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六 (6)
卷六 (6)
1. 鶴膝風
鶴膝風者。脛細而膝腫是也。經云。膝者筋之府。屈伸不能。行則僂俯。筋將憊矣。治宜祛風順氣。活血壯筋。十全大補加杜仲、牛膝、羌活。或五積散加松節。血少虛寒而痛者。四物加荊芥、牛膝。送活絡丹。氣血流動。更服八味丸加鹿茸、牛膝調理。正氣旺而患自除矣。
兼風濕者。換骨丹。下利後膝腫痛。風邪乘虛入三陰經也。大防風湯。服藥不能應手者。外用雷火針法。每日淬之。不必著傷肌肉也。方用蘄艾五錢。丁香五分。麝香三分。合研勻。入紙筒中。痛處襯粗紙三五層。點火淬之。以筋脈活動為度。數日自效。又鶴膝風初起。漫腫不紅。
白話文:
鶴膝風的中醫解釋:
鶴膝風,指的是小腿細瘦、膝蓋腫脹的症狀。古籍記載,膝蓋是筋脈的聚集之處,當膝蓋屈伸困難,走路時腰背彎曲,表示筋脈已經衰弱。
治療鶴膝風應當以祛風順氣、活血壯筋為原則。
治療方案:
- 十全大補湯加杜仲、牛膝、羌活: 適用於筋脈衰弱的患者。
- 五積散加松節: 也是針對筋脈衰弱的患者。
- 四物湯加荊芥、牛膝,並服用活絡丹: 適用於血虛寒痛的患者。
- 八味丸加鹿茸、牛膝: 適用於氣血不足的患者,調理氣血,讓正氣充盈,疾病自然會消除。
兼有風濕症狀的患者,可以用換骨丹治療。
下痢之後膝蓋腫痛,屬於風邪乘虛入侵三陰經。可以用大防風湯治療。
如果服藥效果不佳,可以配合外用雷火針法。
雷火針法的做法:
- 將蘄艾五錢、丁香五分、麝香三分研磨成粉末,裝入紙筒中。
- 在患處墊上三到五層粗紙,點燃紙筒,用火灸患處。
- 以筋脈活動為度,一般數日即可見效。
鶴膝風初期,患處腫脹但無紅腫,也可以用雷火針法治療。
屈伸不便者。乘未潰時。用陳年芥菜子研細。以薑汁、蔥涕和白蜜。調塗一伏時。患處起疱。疱干脫皮自愈。上二法。若膿成者。不可用也。婦人鶴膝風證。因胎產經行失調。或鬱怒虧損肝脾。而為外感所傷。或先肢體筋攣。繼而膝漸大。腿漸細。如鶴膝之狀。若腫高赤痛者易治。
漫腫不赤痛者難治。二三月潰而膿稠者易治。半載後潰而膿清者難治。誤用攻伐。復傷元氣。尤為難治也。大要當固元氣為主。若食少體倦者。六君子湯。晡熱內熱。寒熱往來者。逍遙散。發熱惡寒者。十全大補湯。少寐驚悸者。歸脾湯。月經過期者。補中益氣湯。月經先期者。
白話文:
關節屈伸不靈活的人,在還沒化膿之前,可以用陳年的芥菜子研磨成細粉,加入薑汁、蔥汁和蜂蜜調勻,敷在患處,持續一天,患處就會起泡,泡破了皮會自己脫落癒合。以上兩種方法,如果已經化膿就不可以用。婦女的鶴膝風,是因為懷孕生產、月經失調,或是鬱怒傷肝脾,再加上外感風寒所致。起初可能只是四肢筋脈攣縮,接著膝蓋逐漸腫大,腿部逐漸消瘦,像鶴的膝蓋一樣。如果腫脹高聳、紅腫疼痛,就比較容易治療。
如果只是腫脹,不紅不痛,就比較難治。如果兩三個月後化膿,膿液濃稠,就比較容易治療;如果半年後才化膿,膿液清稀,就比較難治。如果誤用攻伐之法,反而會傷損元氣,更難治療。總之,治療鶴膝風最重要的是固本培元。如果患者食慾不振、體力虛弱,可以用六君子湯;如果下午發熱、內熱,寒熱交替,可以用逍遙散;如果發熱怕冷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;如果睡眠少、驚悸不安,可以用歸脾湯;如果月經遲到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月經提前,可以用……。
加味逍遙散。腎水虛弱者。六味地黃丸。腎虛風襲者。安腎丸、腎氣丸參用。凡潰後當大補脾胃。若膿出反痛。或寒熱煩渴等證。皆屬氣血虧損。一於培補。庶保終吉。喻嘉言曰。鶴膝風者。即風寒濕之痹於膝者也。如膝骨日大。上下肌肉日枯。且未可治其膝。先養血氣使肌肉漸榮。
