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7)

1. 虛損(傳屍)

使瘀積發熱。轉增上炎之勢。先用瑞金丹。次用童真丸。引血與火下行最速。若血色正赤。吐出即凝。剔起成片如柿皮者。此守藏之血。因真陰受損而脫。雖能食倍常。必驟脫而死。若吐淡紅如肉如肺者。謂之咳白血。此肺胃並傷雖淹歲月。亦終不救。

虛勞精滑無度。或交寅刻夢泄。氣少力微。日漸瘦削。目視不明者。因房勞太過。督任不交。不能約制陰火也。陽虛者鹿茸丸、龜鹿二仙膏。陰虛者六味丸加鰾膠、五味或六味丸雜聚精丸一分合服。飲食減少。難於克運者。納氣丸。陰陽俱虛者。十補丸。脾胃陰陽俱虛者。香茸八味丸。

皆兼補先後天藥也。男子精未充滿。色欲過度。泄出多有半精半血者。此竭力傷肝。肝傷不能藏血也。蓋少陰常少血多氣。厥陰常多血少氣。少陰之精氣既竭。則厥陰之血氣亦傷。是以並血泄出。腎主閉藏。肝司疏泄。氣竭肝傷。中空無主。所以二臟俱闢。其治總不出上法也。

若夫思欲不遂。鬱火無制。精為火擾而亡脫者。又當清利瀉火為主。設與固斂。其滑愈甚矣。

沈朗仲曰。陰虛多火人。偶感客邪。其蒸熱咳嗽。雖異平時。然察其脈。不能便顯浮緊之象。但較平時必然稍旺。慎勿輕用疏風散表。以風藥性皆上升。嗽喘咸非所宜。亦不可妄與清肺止嗽。轉傷胃氣。為害不淺。當此宜暫停補藥。靜以養陰。邪自退聽。內本多火。腠理必疏。

或啜熱湯稀飲。汗氣隨通。邪即解散。先哲有云。陰虛火旺人。元氣傷損。雖有客邪。切忌羌、防、柴、葛等升發散表之劑。設不知此。誤用風藥。則風乘火勢。火助風威。以煽動其陰邪。輕則虛陽擾亂不寧。重則氣隨汗脫而斃。蓋邪氣方張。如日之初升。雖有合劑。遏之愈逆。

不獲已而用藥。只宜小劑蔥白、香豉以解散之。若陰火原不太盛。小建中、黃耆建中。亦無妨礙。誤用保肺藥。必咳嗽益甚。即於建中湯稍加葳蕤、細辛以搜散之。俟其勢衰脈虛。確遵趙以德甘寒杜風清熱之例。庶無差誤。如六味合生脈。去萸肉。倍地黃、人參。加葳蕤。大劑作湯。

晨夕兼進。合標本而為施治。服後咳嗽稍減。蒸熱未除。此虛陽不能斂制也。加牛膝、鱉甲以滋下源。分先後而為處裁。然鱉甲非九肋者。必不能應手也。若因飲食過度者。亦宜暫停補藥以觀其勢。慎勿輕與消導。戕伐其胃。以招虛虛之謗。惟枳實理中、甘草乾姜二湯。分別本元及所停多少而裁用可也。

因勞役飢飽者。補中益氣去升麻加煨葛。提挈脾胃之清陽。則邪火自降。若陰虛火炎。斷無升舉之理。後人不審。每以升、柴治陰虛火旺。無不蒙其害者。虛勞不足。汗出而悶。脈結心悸。行動如常。不出百日危。炙甘草湯主之。千金翼法也。若少年稟氣不足。因飲食飢飽所傷。

白話文:

使得瘀血積聚而發熱,反而助長上炎的趨勢。先服用瑞金丹,接著服用童真丸,引導血和火快速向下走。如果吐出的血顏色鮮紅,一吐出來就凝固,剝開像柿子皮一樣,這是儲藏的精血,因為真陰受損而脫落。即使能吃下比平常多很多的食物,也會突然脫力而死。如果吐出的血是淡紅色,像肉或肺一樣,稱為咳白血,這是肺和胃都受傷的表現,雖然能撐過一段時間,最終也是無法救治。

