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六 (5)
卷六 (5)
1. 腳氣
千金論云何以得之於腳,問曰。風毒中人。隨處皆得作病。何偏著於腳也。答曰。夫人有五臟。心肺二臟經絡。所起在手十指。肝腎與脾三臟經絡。所起在足十趾。夫風毒之氣。皆起於地。地之寒暑風濕。皆作蒸氣。足常履之。所以風毒之中人也。必先中腳。久而不瘥。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。微時不覺。痼滯乃知。經云。次傳間傳是也。
論得已便令人覺否,凡腳氣病皆由感風毒所致。得此病。多不令人即覺。會因他病一度。乃始發動。或奄然大悶。經三兩日不起。方乃覺之。諸小庸醫。皆不識此疾。漫作余病治之。莫不盡斃。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。始起甚微。食飲嬉戲。氣力如故。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。有此為異耳。黃帝云。緩風濕痹是也。
白話文:
《千金論》中說,為什麼腳氣病會從腳上得來?有人問道:風毒進入人體,會在任何地方造成疾病,為什麼會偏好在腳上發病呢?
回答說:人體有五臟,心肺兩個臟器的經絡起源於雙手十指,肝腎和脾三個臟器的經絡起源於雙腳十趾。風毒之氣,都源自於地,地上的寒暑風濕,都會形成蒸氣,腳經常踩踏地面,所以風毒會從腳進入人體。
風毒一開始進入腳部,如果久治不愈,就會蔓延到四肢、腹部、背部和頭頸。初期可能沒有感覺,只有當病情加重時才會察覺,經書上說,這就是「次傳」、「間傳」。
那麼,得病後會立刻讓人察覺嗎?所有腳氣病都是因為感染了風毒所引起。患上這種病,大多不會讓人立刻察覺,而是會因為其他疾病的發作,才開始顯現病徵。有些人可能會突然感到胸悶,昏迷三兩天都無法起床,才意識到自己生病了。很多庸醫不認識這種疾病,胡亂用其他疾病的方法治療,結果病人幾乎都死掉了。因此,這種病症大多不被人們識別。
初期症狀非常輕微,吃喝玩樂,體力跟平常一樣,只是突然覺得腳部僵硬無力,無法活動,才會發現異常。黃帝說,這就是「緩風濕痹」的症狀。
論風毒相貌,夫有腳未覺異。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。有諸處皆悉未知。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。又風毒之中人也。或見食嘔吐。憎聞食臭。或腹痛下痢。或大小便秘澀不通。或胸中衝悸。不欲見光明。或精神昏憒。或喜迷妄。語言錯亂。或壯熱頭痛。或身體酷冷疼煩。或覺轉筋。
或腫不腫。或䏶腿頑痹。或時緩縱不隨。或復百節攣急。或小腹不仁。此皆腳氣狀貌也。亦云風毒腳氣之候也。其候難知。當須細意察之。不爾必失其機要。一朝病成。難可以理。婦人亦爾。又有婦人產後。春夏取涼。多中此毒。深宜慎之。其熱悶掣瘲。驚悸心煩。嘔吐氣上。
皆其候也。又但覺臍下冷痞。愊愊然不快。兼小便淋瀝。不同生平。即是腳氣之候。頑弱名緩風。疼痛為濕痹。
白話文:
風毒的症狀,一開始可能只有腳部感到異常,但頭、頸、手臂等部位已經開始出現疼痛。有些人全身都沒有明顯感覺,但心、腹、五臟六腑已經受到影響。這也是風毒侵襲人體的表現。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、嘔吐、厭惡食物的味道、腹痛、腹瀉、大小便不通暢、胸悶心悸、畏光、精神恍惚、神志不清、言語混亂、發燒頭痛、全身寒冷疼痛、抽筋、肢體腫脹或麻木、腿部疼痛僵硬、行動不便、四肢攣縮、小腹無知覺等症狀。這些都是腳氣的症狀,也稱為風毒腳氣。腳氣的症狀不易察覺,需要仔細觀察,否則錯失治療時機,病症一旦加重就難以治療。婦人也一樣,尤其是產後婦女,在春夏季節容易貪涼而感染風毒,更應小心。產後婦女若出現熱悶、抽搐、驚悸、心煩、嘔吐、氣喘等症狀,也是腳氣的表現。此外,如果只是感覺肚臍下方冷痛、不適,伴隨尿頻,與平時不同,也是腳氣的徵兆。腳氣分為兩種,一種是頑固型的,稱為緩風,症狀較輕;另一種是疼痛型的,稱為濕痹,症狀較重。
論得之所由,凡四時之中。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。亦不得因酒醉汗出。脫衣靴襪。當風取涼。皆令腳氣。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。則熱濕之氣蒸入經絡。病發必熱。四肢痠疼煩悶。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地者。即冷濕之氣上入經絡。病發則四體酷冷轉筋。若當風取涼得之者。
