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3)
卷十二 (3)
1. 嬰兒門下
水煎。去滓。入羚羊角末。攪勻服之。
化斑湯,治痘與斑夾出。用此消斑起痘。
黑參(二錢),鼠黏子(一錢),柴胡(八分),荊芥,防風(各六分),連翹(七分),木通(八分),枳殼(七分),蟬蛻(五分),生甘草(四分),燈心(二十莖),淡竹葉(十五片)
水煎。溫日二三服。
解毒飲子,治痘為風寒所遏而起發遲。
柴胡(八分),紫草(六分),防風(七分),白芷(五分),荊芥(七分),鼠黏子(一錢),川芎,蟬蛻,木通(各五分)
水煎。熱服。本方去白芷加黃芩、羌活。名荊防解毒飲。
透肌散(即人參透肌散),治痘發遲作癢。大便不實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芍藥,紫草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蟬蛻(七枚),當歸,木通(各六分),糯米(一撮)
水煎。日再服。
紫草快斑湯,治痘色不紅活。不能起發。
紫草,芍藥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木通(六分),蟬蛻(七枚)
水煎。熱服。日再。
二寶散,治痘頂色白。肉紅腫而痘反不腫。或黑陷不起。
生玳瑁,犀角(等分)
為散。入豬心血少許。紫草湯調服。
大鼠黏子湯,治痘色紅根散不長髮。
鼠黏子(錢半),甘草(五分),當歸(七分),黃耆,連翹(各一錢),柴胡,黃芩,地骨皮(各八分)
水煎。溫服。
四聖散,治痘出不快。將欲倒黶。
紫草茸,黃耆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木通(六分)
水煎。熱服。日三。大便秘。加枳殼。大便如常。加糯米。氣虛少食。加人參。按四聖散。乃起痘乾紫倒黶之專藥。其功在於紫草茸一味。世醫咸用紫草代充。是以用多不效。原夫紫草茸。本名紫鉚。乃蟻穴麒麟竭樹脂凝結而成。
不但可以活血起脹。兼得蟲毒。攻發內陷之邪最銳。且無鹹寒過潤作瀉之虞。蓋緣紫鉚之功。甚於紫草。故有紫草茸之名。其實非一物也。
奪命丹,治痘觸邪。黑陷不起。
麻黃(去節。蜜酒拌炒),升麻,山豆根,紅花,大力子,連翹,蟬蛻,紫草茸,人中黃(等分)
為末。蜜酒和丸。辰砂為灰。兒大者二錢。中者錢半。小者一錢。薄荷湯化下。
托裡快斑湯,治痘起發遲而熱不止。及痂後發熱。
紫草,黃耆,鼠黏子,連翹(各一錢),木通(六分),當歸(七分),甘草,桂枝,川芎,防風(各五分),木香(三分),蟬蛻(七枚),淡竹葉(十片)
水煎。溫服。
羌活救苦湯,治痘頭面太多。及大頭證。
羌活,白芷,川芎,蔓荊,防風,桔梗,黃芩
連翹,升麻,葶藶,人中黃(等分)
水煎。不時熱服。
攻毒湯,治痘出不快。伏陷倒黶。大便實者宜之。
大鱔魚頭。丹雄雞頭。鮮筍尖各三五枚。加生薑三五片。淡水煮熟。加酒釀少許。令兒先飲汁。次食雞冠筍尖。余俱不用。(如無鱔魚頭。魧□魚代之。)
白話文:
[嬰兒門下]
將藥材用水煎煮後,去除藥渣,加入羚羊角粉末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化斑湯:治療痘疹和斑點同時出現的情況,用此方可以消除斑點並促使痘疹發出。
藥方組成:黑參(8克),鼠黏子(4克),柴胡(3克),荊芥、防風(各2.4克),連翹(2.8克),木通(3.2克),枳殼(2.8克),蟬蛻(2克),生甘草(1.6克),燈心草(20根),淡竹葉(15片)
用水煎煮,溫熱時一天分兩到三次服用。
解毒飲子:治療痘疹因風寒阻遏而發出遲緩。
藥方組成:柴胡(3.2克),紫草(2.4克),防風(2.8克),白芷(2克),荊芥(2.8克),鼠黏子(4克),川芎、蟬蛻、木通(各2克)
