劇痛、腹脹,可以用紅丸子、備急丸溫下治療。如果痰飲積聚,食慾不振,冷痰宿食停留在上脘者,可以用白散湧吐治療。痰食消退後,中焦還未和解,需要根據情況繼續治療。
不思飲食。或吐或瀉。倦怠面黃。按之心下軟。脾胃受傷也。六君子加木香、砂仁。燥渴。用七味白朮散。老人虛人。易於傷食。或膨脹痞悶。或腹滿作瀉。當消補兼施。宜九味資生丸常常服之。若口淡思食。而見食不甘。食過則厭。兼噁心胸膈不快。胃虛挾痰飲也。六君子加枳實、香、砂。
若不思飲食。食不克化。食後反飽。脾虛不能健運也。枳實理中丸。病後飲食不調。中脘隱隱作痛。有時得食則已。有時得食轉加。此胃中火燎作痛。得食以壓其勢。故痛少安。若飲食稍過。氣不能運轉其食。故痛轉加。連理湯加沉香。靈樞云。夫胃滿則腸虛。腸滿則胃虛。
白話文:
不願意吃東西,或者吐或者拉肚子,感到疲倦、臉色發黃,按壓心窩部位感覺軟軟的,這是脾胃受傷了。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、砂仁。
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用七味白朮散。
老年人和虛弱的人容易傷食,可能會感到肚子脹、不舒服、腹滿、拉肚子,需要同時調理脾胃和補益身體。可以用九味資生丸長期服用。
如果嘴巴淡、想吃東西,但吃下去卻不覺得美味,吃完就感到厭惡,還伴隨噁心、胸膈不舒服,這是胃虛寒,伴隨痰飲。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枳實、香、砂。
如果不想吃東西,吃下去也消化不了,吃完反而感到飽脹,這是脾虛,無法正常運作。可以用枳實理中丸。
生病之後飲食不調,中脘部位隱隱作痛,有時吃東西之後就沒事了,有時吃東西反而更痛。這是胃中有火灼傷,吃東西可以壓制火勢,所以疼痛會暫時減輕。如果吃多了,氣血無法運轉食物,所以疼痛會加重。可以用連理湯加上沉香。
《靈樞》經書上說:胃部飽滿了,腸道就虛弱;腸道飽滿了,胃部就虛弱。
更實更虛。其氣乃居。若醉飽過度。或感風寒。或著氣惱。以致填塞胸中。胃氣不行。忽然厥逆昏迷。口不能言。肢不能舉。此名食厥。若誤作中風中氣治之。必死。宜煎姜鹽湯探吐之。風寒者。藿香正氣散。氣滯者。八味順氣散。吐後別無他證。只以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之類調之。
如遇此卒暴之病。必須審問明白。或方食醉飽。或飲食過傷。但覺胸膈痞悶。痰涎壅塞。氣口脈緊盛者。宜作食滯治之。
傷諸肉食。用草果、山楂。挾外感風寒。山楂須用薑汁炒黑。則不酸寒收斂。兼能破血和傷。消導食積更速。傷麵食。炒萊菔子。傷麩筋粽子等物。諸藥不能消化。俱用本物拌綠礬燒灰。砂糖酒下。二三服效。傷糯米粉食。炒酒藥。或酒麴。砂糖調。淡薑湯服。傷索粉。用杏仁炒黑。
白話文:
人體虛實不同,氣機停滯,若因過度飲食、受寒著涼或情緒激動,導致胸中阻塞、胃氣不通,突然昏厥、神志不清、無法言語、肢體癱瘓,此稱為食厥。切勿誤以為中風或中氣而施治,否則必死無疑。應當以薑鹽湯探吐之。若因風寒所致,可服用藿香正氣散;若因氣滯所致,可服用八味順氣散。吐後若無其他症狀,可用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等調理。
