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)

1. 目疾統論

內經曰。五臟六腑之精氣。皆上注於目。而為之睛。睛之窠為眼。骨之精為瞳子。筋之精為黑眼。血之精為絡其窠。氣之精為白眼。肌肉之精為約束。裹擷筋骨。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。上屬於腦。後出於項中。(後世五輪八廓蓋本諸此。)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。白眼赤脈法於陽。

陰陽合傳而精明也。東方青色。入通於肝。開竅於目。藏精於肝。人臥則血歸於肝。肝受血而能視。心合脈。諸脈皆屬於目。目者宗筋之所聚。上液之道也。泣不止。則液竭。液竭則精不灌。精不灌。則目無所見矣。氣脫者。目不明。目眥外決於面者。為銳眥。(屬少陽。)近鼻上為內眥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五臟六腑的精氣,都向上注於眼睛,成為眼珠。眼珠的窩叫做眼眶,骨頭的精氣形成瞳孔,筋的精氣形成黑眼珠,血液的精氣形成眼眶的血管,氣的精氣形成白眼珠,肌肉的精氣則約束包裹着筋骨。血液和氣的精氣與經脈相連,向上屬於腦,從項部向外流出。(後世的五輪八廓理論,都源於此。)

所以瞳孔和黑眼珠屬於陰,白眼珠和血脈屬於陽。

陰陽互相傳輸,精氣才會明亮。東方屬青色,通入肝臟,開竅於眼睛,精氣藏於肝臟。人睡覺時,血液回歸肝臟,肝臟接受血液才能視物。心臟與經脈相連,所有的經脈都屬於眼睛。眼睛是宗筋的匯聚之處,也是上部津液流動的通道。如果哭泣不止,就會耗竭津液,津液耗竭,精氣就無法灌注眼睛,精氣不灌注,眼睛就看不見了。氣虛的人,眼睛就看不清。眼角向外決裂於面部,叫做銳眥(屬於少陽)。靠近鼻子上方叫做內眥。

上為外眥。(屬太陽。)下為內眥。(屬陽明。)赤脈從上下者。太陽病。從下上者。陽明病。從外走內者。少陽病。邪客陽蹺之脈。令人目痛。從內眥始。

東垣曰。經云。諸脈皆屬於目。目得血而能視。又云。心事煩冗。飲食失節。勞役過度。故脾胃虛弱。心火大盛。則百脈沸勝。血脈逆行。邪害空竅。夫五臟六腑之精氣。皆稟受於脾土。而上貫於目。目者血之宗也。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。不能歸明於目。心者君火也。

主人之神。宜靜而安。相火代行其令。相火者。胞絡也。主百脈。皆榮於目。既勞役運動。勢乃妄行。及因邪氣所並。而損其血脈。故諸病生焉。凡醫者不理脾胃。及養血安神。治標不治本。不明正理也。子和云。目不因火則不病。如氣輪變赤。火乘肺也。肉輪赤腫。火乘脾也。

白話文:

眼睛外側稱為外眥,屬於太陽經;眼睛內側稱為內眥,屬於陽明經。紅色的血脈從上下眼角延伸,屬於太陽病;從下眼角向上延伸,屬於陽明病;從外眼角向內眼角延伸,屬於少陽病。邪氣入侵陽蹺脈,導致眼睛疼痛,從內眥開始。

東垣說,經書記載,所有經脈都與眼睛相關,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。另外,心神煩躁,飲食不節,勞累过度,就會導致脾胃虛弱,心火旺盛。這樣就會導致全身氣血沸騰,血脈逆行,邪氣侵犯空竅。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源於脾土,上行至眼睛。眼睛是血液的根本,因此脾虛就會導致五臟的精氣失去調控,無法滋養眼睛,使人失明。心主神明,應當安靜平和,相火代行其職。相火就是胞絡,主宰全身氣血,滋養眼睛。如果過度勞累,運動過度,就會導致氣血運行失常;再加上邪氣的侵襲,就會損傷血脈,從而導致各種眼病。因此,醫生如果不調理脾胃,滋養氣血,安神養心,只是治標不治本,不明白醫學道理。子和說,眼睛不因火邪入侵就不會生病。比如眼白變紅,是因為火邪入侵肺經;眼球充血腫脹,是因為火邪入侵脾經。

