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專方 (16)

1. 虛損門

肉桂,川烏頭(炮。各一兩五錢),白蒺藜(炒。去刺。),巴戟天(去骨。),薯蕷(薑汁炒。),茯苓,石斛(酒炒),川萆薢(炒),白朮,肉蓯蓉(酒浸去腐),補骨脂(炒。各四兩八錢)

為末。煉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。空腹鹽湯。臨臥溫酒下。腎臟為風寒所襲。所以不安。故用烏頭、蒺藜祛風散寒之劑。風去則腎自安。原無事於溫補也。其他桂、苓、朮、薢、脂、戟、蓯、斛。雖曰兼理脾腎。而實從事乎祛濕利水。只緣醉飽入房。汗隨風蔽。所以肢體沉重。

非藉疏通溝洫。病必不除。因彷彿地黃飲子而為製劑。彼用地黃、菖、志、冬、味、萸、附以交心腎之氣。此用蒺、薢、朮、蕷、骨、脂、烏頭以祛坎陷之風。與崔氏八味丸。迥乎不同也。四烏鰂骨一蘆茹丸。(素問),治氣竭肝傷。脫血血枯。婦人血枯經閉。丈夫陰痿精傷。

烏鰂骨(四兩。即烏賊骨),蘆菇(一兩。本草作茹蘆。即茜根。)

丸以雀卵。大如小豆。以五丸為後飯。飲以鮑魚汁。利腸中及傷肝也。內經之方不多見。僅僅數方。世都棄置不講。況甲乙太素誤作䕡茹。致王太僕亦作䕡菇性味訓解。所以目睹其方。究竟不識為何物爾。嘗考本草二味。並皆走血。故內經以之治氣竭傷肝。血枯經閉等證。

丸以雀卵。飲以鮑魚汁者。取異類有情。以暖腎調肝。則虛中留結之乾血。漸化黃水而下矣。後飯者。先藥後飯。使藥力下行也。惟金水二臟。陰虛陽擾。喘嗽失血。強中滑精者禁用。以其專主溫散。而無涵養真陰之澤也。或問烏鰂茹蘆。俱搜血之品。如何可治血枯經閉之疾。

答曰。夫血枯經閉。非純虛而經絕不行也。良由氣竭肝傷。乾血內結。以故營血不能內藏。如胸脅支滿目眩。血結肝部也。聞腥臊妨於食。血結胃脘也。出清涕。胃氣衰而濁逆清道也。凡崩淋胞痹諸證。若沃以湯。上為清涕。皆陽衰不能灌注精微。敗殘之液。悉化為涕。得湯氣蒸而上走空竅也。

是知血枯經閉。心以清理乾血為首務。故金匱治五勞虛極羸瘦。內有乾血。用大黃䗪蟲丸。由此而推。胞痹精傷。亦必清理敗濁為首務。蓋大黃䗪蟲丸。一派破瘀之味。較烏鰂蘆茹丸之搜血。猛竣白倍耳。又問雀卵以時而生。急需未可必得。奈何。答曰。大匠在乎繩墨。不拘物料。

皆可成器。雀卵功專暖腎。如無。雀肉煮搗可代。雞卵及肝亦可代。雞屬巽而肝主血也。活法在人。可執一哉。

花蕊石散(局方),治氣虛血凝。瘀積壅聚。胸膈作痛。宜用重劑竭之。

花蕊石(五兩。碎。產硫黃山中。狀如黃石。中有黃點如花之心。故名花蕊。近世皆以玲瓏如花蕊者偽充。欲試真偽。煅過置血上血即化水者真。),硫黃(二兩。)

白話文:

虛損門

這個藥方使用肉桂、炮製過的川烏頭(各7.5克),炒過的白蒺藜(去除刺)、巴戟天(去除骨頭)、用薑汁炒過的薯蕷、茯苓、用酒炒過的石斛、炒過的川萆薢、白朮、用酒浸泡並去除腐爛部分的肉蓯蓉、炒過的補骨脂(各24克)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70丸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,睡前用溫酒送服。這個方子的主要原因是腎臟受到風寒侵襲導致不適,所以使用烏頭、蒺藜這些祛風散寒的藥物。風寒去除後,腎臟自然會安定,其實不需要溫補。其他的藥材如桂、苓、朮、薢、脂、戟、蓯、斛,雖然說是同時調理脾腎,但實際上是著重於去除濕氣和利水。這主要是因為酒醉飽食後就進行房事,導致汗液被風寒阻礙,所以身體沉重。