後治其膝可也。此與治偏枯之證。大同小異。急溉其未枯者。使氣血流行而復榮。倘不知此。但用麻黃、防風等散風之藥。鮮有不全枯者。故治鶴膝風而急攻其痹。必並其足痿而不用矣。古方治小兒鶴膝風。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。不治其風。其義是善。蓋小兒非必為風寒濕所痹。
白話文:
加味逍遙散適合腎水虛弱的人。六味地黃丸適合腎虛風襲的人。安腎丸、腎氣丸可以一起使用。凡是潰瘍癒合後,都要好好補脾胃。如果膿液流出後疼痛,或者出現寒熱、口渴等症狀,都是氣血虧損導致的,需要好好調養,才能恢復健康。喻嘉言說,鶴膝風就是風寒濕氣侵襲膝蓋所致的痺症。如果膝蓋骨頭越來越腫大,上下肌肉越來越萎縮,就不能直接治療膝蓋,要先滋養血氣,讓肌肉逐漸恢復。
等肌肉恢復之後再治療膝蓋。這與治療半身不遂的原理大同小異,要及時滋養未萎縮的部分,使氣血流通,讓肌肉恢復。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,只用麻黃、防風等散風藥,幾乎都無法阻止肌肉萎縮。所以治療鶴膝風,要及時疏通痺症,還要兼顧腿腳痿縮,不能單純使用散風藥。古方治療小兒鶴膝風,使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,不直接治療風寒濕,這個方法很有效。因為小兒鶴膝風不一定是風寒濕氣侵襲導致的。
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。陰寒凝聚於腰膝。故以六味丸補腎中之水。以鹿茸補腎中之火。以牛膝引至骨節而壯其裹擷之筋。此治本不治標之良法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大意是:
「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先天腎氣不足所導致的。腎氣在腰部和膝蓋處凝結成陰寒之氣。因此,我們使用六味丸來補充腎中的水分,用鹿茸來補充腎中的熱力。牛膝則能引導藥力至骨節間,壯大筋絡。這種方法是治本而非治標,是一種很好的治療策略。」
2. 癘風
經云。癘者。營氣熱胕。其氣不清。故使鼻柱壞而色敗。皮膚瘍潰。風寒客於脈而不去。名曰癘風。風氣與太陽俱入。行諸脈俞。散於分肉之間。與衛相干。其道不利。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瘍。衛氣有所礙而不行。故其肉有不仁也。病骨節重。鬚眉落。名曰大風。脈風成為癘。
癘風者。數刺其腫上已。刺以銳針針其處。按出其惡氣。腫盡乃止。常食方食。毋食他食。觀內經之論。當分營衛為治。古方雖多。但混瀉其風熱於營衛。又無先後之分。至東垣丹溪始分之。活法機要云。先樺皮散。從少至多。服五七日。灸承漿穴七壯。灸瘡愈再灸。三灸之後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癘病是因為營氣熱而血脈瘀滯,其氣機不暢,所以導致鼻樑塌陷,面色敗壞,皮膚潰瘍。風寒侵入經脈而不散,稱為癘風。風邪與太陽經一同進入人體,沿著脈絡俞穴運行,散佈在肌肉之間,與衛氣相糾纏,氣血運行不暢,因此造成肌肉萎縮、潰爛。衛氣受到阻礙,不能正常運行,所以肌肉失去知覺。骨節沉重,鬚髮脫落,稱為大風。脈風久而化為癘。
治療癘風的方法:在腫脹處多次刺針,用銳利針刺入患處,按壓排出惡氣,腫脹消退即可。日常飲食要以藥膳為主,不要食用其他食物。
參考《內經》的論述,應當分清營氣和衛氣進行治療。古方的確很多,但大多只是混雜地瀉散營衛的風熱,也沒有先後順序之分。直到東垣(李杲)和丹溪(朱丹溪)才真正將其分開。