黑水神光被醫。火乘肝與腎也。赤脈貫目。火自甚也。能治火者。一句可了。故內經云。熱勝則腫。治火之法。在藥則鹹寒。吐之下之。在針則神庭。上星。囟會。前頂。百會。血之翳者。可使立退。痛者可使立已。昧者可使立明。腫者可使立消。惟小兒不可刺囟會。為肉分淺薄。

恐傷其骨。然小兒水在上。火在下。故目明。老人火在上。水不足。故目昏。內經云。血實者宜決之。又云。虛者補之。實者瀉之。如雀目不能夜視。及內障。暴怒大憂之所致也。皆禁出血。止宜補肝養腎。目暴腫。隱澀難開者。以三稜針刺前頂百會穴。出血大妙。宜淺勿深。

白話文:

黑水神光被醫治,火氣上乘影響肝腎,導致眼部紅脈貫穿,火氣過盛。治療火氣的方法很簡單,一句話就能概括。內經說:「熱盛則腫。」治療火氣的藥物要選用鹹寒性質的,用以吐瀉。針灸則要選擇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頂、百會等穴位。這些穴位可以迅速消除眼部血瘀、疼痛、模糊和腫脹。但要注意,小兒不能針刺囟會穴,因為他們的頭骨薄,容易傷及骨骼。小兒火氣在下,水氣在上,所以眼睛明亮;老人火氣在上,水氣不足,所以眼睛昏花。內經說:「血實者宜決之。」又說:「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。」比如雀目症、夜盲症和內障,這些都是由於暴怒憂愁導致的,不能放血,只能補肝養腎。如果眼睛突然腫脹、隱澀難開,可以用三稜針刺前頂、百會穴,放血效果很好,但要注意淺刺,不要刺得太深。

深則傷骨。惟後頂強間腦戶風府四穴。不可輕用針灸。以多忌犯故也。目忽盲不見物。此相火也。太陽陽明氣血俱盛。乃刺其鼻中攢竹穴與頂前五穴。大出血立明。他經出血。其病轉劇。故曰。刺太陽陽明則目愈明。刺少陽陽明則目愈昏。近世有以光明草於上下胞打出血絲。

往往獲效。即三稜針刺血之法。惟可施之於有餘暴發耳。

外障屬風熱上壅。上下胞胬肉。蓓蕾磨蕩其睛。久之生翳蔽其睛明。當消風散熱。外用點藥退之。

內障屬虛挾氣鬱。黑水神光昏翳。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。不痛不癢。惟不能睹。須分氣血脾胃治。

白話文:

針灸深刺容易伤及骨骼,尤其是後頂強間腦戶風府这四个穴位,不可轻易使用。因为这些穴位禁忌较多。眼睛突然失明看不见东西,这是相火过旺的表现。太阳阳明经气血旺盛,可以针刺鼻中攒竹穴和头顶前五个穴位,大量出血就能恢复视力。刺其他经络出血,反而会加重病情。因此说,刺太阳阳明经能使眼睛恢复光明,刺少阳阳明经则会使眼睛更昏暗。近来有人用光明草在眼上下胞打出血丝,往往能收到效果,这其实就是三棱针刺血法,只能用于气血旺盛的暴发性疾病。

