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六 (3)
卷十六 (3)
1. 桂枝湯(玉函)
芍藥甘草湯(玉函),治營血受傷。熱不止。
桂枝湯去桂枝、薑、棗。
芍藥甘草附子湯,治發汗病不解。反惡寒。及瘡家發汗成痙。
桂枝湯去桂枝、薑、棗。加附子一錢。(炮)
黃芩湯(玉函一名黃芩芍藥湯),治伏氣發溫。太陽少陽合病自利。
桂枝湯去桂枝、生薑。加黃芩三錢。
黃芩加半夏湯(玉函,金匱黃芩加半夏生薑湯),治伏氣發溫。內挾痰飲痞滿咳逆。
桂枝湯去桂枝。加黃芩三錢。半夏二錢。黃芩湯本治春夏溫熱。熱自內發。故於桂枝湯中。除去桂枝、生薑之辛溫。易以黃芩之苦燥。轉溫散為涼解。大匠運斤妙用。不可思議。後世藉以治下利身熱。亦不出此。其黃芩加半夏湯。治自利而嘔。與夏秋下利白沫。若合符節。異病同治。總不出南陽之繩墨也。
白話文:
芍藥甘草湯(玉函),治療營血受傷,導致發熱不止的情況。
桂枝湯去除桂枝、生薑、大棗。
芍藥甘草附子湯,治療發汗後病情沒有解除,反而更加怕冷,以及瘡瘍病人發汗後導致抽搐痙攣的情況。
桂枝湯去除桂枝、生薑、大棗,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錢。
黃芩湯(玉函又名黃芩芍藥湯),治療潛伏的邪氣引發的溫病,以及太陽、少陽合併發病引起的腹瀉。
桂枝湯去除桂枝、生薑,加入黃芩三錢。
黃芩加半夏湯(玉函,金匱的黃芩加半夏生薑湯),治療潛伏的邪氣引發的溫病,同時體內有痰飲積聚,導致胸悶腹脹、咳嗽氣逆。
桂枝湯去除桂枝,加入黃芩三錢、半夏二錢。黃芩湯本來是治療春夏溫熱病,熱邪從體內發出的情況,所以從桂枝湯中去除桂枝、生薑這些辛溫的藥物,改用苦燥的黃芩,把溫散的作用轉為清涼解熱。這裡用藥的巧妙之處,實在是令人難以想像。後世用它來治療腹瀉伴隨發熱的病症,也都是從這個原理出發的。至於黃芩加半夏湯,治療腹瀉又伴隨嘔吐,以及夏秋季腹瀉時排出白色泡沫的情況,簡直就像是完全吻合,雖然是不同的疾病,但用同樣的藥方來治療,都符合張仲景的用藥法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