《活法機要》中記載:先服用樺皮散,從少量逐漸增加劑量,連續服用五到七天。灸承漿穴七壯,瘡瘍癒合後再灸,灸三次之後,…
服再造散。祛血分之風熱。戒房室三年病愈。此先治其衛。後治其營也。丹溪云。癘風須分在上在下。看其疙瘩。先見在上體多者。氣受之也。以醉仙散取臭毒惡血於齒縫中也。先見在下體多者。血受之也。以再造散取惡物蟲積於穀道中出。所以雖有上下道路之異。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。
若上下同得者。氣血俱受也。用必勝散上下兼取。陽明主胃與大腸。無物不受故也。夫氣為陽為衛。血為陰為營。身半以上陽先受之。身半以下陰先受之。故再造散治其病在陰者。用皂角刺出風毒於營血中。肝主血。惡血留止。其屬肝也。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。必用是法治其臟氣。
白話文:
服用「再造散」可以驅散血分之風熱,戒房室三年病就會痊癒。這先治的是衛氣,後治的是營血。
丹溪先生說,癘風需分為在上在下,觀察其疙瘩,如果先在上體出現較多,是氣受之。要用「醉仙散」將臭毒惡血從齒縫中引出。如果先在下體出現較多,是血受之。要用「再造散」將惡物蟲積從穀道中排出。所以雖然有上下道路之異,但皆不外於陽明經絡而已。
若上下同時出現,則氣血俱受。需用「必勝散」上下兼取。陽明主胃與大腸,無物不受,故也。
夫氣為陽為衛,血為陰為營。身體上半部陽氣先受之,身體下半部陰血先受之。因此「再造散」治其病在陰者,用皂角刺將風毒從營血中引出。肝主血,惡血留止,其屬肝也。蟲亦生於厥陰風木所化。必須用此方法治其臟氣。
殺蟲為主。以赤檳榔出營分毒邪。白牽牛出衛分毒邪。大黃引入腸胃。利出瘀血惡物。醉仙散治病在陽者。用鼠黏子出風毒遍身惡瘡。亞麻逐風。滋肺潤皮膚。蒺藜主惡血身體風癢。通鼻氣。防風為諸風之引導。栝蔞根治瘀血。消熱胕腫。枸杞和血。消風熱。散瘡毒。蔓荊子主賊風。
苦參治熱毒風。皮膚肌肉煩躁生瘡。赤癩眉脫。八味藥治功固至。然必銀粉為使。銀粉乃下膈通大腸之要劑。用以驅諸藥入陽明經。開其風熱怫鬱。逐出惡風臭穢之毒。殺所生之蟲。循經上行。至牙齒軟薄之分。而出其臭毒之涎水。服此藥。若有傷於齒。則以黃連末揩之。丹溪取二方。
白話文:
治療以殺蟲為主。用赤檳榔排出體內毒邪,白牽牛排出體表毒邪。大黃引導藥物進入腸胃,幫助排出瘀血和有害物質。醉仙散治療陽氣不足的病症。用鼠黏子排出風毒,治療全身惡瘡。亞麻可以驅風,滋潤肺部和皮膚。蒺藜治療惡血引起的風癢,並通鼻氣。防風引導藥力治療各種風症。栝蔞根治療瘀血,消炎消腫。枸杞可以補血,消風熱,散瘡毒。蔓荊子主治賊風。
苦參治療熱毒風引起的皮膚肌肉發癢生瘡、赤癩和眉毛脫落。八味藥的功效極佳,但必須以銀粉為輔助。銀粉是引導藥物下達膈膜,通暢大腸的重要藥劑,可以驅使其他藥物進入陽明經,打開風熱鬱結,排出惡風臭穢的毒氣,殺死蟲子。藥力循經上行,到達牙齒軟弱的地方,排出臭毒的涎水。服用此藥後,如果牙齒受傷,就用黃連粉擦拭。丹溪先生選取了這兩個方子。
為破敵之先鋒。必勝散。則兼二方之妙用。但須慎口味戒房室。服之必效。治癘風五法。一出汗。用麻黃、荊、防、羌、獨、皂、角、苦參、全蠍之類。熱服覆汗。二熏浴。先用黃柏、黃連、薄荷為末。水調塗眼四圍。次用荊芥、苦參、風藤、枳殼、蒼耳、羌活、桑槐桃柳枝、連根蔥。
白話文:
作為攻打敵軍的領先戰士,「必勝散」結合了兩種方法的精華效果。但在服用之前,必須謹慎飲食,避免房事。若能遵照執行,療效必然顯著。