眼睛外障属于风热上壅,眼上下胞肉赘生,像蓓蕾一样磨擦眼睛,时间久了会生成翳膜遮蔽瞳孔。应该服用消风散等药物清热,并外用眼药治疗。

眼睛内障则属于虚弱夹杂气郁,黑水神光昏暗,外表看似正常却无法看清物体,不痛不痒,只是看不清。需要根据气血、脾胃状况分别治疗。

銀海精微曰。夫眼者。乃五臟之精華。如日月麗天。昭明而不可掩者也。其首尾赤眥屬心。其滿眼白睛屬肺。其烏睛裹擷屬肝。其上下肉胞屬脾。而中間一點黑瞳如漆者。腎實主之。是隨五臟各有證應。然論所主。則瞳子之關係重焉。何以言之。目者肝之外候也。肝取木。腎取水。

水能生木。子肝母腎。焉有子母而能相離者哉。故肝腎之氣充。則精彩光明。肝腎之氣乏。則昏蒙眩暈。烏輪赤暈。刺痛浮漿。此肝熱也。眼生新淚。枯黃繞睛。此肝虛也。瞳神開大。淡白偏斜。此腎虛也。瞳神緊小。或帶微黃。此腎熱也。一虛一實。以此驗之。凡熱沖發於眼。

白話文:

銀海精微曰:

眼,乃是五臟的精華,如同日月懸於天空,光明照耀,不可遮掩。

  • 眼的頭尾部位,紅色眼角屬於心。
  • 眼的白眼球部分屬於肺。
  • 黑色的眼珠部位屬於肝。
  • 上下眼瞼部位屬於脾。
  • 而中間一點黑色的瞳孔,如同漆黑一般,則腎氣主之。

因此,眼睛會隨五臟的狀況而有所反應。但論及主導,瞳孔的關係最為重大。

為何這樣說呢?因為眼睛是肝臟的外在表現。肝屬木,腎屬水,水能生木,肝為子,腎為母。焉能有子母而能相離呢?

所以,肝腎之氣充盈,則眼睛明亮有神采。肝腎之氣不足,則眼睛昏暗迷蒙、頭昏眼花、眼白泛紅、刺痛、眼球充血,這是肝熱。

眼部經常分泌新淚,眼白泛黃,這是肝虛。

瞳孔放大,顏色淡白,位置偏斜,這是腎虛。

瞳孔緊縮,略帶微黃,這是腎熱。

一虛一實,以此驗證。凡是熱氣上沖到眼睛,......

皆當清心補肝。又不可拘執其水生木之說。析而論之。則拘急牽颼。瞳胞白癢而清淚。不赤不痛。是謂風眼。烏輪突起。胞硬紅腫。眵淚濕漿。裡熱刺痛。是謂熱眼。眼昏而淚。胞腫而軟。上壅朦朧。酸澀微赤。是謂氣眼。其或風與熱並。則癢而浮赤。風與氣薄。則癢而昏沉。

血熱交聚。故生淫膚粟肉紅縷偷針之類。氣血不至。故有眇視胞垂雀目盲障之形。淡紫而隱紅者。為虛火。鮮紅而焮赤者。為實熱。兩眥逞露。生胬肉者。此心熱血旺。白膜紅膜如拘輪者。此氣滯血凝。熱證瞳神肉壅。白睛帶濕。色浮而赤者也。冷證瞳神青綠。白睛枯槁。氣沉而濁也。

白話文:

都應該要清心補肝。而且也不要拘泥於水生木的說法。分開來論述的話,就會過於拘泥而牽強。眼白發癢並有清淚,不紅也不痛,這是風眼。眼珠突出,眼球硬而紅腫,有眼屎和濕潤的漿液,內熱刺痛,這是熱眼。眼睛昏花並且有淚水,眼球腫脹且柔軟,視線模糊,酸澀微紅,這是氣眼。有時候風與熱同時發作,就會癢並且浮腫發紅。風與氣同時發作,就會癢並且昏沉。

