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專方 (27)

1. 積聚門

出流不盡。時時疼痛為患。或因此斷產。並小兒赤白下痢。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。此藥以三丸為一劑。服藥不過三劑。萬病悉除。說無窮盡。故稱萬病丸。

牛黃,麝香,犀角(鎊),桑白皮(銼。炒),茯苓,乾薑(炮),桂心,當歸,芎藭,芍藥,甘遂,黃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。炒出汗。)細辛,桔梗,巴豆(去皮心膜。炒),前胡,紫菀(去蘆),蒲黃(微炒),葶藶(炒),防風,人參,硃砂,雄黃(油煎),黃連(去須。),大戟(銼。

炒),禹餘糧(醋煅)芫花(各一錢六分。醋炒赤),蜈蚣(六節。去頭足。炙),石蜥蜴(一寸。去頭足。炙),芫青(十四枚。入糯米同炒。米色黃黑。去頭足翅),

上三十一味。(崔氏。無黃芩、桑白皮、桔梗、防風。為二十七味),並令精細。牛黃、麝香、犀角、硃砂、雄黃、禹餘糧、巴豆別研。余者合搗。重絹下篩。以白蜜和。更搗三千杵。密封之。平旦空腹酒服三丸。如梧子大。取微下三升惡水為良。若卒暴病。不拘平旦早晚皆可服。

但以吐利為度。若不吐利。更加一丸。或至三丸五丸。須吐利為度。不得限以丸數。病強藥少。即不吐利。更非他故。若其發遲。以熱飲汁投之。若吐利不止。即以酢飯兩三口止之。服藥忌陳臭生冷酢滑黏食。大蒜豬雞魚狗。牛馬驢肉白酒行房。七日外始得一日服二日補之。

得食新米韭根汁。作羹粥臛飲食之。三四頓大良。亦不得全飽。產婦勿服。吐利後以常須閉口少語。於無風處溫床暖室將息。若旅行卒暴無飲。以小便送之為佳。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。令乳母服兩小豆。亦以吐利為度。近病及卒病皆用多。積久疾病即少服。常取微溏利為度。

(其細證服法註解。並詳千金衍義膽腑門本方下。)

木香通氣散,治寒氣成積。腹痛堅滿不可忍。

木香,戎鹽,三稜(炮。各半兩。),厚朴(薑製一兩),枳實(炒),甘草(炙。各三錢),乾薑(炮),蓬朮(煨。各二錢)

為散。每服三錢。食前淡薑湯調下。

四味阿魏丸,治肉積發熱。

山楂肉(薑汁炒。一兩),連翹仁,黃連(薑汁炒。各五錢)

為末。另用阿魏一兩。醋煮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。食前沸湯下。脾胃虛人。六君子湯下。

和血通經湯,治婦人寒客胞門。月事不來。結為石瘕。及一切血結成積。

當歸,熟地黃,蘇木(各一錢),三稜(炮),廣朮(炮),木香,貫眾,肉桂(各八分),紅花(三分),血竭(五分)

食前紅酒煎服。忌酸醋生冷之物。

見睍丸,治寒氣客於下焦。血氣閉塞而成石瘕。腹中堅大。久不消者。

附子(炮。去皮臍。四錢),鬼箭羽(如無。鯪鯉甲代之。肥人痰閟。鬼臼南星代之),紫石英(各三錢。另飛。),澤瀉,肉桂(勿見火。),延胡索,木香(各二錢),檳榔(二錢五分),血竭(一錢五分。另研),水蛭(一錢。如無廣朮代之),桃仁(三十粒。去皮尖。

白話文:

積聚門

有些病症會持續不斷地流出液體,並且時常疼痛,嚴重時可能導致婦女無法生育,也可能引起小孩腹瀉(包括赤痢和白痢)、狐臭、耳聾、鼻塞等疾病。有一種藥丸,每次服用三顆為一劑,最多服用三劑就能治癒各種疾病,效果好到說不完,所以被稱為「萬病丸」。

