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5)
卷十二 (5)
1. 嬰兒門下
牛李膏(一名必勝膏),治痘黑陷不起。
牛李子(一名鼠李子。又名烏絳子。俗名綠子。可以染綠),一味。熬膏收干。丸如皂子大。桃膠煎湯化下。如無鮮者。乾者熬膏用之。
棗變百祥丸,治痘瘡黑陷便秘。
大棗(十枚。擘),大戟(二兩。去骨。)
上二味。煮爛去大戟。將棗搗丸。如綠豆大。周歲兒十丸。紫草湯或木香湯下。從少至多。以利為度。
周天散,治痘黑陷。項強直視。喘脹發搐。
地龍(去土。焙乾。二兩),蟬蛻(去翅足。半兩)
為散。每服半錢至一錢。乳香湯調下。日三夜一。痘起為效。周天之名。因軫水蚓為二十八宿之末。故取此義。與地龍酒功用稍有不同。若但黑陷喘脹。用地龍酒最捷。如兼作癢。則周天散為合劑耳。
水楊浴法,治痘出頂陷。漿滯不行。或為風寒所侵。俱宜用之。如初出及收斂時。癢塌破損者勿用。用水楊五斤。三時用葉。冬用枝。以長流水一大釜。煎六七沸。取三分之一。置浴器內。候溫浴之。內服應用之藥。然後浴洗。漸次加湯。良久。乃以燈照累累然有起勢。陷處暈暈有絲。
此漿影也。後必滿足。如未滿足。又浴如前。力弱者只浴頭面手足。若無起勢。則氣血敗而津液枯矣。必難救治。
白花蛇散,治痘虛寒。白陷毒匿不起。
白花蛇(三錢),丁香(十枚)
為散。每服三五分。熱酒調下。
熏穢散
蒼朮,細辛,甘松,川芎,乳香,降香(等分)
為散。燒煙解血厭及諸穢氣。
闢穢香
大黃(一倍),蒼朮(減半)
為散。燒煙闢屍厭諸穢。
芍藥湯,治痘將靨時微癢。
白芍(酒炒),甘草(炙),忍冬,茯苓,黃芩(等分),薏苡仁(倍用)
水煎。熱服
橘皮茱連散,治痘瘡初起。乾嘔而噦。
橘皮(六錢),吳茱萸(三錢),黃連(一兩。同吳茱萸炒),竹茹(一團)
為散。每服一錢。水煎服。
前胡枳殼湯,治喘嗽上氣。煩渴引飲。便實溺赤。
前胡,枳殼,赤茯苓,大黃(酒蒸),甘草(炙。等分)
為散。每服三錢。水煎溫服。身溫脈微者禁用。
補肺湯,治氣虛痘毒乘肺。咳嗽不已。
黃耆,鼠黏子(各一錢),阿膠(八分),馬兜鈴,甘草(各五分),杏仁(去皮尖。七枚),桔梗(七分),糯米(一撮)
水煎溫服。
黃芩瀉肺湯,治肺熱喘嗽。裡實便秘。
黃芩(酒炒),大黃,連翹,山梔(熬黑),杏仁(去皮尖),枳殼,桔梗,薄荷,生甘草
水煎溫服。
射干鼠黏子湯,治痘不起發。咽喉疼腫。
鼠黏子(錢半),甘草(五分),射干(六分),升麻(四分)
水煎。不時服之。
紫草消毒飲,治痘疹血熱咽痛。
紫草,連翹,鼠黏子(各一錢),荊芥(七分),甘草,山豆根(各五分)
水煎。不時溫服。
生津葛根湯,治痘瘡發渴。
白話文:
嬰兒門下
牛李膏(又名必勝膏),治療痘疹顏色黑沉、凹陷不突出。 使用牛李子(又名鼠李子,又名烏絳子,俗稱綠子,可用於染色),單味藥材熬煮成膏狀,收乾後搓成如皂莢般大小的藥丸。用桃膠煎煮的湯來化開藥丸服用。如果沒有新鮮的牛李子,則用乾燥的牛李子熬膏使用。
棗變百祥丸,治療痘疹顏色黑沉、凹陷,並伴隨便秘。 使用大棗(十枚,掰開)、大戟(二兩,去骨)。將上述兩種藥材一起煮爛,去掉大戟,把棗搗成泥搓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。一歲的嬰兒服用十丸,用紫草湯或木香湯送服,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,以排便為度。
周天散,治療痘疹顏色黑沉、凹陷,同時伴有頸部僵硬、眼睛直視、呼吸急促、腹脹甚至抽搐。 使用地龍(去除泥土,烘乾,二兩)、蟬蛻(去除翅膀和腳,半兩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到一錢,用乳香湯調服,每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痘疹開始發出即為有效。之所以取名「周天」,是因為蚯蚓屬水,位於二十八星宿的末尾,因此取此含義。它與地龍酒的功效略有不同。如果只是痘疹黑陷、喘氣腹脹,用地龍酒最為快速。如果兼有發癢症狀,則周天散為更合適的配方。