血熱聚集在一起,就會生出淫膚、粟肉、紅縷、偷針等病症。氣血不足,就會出現視力減弱、眼球下垂、雀目、眼盲障礙等症狀。顏色淡紫帶點隱紅的,屬於虛火。鮮紅色並且發燙的,屬於實熱。眼角出現分泌物,長出胬肉,這是心火旺盛,血氣充盈。眼白和眼膜像是被輪子壓住一樣,這是氣滯血凝。熱證表現為瞳孔被肉狀物遮蓋,眼白濕潤,顏色浮腫發紅。冷證表現為瞳孔青綠色,眼白乾枯,氣息沉重混濁。

眼熱經久。復有風冷所乘。則赤爛。眼中不赤。但為痰飲所注。則作痛。肝氣不順而挾熱。所以羞明。肝熱蓄聚而傷胞。所以胞合。此外證之大概。然而五臟不可缺一。脾與肺獨無預。何也。曰。白睛帶赤。或紅筋者。其熱在肺。上胞下瞼。或目胞間如疥點者。其熱在脾。脾主味也。

五味榮養諸中。則精神發於外。肺主氣也。水火升降。榮衛流轉。非氣孰能使之。前所云五臟各有證應。於此又可推矣。雖然。眼之為患。多生於熱。其間用藥。大抵以清心涼肝。調血順氣為先。有如腎家惡燥。設遇虛證。亦不過以當歸、地黃輩潤養之。輕用溫藥不可也。至於退翳一節。

白話文:

眼睛發熱持續很久,又遇到風寒侵襲,就會造成眼部紅腫潰爛。如果眼睛不紅,只是因為痰濕積聚而導致疼痛,就是肝氣不順帶有熱氣,所以容易怕光。肝熱積聚傷及眼球,就會造成眼球突出。以上只是大概的症狀表現,但是五臟六腑息息相關,脾臟和肺臟也不能忽略。為什麼呢?因為眼白帶紅或有紅筋,熱氣在肺部;上眼皮下眼皮或眼皮之間有像疥瘡一樣的小點,熱氣在脾臟。脾臟主管味覺,五味滋養五臟,精神才能外現;肺臟主管呼吸,水火升降,氣血流通,沒有氣怎麼能運作呢?之前提到的五臟與眼部症狀的關係,由此可見一斑。不過,眼部疾病大多由熱氣引起,用藥原則主要以清心涼肝、調血順氣為主。就如同腎臟害怕乾燥一樣,如果遇到虛證,也只用當歸、地黃等藥物滋養,不可輕易使用溫性藥物。至於治療眼翳的部分,後面再詳細說明。

尤關利害。凡翳起肺。肺家受熱。輕則朦朧。重則生翳。如珍珠。如碎米者易散。翳狀如梅花者難消。雖翳自熱生。然治法先退翳而退熱。若謂熱極生翳。先去赤熱。則血為之冰。而翳不能去矣。其有赤眼。涼藥與之過多。又且滌之以水。不反掌而水凝矣。眼特一團水。且水性澄清。

尤不可拘拘於點洗。喜怒失節。嗜欲過度。窮役眼力。泣涕過多。凌寒衝風。當暑觸熱。不避煙火。飲啖熱多。此皆患生於臟腑者也。專事點洗可乎。有能靜坐澄神。愛護目力。放懷息慮。心逸目休。調和飲食以養之。斟酌藥餌以平之。明察秋亳。斷可必矣。

白話文:

眼疾關係重大。凡是眼睛裡長翳障,都是因為肺部受熱引起的。輕微的會模糊不清,嚴重的就會形成翳障。像珍珠一樣的翳障容易散去,像梅花一樣的翳障則難以消除。雖然翳障是由熱氣引起的,但治療時要先消除翳障,再退熱。如果認為是熱氣過盛導致翳障,先去熱氣,就會導致血凝固,而翳障反而無法消退。有些人患了赤眼症,過度使用涼藥,還用大量清水沖洗,眼睛就會瞬間變得冰冷僵硬,只剩下一團水。眼睛本是澄澈的,所以不可以用點洗的方式治療。喜怒無常、貪慾過度、過度用眼、哭泣過多、寒風侵襲、酷熱曝曬、煙火熏灼、飲食過熱,這些都是由內臟功能失調引起的疾病。單靠點洗能治好嗎?只有靜坐凝神,愛護眼睛,放鬆心情,讓眼睛休息,調和飲食滋養眼睛,適當用藥平衡身體,才能明察秋毫,恢復光明。