遇到此類突發疾病,務必仔細詢問病史,了解病因。若因飲食過度、或食物過於油膩,導致胸膈堵塞、痰涎阻塞、氣息急促、脈象強勁,應當以食滯進行治療。
若因食用肉類而導致食積,可用草果、山楂;若因食用肉類且伴隨風寒,山楂需用薑汁炒黑,以避免酸寒收斂,同時可以破血和傷、更快消導食積。若因食用麵食而導致食積,可用炒萊菔子。若因食用麩筋、粽子等難消化食物,則可用這些食物拌綠礬燒灰,以砂糖酒送服,二三服即可見效。若因食用糯米粉而導致食積,可用炒酒藥或酒麴,以砂糖調和,淡薑湯送服。若因食用索粉而導致食積,可用炒黑杏仁。
研如脂。砂糖拌。薑湯服。傷生冷果菜。宜木香、砂仁、炮薑、肉桂。傷蟹腹痛者。丁香、紫蘇、生薑。傷蛋滿悶。薑汁、蒜泥。傷肉生魚鱠。必用生薑、草果、炮黑山楂。積久生熱。口乾噫氣。二陳加薑汁炒川連及消導藥。
傷酒,經曰。因而大飲則氣逆。酒入於胃。則絡脈滿而經脈虛。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。若飽以入房。氣聚於脾中不得散。酒氣與穀氣相搏。熱盛於中。故熱遍於身。內熱而溺赤也。東垣云。酒者。大熱有毒。氣味俱陽。乃無形之物也。若傷之。止當發散。汗出則愈。其次莫如利小便。
白話文:
研磨成像脂膏狀,加入砂糖拌勻,用薑湯服用。忌食生冷瓜果蔬菜,宜用木香、砂仁、炮薑、肉桂。如果因食用螃蟹而腹痛,可以用丁香、紫蘇、生薑。如果因食用雞蛋而感到胸悶,可以用薑汁、蒜泥。如果因食用肉類或生魚片而感到不適,一定要用生薑、草果、炮製的黑山楂。如果積食日久導致身體發熱,口乾舌燥、打嗝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薑汁炒製的川連和消導藥。
喝酒傷身,古書上記載:如果過量飲酒,就會導致氣逆。酒進入胃部,會導致血管充盈,而經脈虛弱。脾臟負責幫助胃部運化津液。如果吃飽飯後馬上房事,氣會積聚在脾臟中無法散開,酒氣和食物氣相互搏擊,導致體內熱盛,因此全身發熱,內熱而小便發黃。東垣說:酒性大熱,有毒,氣味都是陽性,而且是無形之物。如果傷酒,就應該發散,出汗後就會好轉。其次,可以用利尿的方法。
使上下分消其濕。今之病酒者。或以雄黃、巴豆、蠍梢大熱之藥下之。或用牽牛、大黃、甘遂大寒之藥下之。是無形元氣受病。反下有形陰血。則真水愈弱。陽毒太旺。反增陰火。是以元氣消爍。折人長命。患此者。不得已用葛花解酲湯。或五苓散加人參、草豆蔻。傷酒食積發熱。
者曲糵丸。腹滿虛脹。合塌氣丸。不應。神保丸、酒症丸。並加酒炒黃連。胃氣虛者。上法俱不可用。惟獨參湯助其胃氣立蘇。神驗。
白話文:
要使上下消散濕氣,現在治療喝酒過度的人,有些人用雄黃、巴豆、蠍梢等大熱藥物來瀉下,有些人用牽牛、大黃、甘遂等大寒藥物來瀉下。這些方法都是因為無形元氣受病,反而瀉下有形的陰血,導致真水更弱,陽毒過盛,反而增加陰火,因此元氣消損,折損人的壽命。患有這種病的人,不得已要用葛花解酲湯,或者五苓散加上人參、草豆蔻。傷酒食積發熱者,服用曲糵丸。腹滿虛脹者,服用塌氣丸。若無效,則服用神保丸、酒症丸,並加酒炒黃連。胃氣虛弱者,以上方法都不適用,只有獨參湯可以幫助恢復胃氣,效果顯著。
