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6)
卷十三·專方 (6)
1. 傷寒門
香蘇散(局方),治感冒四時不正之氣。
香附(薑汁浸。勿炒),紫蘇莖葉(各二兩),橘皮(一兩),甘草(炙。五錢)
為散。每服半兩。加生薑三片。大棗一枚。水煎。去滓熱服。暖覆取微汗。日三夜一服。以得汗身涼為度。
芎蘇散,治三時感冒。偏於血分者。
半夏,茯苓,橘皮,葛根,柴胡,紫蘇,川芎,枳殼,桔梗(等分。),甘草(炙。減半)
為散。每服半兩。加薑、棗煎服。取微汗效。本方去川芎、柴胡加人參、前胡、木香。名參蘇飲。治虛人感冒。偏於氣分者。
十神湯(局方),治感冒頭痛。
麻黃(去節。泡),葛根,紫蘇,香附,橘皮,芍藥,川芎(各一錢),白芷,升麻,甘草(炙。各五分),生薑(五片。),蔥白(四莖)
水煎。去滓熱服。取微汗。
大陷胸丸(玉函),治結胸項強。如柔痙狀。下之則和。
大黃(八兩),葶藶(半升。熬。),芒硝(半升),杏仁(半升。去皮尖。熬)
上四味。搗篩二味。納杏仁、芒硝。合研如脂和散。取如彈丸一枚。別搗甘遂末一錢匕。白蜜二合。水二升。煮取一升。溫頓服之。一宿乃下。如不下。更服。取下為效。禁如藥法。
大陷胸湯(玉函),治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。
大黃(二兩),芒硝(三合),甘遂(一錢匕)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先煮大黃。取二升。去滓。納芒硝。煮一兩沸。納甘遂末。溫服一升。得快利。止後服。
小陷胸湯(玉函),治小結胸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
黃連(三錢),半夏(三合。洗),栝蔞實(一枚。)
上三味。以水六升。先煮栝蔞取三升。去滓。納諸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
蔥白香豉湯(千金),治時疫傷寒。三日以內。頭痛如破。及溫病初起煩熱。
蔥白(連須。一握),香豉(三合),
上二味。水煎。入童子小便一合。日三服。秋冬加生薑二兩。按本方藥味雖輕。功效最著。凡虛人風熱。伏氣發溫。及產後感冒。靡不隨手獲效。與產後痢後用伏龍肝湯丸不殊。既可探決死生。且免招尤取謗。真危證解圍之良劑也。
加減蔥白香豉湯,治三時風熱。咳嗽咽喉腫痛。難用葳蕤湯者。用此代之。
此即蔥白香豉湯蔥白減半。加葳蕤二錢。白薇、青木香、桔梗各一錢。甘草、薄荷各三分。白蜜三匕。
葳蕤湯(千金),治風溫自汗身重。及冬溫發熱咳嗽。
葳蕤(錢半),石膏(二錢。碎),白薇,青木香,麻黃(去節。泡),杏仁(去皮尖。碎)甘草(炙。),獨活,芎藭(各一錢)
上九味。水煎。日三服。(一方。有葛根一錢。),按千金葳蕤湯乃長沙麻黃升麻湯之變方。為冬溫咳嗽咽乾痰結。發熱自利之專藥。以冬時有非節之暖。則陽氣不藏。少陰受病。故首推葳蕤之潤燥止咳為君。佐以白薇、青木香苦鹹降泄。即春時伏氣發溫。更感於風之證。亦不出此。
白話文:
[傷寒門]
香蘇散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因四時不正之氣引起的感冒。
藥材組成:香附(用薑汁浸泡過,不要炒),紫蘇莖葉(各二兩),橘皮(一兩),甘草(炙烤過,五錢)
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顆,用水煎煮,去渣後趁熱服用。服藥後蓋被子取汗,稍微出汗即可。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一次,以出汗後身體感到涼爽為度。
芎蘇散,治療三時(指春、夏、秋三季)的感冒,尤其偏於血分的感冒。
