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三 (11)
卷三 (11)
1. 瘧
貳守湯子端。惡寒發熱。面赤足冷。六脈弦細而數。自言不謹後受寒。以為傷寒陰證。余曰。陰證無寒熱例。與柴胡桂薑湯二服而痊。
文學顧若雨之女與甥女。先後並瘧。皆先熱後寒。並與桂枝白虎湯而瘥。
太學鄭墨林夫人。懷孕七月。先瘧後痢。而多鮮血。與補中益氣加吳茱萸制川連而愈。每見孕婦病瘧。胎隕而致不救者多矣。
鄉飲張怡泉。恆服參、附、鹿角膠等陽藥而真陰向耗。年七十五。七月下浣病瘧。時醫誤進常山止截藥一劑。遂致人事不省。六脈止歇。按之則二至一止。舉指則三五至一止。惟在寒熱之際診之則不止歇。熱退則止歇如前。此真氣衰微。不能貫通於脈。所以止歇不前。在寒熱之時。
邪氣衝激經脈。所以反得開通。此虛中伏邪之象。為制一方。用常山一錢酒拌。同人參五錢焙乾。去常山但用人參。以助胸中大氣而祛逐之。當知因常山傷犯中氣而變劇。故仍用常山為嚮導耳。晝夜連進二服。遂得安寢。但寒熱不止。脈止如前。乃令日進人參一兩。分二次進。
並與稀糜助其胃氣。數日寒熱漸止。脈微續而安。
玉峰春榜顧玉書。瘧發即昏熱譫語。痞脹嘔逆。切其氣口。獨見短滑。乃有宿滯之象。與涼膈散易人中黃。加草果仁。一劑霍然。
督學汪緘庵之女。患前證。以桂枝白虎湯易人中黃。加蔥、豉。四服而安。
中翰金淳還乃郎。八月間患瘧。發於辰戌丑未。至春。子午卯酉每增小寒熱。直至初夏。始延治於石頑。診其六脈如絲。面青唇白。乃與六君子加桂、附。四服不應。每服加用人參至一兩。桂、附各三錢。又四服。而辰戌丑未之寒熱頓止。子午卯酉之寒熱更甚。此中土有權而邪並至陰也。仍與前藥四服。而色榮食進。寒熱悉除。後與獨參湯送八味丸調理而安。
文學顧大來。年逾八旬。初秋患癉瘧。昏熱譫語。喘乏遺尿。或者以為傷寒譫語。或者以為中風遺尿。危疑莫定。予曰無慮。此三陽合病。譫語遺尿。口不仁而面垢。仲景暑證中原有是例。遂以白虎加人參。三啜而安。同時文學願次占夫人。朔客祁連山。皆患是證。一者兼風。
用白虎加桂枝。一者兼濕。用白虎加蒼朮。俱隨手而痊。若以中風遺尿例治。則失之矣。是日坐間有同道問及今歲瘧脈不弦之故。予謂之曰。瘧屬少陽經證。其脈當弦。而反不弦如平人者。以邪氣與正氣混合不分。故絕不顯弦象。金匱有云。溫瘧者。其脈如平。身無寒但熱。
骨節煩疼。時嘔。白虎加桂枝湯主之。曷知脈即不弦。便非風木之邪。即不當用柴胡等少陽經藥。豈可以常法施治乎。飛疇治沈子嘉。平昔每至夏間。臍一著扇風則腹痛。且不時作瀉。六脈但微數。無他異。此腎臟本寒。閉藏不密。易於招風也。下寒則虛火上僭。故脈數耳。
白話文:
湯子端先生的瘧疾病例,表現為畏寒發熱、臉色發紅、腳冰冷,脈象細而弦且跳動快。他自述因不小心受寒,被誤認為是傷寒陰證。我認為陰證不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,給他開了兩帖柴胡桂薑湯,病就好了。
顧若雨的兩個女兒,先後都得了瘧疾,都是先發熱後畏寒。我用桂枝白虎湯給她們治療,也都痊癒了。
太學鄭墨林的夫人,懷孕七個月時,先得了瘧疾,後來又腹瀉,而且便血很多。我給她開了補中益氣湯,加上吳茱萸和黃連,病就好了。我經常看到孕婦得瘧疾,導致流產甚至死亡的案例很多。