治療癘風的五種方法如下: 一、出汗:使用麻黃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皁角、苦參、全蠍等藥物類。應熱服並覆蓋身體以助於發汗。 二、燻浴:首先,將黃柏、黃連、薄荷研磨成粉末,與水混合後塗抹在眼週四圍。接著,使用荊芥、苦參、風藤、枳殼、蒼耳、羌活、桑、槐、桃、柳枝,以及連根蔥進行燻浴。
煎湯熏浴。浴起。用木通、石菖蒲、大黃為末。加麝少許。擦患上。三敷擦。用白礬、川槿皮、五倍子、全蠍為末。加斑螫少許。香油調敷。狼油尤妙。燥癢用大楓肉、番木鱉、烏柏仁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杏仁、木棉子。共搗一處。入煬成罐內。以鐵盞蓋上。鐵線扎定。鐵釘旋緊。
糠火中煨一夜。取其藥油調後藥。預用胡椒、川椒各二兩。枯礬、輕粉各六錢。為細末。入前藥油。調勻擦患處。數日如蛇蛻脫下。再擦二次效。肥人用川烏、草烏、細辛、杏仁、白附子、雄黃、白芥子為末。加麝少許。生薑蘸擦。頑厚者。加斑螫、白砒。不時擦之。擦時須覓空房。
白話文:
煎煮湯水後進行薰浴。洗浴後,將木通、石菖蒲、大黃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擦拭患處,每天敷三次。接著使用白礬、川槿皮、五倍子、全蠍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斑蝥,調和麻油敷在患處,狼油效果更佳。對於乾癢的情況,可使用大楓肉、番木鱉、烏柏仁、黑芝麻、黑豆、杏仁、木棉子等材料共同搗碎,放入罐中,用鐵盞蓋上,用鐵線捆緊,用鐵釘旋緊。在糠火中煨煮一夜,取得藥油後調配後續的藥物。預先準備胡椒、川椒各二兩,枯礬、輕粉各六錢,研磨成細末,加入前面的藥油中,調和均勻後塗抹在患處,幾天後如同蛇蛻一般脫落,再擦兩次效果更佳。肥胖的人可以使用川烏、草烏、細辛、杏仁、白附子、雄黃、白芥子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用生薑蘸著塗抹患處。對待頑固厚實的病竈,可以加入斑蝥、白砒,不定時地塗抹。在塗抹時,要找個空房間。
用紙糊好。勿見風。七日後。又換別靜房居之。以前房便溺臭穢不堪也。七日後。日擦一次。至病痊為度。如有一處不知痛癢。即是病根。如前但擦其處。日三五次。四湯液。用涼膈、雙解、消風散之類。五丸散。用九龍丸、漆黃丸、豨薟丸、白花蛇丸、鵝翎散、蜈蚣散選用。
癘風諸藥不效。千金耆婆萬病丸。極有神驗。癘風面目蠕動。升麻胃風湯。並用桃柳槐桑枝煎湯熏洗。面腫。服消風、涼膈之類。外用硫黃、雄黃、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輕粉、枯礬、麝香、烏賊骨為散。香油調敷腫處。七日不得洗面。效。癘風腳底穿。用番木鱉酥炙三錢。苧麻一斤。
白話文:
用紙糊好患處,避免吹風,七天後換一個乾淨的房間住,之前的房間已經很髒了。七天後,每天擦拭一次患處,直到病好為止。如果有一個地方沒有痛癢感,那就是病根,就專注擦拭那個地方,每天三到五次。可以用涼膈散、雙解散、消風散等湯藥,或九龍丸、漆黃丸、豨薟丸、白花蛇丸、鵝翎散、蜈蚣散等丸散藥。
如果風痺病用其他藥物都不見效,可以試試千金耆婆萬病丸,效果很好。如果風痺病患者面部蠕動,可以用升麻胃風湯,並配合桃柳槐桑枝煎湯熏洗。如果面部腫脹,可以服用消風散、涼膈散等藥物,外用硫黃、雄黃、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輕粉、枯礬、麝香、烏賊骨等製成的散劑,用香油調敷在腫脹處,七天內不能洗臉,效果顯著。如果風痺病患者腳底有洞穿,可以用番木鱉酥炙三錢,搭配苧麻一斤,一起治療。