喻嘉言曰。夫酒者。清洌之物。不隨濁穢下行。惟喜滲入者也。滲入之區。先從胃入膽。膽為清淨之府。同氣相求。然膽之攝受無幾。其次從胃入腸。膀胱滲之。化溺為多。逮至化溺。則所存者。酒之餘質。其烈性惟膽獨當之。每見善飲者。必淺斟緩酌。以俟腹中之滲。若連飛數觥。
則傾囊而出耳。靈樞云。怯士之得酒。怒不避勇士者。其氣慓悍。入於胃中則胃脹。氣上逆滿於胸中。肝浮膽橫。當是之時。同比於勇士。氣衰則悔。名曰酒悖。蓋膽之府。原無輸瀉。善飲者。膽之熱恆移於腦。則為鼻淵。或頭間多汗。腦熱大泄。或注於腸。則大便時溏。濕熱下泄。
白話文:
喻嘉言說:「酒,是一種清澈的東西,它不會隨著濁穢一起往下流,只喜歡滲入。滲入的地方,首先是從胃進入膽囊。膽囊是清淨的地方,同氣相求,然而膽囊的攝受能力有限。其次,酒從胃進入腸道,再由膀胱滲出,大部分變成尿液。等到變成尿液,留下的就是酒的殘渣,其烈性就由膽囊單獨承受。
經常看到善於飲酒的人,一定會淺淺地斟酒,慢慢地喝,等待酒液滲入腹中。如果連續飛快地喝下好幾杯,就會把酒全部倒出來。靈樞經上說:膽小的人喝了酒,變得敢於和勇士爭鬥,他的氣勢凶悍,進入胃中就讓胃脹,氣逆上衝充滿胸膛,肝臟浮腫,膽囊橫移。在這種情況下,與勇士相比,他的氣力衰弱就會後悔,叫做酒悖。
因為膽囊原本沒有輸瀉的功能,善於飲酒的人,膽囊的熱氣會不斷地移到腦部,就會導致鼻淵,或者頭部出汗,腦熱大泄。或者熱氣下注腸道,就會導致大便溏瀉,濕熱下泄。」
俱不為大患也。如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。以漸滲於經絡。則身目皆黃。為酒癉之病。以滲而出也。轉驅而納諸膀胱。從溺道而消也。
〔診〕氣口脈浮大。按之反澀者。有宿食也。脈數而滑者。有宿食也。脈遲而滑者。宿食作脹也。氣口脈緊。寒食停滯胃中。溫消而下之。氣口脈沉緊而細。冷食傷脾。溫補兼消之。兩手脈皆模糊不清。此宿食結滯。胃氣不行。急下奪之。傷食脈有滑澀之異。脾虛不能鼓運。
胃虛不能熟腐。故其脈不滑而澀。澀甚則模糊不清矣。若人迎緊盛而氣口滑者。停食感冒也。
許叔微治一酒客。感冒風寒。倦怠不思飲食。已半月矣。睡後發熱。遍身疼如被杖。微惡寒。六脈浮大。按之豁然。作極虛受寒治之。用六君子加黃耆、當歸、葛根。大劑與之。五服後遍身汗出如雨。得睡。諸證悉平。
白話文:
如果只是膽熱的汁液充滿溢出,慢慢滲入經絡,就會導致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這就是酒疸病,因為熱氣滲透出來。如果將熱氣轉移到膀胱,就會從尿道排出。
如果脈象浮大,按壓卻澀,說明有宿食積滯;如果脈象數且滑,也說明有宿食積滯;如果脈象遲且滑,說明宿食導致脹滿。如果脈象緊,說明寒食停滯在胃中,需要溫暖的食物幫助消化。如果脈象沉緊而細,說明冷食傷脾,需要溫補並幫助消化。如果兩手脈象模糊不清,說明宿食結滯,胃氣不通,需要快速下瀉去除宿食。傷食的脈象有滑澀的變化,說明脾虛不能正常運作。
胃虛不能消化食物,所以脈象不滑而澀,澀得厲害就會變得模糊不清。如果人迎脈緊而盛,氣口脈滑,說明停食感受風寒。
