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專方 (17)

1. 虛損門

上二味。同入煬成罐內。鹽泥封固。煅一伏時。研如面。每用二錢。食遠童便調服。婦人產後血逆血暈。胞衣不下。或子死腹中。俱宜服之。瘀血化為黃水。然後以獨參湯調之。

十灰散,治虛勞吐血咯血。先用此遏之。

大薊,小薊,柏葉,薄荷,茜根,茅根,山梔,大黃,牡丹皮,棕櫚皮(等分。)

各燒灰存性。紙裹蓋地上一夕。食遠服二三錢。童便調下。花蕊石散為破血之峻劑。功專化血為水。而世畏其峻。罕能用之。葛可久言。暴血成升斗者。宜花蕊石散。若病久涉虛。及肝腎二家之血。非其所宜。且與十灰散。並舉而言。不分寒熱主治。所以後世不能無誤用之失。

當知十灰散。專主火炎上湧之血。倘誤用以治陰邪固結之證。為害猶輕。若誤用花蕊石散治血熱妄行之病。為患莫測。況血熱妄行。十常八九。陰邪固結。十無一二。所以舉世醫者病者。俱畏之如蠍。遂致置而不講。乃致一切陰邪暴湧之血。悉皆委之莫救。豈其命耶。

瑞金丹,治虛勞吐紅瘀結者。

川大黃(酒拌。炒黑至黃煙起為度),真秋石(各一兩)

上杵為細末。煮紅棗肉為丸。小豆大。空腹簿荷湯下二錢。瘀在心包。不時驚悸。面赤神昏者。加真鬱金三錢。(皮色如梧桐子紋皺者真),瘀在胃。吐血成盆者。犀角地黃湯送下。

童真丸,治虛勞吐血。氣虛喘嗽。

真秋石,川貝母(去心。等分)

上二味。煮紅棗肉為丸。空腹薄荷湯下二錢。如脈虛氣耗。加人參。若脈細數為陰虛。禁用人參。加牡丹皮。脾虛溏泄。加山藥、茯苓、炙甘草。

龜鹿二仙膏,治督任俱虛。精血不足。

鹿角膠(一斤),龜版膠(半斤),枸杞(六兩),人參(四兩。另為細末),桂圓肉(六兩)

上五味。以杞、圓煎膏。煉白蜜收。先將二膠酒浸。烊杞圓膏中。候化盡。入人參末。瓷罐收貯。清晨醇酒調服五六錢。

聚精丸,治腎虛封藏不固。

鰾膠(白淨者。一斤。碎切。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。再用乳酥拌炒則不黏韌),沙苑蒺藜(五兩。乳浸一宿。隔湯蒸一炷香。曬乾勿炒。)

為細末。煉白蜜中加入陳酒再沸。候蜜將冷為丸。不可熱搗。熱搗則膠黏難丸。丸如綠豆大。空心溫酒或白湯下八九十丸。忌諸魚牛肉。張景岳加五味二兩。

大補黃庭丸,治虛勞食少便溏。不宜陰藥者。

人參(一兩),茯苓(一兩),山藥(二兩)

上為末。用鮮紫河車一具。用河水二升。稍入白蜜。隔水熬膏。代蜜為丸。空心淡鹽湯下三錢。

巽順丸,治婦人倒經。血溢於上。男子咳嗽吐血。左手關尺脈弦。背上畏寒。有瘀血者。

烏骨白絲毛雞(一隻。男雌女雄。取嫩長者。溺倒。泡去毛。竹刀剖脅出肫肝。去穢。留內金。並去腸垢。仍入腹內。),烏鰂骨(童便浸。曬乾為末。微炒黃。取淨四兩),茹蘆(去梢。酒洗。切片。淨一兩。即茜根),鮑魚(切薄片。四兩。)

白話文:

[虛損門]

這個方子用了兩種藥材,一起放入陶罐中,用鹽泥密封好,用火燒一個時辰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兩錢,用溫開水或童便調服,在飯前服用。這個方子適合婦女產後血氣逆亂、血暈、胎盤不下、或胎死腹中等情況。它能幫助將瘀血化為黃水,之後再用獨參湯來調理。

