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18)
卷十三·專方 (18)
1. 虛損門
上三味。入雞腹內。用陳酒、童便各二碗。水數碗。砂鍋中旋煮旋添。糜爛汁盡。搗爛焙乾。骨用穌炙。共為細末。乾山藥末調糊為丸。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。空心百勞水下。(百勞水見。百勞丸下。)
烏骨雞丸(秘旨),治婦人鬱結不舒。蒸熱咳嗽。月事不調。或久閉不行。或倒經血溢於上。或產後褥勞。或崩淋不止。及帶下赤白白淫諸證。兼療男子斫喪太早。勞嗽吐紅。成虛損者。
烏骨白絲毛雞(一隻。男雌女雄。製法同巽順丸),北五味(一兩。碎),熟地黃(四兩。如血熱。加生地黃二兩)
上二味。入雞腹內。用陳酒、酒釀、童便於砂鍋中煮。如巽順丸。
綿黃耆(去皮。蜜酒拌炙。),於術(飯上蒸九次。各三兩),白茯苓(去皮。),當歸身(酒洗。),白芍藥(酒炒。各二兩)
上五味。預為粗末。同雞肉搗爛焙乾。骨用酥炙。共為細末。入下項藥。
人參(三兩。虛甚加至六兩),牡丹皮(二兩。酒淨。勿炒),川芎(一兩。童便浸。切曬)
上三味。各為細末。和前藥中。另用乾山藥末六兩打糊。眾手丸成。曬乾勿令餿。瓷罐收貯。侵晨人參湯或沸湯送下三錢。臥時醇酒再服二錢。大便實者。煉白蜜為丸亦可。骨蒸寒熱。加九肋鱉甲三兩。銀柴胡、地骨皮各一兩五錢。經閉。加肉桂一兩。崩漏下血。倍熟地。
加真阿膠二兩。倒經血溢。加麥門冬二兩。鬱結痞悶。加童便制香附二兩。沉香半兩。赤白帶下。加真川萆薢二兩。四制香附二兩。蘄艾一兩。白淫。倍用參、耆、苓、術。按烏骨雞丸。諸藥皆平常無奇。而調經最驗。蓋雞屬巽補肝。尤妙在烏骨益腎。變巽歸坎。甲癸同源。
兼滋衝任也。孫真人云。自古名賢治病。多用生命以濟危急。雖曰貴人賤畜。至於愛命。人畜一也。如白鳳膏、烏骨雞丸等方。為虛損門中調經要藥。在證治之所必需者。不得已而用之。以人命至重。非蜎飛蠕動之比。苟有他方可以代充取效。尤為曲體天地好生之心。倘用之無濟。
徒傷生命。以為財利之謀。仁人君子。諒不為之也。
逍遙散(局方),治肝氣抑鬱。寒熱咳嗽。月事不調。
柴胡(七分炒。),白朮(蜜水拌蒸。一錢),茯苓(一錢),甘草(炙。八分),當歸(一錢),白芍(酒炒。一錢五分),陳皮(略去白。八分。乾咳用蜜制),薄荷葉(五分),煨姜(三片)
上九味。水煎。半飢時服。
加味逍遙散。
逍遙散加牡丹皮一錢五分。炒黑山梔一錢。脾虛食少便溏。去山梔易香附。此本八珍湯。去參之益氣。芎之上竄。地之膩膈。而加入柴胡、陳皮、薄荷以疏肝氣。姜用煨者。取其守中而不致於辛散僭上也。加丹皮、山梔者。以清上下之火也。
白話文:
[虛損門]
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雞腹內,加入陳年酒和童子尿各兩碗,再加水數碗,用砂鍋邊煮邊加水,直到雞肉糜爛汁液耗盡。取出雞肉搗爛焙乾,雞骨頭用酥油炙烤。然後將雞肉和雞骨頭研磨成細末,用乾山藥粉調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時用白勞水送服。(白勞水的配方見「百勞丸」的說明)。
烏骨雞丸(秘方),專門治療婦女因情緒鬱悶不暢引起的疾病,例如:潮熱咳嗽、月經不調(包括月經久閉不行、經血倒流向上溢出)、產後勞累、崩漏不止、以及白帶或赤白帶下等各種症狀。同時也適用於男子因縱慾過度、或因勞損引起的咳嗽吐血等虛損病症。