燒灰存性為散。空心酒下一錢。重者。不過一月效。如過服惡寒作嘔者。胡椒湯服之即止。癘風眉毛脫落。用鹿角銼炒存性六錢。皂角煅灰存性一兩。姜蘸擦眉上。日三五次。又方。用骨碎補去毛炙乾。生半夏為末等分。生薑蘸擦。日五七次。內服一味皂角刺。炒脆為末。食後白酒釀或茶清服二錢。
白瘢風者。血虛不能濡潤經絡。毒邪傷犯肺經氣分也。聖惠方用桑枝十斤。茺蔚草穗三斤。煎膏溫酒調服。外用雄黃、硫黃、黃丹、南星、枯礬、密陀僧等分。姜蘸擦之。擦後漸黑。再擦則愈。一方。無黃丹、南星。用白茄子。切去一頭蘸擦。紫雲風。氣滯不能統運血脈。毒邪蘊結肝經血分也。
白話文:
燒灰存性,研成細粉服用,空腹時用酒送服一錢。病情嚴重者,不超過一個月就會見效。若服用後出現惡寒嘔吐等症狀,立即服用胡椒湯止住。癘風導致眉毛脫落,可用鹿角銼成粉末,炒至存性,取六錢,皂角煅成灰,存性取一兩,用薑汁調和後擦拭眉毛,每日三到五次。另一方,用骨碎補去毛後烘乾,生半夏研成粉末,各取適量,用薑汁調和後擦拭眉毛,每日五到七次,同時內服炒脆的皂角刺粉末二錢,飯後用白酒釀或茶水送服。
白瘢風是因血虛不能滋潤經絡,毒邪侵犯肺經氣分所致。聖惠方用桑枝十斤,茺蔚草穗三斤,煎成膏狀,用溫酒調服。外用雄黃、硫黃、黃丹、南星、枯礬、密陀僧等分,用薑汁調和後擦拭患處。擦拭後逐漸變黑,持續擦拭就會痊癒。另一方,不使用黃丹、南星,用白茄子切去一頭,用切口處擦拭患處。紫雲風是因氣滯不能統御血脈,毒邪積聚在肝經血分所致。
服用豨薟葉一斤。漆葉半斤。俱蜜潤九制。丸如彈子大。白湯調服。又方。用苦參、何首烏、大胡麻、白蒺藜、菖蒲、赤莖豨薟、薄荷、漆葉煎服。外用硫黃、官粉。雞子清調搽。鵝掌風。用核桃殼、鴿糞。煎湯頻洗效。又方。用生桐油塗指上。以蘄艾燒煙燻之。七日不可下水效。
癘瘍砭刺一法。子和謂一汗抵千針。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。然奪汗者無血。奪血者無汗。二者一律。若惡血凝滯肌表經絡者。宜刺宜汗。汗用一味浮萍。曝乾為末。每服三錢。以黑豆淋酒。食遠臨臥調服。溫覆取汗。禁食動風發毒之物。強者。連日服之。元氣稍弱者。
白話文:
服用豨薟葉一斤,漆葉半斤,都要用蜜潤製九次,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用白湯調服。另外一種方法是用苦參、何首烏、大胡麻、白蒺藜、菖蒲、赤莖豨薟、薄荷、漆葉煎服,外用硫黃、官粉,雞子清調搽。鵝掌風可用核桃殼、鴿糞煎湯頻頻洗,也很有效。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生桐油塗抹手指,再用蘄艾燒煙燻,持續七天,不可碰水,效果很好。
癘瘍可以用砭石刺的方法治療,古人說一場汗抵得上千針,因為砭石只刺出血,而發汗則可以讓汗液遍佈全身。但發汗會導致失血,刺血會導致失汗,兩者是一個道理。如果惡血凝滯於肌表經絡,就應該刺血或發汗。發汗可以用一味浮萍,曬乾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黑豆淋酒調服,飯後和睡前服用,用溫熱的東西蓋住身體,促進出汗。要忌食動風發毒的食物。體質強壯的人可以連續服用,元氣較弱的人就不要連續服用。
須服一日。間二三日。與地黃丸間服。以病退七八為度。癘風初起。麻木不仁。用萬靈丹汗之。以散凝滯風毒。此與豆淋酒下浮萍之意不殊也。惡血蘊結於臟。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瘥。若毒在外者。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腰尻。兩手足指縫及委中。各出血。其毒必不能散。若表裡俱受毒者。
