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3)

1. 虛損(傳屍)

素問云。邪之所湊。其氣必虛。陰虛者陽必湊之。邪氣盛則實。精氣奪則虛。脈氣上虛尺虛。是謂重虛。氣虛者。言無常也。尺虛者。行步恇然。脈虛者。不象陰也。此滑則生。澀則死也。形不足者。溫之以氣。精不足者。補之以味。

金匱云。勞之為病。其脈浮大。手足煩。春夏劇。秋冬瘥。陰寒精自出。酸削不能行。

其脈大者。勞傷陽氣也。手足煩者。脾主四肢也。春夏陽氣升騰而陰火僭逆。故劇。秋冬陰氣收藏而虛陽斂遏。故瘥。皆勞傷元氣之證。下言陰寒精自出。酸削不能行。此則勞傷精氣。腎肝失職之候也。

夫失精家。少腹弦急。陰頭寒。目眩發落。脈極虛芤遲。為清穀亡血失精。脈得諸芤動微緊。男子失精。女子夢交。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脈虛芤遲者。亡血失精。本虛之脈也。芤動微緊者。本虛中伏有微邪。肝氣內動。所以魂夢不寧也。夫亡血失精。皆虛勞內因之證。舉世皆用滋補血氣之藥。而仲景獨舉桂枝湯。其義何居。蓋人身之氣血。全賴後天水穀以資生。水穀入胃。其清者為營。濁者為衛。營氣不營。

則上熱而血溢。衛氣不衛。則下寒而精亡。是以調和營衛為主。營衛和。則三焦各司其職。而火自歸根。熱者不熱。寒者不寒。水穀之精微輸化。而精血之源有賴矣。以其亡脫既慣。恐下焦虛滑不禁。乃加龍骨、牡蠣以固斂之。蓋龍骨入肝斂魂。牡蠣入胃固精。皆收斂精魂之品。

後世鮮有用之者。每每疑其止澀而非之。殊不知二味入於石脂、鍾乳、巴戟、蓯蓉、金櫻、益智之類。則為劫劑。入於桂枝湯中。則為固蟄封藏之本藥也。至於虛勞失精。悸衄腹痛。煩熱口燥。則於本方加膠飴為小建中。虛勞裡急。為營衛枯槁。更加黃耆為黃耆建中。此皆後天不足所致。

故以調和營衛為主治也。後人專用滋陰降火誤治。遺害未至於劇者。用此悉能挽回。若夫先天腎虛致病者。又當八味腎氣丸。其虛煩不得眠。主以酸棗湯。內有乾血。主以大黃䗪蟲丸。以上諸治。除酸棗湯外。後世皆所切禁。非特不敢效用。亦無齒及之者。良可慨夫。

虛勞裡急悸衄。腹中痛。夢失精。四肢痠疼。手足煩熱。咽乾口燥。小建中湯主之。虛勞裡急諸不足。黃耆建中湯主之。

上條言虛勞失精。而裡急腹痛。煩熱悸衄。明系陽氣內奪之候。故用小建中以和之。下條言虛勞裡急諸不足。較上條虛證更劇。故於前方更加黃耆以大補衛中陽氣也。按虛勞而至於亡血失精。消耗津液。枯槁四出。難為力矣。內經於針藥莫制者。調以甘藥。金匱遵之。而用小建中湯、黃耆建中湯以急建其中氣。

俾飲食增而津液旺也。後人樂令建中。並用前胡、細辛以退表熱。十四味建中。兼用熟附、蓯蓉以補下虛。均失建中之義。

白話文:

虛損(傳屍)

《素問》說:「邪氣侵入的地方,一定是人體正氣虛弱的時候。陰氣虛弱的人,陽氣就會趁機侵入。邪氣旺盛時,身體會呈現實證;精氣耗損時,身體就會呈現虛證。如果脈象上部虛弱,寸脈虛弱,尺脈也虛弱,就代表虛弱到了極點。氣虛的人,身體的氣運行無常;尺脈虛弱的人,走路會感到恐懼不安;脈象虛弱的人,無法體現陰氣的狀態。如果脈象滑利,表示還能存活;如果脈象澀滯,表示情況危急。形體消瘦的人,要用補氣的藥物來溫養;精氣不足的人,要用味道甘美的食物來補充。」