萬病丸的成分有:牛黃、麝香、犀角(磨成粉)、炒過的桑白皮(切碎)、茯苓、炮製過的乾薑、桂心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甘遂、黃芩、炒過且去除眼睛和閉口部分的蜀椒(炒至出汗)、細辛、桔梗、去皮心膜並炒過的巴豆、前胡、去蘆的紫菀、微炒的蒲黃、炒過的葶藶、防風、人參、硃砂、用油煎過的雄黃、去鬚的黃連、切碎並炒過的大戟、用醋煅燒的禹餘糧、用醋炒紅的芫花(各一錢六分)、去除頭足並炙烤過的蜈蚣(六節)、去除頭足並炙烤過的石蜥蜴(一寸)、與糯米一同炒至米粒呈黃黑色的芫青(十四枚,去除頭足翅膀)。

總共三十一種藥材(根據崔氏的記載,沒有黃芩、桑白皮、桔梗和防風,只有二十七種藥材),全部都要研磨得很細。牛黃、麝香、犀角、硃砂、雄黃、禹餘糧和巴豆要另外研磨,其他的藥材則混合搗碎,然後用細密的絹布篩過。再用白蜜調和,繼續搗三千下,密封起來。每天早上空腹時用酒送服三顆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如果能排出三升左右的惡水,效果就很好。如果是突然發生的疾病,不論早晚都可以服用,以吐或瀉為判斷標準。如果沒有吐瀉,可以再加服一顆,甚至到三顆或五顆,一定要達到吐瀉的效果為止,不要限制服用的顆數。如果病情嚴重,藥量不足,就可能不會產生吐瀉,並非其他原因。如果藥效發作比較慢,可以用熱水送服。如果吐瀉不止,可以吃兩三口酸飯來停止。服用藥物期間,要忌吃腐敗、有異味、生冷、酸滑、黏膩的食物,以及大蒜、豬肉、雞肉、魚肉、狗肉、牛肉、馬肉、驢肉、白酒和性行為。七天後才能開始一天服藥、兩天休息。

可以食用新米、韭菜根汁做成的羹粥或稀飯,吃三四頓效果很好,但也不要吃太飽。產婦不可服用此藥。吐瀉後要緊閉嘴巴,少說話,在無風的地方,溫暖的床鋪和房間裡休息。如果是在旅途中突然發病,又沒有水可以送藥,可以用小便送服。如果是一歲以下的幼兒生病,讓哺乳的母親服用兩顆小豆大小的藥丸,也以吐瀉為度。剛發生的病或突然發生的病可以多服一些,積久的疾病則少服一些,通常以稍微腹瀉為標準。

(關於各種疾病的詳細症狀和服用方法,可以參考《千金衍義》膽腑門的本方。)

木香通氣散
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寒氣積聚造成的腹痛,腹部脹滿難忍。

成分有:木香、戎鹽、炮製過的三稜(各半兩)、用薑製過的厚朴(一兩)、炒過的枳實、炙甘草(各三錢)、炮製過的乾薑、煨過的蓬朮(各二錢)。

製成散劑,每次服用三錢,飯前用淡薑湯調服。

四味阿魏丸
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積食引起的發熱。

成分有:用薑汁炒過的楂肉(一兩)、連翹仁、用薑汁炒過的黃連(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外用阿魏一兩,用醋煮成糊狀,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飯前用沸水送服。脾胃虛弱的人,可以用六君子湯送服。

和血通經湯
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婦女因為寒氣侵入胞宮,導致月經不來,結成硬塊,以及各種因為血瘀積聚而成的疾病。

成分有:當歸、熟地黃、蘇木(各一錢)、炮製過的三稜、炮製過的廣朮、木香、貫眾、肉桂(各八分)、紅花(三分)、血竭(五分)。

飯前用紅酒煎服。要忌吃酸醋和生冷之物。

見睍丸

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寒氣侵入下焦,導致氣血閉塞,形成堅硬的腫塊,腹部脹大,久久不消。

成分有:炮製過去皮臍的附子(四錢)、鬼箭羽(如果沒有,可以用鯪鯉甲代替,肥胖且痰多的人可以用鬼臼或南星代替)、紫石英(各三錢,另磨成粉)、澤瀉、肉桂(不要接觸火)、延胡索、木香(各二錢)、檳榔(二錢五分)、血竭(一錢五分,另磨成粉)、水蛭(一錢,如果沒有可以用廣朮代替)、去皮尖的桃仁(三十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