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三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5)

1.

七氣所致。三因方論最詳。喜怒憂思悲恐驚,謂之七氣所傷。

有少痰在咽喉間,如綿絮相似,咯不出,咽不下,並宜四七湯為末,煉蜜和薑汁為丸噙化;及局方烏沉湯、諸七氣湯,分虛實選用。 盛怒成疾,面色青黃,或兩脅脹滿,沉香降氣散、木香調氣散;或四七湯加枳殼、木香。

虛加人參、石菖蒲。 肥人氣滯,必有痰,以二陳、蒼朮、香附,燥以開之。瘦人氣滯,必有火且燥,宜蘇子、山梔、當歸、芍藥、丹皮,降以潤之。 老人胸膈氣滯,痞滿不舒,或作痛,或不能食;脈雖數實滑大,當作虛治,慎不可用耗氣藥。宜理中丸,或六君子加香、砂之類。

氣不歸源,補骨脂為主,白朮、沉香佐之。 一切冷氣,及婦人血氣攻擊,心腹撮痛,局方烏沉湯最捷。 婦人性執多偏屬陰,氣易於動。如痞悶脹痛,上湊心胸,或攻築脅肋,腹中結塊,月水不調,或眩暈嘔吐,往來寒熱等一切氣候,先用加味逍遙散,或蘇子降氣、沉香降氣、四磨、六磨選用。

氣從左邊起者,肝火也。 氣刺痛,皆屬火,當降火藥中加枳殼。 氣鬱不舒而痛者,木香調氣散。 憂而痰鬱,導痰湯加香附、烏藥。 因死血而痛者,桃仁、紅花、歸頭。 食積寒痰流入脅下背膂刺痛,諸藥不效者,神保丸。 久患氣結,諸藥不開者,先服沉香化氣丸三五服以開其結,後用六君子送降氣散調之。 暴怒氣厥,不省人事者,蘇合香丸灌之。 諸氣為患,須分暴病久病。暴怒傷陰,陽氣獨亢,氣厥不省者,可用辛香破氣以通陰閉;若久抱抑鬱,氣不宣通,營衛不和者,又當辛溫散結以調營衛,始為合宜也。

枳殼利肺氣,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。 青皮瀉肝氣,多服能損真氣。 木香調諸經氣兼瀉肺,能使上焦之氣下達;陰火上衝禁用。 砂仁醒脾氣而能上升,然後滯氣得以下通。 白豆蔻能溫肺氣而使下行,然後陽氣得以上達。 香附快滯氣;陳皮泄逆氣;烏藥、紫蘇、川芎俱能散氣,使濁氣從汗散也。

厚朴瀉胃氣;前胡下氣推陳;檳榔瀉至高之氣,能使濁氣下墜,後重有積者宜之。 藿香之馨香,上行胃氣;沉香升降諸氣;腦麝散真氣。 蘇子、杏仁下氣潤燥,氣滯有火者宜之。 豆蔻、丁、沉、檀、麝俱辛熱,能散鬱氣,暴郁者宜用;稍久成火者忌之。 稟壯氣實,氣不順而刺痛,當用枳殼、烏藥;不已,加木香。 若肥人氣刺痛,用二陳加厚朴、枳殼。 氣虛脈微弱者,即當用異功加枳殼、木香。

石頑曰:「舉世皆言氣無補法。局方三因七氣、四磨、六磨等方,其中俱用人參,能無助氣為患乎?古人立方用參,非盡為補而設也。如局方七氣,原以肉桂、半夏為主,而借人參引入氣分以散氣,豈用補之謂耶?其三因七氣,純是辛散,即用一味人參,但可隨諸藥建行氣之功。」

白話文:

七種情緒引起的疾病,在《三因方論》裡說得最詳細。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這七種情緒過度都會傷身。有時會覺得喉嚨有少量痰,像棉絮一樣,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,可以用四七湯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薑汁做成藥丸含化。還有《局方》的烏沉湯和各種七氣湯,要根據虛實情況來選擇使用。如果因為盛怒而生病,臉色會青黃,或者兩脅脹滿,可以用沉香降氣散、木香調氣散,或者四七湯加上枳殼、木香。

