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40)
卷二 (40)
1. 虛損(傳屍)
脾肺之氣不能下輸。故足無力而蜷。藥雖有效。病雖暫減。終不可治。若初服四君、保元十餘劑。而脈細如絲。其數不改。決不可治。如細而不數者。此猶有胃氣。無腹痛作瀉而飲食如常。可用保元、參、術調理。須二三年方愈。若服藥後。數脈漸減。和緩有神。雖曰可治。
亦得三月見功。年半方可全愈。又須看年力之衰壯。精神脾胃之強弱斷之。若服藥後。脈雖和緩。而腿漸無力。如前所述。且痰嗽不止。脈雖緩。治之無益。又或如前證。足雖無力。而熱退嗽減。飲食如平人。此脾胃尚強。猶可遷延歲月。又有如前證。六脈俱和緩。服前劑熱退。
而脈漸弦。反作瀉下血。此平時火熱煎熬。血留經絡。得補藥氣血流通。邪不能留而下。下後半月十日自愈。下血時能食者不死。不能飲食。精神倦怠者。死可立待。吐血後反驟能食者。亦不可治。若見腹痛。理中湯。噁心飲食少。六君子湯。無此二證。用四君、保元服之。
蓋下血者邪從下竅而出也。又有變作傷風狀者。邪從上竅而散也。當服補肺助脾之藥。亦須半月而愈。凡病求汗不得汗者不治。虛損六脈俱數。服滋陰降火之劑。不及四五十劑者。猶可治之。如服至百劑。真元耗盡。脈洪數而無神。雖用補劑。而洪數變為細數。必漸痿困不起而斃矣。
又或服寒涼未多。用保元、四君加生薑一二十劑。求汗不出。而洪數之脈不退。亦難救治。或雖無汗而洪脈漸減。病亦漸去。且能飲食。此為可治。如此之脈。大抵秋冬易治。春夏難療。凡虛損脈六七至。若逢春夏火令。津液枯槁。腎水正行死絕之鄉。肺絕脾燥。無有不死者。
若秋冬火令已退。金水正旺。脈雖數可治也。設病者骨立聲啞。喉痛寒熱。腹疼作瀉。而脈細數。亦屬不治。凡病延至三四月。服藥已多。其不效者。必過用寒涼。五臟愈虛。邪火愈熾。初用補藥數帖。邪火一退。反覺頭眩噁心。骨疼腳痠。神氣昏懶。不思飲食。倘脈不細數而帶和緩。
急用保元、四君。大劑連服。便安寢半月。睡覺精神頓爽。再服再寢。飲食漸增。則為可治。倘脈細如絲。腹痛昏憒者難治。凡久病人脈。大小浮沉弦滑而三部不勻。或寸浮尺沉。或尺浮寸沉。但見病脈。反屬可治。如久病浮中沉但和緩。細察無神。而體倦甚者必死。再看其面色光潤。
此精神皆發於外。死期速矣。凡虛損見數脈。為胃氣不足。若轉緩弱。為胃氣生髮之兆。乃少陽春升之氣也。凡虛損病久。脈雖和緩。未可決其必療。蓋久病之人。元氣虛弱。脈反和緩。假氣也。遇七八月間。服補劑。病得漸減。此生機也。或延至十一月。一陽初動。陽氣漸升。
內氣空虛。無以助生髮之氣。則變憎寒壯熱。服補劑十餘帖。寒熱漸退。猶可延捱調理。至二三月不變則生。否則不治。緣春夏木旺。脾肺久虛。氣衰不能敵時命耳。凡醫新病初時有邪。脈浮數。服按病藥數劑。數脈即退。病已向安。再數劑則倦。脈反浮數。此時不可為尚有邪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脾和肺的氣無法向下輸送到身體各處,就會導致雙腳無力而蜷縮。即使吃藥有效、病情暫時減輕,最終還是無法治癒。如果剛開始服用四君子湯、保元湯十幾劑後,脈搏仍然細弱如絲,且次數沒有改變,那就代表無法治癒。如果脈搏細弱但不快速,這表示胃氣還在。如果沒有腹痛或腹瀉,而且飲食正常,可以用保元湯、人參、白朮等藥物來調理,需要兩三年才能痊癒。如果服藥後,脈搏次數逐漸減少,變得平和且有力量,雖然說可以治癒,也需要三個月才能看到效果,半年才能完全康復。此外,還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、體力和精神、脾胃的強弱來判斷。如果服藥後,脈搏雖然變得平和,但腿卻越來越無力,像之前描述的那樣,而且咳嗽不止,即使脈搏緩和,治療也沒有用。