非外砭內泄。其毒決不能退。如有寒熱頭疼等證。當須大補氣血。服輕粉之劑。若腹痛去後。兼有膿穢之物。不可用藥止之。若口舌腫痛。穢水時流作渴。發熱喜冷。此為上焦熱毒。瀉黃散。若寒熱往來。小柴胡加知母。若口縫出血。發熱而大便秘結。此為熱毒內淫。黃連解毒湯加犀角、連翹。
白話文:
每日服用一次,間隔二至三天,與地黃丸交替服用。以病情改善七成到八成爲標準。癘風剛開始發作時,如果出現麻木感,可以用萬靈丹進行發汗,以排除凝滯的風毒。這與用豆淋酒下浮萍的原理相似。體內積聚惡血,如果不清除內部,就不能痊癒。如果毒素在體表,不通過針刺全身患病部位和雙臂、腰部、臀部,以及雙手、雙腳的指縫和委中穴,並使這些地方出血,毒素必然無法散去。如果身體內外都受到毒素影響,不通過外部針刺和內部排毒,毒素決不會消退。如果有發熱、頭疼等症狀,應當大量補益氣血。服用輕粉的藥物。如果腹瀉後伴有膿液,不能使用藥物停止。如果口舌腫痛,髒水不斷流出,感到口渴且發熱喜冷,這是上焦熱毒的表現,可以使用瀉黃散。如果寒熱交替出現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知母。如果口角出血,發熱而大便乾燥,這是熱毒內侵的表現,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加犀角、連翹。
若大便調和。犀角地黃湯。若癘風氣。下焦腳弱。或腠理開汗大泄者。越婢加朮湯。若穢水雖盡。口舌不愈。或發熱大渴而不能飲冷。此為虛熱也。七味白朮散。
丹方。治癘風赤腫。屬血病者。以鯪鯉甲。隨患先起處。取甲塗生漆於裡面。砂內炙脆為末。清晨陳酒調服七八分。三服效。七日愈。隨處取甲治之。
薛立齋曰。癘風多由勞傷氣血。腠理不密。或醉後房勞沐浴。或登山涉水。外邪所乘衛。氣相搏。濕熱相併。血隨火化而致。眉毛先落者。毒在肺。面發紫泡者。毒在肝。腳底先痛或穿者。毒在腎。遍身如癬者。毒在脾。目先損者。毒在心。此五臟受病之重者也。一曰皮死麻木不仁。
白話文:
如果大便正常,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。如果患有麻風病且伴有風氣,導致下肢力量減弱,或是皮膚開裂、大量出汗的情況,則可用越婢加朮湯。如果膿水雖已排出,但口舌仍未康復,或者發熱且極度口渴卻不能喝冷飲,這可能是虛熱所致。可使用七味白朮散進行治療。
有一個祕方,專治麻風病引起的紅腫,若是因血液問題所導致的。可以使用鯪鯉甲,根據病患最初出現的位置,取出甲片塗上生漆,然後放入砂鍋中炙烤至脆,研磨成粉末。早晨空腹用陳年米酒調和服用,每次約七八分量,共服三劑,七天後即可痊癒。根據病患的位置隨地取甲片進行治療。
薛立齋指出,麻風病通常由勞累傷害氣血,導致皮膚不密閉,或是醉酒後進行房事、沐浴,或登山涉水,被外來邪氣侵襲,與體內氣血相衝突,濕熱相互結合,血液跟隨火熱之氣而導致疾病。眉毛首先掉落表示毒素在肺部,臉部出現紫色泡泡表示毒素在肝臟,腳底先痛或出現洞穴表示毒素在腎臟,全身像有皮膚病一樣表示毒素在脾臟,眼睛先受到損傷表示毒素在心臟。這是五臟受到嚴重疾病的表現之一,一種是皮膚死亡,失去知覺。
二曰肉死針刺不痛。三曰血死爛潰。四曰筋死指脫。五曰骨死鼻柱壞。此五臟受傷不可治也。大抵風自頭面起者為順。自足心起者為逆。若聲啞目盲。尤為難治。治當辨本證兼證變證類證。陰陽虛實而斟酌焉。若妄投燥熱之劑。膿水淋漓。而肝血愈燥。風熱愈熾。腎水愈枯。
相火愈旺。反為壞證矣。口喎目斜。若手足牽搐。或眉稜癢動。或面發紫泡。或成塊。屬肝經血虛風熱。用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以生肝血。滋腎水。若寒熱往來。或耳聾脅痛。屬肝木熾盛。用柴胡四物湯以清肝火。生肝血。若筋攣骨痛。不能動履。用六味丸、補中益氣以滋化源。
