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五 (28)
卷十五 (28)
1. 婦人門下
上十一味。水煎去滓。納蜜重煎。溫分二服。
千金羊肉生地黃湯,治產後三日腹痛。補中益臟。強氣力消血。
羊內(一斤),生地黃(二兩),人參,當歸,芍藥(各一兩),桂心,芎藭,甘草(各半兩)
上八味。先煮羊肉。去滓煎藥。分四。日三夜一服。有風熱。去人參、地黃、肉桂。加防風、黃耆、生薑。咳嗽。本方加紫菀、款冬、細辛、五味。腰痛。本方加杜仲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、萆薢。
鹿茸散(千金),治婦人漏下不止。
鹿茸(酥炙。),阿膠(蛤粉炒。各三兩),烏賊骨(醋炒),當歸(各二兩),蒲黃(篩淨。二兩。生半。炒半)
上五味。為散。溫酒調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本方去阿膠、烏賊骨。名蒲黃散。治同前。
狼牙湯,治婦人陰中生瘡蝕爛。
狼毒牙(一兩)
上一味。水煎。取汁半盞。以綿纏箸頭如繭。浸湯瀝陰中。日三四遍。
小柴胡湯(方祖),大承氣湯(小承氣湯下),當歸生薑羊肉湯(疝門),下瘀血湯(抵當湯下),陽旦湯(桂枝湯下),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(痢門),內補當歸建中湯(桂枝湯下),佛手散(四物湯下),八珍湯(四君子湯下),十全大補湯(保元湯下),芎歸湯(四物湯下),二陳湯(方祖),琥珀黑龍丹(本門上),失笑散(本門上)
龍齒清魂散(顫振門),花蕊石散(虛損門),五積散(平胃散下),平胃散(方祖),來復丹(金液丹下),二味參蘇飲(本門上),理中湯(方祖),沉香降氣散(氣門),六君子湯(四君子湯下),桃仁承氣湯(小承氣湯下),四烏湯(四物湯下),當歸芍藥散(四物湯下),膠艾湯(四物湯下),導痰湯(二陳湯下),地黃飲子(中風門),柴胡清肝散(小柴胡湯下),獨參湯(保元湯下),四物湯(方祖),當歸補血湯(保元湯下),補中益氣湯(保元湯下),錢氏六味丸(崔氏八味丸下),增損四物湯(四物湯下),醋煎散(本門上),參蘇飲(傷寒門),增損柴胡湯(小柴胡湯下),柴胡四物湯(小柴胡湯下),指迷七氣湯(局方七氣湯下),局方七氣湯(方祖),逍遙散(虛損門),香砂六君子湯(四君子湯下),越鞠丸(郁門),桔梗湯(方祖),小建中湯(桂枝湯下),異功散(四君子湯下),旋覆花湯(本門上),生脈散(方祖),都氣丸(崔氏八味丸下),靈砂丹(金液丹下),四君子湯(方祖),歸脾湯(保元湯下),黃耆建中湯(桂枝湯下),香蘇散(傷寒門),人參敗毒散(小柴胡湯下),蔥白香豉湯(傷寒門),伏龍肝湯丸(痢門),烏骨雞丸(虛損門),人參養榮湯(保元湯下),玉燭散(四物湯下),大柴胡湯(小柴胡湯下),五苓散(方祖),四神散(四物湯下),川芎茶調散(頭痛門),養胃湯(平胃散下),甘草乾薑湯(理中湯下)枳實理中湯(理中湯下),千金伏龍肝湯(本門上),代抵當丸(抵當湯下),四七湯(二陳湯下),紫蘇飲(四物湯下),當歸拈痛湯(濕門),加味逍遙散(虛損門),加味歸脾湯(保元湯下),清胃散(衄血門),千金芎藭湯(四物湯下),腎氣丸(崔氏八味丸下),千金鍾乳湯(本門上),千金麥門冬散(本門上),豬膚髮煎(黃癉門),益氣養營湯(四君子湯下),崔氏八味丸(方祖),豆豉餅(癰疽門),龍膽瀉肝湯(脅痛門),加減八味丸(崔氏八味丸下)
白話文:
婦人門下
這個藥方包含十一味藥材。用水煎煮後濾掉藥渣,再加入蜂蜜重新煎煮,分成兩次溫服。
千金羊肉生地黃湯,用來治療產後三日腹痛。可以補養身體、增強臟腑功能、強化氣力、消除瘀血。
藥材包含:羊肉(一斤),生地黃(二兩),人參、當歸、芍藥(各一兩),桂心、川芎、甘草(各半兩)。