如果是虛弱體質導致的氣滯,要加上人參、石菖蒲。肥胖的人氣滯,通常會有痰,可以用二陳湯、蒼朮、香附來燥濕化痰。瘦的人氣滯,通常會有火氣且乾燥,可以用蘇子、山梔、當歸、芍藥、丹皮來降火潤燥。年紀大的人胸口氣滯,感到痞悶脹滿不舒服,或者疼痛,或者吃不下東西,即使脈象看起來是數實滑大,也應該當作虛證來治療,千萬不能用耗氣的藥,應該用理中丸,或者六君子湯加上木香、砂仁之類。

如果氣不歸元,要用補骨脂為主藥,白朮、沉香輔助。所有因寒冷引起的氣病,以及婦女血氣衝擊引起的胸腹絞痛,用《局方》的烏沉湯最有效。女性多屬陰性,情緒容易波動,氣也容易亂動。如果出現胸悶脹痛,往上衝到心胸,或者攻到脅肋,腹部有硬塊,月經不調,或者頭暈嘔吐,忽冷忽熱,這些都是氣的症狀。先用加味逍遙散,或者蘇子降氣湯、沉香降氣湯、四磨湯、六磨湯來選擇使用。

如果氣從左邊開始發作,是肝火旺盛。氣刺痛,都是屬於火的症狀,要用降火藥,並加上枳殼。如果氣鬱悶不舒而痛,要用木香調氣散。如果因為憂愁而痰鬱,要用導痰湯加上香附、烏藥。如果因為瘀血而痛,要用桃仁、紅花、當歸頭。如果食物積滯、寒痰流入脅下背部,引起刺痛,吃藥都沒效果,可以用神保丸。如果長期氣結,吃藥都沒辦法打開,先吃三到五服沉香化氣丸來疏通氣結,然後用六君子湯送服降氣散來調理。如果因為暴怒導致氣逆昏厥,不省人事,用蘇合香丸灌服。各種氣病,要區分是急性還是慢性。暴怒會傷陰,導致陽氣過旺,如果出現氣厥昏迷,可以用辛香破氣的藥來疏通陰閉。如果是長期壓抑導致氣不通暢,營衛不和,就要用辛溫散結的藥來調和營衛,才是合適的治療方法。

枳殼能疏通肺氣,但吃多了會損傷胸中至高的氣。青皮能瀉肝氣,但吃多了會損傷真氣。木香能調和各經的氣,也能瀉肺氣,能使上焦的氣下行,但如果陰火上衝,就不能使用。砂仁能醒脾氣,使氣上升,這樣滯氣才能下通。白豆蔻能溫肺氣,使氣下行,這樣陽氣才能上達。香附能疏通滯氣,陳皮能疏泄逆氣,烏藥、紫蘇、川芎都能散氣,使濁氣從汗液排出。

厚朴能瀉胃氣,前胡能使氣下行,推動舊的氣排出。檳榔能瀉至高的氣,使濁氣下墜,如果大便後還有便意,可以使用。藿香的香味能使胃氣上升,沉香能升降各種氣,腦麝會散真氣。蘇子、杏仁能使氣下行,潤燥,如果氣滯有火,可以使用。豆蔻、丁香、沉香、檀香、麝香都是辛熱的,能散鬱氣,適合用於急性鬱悶,如果時間久了變成火,就不能使用。如果體質強壯,氣實,氣不順暢而刺痛,可以用枳殼、烏藥,如果沒有改善,可以加上木香。如果肥胖的人氣刺痛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厚朴、枳殼。如果氣虛,脈象微弱,要用異功散加上枳殼、木香。

石頑說,現在大家都說氣沒有補的方法。《局方》的「三因七氣」、「四磨」、「六磨」等方子,都用了人參,難道不會助氣而造成危害嗎?古人開方用人參,並非只是為了補氣,像《局方》的七氣湯,原本是用肉桂、半夏為主,借用人參把藥力引入氣分,來散氣,並不是為了補氣。而《三因》的七氣湯,全都是辛散的藥,即使只用一味人參,也只是幫助其他藥物發揮行氣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