鄉飲張怡泉先生,長期服用人參、附子、鹿角膠等補陽藥,導致身體陰氣虛耗。他七十五歲時,七月下旬得了瘧疾。當時的醫生誤用了常山這種截瘧藥,導致他昏迷不醒,脈象停止。按他的脈,兩次跳動才停一下,鬆開手,三到五次才停一下。只有在發冷發熱的時候,脈象才不會停頓。這是他身體的元氣衰弱,不能使氣血正常流通,所以脈象才會停頓不前。發冷發熱的時候,邪氣衝擊經脈,反而使經脈通暢,這是虛弱體質內有潛伏邪氣的表現。我開了一個方子,用酒拌常山一錢,和人參五錢一起烘乾,然後去掉常山,只用人參。這樣可以幫助胸中的正氣,驅逐邪氣。要知道,用常山會損傷中氣,使病情加重,所以用常山只是為了引導藥力。白天黑夜連服兩次,他就能安睡了,但是寒熱沒有停止,脈象仍然像之前一樣停頓。我就讓他每天吃一兩人參,分兩次服用,同時配上稀粥,幫助他恢復胃氣。幾天後,寒熱慢慢停止,脈象微弱但連續,身體也恢復了。
玉峰春榜顧玉書先生,得瘧疾時,會昏迷發熱、說胡話、胸腹脹滿、噁心嘔吐。我把他的脈,發現只有氣口脈短而滑,這是體內有宿食的表現。我給他開了涼膈散,加上人中黃和草果仁,一服藥就好了。
督學汪緘庵的女兒,患了和之前一樣的病症。我用桂枝白虎湯,加上人中黃、蔥和豆豉,她服了四帖藥就好了。
中翰金淳的兒子,八月得了瘧疾,發病時間在辰戌丑未時,到了春天,在子午卯酉時也會有輕微的寒熱,一直到初夏,才找我石頑看病。我診斷他的脈象非常細弱,臉色發青,嘴唇發白。我給他開了六君子湯,加上桂枝和附子,連服四帖都沒有效果。每次服用,我都加到人參一兩,桂枝和附子各三錢,又服了四帖,辰戌丑未時的寒熱停止了,但子午卯酉時的寒熱反而更嚴重了。這是因為中焦土氣有力量了,但邪氣也同時到了陰分。我繼續給他用之前的藥方四帖,他的氣色好轉了,食慾也增加了,寒熱都消除了。之後,我用獨參湯送服八味丸來調理,他的病才痊癒了。
顧大來先生,八十多歲了,初秋得了癉瘧,昏迷發熱、說胡話、呼吸急促、小便失禁。有人認為是傷寒引起的胡話,有人認為是中風導致的遺尿,大家都很擔心,無法確定。我說不用擔心,這是三陽經同時發病。胡言亂語、小便失禁、口部麻木、臉上髒污,這是張仲景在暑證中提到的情況。於是我開了白虎加人參湯,他喝了三口就好了。同時,文學願次占的夫人和客人祁連山,都患了相同的病症。一個兼有風邪,我用白虎湯加桂枝;一個兼有濕邪,我用白虎湯加蒼朮,他們都很快痊癒了。如果按照中風遺尿的思路治療,那就錯了。這天,有同行問我,今年瘧疾的脈象為什麼不弦?我告訴他,瘧疾屬於少陽經的病症,脈象應該是弦的。但是,如果脈象反而像正常人一樣,那說明邪氣和正氣混在一起,無法分辨,所以脈象才沒有弦的表現。《金匱要略》中說,溫瘧的脈象就像正常人一樣,沒有畏寒,只是發熱,而且骨節疼痛、時常嘔吐,可以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。由此可見,脈象如果不弦,就不是風木之邪,不應該用柴胡等少陽經的藥,不能用常規方法治療。飛疇治療沈子嘉的病,他平常每次到夏天,肚臍吹到風扇就會肚子痛,而且時常腹瀉。他的脈象只是稍微快一點,沒有其他異常。這是因為他的腎臟本身寒冷,閉藏功能不好,容易招風。下焦虛寒,就會導致虛火上炎,所以脈象才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