先將羊肉煮過,濾掉肉渣後,再煎煮其他藥材,分成四份,每日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如果身體有風熱症狀,則去除人參、生地黃、肉桂,加入防風、黃耆、生薑。如果咳嗽,則在本方基礎上加入紫菀、款冬、細辛、五味子。如果腰痛,則在本方基礎上加入杜仲、黃耆、白朮、附子、萆薢。
鹿茸散(出自《千金方》),用來治療婦人下體出血不止。
藥材包含:酥油炙烤過的鹿茸、蛤粉炒過的阿膠(各三兩),醋炒過的烏賊骨、當歸(各二兩),篩過的蒲黃(二兩,一半生用,一半炒用)。
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一小匙,每日三次。如果去除阿膠和烏賊骨,則稱為蒲黃散,功效相同。
狼牙湯,用來治療婦人陰部生瘡潰爛。
藥材包含:狼毒牙(一兩)。
用水煎煮,取半碗藥汁。用棉布纏住筷子頭,蘸取藥汁,輕輕擦拭陰部,每日三四次。
以下為一些常用方劑的簡稱或所屬類別:
小柴胡湯、大承氣湯(可參考小承氣湯)、當歸生薑羊肉湯(適用於疝氣)、下瘀血湯(可參考抵當湯)、陽旦湯(可參考桂枝湯)、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(適用於痢疾)、內補當歸建中湯(可參考桂枝湯)、佛手散(可參考四物湯)、八珍湯(可參考四君子湯)、十全大補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芎歸湯(可參考四物湯)、二陳湯、琥珀黑龍丹、失笑散。
龍齒清魂散(適用於顫振)、花蕊石散(適用於虛損)、五積散(可參考平胃散)、平胃散、來復丹(可參考金液丹)、二味參蘇飲、理中湯、沉香降氣散(適用於氣病)、六君子湯(可參考四君子湯)、桃仁承氣湯(可參考小承氣湯)、四烏湯(可參考四物湯)、當歸芍藥散(可參考四物湯)、膠艾湯(可參考四物湯)、導痰湯(可參考二陳湯)、地黃飲子(適用於中風)、柴胡清肝散(可參考小柴胡湯)、獨參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四物湯、當歸補血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補中益氣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錢氏六味丸(可參考崔氏八味丸)、增損四物湯(可參考四物湯)、醋煎散、參蘇飲(適用於傷寒)、增損柴胡湯(可參考小柴胡湯)、柴胡四物湯(可參考小柴胡湯)、指迷七氣湯(可參考局方七氣湯)、局方七氣湯、逍遙散(適用於虛損)、香砂六君子湯(可參考四君子湯)、越鞠丸(適用於鬱病)、桔梗湯、小建中湯(可參考桂枝湯)、異功散(可參考四君子湯)、旋覆花湯、生脈散、都氣丸(可參考崔氏八味丸)、靈砂丹(可參考金液丹)、四君子湯、歸脾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黃耆建中湯(可參考桂枝湯)、香蘇散(適用於傷寒)、人參敗毒散(可參考小柴胡湯)、蔥白香豉湯(適用於傷寒)、伏龍肝湯丸(適用於痢疾)、烏骨雞丸(適用於虛損)、人參養榮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玉燭散(可參考四物湯)、大柴胡湯(可參考小柴胡湯)、五苓散、四神散(可參考四物湯)、川芎茶調散(適用於頭痛)、養胃湯(可參考平胃散)、甘草乾薑湯(可參考理中湯)、枳實理中湯(可參考理中湯)、千金伏龍肝湯、代抵當丸(可參考抵當湯)、四七湯(可參考二陳湯)、紫蘇飲(可參考四物湯)、當歸拈痛湯(適用於濕病)、加味逍遙散(適用於虛損)、加味歸脾湯(可參考保元湯)、清胃散(適用於衄血)、千金芎藭湯(可參考四物湯)、腎氣丸(可參考崔氏八味丸)、千金鍾乳湯、千金麥門冬散、豬膚髮煎(適用於黃疸)、益氣養營湯(可參考四君子湯)、崔氏八味丸、豆豉餅(適用於癰疽)、龍膽瀉肝湯(適用於脅痛)、加減八味丸(可參考崔氏八味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