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6)
卷十二 (6)
1. 嬰兒門下
葛根,栝蔞根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(等分),升麻,甘草(生。減半)
用糯米泔水煎去滓。入茆根自然汁一合服之。
人參酸棗湯,治心肺虛熱。煩躁不寧。
人參,棗仁(炒研),山梔(熬黑),生地黃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(等分),甘草(炙。減半)
水煎溫服。
梔子仁散(即梔子湯),治痘疹毒盛。色黑便秘。
梔子仁(熬黑。一兩),白鮮皮,赤芍藥,升麻(各五錢),寒水石(如無。石鹽代之)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為散。每服一二錢。水煎。量兒大小。調紫草茸末半錢匕。服之。
移痘丹,治痘出目中。初見點時。用此移之。
守宮(十枚。去頭足。配辰砂一錢。陰乾),珍珠,茯神,遠志肉(各一錢),琥珀(五分)
為末。紫草膏和丸。如梧子大。每服一錢二分。欲移在手足。觀桂、威靈仙煎湯下。欲專移在足。牛膝、木瓜煎湯下。微汗為度。再用後藥二服。
川芎,藁本,荊芥,白芷(各五分),蟬蛻(三分),防風,生薑(一片),蔥白(一莖)
水煎溫服。血熱者。加紫草、連翹。此方出麻城家秘。黃石峰極言其神。而吾吳以痘疹名世者。莫不以守宮為方士異端。曷知醫學正傳、聖濟總錄、衛生寶鑑、丹溪摘玄、聖惠方等。咸取入劑。豈可以方士目之耶。
排毒散,治痘後餘毒發癰。能食便秘。
大黃(酒蒸。一兩),白芷(七錢五分),沉香(另研),木香(各二錢五分),穿山甲(炮。三錢),歸尾(五錢)
為散。每服二三錢。忍冬花煎湯調。日三服。虛者。減大黃加荊、防、連翹、甘草節。欲托。加黃耆、防風
解毒內托散,治痘後發癰。
黃耆,當歸,防風,荊芥,連翹,赤芍,木通(等分),甘草節(減半),忍冬花(倍用)
水煎。入醇酒少許服之。
真人解毒湯,治痘母。
木通,連翹,防風,荊芥(各三錢),忍冬花(半斤),甘草節(一兩)
水酒各半煎。溫分三服。以腫消痘出為度。
清咽滋肺湯,治麻後餘熱。咳嗽聲喑。
黑參,鼠黏子,荊芥,葳蕤,貝母(去心),栝蔞根,馬兜鈴,桔梗,麥門冬(等分),甘草(減半)
水煎溫服。繆仲淳。無馬兜鈴。有薄荷。
清熱透肌湯,治麻疹未透。熱甚而咳。
黑參,石膏,鼠黏子,荊芥,防風,前胡,葛根
杏仁(等分),生甘草(減半)
水煎熱服。
葛根解肌湯,治麻疹初起。發熱咳嗽。或乍涼乍熱。
葛根,前胡,荊芥,鼠黏子,連翹,赤芍,蟬蛻,木通(等分),生甘草(減半)
水煎熱服。
涼血飲子,治麻疹火毒熾盛。紫赤而黯。
生地黃(錢半),黃連(五分),黃芩,荊芥,黑參(各一錢),紅花(三分),赤芍,丹皮(各八分),木通(七分)
水煎溫服。
甘桔湯,治麻疹咽痛。口舌生瘡。
白話文:
嬰兒門下
葛根栝蔞麥門冬湯: 用葛根、栝蔞根、去心的麥門冬、生地黃(等量),再加升麻、生甘草(用量減半)一起煮。用糯米洗米水煎好後,濾掉藥渣,加入少量茅草根的天然汁液混合後服用。
人參酸棗湯: 治療嬰兒心肺虛弱、有虛熱、煩躁不安。使用人參、炒過並研磨的酸棗仁、熬黑的山梔子、生地黃、去心的麥門冬、當歸(等量),炙甘草(用量減半)。用水煎煮後,溫服。
梔子仁散(也就是梔子湯): 治療痘疹毒性很強,痘疹顏色發黑,並伴有便秘。使用熬黑的梔子仁(一兩)、白鮮皮、赤芍藥、升麻(各五錢)、寒水石(如果沒有,可用石鹽代替)、炙甘草(各三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水煎煮,用量依照嬰兒大小調整。再加入少許紫草茸末(約半個錢幣的量)調和後服用。
