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專方 (25)

1. 水腫門

為末。曲糊丸。豌豆大。每服一丸。空心橘皮湯下。

葶藶丸,治先因小便不利。後至四肢浮腫。名曰水分。

甜葶藶(隔紙焙),續隨子(去皮。各五錢),干筍末(一兩)

為末。煮紅棗肉為丸。梧子大。每服七丸。煎萹蓄湯送下。大便利者禁用。

人參丸,治月經不利。血化為水。四肢浮腫。亦曰血分。

人參,當歸,大黃(酒蒸),瞿麥穗,赤芍藥,赤茯苓,肉桂(各二兩),苦葶藶(熬。一兩)

為末。煉白蜜丸。梧子大。每服十五丸。空腹米飲下。

增損流氣飲(痞滿門),葶藶木香散(五苓散下),胃苓湯(平胃散下),羌活勝濕湯(濕門),歸脾腸(保元湯下),金液丹(方祖),越婢加朮湯(麻黃湯下),耆芍桂酒湯(桂枝湯下),桂枝加黃耆湯(桂枝湯下),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(桂枝湯下),枳朮湯(方祖),浚川散(伊尹三黃湯下),神祐丸(十棗湯下),神芎丸(伊尹三黃湯下),五苓散(方祖),理苓湯(理中湯下),六君子湯(四君子湯下),濟生腎氣丸(崔氏八味丸下),真武湯(朮附湯下),小青龍湯(桂枝湯下),蘇子降氣湯(七氣湯下),除濕湯(平胃散下)防己黃耆湯(方祖),越婢湯(麻黃湯下),防己茯苓湯(防己黃耆湯下),蒲灰散(益氣散下),麻黃附子湯(麻黃湯下),杏子湯(麻黃湯下)

白話文:

水腫的治療方法

  • 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濃稠的米糊做成藥丸,像豌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空腹時喝的橘皮湯送服。

  • 葶藶丸:治療因小便不順暢,後來導致四肢浮腫,這種情況稱為「水分」。

  • 藥材包含:甜葶藶(用隔紙烘烤過),續隨子(去皮),各取五錢;干筍末,取一兩。

  • 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紅棗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七丸,用煎好的萹蓄湯送服。如果大便容易排出,就不要使用這個藥方。

  • 人參丸:治療月經不順暢,導致血液變成水液,引起四肢浮腫,這種情況也稱為「血分」。

  • 藥材包含:人參、當歸、大黃(用酒蒸過)、瞿麥穗、赤芍藥、赤茯苓、肉桂,各取二兩;苦葶藶(熬煮過),取一兩。

  • 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白蜂蜜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  • 其他治療水腫的藥方

  • 增損流氣飲(用於治療腹部脹滿的藥方)

  • 葶藶木香散(在五苓散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胃苓湯(在平胃散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羌活勝濕湯(用於治療濕症的藥方)

  • 歸脾腸(在保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金液丹(是古人常用的藥方)

  • 越婢加朮湯(在麻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耆芍桂酒湯(在桂枝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桂枝加黃耆湯(在桂枝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(在桂枝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枳朮湯(是古人常用的藥方)

  • 浚川散(在伊尹三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神祐丸(在十棗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神芎丸(在伊尹三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五苓散(是古人常用的藥方)

  • 理苓湯(在理中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六君子湯(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濟生腎氣丸(在崔氏八味丸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真武湯(在朮附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小青龍湯(在桂枝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蘇子降氣湯(在七氣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除濕湯(在平胃散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防己黃耆湯(是古人常用的藥方)

  • 越婢湯(在麻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防己茯苓湯(在防己黃耆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蒲灰散(在益氣散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麻黃附子湯(在麻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

  • 杏子湯(在麻黃湯的基礎上使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