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五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29)

1. 嬰兒門上

千金紫丸,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。並挾傷寒溫熱汗後熱不歇。及腹中有痰癖。哺乳不進。乳則吐哯。食癇先寒後熱。

赤石脂,代赭石(各一兩),巴豆(三十粒。去油),杏仁(五十枚。去皮尖。)

上四味。為末。加蜜少許。密器中收。三十日兒麻子大一丸。與少乳令下。食頃後與乳勿令多。至半日當小下熱除。

百日兒如小豆一丸。夏月多熱。善令發疹。慎用。紫丸無所不療。雖下不虛人。

千金黑散,治小兒變蒸。中挾時行溫病。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。

麻黃(淨末。二錢),杏仁(別研。二錢),大黃(淨末。一錢)

上三味和勻。內密器中。一月兒服小豆大一枚。以乳汁和服。抱令得汗。汗出溫粉粉之。勿見風。百日兒服棗核大一枚。溫粉方。用龍骨、牡蠣各煅為細末。取淨三錢。入生黃耆末三錢。和粳米粉一兩。稀絹包緩緩撲之。

大連翹湯,治濕毒利小便。

連翹,瞿麥,車前,木通,滑石(研),當歸,赤芍,防風,荊芥,柴胡(各一錢),蟬蛻,黃芩(酒炒),山梔(炒黑),甘草(炙。各七分)

水煎。食前熱服。熱甚。加酒大黃。兒小量與。本方去山梔加紫草。名連翹防風湯。治痘疹熱毒壅閉。小便不通。

鉤藤散,治胎驚夜啼。

鉤藤鉤,茯神,茯苓,川芎,木香,芍藥,當歸(各一錢),甘草(炙。五分)

為散。每服一錢匕。入薑、棗煎服。心經有熱面赤。去木香加硃砂少許。驚搐。加蠍尾五分。

柳華散,治口瘡赤爛。

黃柏(炒。為細末),蒲黃,青黛,人中白(煅過。等分)

為散。臨用加冰片少許。再研敷之。

辰硃膏,治口噤目閉。啼聲不出。吐乳不化。

辰砂,牙硝(各一錢),硼砂,全蠍(各五分),珍珠,麝香(各三分)

共為細末。入生白蜜研膏。每用豆大許。薄荷湯下。潮熱。甘草湯下。月內兒塗乳頭。令兒吮之。

胡黃連丸,治熱疳。

胡黃連,川黃連(各半兩),硃砂(二錢。另研)

為末。填入豬膽中。以線扎懸掛銚中。酸漿水煮數沸。取出入蘆薈、麝香各二錢。飯糊丸。如麻子大。每服一二十丸。

米湯下。若熱疳生蟲。去硃砂加蕪荑仁、鶴蝨、青皮、雷丸。

貼囟法,治百日內嬰兒發搐。

麝香(一分),蠍尾,蜈蚣(炙。去足。各五分),牛黃(三分),青黛(三分),薄荷葉(三分)

上除牛黃。先搗蠍尾等五味。各取淨末。再入牛黃細研。煮紅棗肉和成膏。塗綿貼囟上。四邊略出一指。以手烘暖。頻頻熨之。

秘旨安神丸,治心經虛熱。睡中驚悸夜啼。

人參,棗仁,茯神,半夏(制。各一錢),當歸,橘紅,芍藥(各七分),五味子(七粒),甘草(炙。三分)

為末。薑汁和丸。芡實大。每服一丸。薄荷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嬰兒門上

**千金紫丸:**治療嬰兒因變蒸(指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生理現象,會發熱)引起發熱不退,或是外感風寒、溫熱病後發汗仍高燒不退,以及腹中有痰積、消化不良、不肯喝奶、喝奶就吐,或是食積引起的發燒,先發冷後發熱的症狀。

藥材:赤石脂、代赭石各一兩,巴豆三十粒(去油),杏仁五十枚(去皮尖)。

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蜂蜜,密封保存。未滿月的嬰兒,每次服用像麻子大小的藥丸,用少許乳汁送服,過一會兒再餵奶,但不要餵太多。大約半天後,發熱的狀況應能減退,並稍微排便。

