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厥
經云。厥之為病也。足暴清。胸將若裂。腸若以刀切之。煩而不能食。脈大小皆澀。寒熱客於五臟。厥逆上泄。陰氣竭。陽氣未入。故卒然痛死不知人。氣復反則生矣。按厥論云。厥之寒熱者。何也。陽氣衰於下。則為寒厥。陰氣衰於下。則為熱厥。曰陽厥者。因善怒而得也。
曰風厥者。手足搐搦。汗出而煩滿不解也。曰痿厥者。痿病與厥雜合。而足弱痿無力也。曰痹厥者。痹病與厥病雜合。而腳氣頑麻腫痛。世謂腳氣衝心者是也。曰厥痹者。臥出而風吹之。血凝於膚者為痹。凝於脈者為泣。凝於足者為厥是也。今人又以忽然昏暈。不省人事。手足冷者為厥。
仲景論傷寒。則以陽證傳陰。手足寒者為熱厥。主以四逆散。陰證惡寒。手足寒者為寒厥。主以四逆湯。內經厥論之義則不然。蓋足之三陽。起於足五指之表。三陰起於足五指之裡。故陽氣勝則足下熱。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。其寒也不從外。皆從內也。論得寒厥之由。以其人陽氣衰。
不能滲榮其經絡。陽氣日損。陰氣獨在。故手足為之寒也。附子理中湯。論得熱厥之由。則謂其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。氣聚於脾中。腎氣日衰。陽氣獨勝。故手足為之熱也。加減八味丸。
經云。陽氣者。煩勞則張精絕。(張主也。煩勞則主精絕。)闢積於夏。使人煎厥。(夏暑傷氣而煎厥。氣逆也。)目盲不可以視。耳閉不可以聽。清暑益氣湯。陽氣者。大怒則形氣絕。而血菀於上。使人薄厥。(血積胸中不散。氣道阻礙不行。故為暴逆。)犀角地黃湯。二陽一陰發病。
名曰風厥。(肝木克胃。風勝其濕。不制腎水。故令上逆。)地黃飲子。又骨痛爪枯為骨厥。兩手指攣急。屈伸不得。爪甲枯厥為臂厥。身立如椽為肝厥。此皆內虛氣逆也。並宜八味丸。喘而啘。狂走登高。為陽明厥。此為邪實。承氣湯下之。厥而腹滿不知人。卒然悶亂者。
皆因邪氣亂。陽氣逆。是少陰腎脈不至也。名曰屍厥。卒中天地戾氣使然。急以二氣丹二錢。用陳酒煎。如覺焰硝起。傾放盆內蓋著溫服。如人行五里許。又進一服。不過三服即醒。若膏粱本虛之人。用附子一枚。人參三兩。酒煎分三次服。並灸百會穴四十九壯。氣海丹田三百壯。
身溫灸止。艾炷止許綠豆大。粗則傷人。暴厥脈伏。不省人事。莫辨陰陽。急用雞子三枚。煮熟乘熱開豆大一孔。襯粗紙一層。亦開孔對當臍。令熱氣透達於內即蘇。然後按脈證療之。如連換三枚不應。不可救矣。
張介賓曰。厥證之起於足者。厥發之始也。甚至卒倒暴厥。忽不知人。輕則漸蘇。重則即死。最為急候。後世不能詳察。但以手足寒熱為厥。又有以腳氣為厥者。謬之甚也。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。亦以手足為言。蓋彼自辨傷寒之寒熱耳。實非內經之所謂厥也。觀大奇論曰。
白話文:
經文說:厥這種病症,會出現腳突然冰冷、胸口像要裂開、腸子像被刀割一樣的疼痛,令人煩躁吃不下東西,脈象呈現粗澀無力。寒氣和熱氣會侵擾五臟,導致氣機逆亂向上衝,並有腹瀉的情形,這是因為陰氣耗盡,陽氣又無法進入體內,所以會突然痛到昏死過去,不省人事。等到氣機恢復,人就會醒過來。
