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五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31)

1. 嬰兒門上

肥兒丸(局方),治食積五疳。頭項結核。臂瘦發稀。發熱作渴。口疳目翳。小便色白。腹大青筋等證。

肉豆蔻(煨),使君子(去殼。焙),麥櫱(炒),黃連(薑汁炒黑色),神麯(炒。各五兩),檳榔(二十枚。勿見火),木香(二兩。勿見火)

上七味。為末。蒸餅調糊。稍加白蜜。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空心米飲調服。(汪石山。加白朮五兩。山楂肉枳實各二兩),此方近世所傳。尚多胡黃連、雷丸、蕪荑等味。大苦大寒。大傷元氣。而因名誤實。故世喜服之。意謂有益於兒也。曷知立方之義。本為疳熱腹脹羸瘦。

故用祛熱伐肝之劑。消去疳積。元氣得復。兒自肥矣。若本無疳熱服之。與引寇破家何異。嘗見富有之家。從幼好服此丸。至十歲外漸至蒸熱咳嗽。蓋緣真陽虧損。不能振生髮之令而成童勞者不少。奈何習俗成風。多所未悟。因特表而出之。

加味陷胸丸,治痰積痞滿。疳熱喘嗽。

黃連(薑汁炒),半夏(薑製),栝蔞實,焰硝(各三錢),輕粉(二錢半),滑石(飛淨。一兩)

煉白蜜丸。芡實大。大兒五六丸。周歲兒一丸。沸湯調化服。

蟾蜍丸,治無辜疳。

蟾蜍(大者。數枚)

以糞蛆三杓。置桶中。以尿浸之。將蟾活搗爛。與蛆食之一晝夜。用布袋盛蛆。置急流水中漂淨。取出瓦上焙乾。入麝少許。陳米飯丸。麻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。米湯或砂糖湯服之。一服虛熱退。二服煩渴止。三服瀉利愈。或用陳米炒為粉。入糖霜作餅服之亦可。

馬鳴散,治口舌生瘡。痘後疳爛。

人中白(煅。一錢),蠶蛻紙(如無。殭蠶代之),五倍子(生半。煅半),白礬(生半。枯半),硼砂(生半。煅半。各五分)

為散。先以青布蘸水拭淨。用鵝翎管吹口中患處。

蘭香散,治鼻疳赤爛及癘風證。

蘭香葉(二錢。即香草),銅綠,輕粉(各五分)

為散。乾摻患處。乾者香油調敷。

白粉散,治諸疳瘡。

烏鰂骨(三錢),白芨(二錢),輕粉(一錢)

為散。漿水洗。拭乾敷之。

如聖丸,治熱疳善食腹大。

使君子肉(二兩),胡黃連,川黃連,白蕪荑仁(炒。各一兩),乾蟾(五枚。煅存性),麝香(五分)

上為末。蜜丸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人參湯化下。

木香丸,治冷疳泄瀉少食。

木香,肉豆蔻,砂仁(炒。各三錢),麝香(一錢),續隨子(去油。三錢),乾蟾(三枚。燒存性)

為末。蜜丸綠豆大。每服五丸至十五丸。薄荷湯送下。虛者。去續隨子加薑、桂、參、術。

止汗散,治睡中多汗。

故蒲扇(燒存性)

為末。每服一二錢。溫酒或烏梅湯調服。蒲灰止血利小便。與蒲黃不異。汗即血之液。故取多曾沾汗之舊扇燒灰。主治睡汗。同氣相求之妙。世醫都未悟也。

白話文:

