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八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4)

1. 目赤

目赤有三。一曰風助火鬱於上。二曰火盛。三曰燥邪傷肝。戴復庵云。赤眼有三。有氣毒。有熱壅。有時眼。無非血壅肝經所致。屬表者。羌活勝風湯。屬裡者。瀉肝散等藥。赤久生翳膜者。春雪膏蕤仁膏選用。並用碧雲散吹鼻。目赤腫。足寒者。必用時時溫洗其足。並詳赤脈處屬何經治之。

王節齋云。眼赤腫痛。古方用藥。內外不同。在內湯散。用苦寒辛涼之藥以瀉火。在外點洗。用辛熱辛涼之藥以散邪。故點藥莫要於冰片。而冰片大辛大熱。因其性辛甚。故藉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熱氣。世俗不知冰片為劫藥。誤認為寒。常用點藥。遂致積熱入目。昏暗障翳。又不知忌寒涼而妄將寒涼冷藥挹洗。

常致昏暗者。比比皆是。赤眼腫痛。脾虛不能飲食。肝脈盛。脾脈弱。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。暖藥暖脾則肝益甚。惟於平和藥中。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。一舉兩得。經云。木得桂而枯。更以芍藥制之。散熱存陰之捷法也。人乳點眼。久病昏暗極效。以乳與血液同源。目得血而能視也。

凡赤而腫痛者。當散濕熱。赤而干痛者。當散火毒。赤而多淚者。當散風邪。赤而不痛者。當利小便。先左赤而傳右者。為風熱挾火。散風為主。勿兼涼藥。涼能鬱火也。先右赤而傳左者。痰濕挾熱。瀉火藥中。必兼風藥。風能勝濕也。凡赤甚腫痛。於上睥開出惡血。則不傷珠。

瘀血灌睛證,此證為病最毒。若人偏執己見。不用開鐮者。其目必壞。初起不過紅赤。次後紫脹。及後則白珠皆脹起。在睥則腫脹如杯。在珠則白輪湧起。失治必有青黃牒出⿰米厭凸之禍。凡見白珠赤紫。睥腫虯筋紫脹。傳點不退。必有瘀滯在內。可翻睥內視之。若睥內色暈。泛浮椒瘡。或粟瘡者。皆用導之。導後服宣明丸

血灌瞳神證,因毒血灌入金井瞳神水內也。清濁相混。時痛澀。紅光滿目。濛濛如隔絹。看物若煙霧中。此證有三。者肝腎血熱灌入瞳神者。多一眼先患。後相牽俱損。最難得退。有撞損血灌入者。雖甚而退速。有針內障。失手撥著黃仁。瘀血灌入者。三證治法頗同。用大黃當歸散。有翳退翳。活法治之。

赤脈貫睛證,不論粗細多少。但貫到風輪。經過瞳外接連氣輪者。最不易治。細者稍輕。粗者尤重。貫過者有變證。絲粗及有傍絲虯亂者有變證。凡各障外有此等脈罩者。雖在易退之證。亦退遲也。貫雖未連。而侵入風輪。皆不易退。起於大眥者。心之實火也。宜洗心散。筋脈大者。

用小鋒針挑撥。起於小眥者。心之虛火也。宜導赤散。不必挑。又有暴橫嗜酒之人。赤脈灌睛。乃生相也。不在此例。

赤絲亂脈證,病生在氣輪白珠上。有絲脈縱橫。或稀密粗細不等。有痛不痛。有淚無淚。羞明不羞明。但常常如是。久而不愈也。非若天行客風暴壅。赤脈貫睛之比。當驗其大脈從何部分而來。或穿連其位。即別其所患在何經絡以治之。治外者。細脈易退。大脈虯紫者。退遲。

必須耐久去盡。庶無再來之患。不然。他日犯禁。其病復發。凡絲脈沿到風輪上者。病最重而能變。凡見絲脈虯紫。內服外點。點時細縮。不點即脹。久久亦然。及因而激動病變者。珠雖不紫。睥雖不腫。亦有積滯在絡中幽深之處。揭開上睥深處看之。其內必有不平之色在焉。

略略導之。不可過。過則有傷真血。水虧膏澀。目力昏弱之患。點以石燕丹。服用大黃當歸散酒煎散之類。

白睛黃赤證,人有白睛漸漸黃赤者。皆為酒毒。脾經濕傷。肝膽邪火上溢肺經故也。五苓散加茵陳。甚則黃連解毒加山梔、膽草。

2. 目青

目之白睛變青藍色者。病在至急。蓋氣輪本白。被郁邪蒸逼。走散珠中膏汁。游出在氣輪之內。故色變青藍。瞳神必有大小之患。羌活除翳湯去麻黃、川椒、薄荷荊芥。加升麻、川連、甘草桔梗。然當各因其病而治其本。如頭風者。風邪也。因毒者。毒氣所攻也。余仿此。

