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0)

1. 眩暈

經曰。因於風。欲如運樞。起居如驚。神氣乃浮。內經論眩。皆屬於木。屬上虛。仲景論眩。以痰飲為先。丹溪論眩。兼於補虛治痰降火。

戴復庵云。有頭風證。耳內常鳴頭。上如有鳥雀啾啾之聲。切不可全謂耳鳴為虛。此頭腦挾風所致。有眩暈之甚。抬頭則屋轉。眼常黑花。觀見常如有物飛動。或見物為兩。宜三五七散。或秘旨正元散加鹿茸。兼進養正丹。不效。一味鹿茸。每服半兩。酒煎去滓。入麝少許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眩暈的發生與風有關,就像樞紐運轉不靈一樣,日常生活要謹慎小心,精神氣息才會穩定。內經認為眩暈屬於木,屬於上虛。仲景認為眩暈主要由痰飲引起,丹溪則認為要兼顧補虛、化痰、降火。

戴復庵指出,有些頭風病症,患者耳內常鳴,感覺頭上有鳥雀叫聲,不能單純認為是耳鳴虛證,這是頭腦挾風引起的。患者眩暈嚴重,抬頭就覺得屋子在轉,眼前發黑,經常看見東西飛動,或者看到重影,可以使用三五七散,或者秘旨正元散加鹿茸,並服用養正丹。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單用鹿茸,每次服用半兩,用酒煎煮去渣,加入少許麝香。

緣鹿茸生於頭。頭暈而主以鹿茸。蓋以類相從也。曾有服頭痛藥不愈。服茸朱丹而效。此為虛寒也。若實者用之。殆矣。故丹溪曰。眩暈不可當者。大黃三次酒炒乾為末。茶調下。每服一錢至二錢。劉宗厚曰。眩暈乃上實下虛所致。所謂虛者。血與氣也。所謂實者。痰涎風火也。

經云。上虛則眩。又云。徇蒙招尤。目瞑耳聾。下實上虛。則與劉氏所稱。無乃冰炭乎。蓋邪之所湊。其氣必虛。留而不去。其病為實。亦何冰炭之有。然當以脈法辨之。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為上虛。以鹿茸法治之。寸口滑而按之益堅者為上實。以酒大黃法治之。外感六淫。

白話文:

鹿茸長在鹿頭,頭暈可以用鹿茸治療,因為同類相感。曾有人服用頭痛藥物不見效,服用鹿茸朱丹卻見效,這是因為虛寒造成的。如果頭暈是實證,用鹿茸治療就很危險。丹溪先生說,眩暈無法治療的,可以用大黃三次酒炒乾研末,茶水調服,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。劉宗厚說,眩暈是上實下虛引起的。所謂虛是指血氣不足,所謂實是指痰涎風火。

經書記載,上虛則眩暈。又說,蒙蔽招致病邪,眼睛昏花耳聾,下實上虛。這與劉宗厚所說,不就如同冰炭相容嗎?其實病邪聚集的地方,氣機必定虛弱,停滯不去,病症就成了實證,哪裡有冰炭相容的道理呢?還是要根據脈象來辨證。寸口脈大而按之即散者為上虛,用鹿茸治療。寸口脈滑而按之更堅者為上實,用酒大黃治療。外感六淫……。

內傷七情。皆能眩暈。然無不因痰火而作。諺云。無火不動痰。無痰不作暈。須以清火豁痰為主。而兼治六淫之邪。無不愈者。風寒在腦。或感邪濕。頭眩重痛欲倒。嘔逆不定。三因芎辛湯。冒雨或中濕。眩暈嘔逆。頭重不食。本方去細辛、芽茶加半夏、茯苓。惡風眩暈。頭旋眼黑噁心。

見風即復作者。半夏蒼朮湯。風虛眩暈多痰。導痰湯加天麻。腎氣素虛而逆者。沉香降氣下養正丹。不應。八味丸。風熱眩暈眼掉。川芎茶調散。痰厥眩暈。半夏白朮天麻湯。痰火眩暈者。二陳湯加白朮、川芎、天麻。有熱。更加山梔、黃芩。七情鬱而生痰。亦令頭眩。但見於鬱悒之人。

白話文:

內傷七情,都能引起頭昏眼花。但所有頭昏眼花,都離不開痰火。俗話說,沒有火就動不了痰,沒有痰就不會頭昏眼花。治療應以清火豁痰為主,同時兼顧六淫之邪,沒有治不好的。風寒入侵腦部,或是感受邪濕,頭昏沉痛欲倒,嘔吐不定,可以用三因芎辛湯。淋雨或受潮濕,頭昏眼花嘔吐,頭重不思飲食,可以用三因芎辛湯去細辛、芽茶,再加半夏、茯苓。怕風頭昏眼花,頭旋眼黑噁心,見風就復發,可以用半夏蒼朮湯。風虛頭昏眼花多痰,可以用導痰湯加天麻。腎氣虛弱而氣逆者,可以用沉香降氣,配合下養正丹。若效果不好,可以用八味丸。風熱頭昏眼花,眼睛模糊,可以用川芎茶調散。痰厥頭昏眼花,可以用半夏白朮天麻湯。痰火頭昏眼花,可以用二陳湯加白朮、川芎、天麻,如果有熱症,再加山梔、黃芩。七情鬱結而生痰,也會導致頭昏眼花,主要發生在鬱鬱寡歡的人身上。

及婦女輩。二陳加木香、丁香、白朮、砂仁。早起眩暈。須臾自定。乃胃中老痰使然。古方用黑錫丹劫之。不若青礞石丸鎮墜。後用理中丸調理。痰結胸中。眩暈噁心。牙皂末和鹽湯探吐。吐定。服導痰湯。勞役過度。眩暈發熱者。補中益氣湯加天麻。兼嘔逆。六君子湯。氣虛而喘。

加黃耆。陰虛火炎痰盛。少加熟附子。煎成加薑汁、竹瀝。因虛致眩。雖定後。而常欲向火。欲得暖手按者。陽氣不足故也。附子理中湯。淫欲過度。腎與督脈皆虛。不能納氣歸源。使諸逆奔上而眩暈。六味丸加沉香、鹿茸。名香茸八味丸。肥白人眩暈。清火降痰為先。而兼補氣藥。

白話文:

婦女眩暈,可以用二陳湯加木香、丁香、白朮、砂仁。早上起來頭暈,過一會兒就自己好了,這是胃裡有老痰造成的。以前用黑錫丹去除痰,不如用青礞石丸鎮壓。之後用理中丸調理。如果痰結在胸中,頭暈噁心,可以用牙皂末和鹽湯催吐,吐完之後喝導痰湯。勞累过度,頭暈發熱,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天麻。如果伴有嘔吐,可以服用六君子湯。氣虛而喘,加黃耆。陰虛火旺痰盛,少加熟附子,煎好後加薑汁、竹瀝。由於虛弱導致眩暈,即使頭暈好了,也經常想靠近火,想把手捂暖,這是陽氣不足的原因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。過度縱慾,腎臟和督脈都虛弱,不能把氣收納回源頭,導致氣逆上衝,引起頭暈,可以服用六味丸加沉香、鹿茸,稱為香茸八味丸。肥胖的人頭暈,先要清火降痰,同時還要補氣。

黑瘦人眩暈。滋陰降火為要。而帶抑肝之劑。胸中有死血。作痛而眩。飲韭汁酒良。產後血暈。見婦人本門。

〔診〕左手脈數熱多。脈澀有死血。浮弦為肝風。右手滑實痰積。脈大是久病。虛大是氣虛。

石預治司業董方南夫人。體雖不盛。而恆有眩暈之疾。診其六脈皆帶微弦。而氣口尤甚。蓋緣性多鬱怒。怒則飲食不思。恆服消導之味。則中土愈困。飲食皆化為痰。痰從火化而為眩暈矣。豈平常肥盛多濕之痰可比例乎。為疏六君子方。水泛為丸。服之以培中土。中土健運。當無數化不及。留結為痰而成眩暈之慮。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。

白話文:

黑瘦的人頭昏眼花,需要滋陰降火,並加入抑制肝火的中藥。如果胸中積聚了瘀血,疼痛並伴隨眩暈,喝韭汁酒有效。產後血暈,請參考婦科相關內容。

診斷脈象,左手脈搏跳動頻快,熱氣較多,脈象澀滯,說明有瘀血。脈象浮弦,是肝風的徵兆。右手脈象滑實,是痰積的表現。脈象大而有力,說明久病;脈象虛大,則說明氣虛。

石預治司業董方南的夫人,身體雖然不強壯,但經常頭昏眼花。診脈發現六脈皆略帶弦脈,氣口尤為明顯。這是因為她的性格比較容易鬱怒,生氣就會影響食慾,長期服用消導藥物,脾胃虛弱,導致飲食無法正常消化,都化成了痰,痰火上炎引起頭昏眼花。這與肥胖體質的人痰濕過盛是不同的。因此用六君子湯,加水製成丸藥服用,以健脾益氣,脾胃功能正常,就不會再產生痰火上炎,導致頭昏眼花。這就是治病要先找出病根的道理。

朔客梁姓者。初至吳會。相邀石頑往診。時當夏月。裸坐盤餐。倍於常人。而形偉氣壯。熱汗淋漓於頭項間。診時不言所以。切其六脈沉實。不似有病之脈。惟兩寸略顯微數之象。但切其左。則以右掌抵額。切其右。則易左掌抵額。知其肥盛多濕。而夏暑久在舟中。時火鼓激其痰。而為眩暈也。詢之果然。因與導痰湯加黃柏、澤瀉、茅朮、厚朴二服而安。

又治松陵貢士吳友良。年逾古稀。頭目眩暈。乃弟周維。素擅岐黃。與補中益氣數服。始用人參一錢。加至三錢。遂痞滿不食。坐不得臥。三晝夜。喃喃不休。仲君孝廉謙六。相延石頑往候。見其面赤。進退不常。左頰聶聶瞤動。診其六脈皆促。或七八至一歇。或三四至一歇。

白話文:

一位姓梁的客人,刚到吴郡。大家邀请石顽去给他看病。当时是夏季,他赤裸上身,盘腿坐着吃饭,比一般人吃得多,而且身材魁梧、体格健壮,头上和脖子间汗水直流。诊脉时他不说出病因,石顽切了他的六脉,脉象沉实,不像有病的样子,只有寸脉略微有些数的迹象。但石顽切他左手脉时,他用右手掌抵住额头,切他右手脉时,就换成左手掌抵住额头。石顽知道他身体肥胖、湿气重,加上夏季暑热,长期在船上,体内热火蒸腾,激发了痰湿,导致头晕目眩。问他果然如此。于是石顽开了导痰汤,加黄柏、泽泻、茅术、厚朴,让他服用两剂就痊愈了。

另外,石顽还治疗了松陵贡士吴友良。吴友良已经年过七十,头晕目眩。他的弟弟周维,平时精通医术,给他服用补中益气汤,一开始用人参一钱,后来加到三钱,结果吴友良出现了腹胀饱满、不思饮食、坐不能卧的情况,三天三夜一直喃喃自语。仲君孝廉谦六就请石顽去看望。石顽看到吴友良面红耳赤,行动不定,左脸颊不停地跳动,诊脉发现他的六脉都急促,有时七八下才停一下,有时三四下才停一下。

詢其平昔起居。云。是知命之年。便絕欲自保。飲啖自強。此壯火爍陰而兼肝風上擾之兆。與生料六味除去茱萸。易入鉤藤。大劑煎服。是夜即得酣寢。其後或加鱉甲。或加龍齒。或加棗仁。有時妄動怒火。達旦不寧。連宵不已。則以秋石湯送靈砂丹。應如桴鼓。盛夏酷暑。

則以小劑生脈散代茶。後與六味全料調理。至秋而安。

白話文:

詢問他的日常起居情況,他說:「在我知道生命規律的年齡,便開始斷絕性慾,自我保護。飲食方面也努力增強。這顯示出壯火傷陰,加上肝風上擾的徵兆。」根據這些症狀,我們調整了藥方,從原本的六味藥材中去除了一味茱萸,並加入了鉤藤,使用大量藥材煎煮後服用。當天晚上,他就得以安穩入睡。後來,根據情況的不同,我們可能會加入鱉甲、龍齒或棗仁等藥材。偶爾,當他的怒氣無端被激起,整晚都不得安寧時,我們會用秋石湯搭配靈砂丹來治療。在炎熱的夏季,我們會改為使用小劑量的生脈散來取代茶水,直到秋季,他才能得到安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