許叔微曾治一個酒客,他因為感冒風寒,倦怠不想吃飯,已經半個月了。睡覺後發熱,全身疼痛,好像被棍子打了一樣,輕微怕冷,六脈浮大,按壓時感覺空虛。他認為這個病人是虛寒體質受寒,所以用六君子湯加黃耆、當歸、葛根,大量服用。服藥五劑後,全身汗出如雨,可以睡覺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
江南仲治一人。冬月覆舟。盡力救貨。忍飢行五十里。遇族人縱飲青樓。遂發熱四肢如火。左脅一點疼痛。小便赤澀。五日不更衣。醫作傷食治。不效。脈弦數無力。氣口倍於人迎。此醉飽竭力傷肝所致。內經所謂數醉飽以入房。氣聚於脾中不得散。酒氣與穀氣相搏。熱盛於中。
故熱遍於身。內熱故溺赤。酒氣慓悍。腎氣日衰。陽氣勝故手足為之熱也。與四君子加神麯、枳殼、白芥子。二服熱退。調理而愈。
石頑治幼科汪五符。夏月傷食。嘔吐發熱顱脹。自利黃水。遍體肌肉捫之如刺。六脈模糊。指下尋之似有如無。足脛不溫。自認陰寒而服五積散。一服其熱愈熾。昏臥不省。第三日自利不止。而時常譫語。至夜尤甚。乃舅葉陽生以為傷暑。而與香薷飲。遂頭面汗出如蒸。喘促不寧。
白話文:
江南有一位名叫仲治的人,冬天乘船時遭遇翻船,他竭力搶救貨物,忍飢挨餓走了五十里路。途中遇到族人,便縱情於酒樓飲酒作樂,結果發燒,四肢發燙,左脅下隱隱作痛,小便赤澀,五天不換衣服。醫生誤診為傷食,治療無效。脈象弦數無力,氣口比人迎脈強,這是因醉酒飽食後又過度勞累傷肝所致。《內經》中所說「數醉飽以入房」,氣聚於脾中無法散開,酒氣與穀氣相互衝撞,熱盛於內。
因此全身發熱,內熱導致小便赤澀,酒氣剛猛,腎氣日漸衰弱,陽氣旺盛,所以手足發熱。治療用四君子湯加神曲、枳殼、白芥子,服用兩劑後熱退,調養後痊癒。
石頑在《幼科》中記載了一則案例:汪五符,夏天傷食,嘔吐發熱,頭顱脹痛,腹瀉黃水,全身肌肉摸起來像針刺一樣,六脈模糊,指下摸起來似有似無,足脛不溫。他自認為是陰寒,服用五積散,結果一劑藥後熱症更為嚴重,昏睡不醒,第三天腹瀉不止,神志不清,晚上尤其嚴重。他舅父葉陽生認為是中暑,給他服用香薷飲,結果頭面汗出如蒸,呼吸急促,坐立不安。
足冷下逆。歙醫程郊倩以其證大熱而脈息模糊。按之殊不可得。以為陽欲脫亡之候。欲猛進人參、附子。云間沈明生以為陰證斷無汗出如蒸之理。脈雖虛而證大熱。當用人參白虎。爭持未決。取證於石頑。診其六脈雖皆澀弱模糊。而心下按之大痛。舌上灰刺如芒。乃食填中宮。
不能鼓運其脈。往往多此。當與涼膈散下之。諸醫正欲藉此脫手。聽余用藥。一下而神思大清。脈息頓起。當知傷食之脈。雖當氣口滑盛。若屢傷不已。每致澀數模糊。乃脾不消運之兆也。此證設非下奪而與參、附助其壯熱。頃刻立斃。可不詳慎。而妄為施治乎。
白話文:
患者腳冷,症狀逆上。歙州醫生程郊倩認為病人症狀屬於大熱,脈搏模糊,按之難以觸摸,判斷為陽氣將要脫亡的徵兆,想要急用人參、附子。云間醫生沈明生則認為陰證不可能出現汗出如蒸的情況,脈搏雖然虛弱,但症狀為大熱,應該用人參白虎湯。兩人爭執不下,便向石頑請教。石頑診脈後發現,六脈雖皆澀弱模糊,但心下按之疼痛劇烈,舌上灰白刺狀如芒,判斷為食物積滯中焦,無法運化,導致脈象不正常。因此,石頑開了涼膈散,讓病人服用。眾醫生正準備放棄治療,聽石頑用藥後,病人神志清醒,脈搏頓時恢復。由此可知,食物積滯的病人,脈象雖然會出現滑盛,但若積滯反覆,則會導致脈象澀數模糊,這是脾臟無法消化運化的徵兆。此症若不瀉下積滯,而用人參、附子助長熱症,病人將立即死亡。所以治療疾病要謹慎小心,不可妄加施治。
