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熱
壯熱轉增。八味、桂、附之屬愈不敢施。不得已用知、枯、芩、連折之。必至燥渴咽痛腹痛泄瀉而死。凡暴熱不止。脈滑數。或洪盛。皆為實熱。宜隨表裡孰輕孰重而清理之。或脈雖沉而按之實堅者。為裡實。必用苦寒下奪之。若熱久不止。脈來虛數無力。服調補藥不應。飲食無味。
或至夜煩渴。或反加乾咳者。此必陰血受傷。當以血藥調補其陰。則陽熱自化。陰陽虛盛之機。不可不審而急為轉關也。
〔診〕脈數為熱。浮數表熱。沉數里熱。無力虛熱。有力實熱。滑數心下結熱。緩而滑為熱中。牢為脾胃盛熱。若發熱而脈反沉細。或數疾無力者。病脈相反也死。病熱有火者生。心脈洪是也。浮而澀。澀而身有熱者死。熱而脈靜者難治。脈盛汗出不解者死。脈虛熱不止者死。脈弱四肢厥。不欲見人。食不入。利下不止者死。
白話文:
高燒持續加重,像八味丸、桂枝、附子這類溫熱藥更加不能使用。逼不得已要用知母、黃芩、黃連等寒涼藥來壓制。但這樣做,很可能會導致口乾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腹痛腹瀉而死。凡是突然發作的高燒不止,脈象滑數或洪大強盛的,都屬於實熱,應該根據表裡哪個更嚴重來清理。如果脈象雖然沉但按下去感覺實且有力,這是裡實證,必須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熱。如果發燒持續很久,脈象虛弱無力,服用調補藥物沒有效果,食慾不振,甚至到了晚上煩躁口渴,或反而加劇乾咳,這一定是陰血受到損傷,應該用補血的藥物來調養陰液,這樣陽熱自然會消退。陰虛或陽虛的虛實情況,必須仔細辨別並儘快處理。
〔診斷〕脈搏跳動快代表有熱,浮脈跳得快是表熱,沉脈跳得快是裡熱,脈搏無力是虛熱,脈搏有力是實熱。脈象滑數且按壓心下有結塊,代表心下有熱結。脈象緩和而滑利,代表熱在身體中間。脈象牢實代表脾胃有過多的熱。如果發燒但脈象反而沉細,或是跳動快卻無力,這是病脈與症狀相反,是危險的。發燒且脈象有火性的能活,例如心脈洪大就是。脈象浮而澀,澀且身體發熱的人會死。發燒但脈象平靜的難以治療。脈象強盛但出汗後沒有退燒的會死。脈象虛弱但發燒不止的會死。脈象微弱且四肢冰冷,不願意與人接觸,吃不下東西,腹瀉不止的會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