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四 (23)
卷十四 (23)
1. 鶴膝風門
十全大補湯(保元湯下),五積散(平胃散下),四物湯(方祖),活絡丹(膝痛門),崔氏八味丸(方祖)
換骨丹(膝痛門),大防風湯(四君子湯下),六君子湯(四君子湯下),逍遙散(虛損門)歸脾湯(保元湯下),補中益氣湯(保元湯下),加味逍遙散(虛損門),錢氏六味丸(崔氏八味丸下),安腎丸(虛損門),腎氣丸(崔氏八味丸下)
白話文:
鶴膝風這種病症,可以考慮使用以下藥方:
十全大補湯(也可以用保元湯的基礎方),五積散(可以參考平胃散的組成),四物湯(基礎方),活絡丹(參考膝痛的治療方式),崔氏八味丸(基礎方)。
另外,換骨丹(參考膝痛的治療方式),大防風湯(以四君子湯為基礎),六君子湯(以四君子湯為基礎),逍遙散(參考虛損的治療方式),歸脾湯(以保元湯為基礎),補中益氣湯(以保元湯為基礎),加味逍遙散(參考虛損的治療方式),錢氏六味丸(以崔氏八味丸為基礎),安腎丸(參考虛損的治療方式),腎氣丸(以崔氏八味丸為基礎)。
2. 癘風門
樺皮散,治癘風肺壅風毒。遍身瘙癢。
樺皮(四兩),荊芥穗,枳殼(炒),杏仁(去皮尖。另研。各二兩),甘草(一兩。生炙各半),亞麻(三兩)
為散。每服四五錢。食後溫酒米湯任下。
再造散,治大風惡疾。營血受病。先起於足者。
鬱金(五錢。如無真者。赤檳榔代之),大黃(皂莢煎。酒煨。一兩),大皂角刺(炒。五錢),白牽牛(取頭末淨。六錢。生炒各半)
為散。分五服。五更時以無灰酒調服。服後當下惡物。禁一切厚味發毒動風物。及鹽醬糟醋椒姜麩面等。
醉仙散,治癘風遍身麻木。衛氣受病。先起於面者。
亞麻(俗名大胡麻),鼠黏子(炒),枸杞子,蔓荊子(炒。各一兩),白蒺藜(炒。去刺。),苦參,防風,栝蔞根(各五錢)
為散。每用末一兩五錢。入輕粉二錢拌勻。每服一錢。茶清調。晨午各一服。服至五七日。齒縫中出臭涎。令人如醉。或下膿血。病根乃去。量病者強弱用。病重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。候五七日元氣將復。方用此藥。忌一切炙煿厚
味。止食淡粥時菜。烏梢蛇酒煮淡汁食之。以助藥力。或用水泛為丸服之。免傷口齒。此瞑眩之藥。中病即已。不可過劑。以取糜傷口齒之患。
必勝散,治癘風惡疾。營衛俱病。上下齊發。
赤檳榔,皂角刺(炒。各五錢),大黃(酒煨。一兩),白牽牛(生。取頭末。六錢。以一半炒),甘草(生炙各一錢),輕粉(二錢)
為散。壯年者分五服。中年者分七服。每服入黑糖或白蜜二匙。薑汁五匙調服。臨臥時腹中稍空。薑湯送下。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針刺。頭目齒縫俱痛。此藥尋病根。重者七日行一次。稍輕者十日半月行一次。以三五遍為度。病退後眉發漸生。肌肉如故。如齒縫中有血。以黃連、貫眾煎湯漱之。
九龍丸,治癘風焮腫癢痛。
當歸,苦參(各二兩),防風,荊芥,羌活(各兩半),蟬蛻,川芎(各五錢),全蠍(滾水泡去咸。一錢),大楓仁(八兩)
上九味。俱木臼內逐味杵為細末。紅米飯為丸。如梧子大。不得見火日。陰乾。布囊盛之。每服三錢。茶清送下。日三服。病起一年者服一料。十年餘者服十餘料。一方。少川芎、蟬蛻。多大胡麻二兩。風藤一兩。如下體甚者。加牛膝二兩。防己一兩。
漆黃丸,治癘風赤腫。硬痛不癢。
生漆,雄黃(另研),皂角刺(各四兩),蟾酥,麝香(另研。各三錢)
上五味。以水三升。先入皂角刺煎至一升。去滓下漆。煎沸如八成銀花相似。候漆浮花盡。則水乾不黏手。即離火。卻下雄、麝、蟾酥。木槌研勻。眾手丸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。午時五更各一服。熱酒下。木形人服之。身瘡音啞者。急以生蟹搗汁頻進。並塗患處以解之。
白話文:
樺皮散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癘風,也就是現在說的麻風病,引起的肺部壅塞和風毒,導致全身搔癢。
藥材包括:樺樹皮(四兩)、荊芥穗、炒過的枳殼、杏仁(去皮尖,另外研磨,各二兩)、甘草(一兩,一半生用一半炙烤過)、亞麻(三兩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到五錢,飯後用溫熱的酒或米湯送服。
再造散
這個藥方是治療麻風病這種嚴重疾病,病因是營血受到病邪侵襲,且從腳部開始發病的人。