如果不及時疏通體內的水道,病症是不會好的。這個藥方是參考了地黃飲子的思路而製成的。地黃飲子是用地黃、菖蒲、遠志、麥冬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附子來調和心腎之氣,而這個方子則是用蒺藜、薢、朮、薯蕷、骨脂、烏頭來祛除下焦的風邪。這與崔氏八味丸的功效截然不同。

四烏鰂骨一蘆茹丸(出自《素問》)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氣血耗竭、肝臟損傷導致的脫血、血枯,女性血枯導致的月經閉止,男性陽痿、精液損傷等問題。

藥材包括:烏鰂骨(即烏賊骨,120克)、蘆菇(30克,又稱茹蘆,即茜草根)。

將藥材研成粉末,用麻雀蛋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飯後服用五丸,用鮑魚汁送服,可以疏通腸道和治療肝臟損傷。內經中的方子很少見,只有這幾個,世人都不去研究。加上《甲乙經》、《太素》等醫書誤將「茹」寫成「䕡」,導致王太僕也跟著將「菇」誤解為「䕡菇」,不了解其藥性。所以即使看到這個方子,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藥物。經過研究,這兩種藥都具有活血的作用,所以《內經》用它們來治療氣血耗竭、肝損傷、血枯經閉等病症。

用麻雀蛋做藥丸,用鮑魚汁送服,是取用異類生物的精氣來溫暖腎臟、調理肝臟,使體內虛弱而凝結的乾血,逐漸化為黃水排出。飯後服用,是先服藥後吃飯,使藥力向下運行。但金水二臟陰虛陽亢,出現喘咳、失血、遺精等症狀的人,不能使用這個方子,因為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散,沒有滋養陰液的作用。

有人問,烏賊骨和茜草根都是活血的藥物,怎麼能治療血枯經閉呢?回答是,血枯經閉不單純是虛弱導致月經停止,而是因為氣血耗竭、肝臟受損,導致乾血在體內凝結,營血不能內藏。例如,胸脅脹滿、頭暈目眩,是血結在肝部;聞到腥味就噁心,是血結在胃部;流清鼻涕,是胃氣衰弱、濁氣逆行到清道。凡是崩漏、淋漓、小便不暢等症狀,如果用湯藥沖洗,上面會流出清鼻涕,都是陽氣衰弱,不能將精微物質灌注到體內,殘餘的液體都變成鼻涕。這是因為受到湯藥的蒸騰,而向上走入空竅。

由此可知,治療血枯經閉,首先要清除體內的乾血。所以《金匱要略》治療五勞虛損、身體瘦弱、體內有乾血的病人,用大黃䗪蟲丸。由此推斷,小便不暢、精液損傷,也必須先清除體內的敗濁。大黃䗪蟲丸都是一些破血化瘀的藥物,比烏賊骨茜草根丸的活血作用更強。

又有人問,麻雀蛋隨著季節而生,急需時不一定能得到,怎麼辦?回答是,好的工匠可以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器具,麻雀蛋的功效是溫暖腎臟,如果沒有,可以用麻雀肉煮熟搗爛來代替,也可以用雞蛋或雞肝代替,雞屬於巽卦,而肝主血。方法是靈活的,不能拘泥於一種。

花蕊石散(出自《局方》)

這個方子是治療氣虛血凝、瘀血壅塞、胸膈疼痛的,應該使用重劑來攻破。

藥材包括:花蕊石(150克,打碎。產於硫磺山中,形狀像黃色的石頭,中間有黃色的點像花心,所以叫花蕊石。現在很多用玲瓏像花蕊的石頭冒充。要辨別真偽,將燒過的石頭放在血上,如果血很快化成水,就是真的)、硫磺(60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