因虛勞導致精液滑脫無度,或在寅時(凌晨三點到五點)做夢遺精,氣力不足、身體虛弱,一天比一天瘦,視力模糊,這是因為性生活過度,導致督脈和任脈不交會,無法控制陰火。陽虛的人,可用鹿茸丸或龜鹿二仙膏;陰虛的人,可用六味丸加魚鰾膠、五味子,或是六味丸搭配聚精丸一起服用。如果食慾不振、難以消化,可服用納氣丸;陰陽俱虛的人,可用十補丸;脾胃陰陽俱虛的人,可用香茸八味丸。

以上這些都是同時補充先天和後天之氣的藥。男子精液尚未充滿,性慾過度,洩出的精液常有半精半血的狀況,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傷肝,肝臟受損無法藏血。通常少陰經脈是少血多氣,厥陰經脈是多血少氣,少陰經的精氣耗竭,厥陰經的血氣也會受損,所以會夾雜血排出。腎臟主閉藏,肝臟主管疏泄,氣竭肝傷,身體內部空虛無主,因此兩臟都會失調。治療的原則不出以上的方法。

如果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,導致鬱火無法抑制,精液受到火擾而脫落,此時應以清熱瀉火為主,如果使用固澀收斂的藥物,反而會讓滑脫的情況更加嚴重。

沈朗仲說,陰虛火旺的人,偶爾感受外邪,出現發熱咳嗽,雖然與平常不同,但觀察脈象,並不會馬上顯現出浮緊的脈象,只是會比平時稍微旺盛。千萬不要輕易使用疏風散表的藥物,因為風藥的藥性都是向上走的,咳嗽喘息都不適合使用。也不可胡亂使用清肺止咳的藥物,反而會傷害胃氣,造成更大的傷害。此時應該暫停補藥,靜心養陰,邪氣自然會退去。體內本來就多火,皮膚毛孔一定很鬆弛。

可以喝些熱湯或稀粥,讓汗氣疏通,邪氣就會消散。前賢說過,陰虛火旺的人,元氣已經損傷,即使感受外邪,也切忌使用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葛根等升散發表的藥物。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,誤用風藥,風會助長火勢,火也會助長風勢,加劇陰邪的侵擾。輕則虛陽躁動不安,重則會因氣隨汗脫而死亡。因為邪氣正盛,就像剛升起的太陽一樣,即使有合適的藥物,抑制它只會造成更大的反彈。

迫不得已需要用藥時,只能使用小劑量的蔥白、豆豉來解散邪氣。如果陰火原本不太旺盛,使用小建中湯、黃耆建中湯也無妨。誤用保肺的藥物,咳嗽一定會更加嚴重,此時可以在建中湯中稍微加入葳蕤、細辛來搜散邪氣。等到邪氣衰弱,脈象虛弱時,確實依照趙以德以甘寒藥物祛風清熱的例子來治療,才不會出錯。例如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飲,去掉山茱萸,加倍使用地黃、人參,加入葳蕤,用大劑量煎湯服用。

早晚服用,標本兼治。服藥後咳嗽稍微減輕,但發熱未除,這是虛陽無法收斂的緣故。加入牛膝、鱉甲來滋養下焦。根據病情的先後順序來用藥。但鱉甲必須是九個肋骨的才有效。如果因為飲食過度造成,也應該暫停補藥,觀察病情發展,千萬不要輕易使用消食導滯的藥物,會損害胃氣,造成虛弱之症。只有枳實理中湯、甘草乾薑湯這兩種藥,可以根據病人的元氣和積滯的程度來酌情使用。

如果因為過度勞累或飢飽造成,可用補中益氣湯去掉升麻,加入煨葛,提起脾胃的清陽,那麼邪火自然會下降。如果陰虛火旺,絕對不能使用升提的藥物。後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常常使用升麻、柴胡來治療陰虛火旺,沒有不因此受害的。虛勞不足,汗出而感到悶熱,脈象結代,心悸,但行動如常,不出百日就會有生命危險,應該使用炙甘草湯來治療,這是《千金翼》記載的方法。如果是少年體質虛弱,因飲食失調或飢飽所傷,也應該參考以上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