移痘丹: 治療痘疹長在眼睛裡,剛開始出現時使用此方可以將痘疹移開。用去除頭腳的壁虎(十隻),搭配陰乾的辰砂(一錢),加上珍珠、茯神、遠志肉(各一錢)、琥珀(五分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末,用紫草膏調和製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一錢二分,想要將痘疹移到手腳,就用肉桂、威靈仙煎湯服用;想要將痘疹移到腳,就用牛膝、木瓜煎湯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,之後再服用後面的藥方兩劑。後面的藥方是川芎、藁本、荊芥、白芷(各五分)、蟬蛻(三分)、防風、生薑(一片)、蔥白(一莖)。用水煎煮後溫服。如果血熱,可以加入紫草、連翹。這個藥方出自麻城家傳秘方,黃石峰極力稱讚其神奇功效。而我們吳地(指江蘇一帶)以治療痘疹聞名的醫生,都認為使用壁虎是方士的異端邪說,卻不知道醫學正傳《聖濟總錄》、《衛生寶鑑》、《丹溪摘玄》、《聖惠方》等醫書中,都有收錄壁虎的藥方,難道也可以把這些醫書都當作方士之說嗎?
排毒散: 治療痘疹後,殘留毒素導致發癰,能吃但有便秘。使用酒蒸過的大黃(一兩),白芷(七錢五分),另外研磨的沉香,木香(各二錢五分),炮製過的穿山甲(三錢),當歸尾(五錢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,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忍冬花煎湯調和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體虛,就減少大黃的用量,增加荊芥、防風、連翹、甘草節。想要托出毒素,就加入黃耆、防風。
解毒內托散: 治療痘疹後發癰。使用黃耆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赤芍、木通(等量),甘草節(用量減半),忍冬花(用量加倍)。用水煎煮,加入少量純酒後服用。
真人解毒湯: 治療痘疹的母痘(指最初出現的痘疹)。使用木通、連翹、防風、荊芥(各三錢),忍冬花(半斤),甘草節(一兩)。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,溫服三次,以腫脹消退痘疹發出為度。
清咽滋肺湯: 治療麻疹後殘留的熱毒,導致咳嗽聲音沙啞。使用黑參、鼠黏子、荊芥、葳蕤、去心的貝母、栝蔞根、馬兜鈴、桔梗、麥門冬(等量),甘草(用量減半)。用水煎煮後溫服。繆仲淳的方子沒有馬兜鈴,而是使用薄荷。
清熱透肌湯: 治療麻疹還沒完全透出,發熱嚴重且咳嗽。使用黑參、石膏、鼠黏子、荊芥、防風、前胡、葛根、杏仁(等量),生甘草(用量減半)。用水煎煮後熱服。
葛根解肌湯: 治療麻疹剛開始發作,發熱咳嗽,或時冷時熱。使用葛根、前胡、荊芥、鼠黏子、連翹、赤芍、蟬蛻、木通(等量),生甘草(用量減半)。用水煎煮後熱服。
涼血飲子: 治療麻疹火毒熾盛,痘疹顏色呈現紫紅色且暗沉。使用生地黃(一錢半),黃連(五分),黃芩、荊芥、黑參(各一錢),紅花(三分),赤芍、丹皮(各八分),木通(七分)。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甘桔湯: 治療麻疹引起的咽喉疼痛、口舌生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