十灰散,可以用來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吐血或咯血。先用這個方子來止血。

這個方子包含:大薊、小薊、柏葉、薄荷、茜根、茅根、山梔、大黃、牡丹皮、棕櫚皮(等量)。

將這些藥材分別燒成灰,保留藥性。用紙包好放在地上過夜。在飯前服用二三錢,用童便調服。

花蕊石散是一種破血的強效藥,主要作用是將血化為水。但由於藥性較強,人們害怕使用。葛可久說,大量出血到一、二升時,才適合用花蕊石散。但如果病程較長,身體虛弱,或是肝腎方面的血病,就不適合使用。而且,十灰散和花蕊石散同時提及,卻沒有說明寒熱症狀的區別,所以後世容易誤用。

應該知道十灰散主要治療火氣上衝導致的出血,如果誤用來治療陰邪凝結的病症,傷害還算輕微。但如果誤用花蕊石散來治療血熱妄行的病症,後果不堪設想。何況血熱妄行的情況很常見,而陰邪凝結的情況很少見。因此,世上醫生和病人聽到花蕊石散都感到害怕,導致這個藥方被擱置不用。以至於所有陰邪導致的出血都無法救治,難道這是天命嗎?

瑞金丹,可以用來治療因虛勞導致的吐血,並有瘀血結塊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用酒拌炒黑的大黃(炒到冒黃煙為度)、真秋石(各一兩)。

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末,用煮爛的紅棗肉做成藥丸,如小豆大小。在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二錢。如果瘀血在心包,引起時常驚悸、面色發紅、精神昏迷等症狀,可加入真鬱金三錢(表面像梧桐子皺紋的為真)。如果瘀血在胃,吐血量大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送服。

童真丸,可以用來治療因虛勞導致的吐血,同時有氣虛喘咳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真秋石、川貝母(去心,等量)。

將這兩種藥材煮爛的紅棗肉做成藥丸,在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二錢。如果脈象虛弱、氣耗嚴重,可以加入人參。如果脈象細數,為陰虛,禁用人參,加入牡丹皮。如果脾虛導致腹瀉,可以加入山藥、茯苓、炙甘草。

龜鹿二仙膏,可以用來治療督脈和任脈虛弱,精血不足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鹿角膠(一斤)、龜版膠(半斤)、枸杞(六兩)、人參(四兩,另磨成細末)、桂圓肉(六兩)。

先用枸杞和桂圓肉煎成膏,再加入煉好的白蜜收膏。先將鹿角膠和龜版膠用酒浸泡,溶化後加入枸杞桂圓膏中。等完全溶化後,加入人參末,放入瓷罐中保存。每天早晨用溫酒調服五六錢。

聚精丸,可以用來治療腎虛封藏不固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乾淨的魚鰾膠(一斤,切碎,用蛤粉或牡蠣粉炒成珠狀,再用乳酥拌炒,使其不黏韌)、沙苑蒺藜(五兩,用牛奶浸泡一晚,隔水蒸一個時辰,曬乾,不要炒)。

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末,加入煉好的白蜜中,再加入陳年老酒煮沸。等蜜稍涼後做成藥丸,不要熱搗,熱搗容易黏在一起難以成丸。藥丸如綠豆大小。在空腹時用溫酒或白開水送服八九十丸。忌吃各種魚和牛肉。張景岳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了五味子二兩。

大補黃庭丸,可以用來治療因虛勞導致的食慾不振、大便溏稀,且不適合服用陰藥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人參(一兩)、茯苓(一兩)、山藥(二兩)。

將這三種藥材磨成細末,用新鮮的紫河車一個,加入兩升河水,稍加白蜜,隔水熬成膏,代替蜂蜜做成藥丸。在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三錢。

巽順丸,可以用來治療婦女倒經(月經血往上走)、血從上部溢出的情況。也可用於治療男子咳嗽吐血、左手關尺脈弦、背部怕冷、有瘀血的情況。

這個方子包含:烏骨白絲毛雞(一隻,男用雌雞,女用雄雞,選用幼嫩的,將雞溺暈,去毛,用竹刀剖開脅部,取出雞胗和肝,去掉雜物,留下雞內金,並去掉腸垢,再放回腹中)、烏鰂骨(用童便浸泡,曬乾磨成粉,微炒至黃色,取四兩)、茜草根(去掉頭部,用酒洗過,切片,取一兩)、鮑魚(切成薄片,取四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