關於厥症的討論中提到,厥症有寒熱之分,是因為陽氣在下衰弱,就會形成寒厥;陰氣在下衰弱,就會形成熱厥。所謂的陽厥,通常是因為容易發怒所引起的;所謂的風厥,會有手腳抽搐、出汗、煩躁不安的症狀;所謂的痿厥,是痿軟病和厥症同時發生,導致腳軟無力;所謂的痹厥,是痹症和厥症同時發生,造成腳氣麻木腫痛,世人所說的「腳氣衝心」就是這種情形。所謂的厥痹,則是指在睡眠時吹到風,使得血液凝結在皮膚表面形成痹症,凝結在血管中形成泣症,凝結在腳部則形成厥症。現在人又把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、手腳冰冷的情形稱為厥症。
《傷寒論》中,張仲景認為陽證轉為陰證時,手腳冰冷是熱厥,可以用四逆散治療;陰證惡寒,手腳冰冷是寒厥,可以用四逆湯治療。但《內經》對厥症的定義並不相同,認為足部的三條陽經,起於腳趾表面;三條陰經,起於腳趾內側。陽氣旺盛,腳底就會發熱;陰氣旺盛,從腳趾到膝蓋就會感到冰冷,而且這種冰冷是從體內發出的,而不是從外界感染的。寒厥的產生,是因為人體陽氣衰弱,無法滋養經絡,陽氣逐漸耗損,陰氣獨自存在,所以手腳才會冰冷。可用附子理中湯治療。熱厥的產生,則是因為患者經常酒醉或吃飽後行房,導致氣聚集在脾中,腎氣日益衰弱,陽氣獨自旺盛,所以手腳才會發熱。可用加減八味丸治療。
經文說:「陽氣在人體內,如果過度勞累就會導致精氣耗竭(過度勞累會導致精氣耗竭),在夏天過熱時容易產生煎厥(夏天暑熱會損傷氣機,造成氣逆),這時會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到,可以使用清暑益氣湯治療。陽氣在人體內,如果過度憤怒就會導致形氣耗竭,使得血液積聚於上,產生薄厥(血液積聚在胸中無法消散,導致氣道阻塞不通,造成氣機暴逆)。可用犀角地黃湯治療。當兩條陽經和一條陰經發病時,稱為風厥(肝木剋脾胃,風氣勝過濕氣,無法抑制腎水,所以會導致氣機上逆),可用地黃飲子治療。另外,骨頭疼痛、指甲枯萎稱為骨厥;兩手手指攣縮、無法伸直、指甲枯萎稱為臂厥;身體僵硬如木樁稱為肝厥,這些都是因為體內虛弱導致氣機逆亂,可以使用八味丸治療。喘氣、嘔吐、瘋狂奔跑、登高等情形,屬於陽明厥,是邪氣過盛,可以使用承氣湯瀉下。厥症導致腹脹、不省人事、突然昏亂的狀況,都是因為邪氣擾亂、陽氣逆行,是少陰腎脈無法到達的緣故,稱為屍厥,是突然中了天地間的戾氣所導致。緊急時可以用二氣丹二錢,用陳酒煎服,如果感覺到焰硝的反應,就倒入盆中蓋好,溫服。大約走五里路左右,再服一次,最多服用三次就會醒來。如果是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用附子一枚、人參三兩,以酒煎服,分三次服用,並灸百會穴四十九壯,氣海丹田三百壯,直到身體溫熱才停止。艾炷的大小像綠豆般即可,太大會傷到人。如果突然昏厥、脈搏微弱、不省人事、無法分辨陰陽,緊急時可以使用雞蛋三枚煮熟,趁熱在蛋上開一個如豆子般大小的孔,墊上一層粗紙,也在紙上開孔,對準肚臍,讓熱氣滲透進入體內,人就會醒來,然後再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治療。如果連續換了三顆雞蛋都沒反應,就無法救治了。
張介賓說:「厥症的發作是從足部開始,嚴重時會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,輕微的會逐漸甦醒,嚴重的則會立即死亡,這是非常緊急的狀況。後世的醫者沒有詳細觀察,只以手腳的寒熱作為厥症的判斷標準,也有人把腳氣當成厥症,這都是錯誤的。雖然張仲景將厥症分為寒厥和熱厥,但也是以手腳的寒熱為判斷依據,他只是在區分傷寒的寒熱,並不是《內經》所說的厥症。觀察《大奇論》就知道,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