3. 目腫脹

腫脹如杯證,水火之邪。傳脾土而為炎燥之病。其珠必疼。而睥方急硬。若暴風客邪作腫者。必然淚多而珠疼稍緩。然風熱外感。治之易愈。若水火內自攻擊。重則疼滯閉塞。血灌睛中。而變證不測矣。輕則敷治而退。重則必須開導。敷治不退。開導不消。消而復發。痛連頭腦。

而腫愈高睥愈實者。此風熱欲成毒也。洗肝散龍膽飲選用。脹有胞脹珠脹不同。胞脹多屬濕勝。治其濕熱為主。珠脹多屬火淫。治當去火為先。故治珠脹。雖挾風邪。不宜輕用麻黃木賊之類。恐有烏珠脹裂之患。不可不慎。

形如蝦座證,有半邊脹起者。有通珠俱被脹起蓋定烏珠者。又有大眥內近鼻柱處。脹出一片。如皮如肉。狀似袋者。乃血脹從額中落來。不可割。為血英。在此處誤割者。為漏為瞽。不可不辨。急宜開導。血漸去而皮漸縮。小眥脹出如袋者亦然。在肺部是重。久則移傳於肝。而風輪有害也。宣明丸

狀如魚脬證,氣輪努脹。不紫不赤。狀如魚脬。乃氣分之證。金火相搏所致。不用鐮導。惟以清涼自消。瀉肺湯。若有微紅及赤脈者。略略於上睥開之。若頭痛淚熱。及內燥而赤脈多者。防有變證。宜早導之。庶無後患。

鶻眼凝睛證,此驟然而起。五臟皆受熱毒。致五輪壅起。頭疼面赤。目脹不能轉動。若鶻之睛。乃三焦陽邪亢極之害。先用香油調姜粉汁。於額臉項上摩擦。急服酒煎散。覆蓋出汗。其眼即活動。而用燈火燒斷風路。其迎香太陽兩睥上星等要隘處。並舉而劫治之。此證多是小兒急驚。大人少有此患。

因風成毒證,初發時乃頭風濕熱。瘀血灌睛。瞼硬睛疼等病。失於早治。或治不得其法。遂至邪盛。搏夾成毒。睥與珠脹出如拳。連珠帶腦。痛不可當。先從烏珠爛起。後爛氣輪。有爛沿上下瞼並腦。及顴上肉盡空而死。若患頭疼腫脹珠凸等證。治退復發。再治再發。痛脹如前者。

即成此患。若已成者。雖治之脹少退。痛少止。決又發。發時再治。至於數四。終當一發。不復退矣。惟初起時。急用石膏散羌活細辛川芎薄荷赤芍。若至珠爛。治無及矣。

旋臚泛起證,氣輪自平。水輪自明。惟風輪泛起也。或半邊泛起者。亦因半邊火盛。火鬱風輪。故隨火脹起。服用涼膈散。點用石燕丹。非旋螺突起。已成證而頂尖俱凸。不可醫治之比也。

旋螺突起證,烏珠高而綻起如螺。為肝熱盛。必有瘀血。急宜石燕丹、絳雪膏點之。或調鱔血點尖處。若年久須用鋒針對瞳神量淺深橫入。放出惡水。紙封避風。忌口數日。先服守真雙解散。後以六味丸加知、柏急救少陰伏匿之邪。若初起失於正治之法。則瘀雖退而氣定。膏不復平矣。

神珠自脹證,此陰峻利害之證。因五臟毒風所蘊。熱極充服。與旋螺突起不同。初起麻木疼痛淚出。其勢莫測。急投大黃當歸散。宜退五臟熱毒。搗蔥、艾熨五輪之突起。洗以白芷、細辛、麻黃、防風、羌活。未可與點。或突起高寸許者。須鋒針針出惡水。疼方得止。

珠突出眶證,此烏珠忽然突出眶也。與鶻眼證因滯而漫漫脹出者不同。有因精華衰敗。癢極揩擦而出者。其人不久必死。有酒醉怒甚。及嘔吐極而綻出者。有因患火證熱盛。關格亢極而脹出者。有因打撲而出者。凡此雖離兩瞼而脈皮未斷者。乘熱捺入。雖入。脈絡損動。終是光損。須用清涼膏。若突出閣在瞼中而含者易入。光不損。若離瞼。脈絡皮俱斷者不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