滿百日的嬰兒,每次服用像小豆大小的藥丸。夏天天氣炎熱,容易引起出疹,要謹慎使用。紫丸幾乎能治療所有疾病,雖然會導致排便,但不會使人虛弱。

**千金黑散:**治療嬰兒變蒸,或同時感染時疫引起的溫熱病,或非變蒸時期卻感染時疫的疾病。

藥材:麻黃(淨末)二錢,杏仁(研磨)二錢,大黃(淨末)一錢。

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均勻,密封保存。未滿月的嬰兒,每次服用像小豆大小的藥粉,用乳汁調和後餵服,抱著讓嬰兒出汗。出汗後用溫粉撲在身上,不要吹到風。滿百日的嬰兒,每次服用像棗核大小的藥粉。溫粉的配方是:龍骨、牡蠣各煅燒成細末,取三錢,加入生黃耆末三錢,再加入粳米粉一兩,用紗布包好,輕輕撲在身上。

**大連翹湯:**治療濕熱引起的毒素,幫助利尿。

藥材:連翹、瞿麥、車前子、木通、滑石(研磨)、當歸、赤芍、防風、荊芥、柴胡(各一錢),蟬蛻、黃芩(酒炒)、山梔(炒黑)、甘草(炙)各七分。

用水煎煮後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發熱嚴重時,加入酒和大黃。給嬰兒服用時,劑量要減少。此方去除山梔,加入紫草,稱為連翹防風湯,可以治療痘疹引起的熱毒壅塞、小便不通。

**鉤藤散:**治療嬰兒因受驚嚇而引起的夜啼。

藥材:鉤藤鉤、茯神、茯苓、川芎、木香、芍藥、當歸(各一錢),甘草(炙)五分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薑、棗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心經有熱,臉色發紅,去掉木香,加入少量硃砂。如果出現驚厥,加入蠍尾五分。

**柳華散:**治療口腔潰瘍,紅腫糜爛。

藥材:黃柏(炒後磨成細末)、蒲黃、青黛、人中白(煅燒)等份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臨用時加入少量冰片,再研磨後塗抹在患處。

**辰硃膏:**治療嬰兒口緊閉合、眼睛閉著、啼哭不出聲、吐奶且消化不良的症狀。

藥材:辰砂、牙硝(各一錢),硼砂、全蠍(各五分),珍珠、麝香(各三分)。

將藥材一起磨成細末,加入生白蜜調成膏狀。每次用豆子大小的量,用薄荷湯送服。如果出現潮熱,用甘草湯送服。未滿月的嬰兒,塗在母親的乳頭上,讓嬰兒吮吸。

**胡黃連丸:**治療熱疳(指因熱邪引起的消化不良、營養不良等症狀)。

藥材:胡黃連、川黃連(各半兩),硃砂(二錢,另研磨)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填入豬膽中,用線綁好懸掛在鍋中,用酸漿水煮沸數次後取出。再加入蘆薈、麝香各二錢,用米糊製成丸子,如麻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一、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熱疳有蟲,去掉硃砂,加入蕪荑仁、鶴虱、青皮、雷丸。

**貼囟法:**治療百日內嬰兒的抽搐。

藥材:麝香(一分),蠍尾、蜈蚣(炙後去足,各五分),牛黃(三分),青黛(三分),薄荷葉(三分)。

將藥材除牛黃外,先將蠍尾等五味搗碎,分別取淨末,再加入牛黃研磨均勻。用煮熟的紅棗肉調成膏狀,塗抹在棉布上,貼在囟門上,四邊稍微超出一個手指寬度。用手烘暖,頻繁地熨燙。

**秘旨安神丸:**治療心經虛熱,睡眠中驚悸、夜啼。

藥材:人參、棗仁、茯神、半夏(製過,各一錢),當歸、橘紅、芍藥(各七分),五味子(七粒),甘草(炙,三分)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製成丸子,如芡實大小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化開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