《金匱要略》說:「因為勞累而引起的疾病,脈象會呈現浮大,手腳會感到煩躁,春夏兩季會加重,秋冬兩季會減輕。陰氣虛寒,導致精液自己流出,身體消瘦且酸痛無力行走。」

脈象浮大,是因為勞累損傷了陽氣。手腳煩躁,是因為脾臟主管四肢的運作。春夏兩季陽氣向上升發,導致陰火上逆,所以病情加重;秋冬兩季陰氣內斂收藏,虛陽受到抑制,所以病情減輕。這些都是因為勞累損傷元氣所造成的症狀。下文提到陰氣虛寒導致精液自己流出,身體消瘦且酸痛無力行走,這就是因為勞累損傷精氣,導致腎臟和肝臟功能失常的徵兆。

對於精液虧損的人,會感到小腹部繃緊,陰莖頭部發冷,眼睛昏花,頭髮脫落。脈象極度虛弱、空虛、遲緩,這代表是清穀亡血失精。如果脈象呈現虛、空、動、微、緊,表示身體虛弱,內部潛藏微弱的邪氣,肝氣在內不安躁動,所以做夢會不寧靜。凡是失血和失精,都是因為虛勞內耗所造成的。世人大多使用滋補氣血的藥物來治療,但張仲景卻獨獨使用桂枝湯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人體的氣血,完全依賴後天的飲食來滋養。食物進入胃腸後,清澈的部分轉化為營氣,渾濁的部分轉化為衛氣。如果營氣無法正常運行,就會導致上熱而溢血;如果衛氣無法正常發揮作用,就會導致下寒而精液流失。因此,調和營氣和衛氣是治療的重點。營衛調和,三焦就能各司其職,火氣自然回歸本位,身體不再發熱,也不再發冷。食物中的精華就能夠順利轉化,精血的來源也才有保障。因為虛脫的情況已經習以為常,恐怕下焦虛滑無法控制,所以加入龍骨和牡蠣來固澀收斂。龍骨能入肝,收斂魂魄;牡蠣能入胃,固攝精氣。這兩味藥都具有收斂精魂的作用。

後世很少有人使用這兩味藥,常常懷疑它們有止澀的作用而不用。殊不知這兩味藥如果加入石脂、鍾乳、巴戟、蓯蓉、金櫻、益智等藥物中,就會變成一種耗損身體的藥劑;如果加入桂枝湯中,就會變成固藏封閉的根本藥物。至於虛勞失精,導致心悸、出血、腹痛、煩熱口乾等症狀,可以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膠飴,就是小建中湯。如果虛勞導致肌肉抽搐,這是營衛氣血枯竭的表現,要再加入黃耆,就是黃耆建中湯。這些都是因為後天不足所導致的疾病。

因此,以調和營衛為主要的治療方法。後人如果只使用滋陰降火的錯誤治療方法,如果病情還不至於太嚴重,使用以上方法大多都能夠挽回。如果是先天腎虛導致的疾病,就應該使用八味腎氣丸。如果虛煩無法入睡,就用酸棗仁湯;如果體內有瘀血,就用大黃䗪蟲丸。以上這些治療方法,除了酸棗仁湯之外,後世都視為禁忌。不僅不敢效仿使用,甚至連提都不敢提,實在令人感慨。

虛勞導致肌肉抽搐,心悸出血,腹中疼痛,夢中遺精,四肢酸痛,手腳煩熱,咽喉乾燥,口乾舌燥,應使用小建中湯治療。虛勞導致肌肉抽搐,身體各種虛弱,應使用黃耆建中湯治療。

上面提到虛勞失精,同時有肌肉抽搐,腹痛,煩熱,心悸出血,顯然是陽氣內耗的症狀,所以使用小建中湯來調和。下面提到虛勞導致肌肉抽搐,身體各種虛弱,比上面的虛證更嚴重,所以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入了黃耆,來大補衛氣中的陽氣。仔細分析,虛勞到失血失精,耗損津液,導致身體枯竭,非常難以治療。《內經》對於針藥都無效的情況,會用甘味的藥物來調養。《金匱要略》遵循這個原則,使用小建中湯和黃耆建中湯來緊急建立中氣,使飲食增加,津液旺盛。後人喜歡使用建中湯,卻加入前胡和細辛來退表熱;使用十四味建中湯,同時加入熟附子和蓯蓉來補下焦虛弱,都失去了建中湯的真正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