藥材包括:鬱金(五錢,如果沒有真的鬱金,可以用赤檳榔代替)、大黃(用皂莢煎水浸泡後,再用酒蒸煮,一兩)、炒過的大皂角刺(五錢)、白牽牛(取頂端的藥末,六錢,一半生用一半炒過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。分成五次服用,在清晨五更時用沒有灰的酒調服。服藥後會排出不好的東西。服藥期間要禁食一切油膩、會引發毒素和動風的食物,還有鹽、醬、糟、醋、辣椒、薑、麩皮、麵食等。
醉仙散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麻風病,引起的全身麻木,病因是衛氣受到病邪侵襲,且從面部開始發病的人。
藥材包括:亞麻(俗稱大胡麻)、炒過的鼠黏子、枸杞子、炒過的蔓荊子(各一兩)、炒過的白蒺藜(去刺)、苦參、防風、栝蔞根(各五錢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取藥末一兩五錢,加入輕粉二錢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茶水調服。早晚各服一次。服用五到七天後,牙縫中會流出臭味的分泌物,讓人感覺像喝醉了一樣,或者會排出膿血,這是病根去除的跡象。藥量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調整,體弱的病人要減少用量。病情嚴重的病人,要先服用再造散,等五到七天元氣恢復後,再服用這個藥方。服藥期間要禁食一切燒烤油膩的食物,只能吃清淡的粥和蔬菜。可以喝用烏梢蛇煮的淡湯,來幫助藥力。也可以將藥粉用水調成藥丸服用,避免傷到牙齒。這是一個會產生瞑眩反應(身體好轉的正常反應)的藥方,病好就停止用藥,不要過量,以免傷到牙齒。
必勝散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麻風病這種嚴重疾病,病因是營衛之氣都受到病邪侵襲,並且全身同時發病的人。
藥材包括:赤檳榔、炒過的皂角刺(各五錢)、大黃(用酒浸泡後蒸煮,一兩)、白牽牛(生用,取頂端的藥末,六錢,一半炒過)、甘草(一錢,一半生用一半炙烤過)、輕粉(二錢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。壯年人分成五次服用,中年人分成七次服用。每次服用加入黑糖或白蜜二匙,薑汁五匙調服。睡覺前肚子稍微空的時候服用,用薑湯送服。到三更時分會感到全身麻木,像針刺一樣,頭、眼睛、牙縫都會痛。這是藥物在尋找病根的表現。病情嚴重的人,七天服用一次,稍微輕的人,十天半個月服用一次,一般服用三到五次為一個療程。病好後眉毛和頭髮會逐漸長出,肌肉會恢復原樣。如果牙縫中有血,可以用黃連、貫眾煎湯漱口。
九龍丸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麻風病引起的紅腫、癢痛。
藥材包括:當歸、苦參(各二兩)、防風、荊芥、羌活(各兩半)、蟬蛻、川芎(各五錢)、全蠍(用滾水泡過去除鹹味,一錢)、大楓子仁(八兩)。
將以上九種藥材,在木臼中逐一搗成細末,用紅米飯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藥丸不能見火和陽光,要在陰涼處風乾,用布袋裝好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茶水送服。一天服用三次。病程一年左右的服用一個療程,十年以上的服用十個療程以上。另外一個配方,減少川芎、蟬蛻的用量,增加大胡麻二兩,風藤一兩。如果下半身症狀嚴重,可以加入牛膝二兩、防己一兩。
漆黃丸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麻風病引起的紅腫、堅硬疼痛但不會癢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:生漆、雄黃(另外研磨)、皂角刺(各四兩)、蟾酥、麝香(另外研磨,各三錢)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,用水三升,先將皂角刺煎至一升,去除藥渣後,加入生漆。煎煮沸騰,到像銀花一樣的狀態時,等到漆浮起來,水快乾的時候,就可以離火。然後加入雄黃、麝香、蟾酥,用木槌研磨均勻,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午時和五更時各服用一次,用熱酒送服。木型人服用這個藥效果更好。如果服用此藥後,出現身上長瘡,聲音沙啞的情況,要趕緊用生螃蟹搗爛取汁,頻繁服用,並塗抹在患處,以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