白話文:
人體若遭受重創,出現以下五種徵兆,則難以治療:一是肉體死亡,針刺無感;二是血液死亡,傷口潰爛;三是筋絡死亡,手指脫落;四是骨骼死亡,鼻樑塌陷;五是五臟受損。
一般而言,風邪從頭面部開始侵襲屬於順氣,從足心開始侵襲則屬於逆氣。若出現聲音嘶啞、眼睛失明,則更難治療。治療時需辨別本證、兼證、變證、類證,並根據陰陽虛實情況來選擇藥物。
若胡亂使用燥熱藥物,則會導致膿水流淌,肝血更加乾燥,風熱更加熾盛,腎水更加枯竭,相火更加旺盛,反倒會加重病情。
若出現口歪眼斜、手足抽搐、眉稜發癢、面部發紫起泡或形成腫塊,則屬於肝經血虛風熱,可使用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滋養肝血、滋補腎水。
若出現寒熱交替、耳聾、脅痛,則屬於肝木過盛,可使用柴胡四物湯清瀉肝火、滋養肝血。
若出現筋攣骨痛、無法行走,可使用六味丸、補中益氣湯滋補化源。
身上虛癢。此血不營於腠理。所以癢也。四物加酒芩煎服。調紫背浮萍末。癢甚。加荊芥、蟬蛻。夏秋濕熱行令。若飲食不甘。頭目眩暈。遍體痠軟。而兩腿麻木。口乾自汗。氣促身熱。小便黃數。大便稀溏。濕熱傷元氣也。清燥湯。身起疙瘩。搔破膿水淋漓。若寒熱往來者。
肝經氣血虛而有火也。加味逍遙散。若肌腠搔如帛隔者。氣血不能外營也。惡血。若面部搔之麻癢者。氣血不能上營也。變證。口舌生瘡。或咽喉作痛。或飲食喜冷。大便秘結者。實熱也。四順清涼飲。肌熱惡熱。煩渴引飲者。血虛也。當歸補血湯。牙齒作痛。
白話文:
身體發癢,是因為血液無法滋潤到肌膚表面,所以才會癢。可以服用四物湯加上酒芩煎服,並調和紫背浮萍末,如果癢得很厲害,可以再加荊芥、蟬蛻。夏秋季節濕熱流行,如果飲食不節制,就會頭昏眼花、全身痠軟、雙腿麻木、口乾自汗、呼吸急促、身體發熱、小便黃且次數多、大便稀溏,這是濕熱損傷元氣所致,可以服用清燥湯。如果身上起了疙瘩,抓破後流出膿水,或是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,可能是肝經氣血虛弱,但又伴有內熱,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。如果肌膚搔癢,感覺像是隔著一層薄布一樣,這是氣血不足,無法滋養到肌膚表面,屬於惡血。如果面部搔癢,麻麻的,這是氣血無法上達頭面,也屬於惡血。如果出現口舌生瘡、咽喉疼痛、喜歡吃冷食、大便秘結等情況,這是實熱,可以服用四順清涼飲。如果肌膚發熱,怕熱,口渴想喝水,這是血虛,可以服用當歸補血湯。牙齒疼痛。
或牙齦潰爛。若喜寒惡熱。屬胃火。清胃散為主。舌赤裂。作渴引飲。或小便頻數。不時發熱。或熱無定處。或足心熱起者。乃腎水乾枯。心火亢盛。用加減八味丸。若誤用寒涼。必變虛寒而死。
〔診〕脈兩寸浮而緊。浮而洪。陽脈浮弦。陰脈實大。浮緩者易治。洪大而數。或沉實者難愈。脈沉而病在上。脈浮而病在下。及無汗者。皆為不治之證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牙齦潰爛,並且怕冷喜熱,屬於胃火,可以用清胃散。如果舌頭紅裂、口渴想喝水、小便頻繁、時常發熱、熱無定處,或者腳心發熱,就代表腎水乾枯、心火旺盛,要用加減八味丸。如果誤用寒涼藥,就會變成虛寒而死。
診脈時,兩寸脈浮而緊,或者浮而洪,陽脈浮弦、陰脈實大,浮緩的脈象容易治療。洪大而數,或沉實的脈象難以治癒。脈沉而病在上,脈浮而病在下,以及無汗的,都是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