用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本方若去除白芷,加入黃芩、羌活,則稱為荊防解毒飲。
透肌散(即人參透肌散):治療痘疹發出遲緩且有搔癢感,大便稀軟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芍藥、紫草(各4克),甘草(2克),蟬蛻(7個),當歸、木通(各2.4克),糯米(一小撮)
用水煎煮,一天服用兩次。
紫草快斑湯:治療痘疹顏色不紅潤,無法順利發出。
藥方組成:紫草、芍藥(各4克),甘草(2克),木通(2.4克),蟬蛻(7個)
用水煎煮,趁熱服用,一天兩次。
二寶散:治療痘疹頂部顏色蒼白,周圍肌肉紅腫,但痘疹本身反而不腫脹,或是痘疹顏色發黑、凹陷不突出。
藥方組成:生玳瑁、犀角(等量)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豬心血,用紫草湯調和後服用。
大鼠黏子湯:治療痘疹顏色紅潤但根部散開,無法順利生長發出。
藥方組成:鼠黏子(6克),甘草(2克),當歸(2.8克),黃耆、連翹(各4克),柴胡、黃芩、地骨皮(各3.2克)
用水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
四聖散:治療痘疹發出不順利,將要出現倒黶(痘疹凹陷萎縮)。
藥方組成:紫草茸、黃耆(各4克),甘草(2克),木通(2.4克)
用水煎煮,趁熱服用,一天三次。如果大便秘結,則加入枳殼;如果大便正常,則加入糯米;如果氣虛且食慾不佳,則加入人參。四聖散是治療痘疹乾紫倒黶的專用藥,其功效主要在於紫草茸這一味藥材。現在的醫生大多用紫草代替,所以效果不佳。紫草茸本名紫鉚,是蟻穴中麒麟竭樹脂凝結而成的,不僅能活血消腫,還具有蟲毒的特性,能迅速攻散體內內陷的邪氣,且不會有過於寒涼而導致腹瀉的副作用。紫鉚的功效遠勝於紫草,所以稱之為紫草茸,但其實兩者並非同一種藥材。
奪命丹:治療痘疹受到邪氣侵擾,導致痘疹發黑、凹陷、無法發出。
藥方組成:麻黃(去除節,用蜜酒拌炒)、升麻、山豆根、紅花、大力子、連翹、蟬蛻、紫草茸、人中黃(等量)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蜜酒調和製成藥丸。外層沾上辰砂粉。較大的孩童服用8克,中等孩童服用6克,較小的孩童服用4克,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。
托裡快斑湯:治療痘疹發出遲緩且高燒不退,以及結痂後仍然發燒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紫草、黃耆、鼠黏子、連翹(各4克),木通(2.4克),當歸(2.8克),甘草、桂枝、川芎、防風(各2克),木香(1.2克),蟬蛻(7個),淡竹葉(10片)
用水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
羌活救苦湯:治療痘疹長得太多,遍佈頭面,以及出現大頭症狀。
藥方組成:羌活、白芷、川芎、蔓荊子、防風、桔梗、黃芩、連翹、升麻、葶藶子、人中黃(等量)
用水煎煮,隨時溫熱服用。
攻毒湯:治療痘疹發出不順利,潛伏體內,導致痘疹凹陷萎縮,且大便秘結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大鱔魚頭、丹雄雞頭、新鮮嫩筍尖各三至五個,加入生薑三至五片,用淡水煮熟,加入少量酒釀,讓孩童先喝湯,然後吃雞冠和筍尖,其他不吃。(如果沒有鱔魚頭,可用鰣魚頭代替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