選用烏骨白絲毛雞(一隻,男性用雌雞,女性用雄雞,製作方法同巽順丸),北五味子(一兩,搗碎),熟地黃(四兩,如果血熱,可加生地黃二兩)。
將以上兩種藥材塞入雞腹內,加入陳年酒、酒釀和童子尿,用砂鍋煮,方法同製作巽順丸。
取去皮的蜜酒拌炒過的綿黃耆、用飯蒸過九次的於術(各三兩)、去皮的白茯苓、用酒洗過的當歸身、用酒炒過的白芍藥(各二兩)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預先研磨成粗末,與雞肉一同搗爛焙乾,雞骨頭用酥油炙烤,然後一起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以下藥材:
人參(三兩,虛弱嚴重可加至六兩)、牡丹皮(二兩,用酒洗淨,不要炒)、川芎(一兩,用童子尿浸泡後曬乾)。
將以上三種藥材分別研磨成細末,與之前的藥粉混合,再用乾山藥粉六兩打成糊狀,大家一起搓成丸子,曬乾後避免發霉,放入瓷罐中保存。早上用人參湯或開水送服三錢,睡前再用純酒送服二錢。如果大便乾燥,也可以用煉好的白蜂蜜做成丸子服用。如果出現骨蒸潮熱,加入九肋鱉甲三兩,銀柴胡、地骨皮各一兩五錢。經閉加肉桂一兩,崩漏下血時熟地黃加倍,加入真阿膠二兩。經血倒流向上溢出時加麥門冬二兩。如果鬱結不暢、胸悶,加童子尿製香附二兩,沉香半兩。赤白帶下加真川萆薢二兩,四制香附二兩,蘄艾一兩。白帶量多時,人參、黃耆、茯苓、白朮的用量加倍。據說烏骨雞丸雖然所用的藥材都很普通,但對調理月經卻非常有效。這可能是因為雞在五行中屬巽,能補肝;而烏骨雞能益腎,使巽卦轉變為坎卦,符合中醫「甲癸同源」的理論,兼具滋補衝脈和任脈的作用。孫思邈說,自古以來,有名的醫生在治療危急重症時,常常會用動物的生命來挽救人的生命。雖然人比動物尊貴,但尊重生命的意義,人和動物都是一樣的。像白鳳膏、烏骨雞丸等方劑,是治療虛損病中調理月經的重要藥方,在辨證論治時是必須使用的。但迫不得已才使用,因為人命至關重要,不可與飛蟲蠕動之類相提並論。如果能有其他方劑可以替代並達到相同的效果,更能體現天地愛護生命的慈悲之心。如果用了卻沒有效果,只是白白傷害了生命,並將其視為謀取財利的手段,有仁德的君子是不會這樣做的。
逍遙散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因肝氣鬱結引起的寒熱咳嗽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柴胡(七分,炒過)、白朮(一錢,用蜂蜜水拌蒸)、茯苓(一錢)、甘草(八分,炙過)、當歸(一錢)、白芍(一錢五分,酒炒)、陳皮(八分,略去白,乾咳時用蜂蜜製過)、薄荷葉(五分)、煨姜(三片)。
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煎煮,在半飢餓時服用。
加味逍遙散
在逍遙散的基礎上,加入牡丹皮一錢五分、炒黑的山梔子一錢。如果脾虛食慾不振、大便稀溏,則去除山梔子,改用香附。此方源於八珍湯,去除了人參的補氣作用,以及川芎的上行之氣和熟地黃的滋膩之性,加入柴胡、陳皮、薄荷來疏肝解鬱。生薑用煨過,是為了取其守中而不致過於辛散的特性。加入牡丹皮、山梔子,是為了清除上下之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