又診葉新宇停食感冒。而兩寸關皆澀數模糊。兩尺皆沉弦。而按之益堅。雖其人尚能行走。而脈少衝和。此必向有陳氣在少腹。詢之果患寒疝數年。因緩辭不便用藥。是夜即腹暴滿而逝。門人問曰。葉子偶抱小恙。何以知其必死而辭之。曰。凡人胃滿則腸虛。腸滿則胃虛。更實更虛。
其氣乃居。今胸有嘏而腹有積。上下俱困。能保其不交攻為患乎。當知厥疝入腹。腳氣衝心等疾。皆是陰邪搏結。鬱積既久。則挾陰火之勢而上升。若胸中陽氣有權。則陰邪仍歸陰位而止。今胸中先為宿食填塞。腹中陳氣不逆則已。逆則上下俱滿。正氣無容身之地。往往有暴絕之虞。
白話文:
葉新宇最近感覺身體不適,脈象診斷為關脈澀數模糊、尺脈沉弦,按壓後更堅硬。雖然他還能走路,但脈象卻缺乏衝和之氣。這表示他腹中有陳舊的寒氣,詢問之下果然患有寒疝多年。因為病情嚴重,我建議他服用藥物,但他婉拒了。當晚他的肚子突然脹滿,就去世了。學生們問我,葉子只是小病,為何斷言他必死?我解釋道:人體胃滿則腸虛,腸滿則胃虛,互相制衡。
現在他的胸部有積食,腹部有寒氣積聚,上下俱困。這種情況下,如何能保證不會互相攻伐而產生病症?要知道疝氣入腹、腳氣衝心等疾病都是陰邪長期積聚造成的,久而久之會挾帶陰火向上蔓延。如果胸中陽氣充足,陰邪就會被壓制而歸位。然而,現在他的胸部被宿食堵塞,腹部積聚的寒氣一旦逆流,上下俱滿,正氣無處容身,就會導致猝死。
所以不便用藥。實未知其即死也。故凡診六部中病脈有不相應處。即當審其有無宿病。不可輕忽。以招誹謗也。
癸卯元夕。周徐二子。過石頑齋頭縱飲。次日皆病酒不能起。欲得葛花湯解酲。余曰。東垣葛花解酲湯。雖為傷酒專劑。然人稟氣各有不同。周子縱飲。則面熱多渴。此酒氣皆行陽明肌肉之分。多渴知熱傷胃氣。豈可重令開泄以耗津液。與四君子湯去甘草加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、澤瀉。
白話文:
因此不方便用藥。實際上也不知道他會馬上死。所以凡是診斷六部經絡的病症,脈象與病症不符時,就要仔細檢查是否有舊疾,不可輕忽,以免招致誹謗。
癸卯年元宵節,周、徐二人到石頑齋家縱情飲酒,第二天都因喝醉酒而起不了床,想要用葛花湯解酒。我說,東垣葛花解酲湯雖然是專治傷酒的藥方,但人體稟賦各有不同。周先生縱情飲酒,臉色發熱口渴,這是酒氣都跑到陽明經絡的肌肉部分了,口渴是因為熱傷胃氣,怎麼能再用開泄的藥方耗損津液呢?應該用四君子湯去掉甘草,加入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、澤瀉。
下咽即蘇。徐子久患精滑。飲則面色愈青。此素常肝膽用事。腎氣並傷。酒氣皆行筋骨。所以不上潮於面。葛花胃藥。用之何益。與五苓散加人參倍肉桂。服後食頃。溲便如皂角汁而安。
白話文:
吞嚥後即可恢復清醒。徐子久有精液過多的問題,喝水後臉色會變得更加蒼白。這是因為他平時肝膽功能強大,導致腎氣受損。酒氣都流經筋骨,因此不會上達臉部。使用葛花胃藥,這樣的治療方式能有何幫助呢?若將五苓散加入黨參,並增加肉桂的用量。服用後,約一個小時內,排尿和排便的樣子就像皁角汁一樣,這樣就能達到康復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