水楊浴法,治療痘疹疹頭陷落,漿液停滯不暢,或者因風寒侵襲。上述情況都適合使用此方法。但是痘疹初發和快收斂時,以及發癢、塌陷破損時,則不要使用。使用水楊五斤(春夏季使用葉子,冬季使用枝幹),用大量流水煮沸六七次,取三分之一的藥液倒入浴盆,待溫度適宜後給病人洗浴。在內服藥物後再進行洗浴。之後逐漸加入熱湯,洗浴較長時間,用燈光照射可以看到痘疹逐漸鼓起,凹陷的地方周圍會有光暈。這就是漿液開始發出的徵兆。之後痘疹會完全鼓起。如果沒有完全鼓起,則像之前一樣再次洗浴。體質虛弱的病人只洗頭面手足即可。如果痘疹沒有鼓起跡象,則說明氣血敗壞、津液枯竭,很難救治。
白花蛇散,治療痘疹虛寒,疹色發白、凹陷、毒邪隱藏無法發出。 使用白花蛇(三錢)、丁香(十枚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到五分,用熱酒調服。
熏穢散 使用蒼朮、細辛、甘松、川芎、乳香、降香(等量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燒煙來解除血厭及各種污穢之氣。
闢穢香 使用大黃(加倍),蒼朮(減半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燒煙來驅除屍氣及各種污穢。
芍藥湯,治療痘疹快要結痂時,輕微發癢。 使用白芍(酒炒)、甘草(炙)、忍冬、茯苓、黃芩(等量)、薏苡仁(加倍),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
橘皮茱連散,治療痘疹初起,出現乾嘔和呃逆。 使用橘皮(六錢)、吳茱萸(三錢)、黃連(一兩,與吳茱萸一同炒)、竹茹(一團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水煎服。
前胡枳殼湯,治療喘氣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煩渴想喝水、大便硬結、小便赤黃。 使用前胡、枳殼、赤茯苓、大黃(酒蒸)、甘草(炙,等量),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煎煮後溫服。身體發熱但脈象微弱者禁用。
補肺湯,治療氣虛導致痘毒侵犯肺部,咳嗽不止。 使用黃耆、鼠黏子(各一錢)、阿膠(八分)、馬兜鈴、甘草(各五分)、杏仁(去皮尖,七枚)、桔梗(七分)、糯米(一撮),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後溫服。
黃芩瀉肺湯,治療肺熱喘氣咳嗽,同時伴有裡實便秘。 使用黃芩(酒炒)、大黃、連翹、山梔(熬黑)、杏仁(去皮尖)、枳殼、桔梗、薄荷、生甘草,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後溫服。
射干鼠黏子湯,治療痘疹無法發出,咽喉腫痛。 使用鼠黏子(一錢半)、甘草(五分)、射干(六分)、升麻(四分),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紫草消毒飲,治療痘疹發熱、咽喉疼痛。 使用紫草、連翹、鼠黏子(各一錢)、荊芥(七分)、甘草、山豆根(各五分),將上述藥材加水煎煮,不拘時間溫服。
生津葛根湯,治療痘疹發作時口渴。 使用葛根,加水煎煮服用,用以生津止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