藥材組成:半夏,茯苓,橘皮,葛根,柴胡,紫蘇,川芎,枳殼,桔梗(等量),甘草(炙烤過,減半)
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生薑、紅棗煎煮服用,稍微出汗即可見效。這個方子去掉川芎、柴胡,加入人參、前胡、木香,就叫做參蘇飲,用來治療體虛的人感冒,尤其偏於氣分的感冒。
十神湯(出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,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。
藥材組成:麻黃(去掉節,浸泡過),葛根,紫蘇,香附,橘皮,芍藥,川芎(各一錢),白芷,升麻,甘草(炙烤過,各五分),生薑(五片),蔥白(四根)
用水煎煮,去渣後趁熱服用,稍微出汗即可。
大陷胸丸(出自《玉函經》),治療胸腔結聚導致項背僵硬,像柔痙一樣的症狀,用瀉下藥就可以緩和。
藥材組成:大黃(八兩),葶藶子(半升,炒過),芒硝(半升),杏仁(半升,去皮尖,炒過)
將以上四味藥,搗篩成粉末,取大黃、葶藶子的粉末,加入杏仁、芒硝,一起研磨成油膏狀,再和入藥粉中。每次取如彈丸大小的一丸,另外搗碎甘遂粉一錢,加入白蜜二合,用水二升煮成一升,溫服。如果一宿還沒瀉下,就再服一次,以瀉下為效。服用此藥需要遵守用藥的禁忌。
大陷胸湯(出自《玉函經》),治療胸腔結聚有熱證,脈象沉而緊,心下部位疼痛,按壓時感覺像石頭一樣硬。
藥材組成:大黃(二兩),芒硝(三合),甘遂(一錢)
將以上三味藥,用水六升,先煎煮大黃,取二升,去渣,加入芒硝,煮沸後加入甘遂末,溫服一升,如果很快腹瀉,就停止服用。
小陷胸湯(出自《玉函經》),治療胸腔小範圍結聚,在心下部位,按壓會痛,脈象浮而滑。
藥材組成:黃連(三錢),半夏(三合,洗過),栝蔞實(一枚)
將以上三味藥,用水六升,先煎煮栝蔞實,取三升,去渣,加入其他藥材,煮取二升,去渣後分三次溫服。
蔥白香豉湯(出自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,治療時疫傷寒,三天內頭痛欲裂,以及溫病初起發熱煩躁。
藥材組成:蔥白(連須,一把),豆豉(三合)
將以上二味藥,用水煎煮,加入童子小便一合,每天服用三次。秋冬季節可以加入生薑二兩。這個方子藥味雖然簡單,但功效非常顯著,凡是體虛的人風熱,潛伏的熱氣發作導致發熱,以及產後感冒,服用後都能很快見效。它和產後、痢疾後用的伏龍肝湯丸效果相似。既可以判斷病情的危重程度,又可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指責。實在是危重病症的良藥。
加減蔥白香豉湯,治療三時的風熱,咳嗽咽喉腫痛,不適合用葳蕤湯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子代替。
這個方子就是把蔥白香豉湯的蔥白減半,加入葳蕤二錢,白薇、青木香、桔梗各一錢,甘草、薄荷各三分,白蜜三勺。
葳蕤湯(出自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,治療風溫引起的自汗身重,以及冬天溫病發熱咳嗽。
藥材組成:葳蕤(一錢半),石膏(二錢,打碎),白薇,青木香,麻黃(去節,浸泡過),杏仁(去皮尖,打碎),甘草(炙烤過),獨活,川芎(各一錢)
將以上九味藥,用水煎煮,每天服用三次。(有另外一個版本,有葛根一錢),《備急千金要方》的葳蕤湯是張仲景麻黃升麻湯的變方,是治療冬天溫病咳嗽、咽乾痰結、發熱自利的專用藥。因為冬天時節氣候不該暖而暖,陽氣不能潛藏,少陰經脈受病。所以首推葳蕤來潤燥止咳,作為主藥。輔以白薇、青木香苦鹹降泄。即使是春天潛伏的熱氣發作而發熱,又感受風邪的病症,也逃不出這個範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