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四 (7)
卷十四 (7)
1. 頭痛門
水煎。食後熱服。有熱。加酒黃芩一錢五分。不應。更加生石膏三錢。烏頭二分。胃虛者。去白芷易白朮。使邪無內賊之患。兼犯客邪。加蔥白、香豉。產婦。用豆淋酒煎服之。
三因芎辛湯,治寒厥頭痛。
川附子(去皮。生用),川烏頭(去皮。生用),天南星(薑湯泡。去涎水),乾薑(生用)細辛(連葉),川芎(各一錢),甘草(炙。半錢),生薑(七片),芽茶(一撮)
水煎。放涼臥時服。面赤戴陽。加蔥白二莖。童便半杯。不應。更加酒炒黃連三分。
大追風散,治一切頭風攻注屬虛寒者。
川烏頭(炮),防風,羌活,川芎(各一兩),全蠍(去毒。醋泡。炒黃),地龍(去土。炒脆),南星(炮),天麻(煨。各五錢),荊芥,甘草(炙。),殭蠶(炒黃),石膏(煅。各八錢)
為散。每服二錢。臨臥茶清調服。局方。多白附子、白芷各五錢。乳香、沒藥、草烏、雄黃各一錢五分。
千金大三五七散,治頭風眩暈。口喎目斜耳聾。及八風五痹。癱瘓腳氣緩弱。
天雄(三枚。炮。去皮臍),細辛(三兩),山茱萸肉,乾薑(炮。各五兩),防風,茯苓(各七兩)
上為散。每服二錢。食前溫酒調服。本方去細辛、乾薑、防風、茯苓。加薯蕷。即小三五七散。(局方。無天雄。用熟附子三枚)
頭風摩散,治大寒犯腦頭痛。
大附子(一枚。炮),鹽(等分)
為散。沐後以方寸匕摩痛處。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痰厥頭痛目眩。
黃柏(薑汁炒。一錢),乾薑(炮。三分),澤瀉,天麻(煨切),黃耆(薑汁炒),人參,蒼朮(泔制),神麯(炒),白朮(各錢半),半夏曲(炒),橘紅,麥櫱(各七分),茯苓(八分),生薑(三片)
水煎稍熱。食遠服。
寶鑑石膏散,治風熱頭痛。
石膏(生。碎。一兩),麻黃(去節。泡。半兩),何首烏(生。曬乾),葛根(各七錢半)
為散。每服四五錢。入生薑三片。芽茶一撮。水煎服。取微汗效。春夏麻黃量減。不可執一。
透頂散,治偏正夾腦風。一切頭風遠年近日者皆效。並治鼻塞不聞香臭。
細辛(三莖),瓜蒂(七枚。熬),丁香(七粒),糯米(七粒。一作赤小豆),龍腦(半分),麝香(一分)
前四味杵為細末。入腦、麝同研。置小口罐中。緊塞罐口。令患人口含清水。隨左右搐一豆大許於鼻中。良久涎出即安。不愈。三日後再搐。
蓖麻貼法,治氣攻頭痛不可忍。
篦麻仁,乳香(等分)
上同搗爛作餅。貼太陽穴上。如痛定。急於頂上解開頭髮出氣。即去藥。(一方。無乳香。多麝香一方)
一字散,治頭風。
雄黃,細辛(各一錢),川烏尖(生。三錢)
為散。不拘時茶清調服一字。日三服。
白話文:
[頭痛門]
用水煎煮藥材。飯後趁熱服用。如果有發熱,加入酒黃芩一錢五分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加入生石膏三錢、烏頭二分。如果是腸胃虛弱的人,去掉白芷,改用白朮,這樣可以避免邪氣內侵。如果同時有外感風邪,加入蔥白、豆豉。產婦可以將藥材用豆淋酒煎煮後服用。
三因芎辛湯,治療因寒冷引起的厥逆性頭痛。
川附子(去掉外皮,生用)、川烏頭(去掉外皮,生用)、天南星(用薑湯浸泡,去除涎水)、乾薑(生用)、細辛(連葉)、川芎(各一錢)、甘草(炙烤過,半錢)、生薑(七片)、芽茶(一小撮)。
用水煎煮藥材。放涼後在睡覺時服用。如果臉色發紅,有虛陽上浮的症狀,加入蔥白兩根、童便半杯。如果沒有效果,再加入用酒炒過的黃連三分。
大追風散,治療各種因虛寒引起的頭風、攻注等症狀。
川烏頭(炮製過)、防風、羌活、川芎(各一兩)、全蠍(去除毒性,用醋浸泡後炒黃)、地龍(去除泥土,炒脆)、南星(炮製過)、天麻(煨烤過,各五錢)、荊芥、甘草(炙烤過)、殭蠶(炒黃)、石膏(煅燒過,各八錢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茶水調服。原方出自《局方》,另有加白附子、白芷各五錢,乳香、沒藥、草烏、雄黃各一錢五分的版本。
千金大三五七散,治療頭風眩暈、口眼歪斜、耳聾,以及八風、五痹、癱瘓、腳氣虛弱等症狀。
天雄(三枚,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細辛(三兩)、山茱萸肉、乾薑(炮製過,各五兩)、防風、茯苓(各七兩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飯前用溫酒調服。本方去掉細辛、乾薑、防風、茯苓,加入薯蕷,就成為小三五七散。(《局方》版本沒有天雄,改用熟附子三枚)
頭風摩散,治療因大寒侵襲腦部引起的頭痛。
大附子(一枚,炮製過)、鹽(等量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洗頭後,用少許藥粉摩擦疼痛部位。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療因痰濕引起的厥逆性頭痛、頭暈眼花。
黃柏(用薑汁炒過,一錢)、乾薑(炮製過,三分)、澤瀉、天麻(煨烤後切片)、黃耆(用薑汁炒過)、人參、蒼朮(用米泔水炮製過)、神麯(炒過)、白朮(各一錢半)、半夏曲(炒過)、橘紅、麥芽(各七分)、茯苓(八分)、生薑(三片)。
用水煎煮藥材,稍微加熱後,在飯後服用。
寶鑑石膏散,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。
石膏(生用,搗碎,一兩)、麻黃(去除節,浸泡過,半兩)、何首烏(生用,曬乾)、葛根(各七錢半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芽茶一小撮,用水煎煮後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見效。春夏季節麻黃用量應適當減少,不可拘泥一方。
透頂散,治療偏頭痛、正頭痛、夾腦風,各種新舊頭風均有效,並可治療鼻塞不聞香臭。
細辛(三根)、瓜蒂(七枚,熬過)、丁香(七粒)、糯米(七粒,也有用赤小豆的)、龍腦(半分)、麝香(一分)。
將前四味藥材搗成細末,加入龍腦、麝香一同研磨。放入小口罐中,緊緊塞住罐口。讓患者口含清水,隨左右鼻孔各吸入一豆大小的藥粉。過一會兒流出涎液就可緩解。如果沒有效果,三天後再吸入。
蓖麻貼法,治療因氣血攻衝引起的劇烈頭痛。
蓖麻仁、乳香(等量)。
將藥材一起搗爛成餅狀,貼在太陽穴上。如果疼痛停止,立即在頭頂解開頭髮散氣,然後去除藥餅。(有一個方子沒有乳香,改用麝香)
一字散,治療頭風。
雄黃、細辛(各一錢)、川烏尖(生用,三錢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。不拘時辰,用茶水調服一字(約為一錢),每日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