嬰兒門上

肥兒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: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五疳病症(指五種小兒疳積),例如:頭部和頸部出現腫塊、手臂消瘦頭髮稀疏、發燒口渴、口瘡眼翳、小便顏色偏白、腹部腫大青筋暴露等症狀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肉豆蔻(煨烤過)、使君子(去殼焙乾)、麥芽(炒過)、黃連(用薑汁炒成黑色)、神曲(炒過),各五兩;檳榔(二十個,避免直接火烤)、木香(二兩,避免直接火烤)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麵餅調成糊狀,稍微加入白蜜,揉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
  • 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一丸,用米湯在空腹時送服。(汪石山在此方基礎上增加了白朮五兩、山楂肉和枳實各二兩)
  • 說明: 這個方子是近代流傳下來的,但很多人會加入胡黃連、雷丸、蕪荑等藥材,這些藥性大苦大寒,會嚴重損傷元氣,但因為藥名關係讓人誤以為對孩子有益,所以很多人喜歡服用。事實上,這個方子的本意是用來治療因疳積發熱、腹脹、身體消瘦的症狀,目的是祛除熱邪、調和肝臟,消除疳積,恢復元氣,孩子自然就能長胖。如果本身沒有疳積發熱,服用這個藥就如同引賊入室,反而會破壞身體。我曾見過富貴人家,從小就讓孩子服用此丸,到了十歲左右,卻出現潮熱咳嗽等症狀,這都是因為體內陽氣虧損,無法正常發育,導致身體虛弱。可惜世人習慣成自然,大多不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特別在此說明。

**加味陷胸丸:**治療因痰積引起的胸悶腹脹、疳熱喘咳。

  • **藥材組成:**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、半夏(用薑處理過)、栝樓實、焰硝,各三錢;輕粉二錢半;滑石(飛淨處理過),一兩。
  • 製作方法: 用煉製過的白蜜揉成藥丸,像芡實大小。
  • 服用方法: 大的孩子服用五六丸,周歲的孩子服用一丸,用沸水化開後服用。

**蟾蜍丸:**治療無緣無故發生的疳積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大蟾蜍(數隻)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三勺糞蛆放在桶裡,用尿液浸泡,然後將活蟾蜍搗爛,與蛆一起放置一晝夜。再將蛆用布袋裝起來,放在急流中漂洗乾淨,取出放在瓦片上烘乾,加入少許麝香,用陳米飯揉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
  • 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米湯或砂糖湯送服。第一次服用後虛熱會減退,第二次服用後口渴會停止,第三次服用後腹瀉會痊癒。也可以用炒過的陳米磨成粉,加入糖霜做成餅服用。

**馬鳴散:**治療口舌生瘡、痘疹後引起的疳瘡潰爛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人中白(煅燒過),一錢;蠶蛻紙(如果沒有,可用僵蠶代替),五倍子(一半生用,一半煅燒過)、白礬(一半生用,一半枯礬),硼砂(一半生用,一半煅燒過),各五分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。
  • 服用方法: 先用青布蘸水擦拭乾淨患處,然後用鵝毛管將藥粉吹到患處。

**蘭香散:**治療鼻疳紅腫潰爛和癘風等疾病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蘭香葉(香草),二錢;銅綠、輕粉,各五分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。
  • 服用方法: 將藥粉乾敷在患處,如果患處乾燥,可以用香油調和後塗抹。

**白粉散:**治療各種疳瘡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烏鰂骨,三錢;白芨,二錢;輕粉,一錢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散劑。
  • 服用方法: 用米漿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敷上藥粉。

**如聖丸:**治療因熱疳導致食慾旺盛但腹部腫大的情況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使君子肉,二兩;胡黃連、川黃連、白蕪荑仁(炒過),各一兩;乾蟾(煅燒存性),五枚;麝香,五分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揉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
  • 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一丸,用人參湯化開後服用。

**木香丸:**治療因冷疳導致腹瀉、食慾不振的情況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木香、肉豆蔻、砂仁(炒過),各三錢;麝香,一錢;續隨子(去油),三錢;乾蟾(燒至存性),三枚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
  • 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五至十五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體虛者,去掉續隨子,加入生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。

**止汗散:**治療睡覺時多汗的情況。

  • 藥材組成: 舊蒲扇(燒至存性)。
  • 製作方法: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溫酒或烏梅湯調服。蒲扇灰能止血、利小便,與蒲黃的功效相似。汗是血液中的液體,所以用曾沾有汗的舊蒲扇燒灰,來治療睡覺時出汗的症狀,這是同氣相求的巧妙方法,可惜世上的醫生都沒能領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