或者像之前描述的病情,雙腳雖然無力,但發熱消退、咳嗽減少,飲食也像正常人一樣,這表示脾胃還算強健,還能多活一些時日。還有一種情況,像之前描述的病情,六脈都很平和,服用之前的藥後發熱消退,但脈搏卻逐漸變為弦脈,反而開始腹瀉、拉血,這是因為平時體內火熱太盛,導致血滯留在經絡中,服用補藥後氣血流通,邪氣無法停留而排出體外。拉血後,如果半個月或十天能自行痊癒,拉血時如果能進食就不會死,如果不能進食、精神倦怠,那就很快會死亡。吐血後反而突然能進食,也代表無法治癒。如果出現腹痛,可以用理中湯;如果噁心、食慾不振,可以用六君子湯。如果沒有這兩種症狀,可以用四君子湯、保元湯來治療。因為拉血表示邪氣從下竅排出。還有一種情況會變成像感冒一樣,這是邪氣從上竅散發出來,應該服用補肺、健脾的藥物,也需要半個月才能痊癒。凡是生病想要發汗卻發不出來的情況,都無法治癒。虛損導致六脈都快,如果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,在四十到五十劑之內有效,還能治癒。如果服用超過一百劑,真元耗盡,脈搏變得洪大而快速,且沒有精神,即使服用補藥,洪大快速的脈搏也會變成細小而快速,最終會逐漸衰弱而死亡。
還有一種情況,如果服用寒涼藥物沒有太多,用保元湯、四君子湯加生薑一、二十劑,卻無法發汗,而且洪大快速的脈搏也沒有消退,這也很難救治。或者即使沒有發汗,但洪大脈搏逐漸減弱,病情也逐漸好轉,而且能進食,這表示可以治癒。這樣的脈象,大多在秋冬季節容易治癒,春夏季節則很難治癒。凡是虛損導致脈搏每分鐘跳六七下,如果遇到春夏火旺的季節,津液枯竭,腎水正處於衰竭的狀態,肺也衰弱、脾也乾燥,這種情況沒有不死的人。如果秋冬季節火氣消退,金水正旺,脈搏即使快一點,也能治癒。如果病人骨瘦如柴、聲音嘶啞、喉嚨痛、發冷發熱、腹痛腹瀉,而且脈搏細弱而快,也屬於無法治癒。凡是病情拖延到三四個月,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果,一定是過度使用了寒涼藥物,導致五臟更加虛弱、邪火更加旺盛。剛開始服用補藥幾劑,邪火消退後,反而會覺得頭暈、噁心、骨頭痛、腿痠、精神恍惚、不想吃東西。如果脈搏不是細小而快,而是帶有平和之象,應立即服用保元湯、四君子湯,大劑量連續服用,就能安穩入睡半個月,睡眠好轉後精神會明顯變好,再繼續服用,飲食就會逐漸增加,這表示可以治癒。如果脈搏細弱如絲,而且腹痛、神志不清,那就很難治癒。凡是久病之人的脈象,如果大小、浮沉、弦滑不均勻,或者寸脈浮而尺脈沉,或者尺脈浮而寸脈沉,只要出現病脈的表現,反而表示可以治癒。如果久病之人的脈象浮沉平和,但仔細觀察卻沒有力量,而且身體極度疲倦,那就必死無疑。再看其面色是否光潤,如果面色光潤,表示精神都散發在外面,死期就快到了。凡是虛損出現快速的脈象,表示胃氣不足;如果轉為緩慢虛弱的脈象,表示胃氣正在恢復,這是少陽之氣上升的徵兆。凡是虛損久病,脈象雖然平和,也不能斷定一定能治癒,因為久病之人,元氣虛弱,脈象平和是假象。如果到了七八月,服用補藥後病情逐漸減輕,這是表示有生機。或者病情拖到十一月,陽氣開始萌動,陽氣逐漸上升,但體內氣虛,無法幫助陽氣生發,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的情況,服用補藥十幾劑,寒熱逐漸消退,還能延緩調理。如果到二三月病情沒有變化,就能痊癒,否則就無法治癒。因為春夏季節木氣旺盛,而脾肺久虛,氣衰無法抵抗時令的影響。凡是醫生治療新病,剛開始有邪氣,脈象浮而快速,服用對症的藥幾劑後,快速的脈象就會消退,病情也開始好轉。再服用幾劑,卻又感到疲倦,脈象反而又浮而快速,這時候不能認為是還有邪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