五輪八廓所屬。五輪者。肝屬木。曰風輪。在眼為黑睛。心屬火。曰血輪。在目為二眥。脾屬土。曰肉輪。在目為上下胞。其上屬脾。而下屬胃。肺屬金。曰氣輪。在目為白仁。腎屬水。曰水輪。在目為瞳神。此為眼目之根本。又藉血為之胞絡也。逮夫八廓。有名無位。膽之府為山廓。

又名清淨廓。大腸之府為天廓。又名傳送廓。膀胱之府為澤廓。又名津液廓。肝之府為風廓。又名養化廓。腎之府為水廓。又名會陰廓。命門之府為火廓。又名抱陽廓。脾胃之府為地廓。又名水穀廓。小腸之府為雷廓。又名關前廓。此雖眼目之源派。而實無關於治療也。五臟或蘊積風熱。

白話文:

眼睛的構造,五輪分別对应着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臟,又称风轮、血轮、肉轮、气轮、水轮,分别对应着眼球的黑睛、二眥、上下胞、白仁、瞳神,这是眼睛的根本,并靠血液滋养。八廓指的是胆、大肠、膀胱、肝、肾、命门、脾胃、小肠八个脏腑,虽然有名称,但没有具体的位置。胆的府为山廓,也称清净廓;大肠的府为天廓,也称傳送廓;膀胱的府为澤廓,也称津液廓;肝的府为风廓,也称养化廓;肾的府为水廓,也称会阴廓;命门的府为火廓,也称抱阳廓;脾胃的府为地廓,也称水穀廓;小肠的府为雷廓,也称关前廓。虽然这些都是眼睛的源头,但实际上跟治疗无关。如果五臟有风热郁积,……

或有七情之氣。鬱結不散。上攻眼目。各隨五臟所屬而見。或腫而痛。羞澀多淚。或生冷翳障膜。昏暗失明。治之須究其源。風則散之。熱則清涼之。氣結則調順之。切不可輕用針刀鉤割。偶得其愈。出乎僥倖。倘或不然。終身之害。又目不可過用寒涼。恐冰其血。凝而不流。

亦成痼疾。當量人之老少。氣體虛實用藥。又有腎虛者。亦令人眼目無光。或生冷翳。當暖腎經。北方之人患服。皆是目冒飛沙。夜臥熱炕。二氣交蒸。治宜多用涼藥。稟氣與南方不同也。又痘疹之後。毒氣鬱於肝。氣不能瀉。發於眼目。傷於瞳神者。素無治法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情緒鬱結不散,向上影響眼睛,就會根據五臟的關係而出現不同的症狀。例如眼睛腫痛、羞澀流淚,或出現白翳、視力模糊等。治療要追根溯源,風則散之,熱則清涼之,氣結則調順之。切記不可輕易使用針刀等方法,即使偶然治癒也是僥倖。如果處理不當,會造成終身傷害。此外,眼睛也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損傷血液循環,導致眼睛疾病。

要根據患者的年齡、體質和氣虛實狀況用藥。腎虛也會導致眼睛無光、白翳等問題,需要溫補腎經。北方人常因風沙、夜睡熱炕等原因導致眼睛疾病,需要多用涼藥,因為他們體質與南方人不同。痘疹之後,如果毒氣鬱積在肝臟無法排出,也會影響眼睛,造成瞳孔受損。這類病症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