病發則皮肉頑痹。諸處瞤動。漸漸向頭。凡常之日。忽然暴熱。人皆不能忍得者。當於此時。必得頓取於寒以快意也。卒有暴寒。復不得受之。皆生病也。世有勤功力學之士。一心注意於事。久坐行立於濕地。不時動轉。冷風來擊入於經絡。不覺成病。故風毒中人。或先中手足十指。
白話文:
一年四季,都不應該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在潮濕寒冷的地方。也不要酒醉後出汗就脫掉衣服鞋子,在風中吹涼,這些都會導致腳氣。如果在炎炎夏日,長時間坐立在濕地,熱濕之氣就會侵入經絡,發病時就會感到發熱、四肢痠痛、煩躁不安。如果在寒冬,長時間坐立在潮濕寒冷的地方,冷濕之氣就會侵入經絡,發病時就會感到全身冰冷、抽筋。如果在風中吹涼導致生病,就會出現皮肉麻木、四肢抽搐,並逐漸向頭部蔓延的症狀。平時如果突然感到全身發熱,難以忍受,就應該立刻用冷的方法來緩解。如果突然感到全身冰冷,也不應該長時間忍受,都會導致生病。有些人勤奮好學,專心致志於學業,長時間坐立在濕地,不經常活動,冷風侵入經絡,不自覺就生病了。所以風邪侵入人體,通常會先影響手腳十指。
因汗毛孔開。腠理疏通。風如急箭。或先中足心。或先中足趺。或先中膝以下腨脛表裡者。若人初覺。即灸所患處二三十壯即愈。不復發也。黃帝云。當風取涼。醉已入房。能成此疾。
論冷熱不同,問曰。何故得者。有冷有熱。答曰。足有三陰三陽。寒中三陽。所患必冷。暑中三陰。所患必熱。故有表裡冷熱不同。熱者治以冷藥。冷者療以熱藥。以意消息之。脾受陽毒即熱頑。腎受陰濕即寒痹。
論須療緩急,凡小覺病候有異。即須大怖畏。決意急治之。勿緩。氣上入腹。或腫或不腫。胸脅逆滿。氣上肩息。急者死不旋踵。寬者數日必死。不可不急療也。但看心下急。氣喘不停。或自汗數出。或乍寒乍熱。其脈促短而數。嘔吐不止者皆死。
白話文:
因為汗毛孔打開,肌膚組織疏通,風寒就像急箭一樣侵入體內。有時先從腳心、有時先從腳背,有時先從膝蓋以下的小腿內外側開始。如果人剛開始感覺到不適,就立刻在患處灸針二十到三十壯,就能痊癒,不再復發。黃帝說,在風中吹涼,酒醉後就進房睡覺,容易患上這種疾病。
討論冷熱的差異,問道:為什麼會得病?有冷的也有熱的。答曰:足部有三個陰經和三個陽經。在寒冷的季節,陽經受到影響,患病時必然是冷的。在炎熱的季節,陰經受到影響,患病時必然是熱的。因此,表裡症狀的冷熱有所不同。熱症用冷藥治療,冷症用熱藥治療,要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藥物。脾臟受到陽氣毒素的侵襲,就會產生熱症;腎臟受到陰濕的侵襲,就會產生寒症。
討論治療的緩急,凡是剛開始感覺到病症有異樣,就應該感到害怕,決心迅速治療,不要拖延。氣上衝到腹部,可能會腫脹也可能不腫脹,胸脅部位悶脹,氣上衝到肩膀,呼吸困難。病情危急的,馬上就會死去;病情稍輕的,也肯定在幾天內就會死去。不能不積極治療。只要看到心口部位疼痛、呼吸急促不停、或者自汗不止、或者忽冷忽熱、脈搏急促短而頻數、嘔吐不止的,都將會死亡。
論虛實可服藥不可服藥,凡腳氣之疾。皆由氣實而死。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。故腳氣之人。皆不得大補。亦不可大瀉。終不得畏虛。故預止湯不服也。如此者皆死不治。
論脈候法,凡腳氣雖殊。診候不異。而三部之脈。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。其逆四時者勿治。余如脈經所說。此中不復具載。其人本黑瘦者易治。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。黑人耐風濕。赤白不耐風冷。瘦人肉硬。肥人肉軟。肉軟則受疾至深。難愈也。
論腫不腫,凡人久患腳氣。不自知別。於後因有他疾發動。治之得瘥。後直患嘔吐而復腳弱。余為診之。乃告為腳氣。病者曰。某平生不患腳腫。何因名為腳氣。不肯服湯。余醫以為石發。孤疑之間。不過一旬而死。故腳氣不得一向以腫為候。亦有腫者。有不腫者。其以小腹頑痹不仁者。
白話文:
討論虛實是否適合服藥,所有腳氣病症,都是因為氣實而導致死亡,從來沒有人因為服藥導致虛弱而死。因此,腳氣患者不能大補,也不能大瀉,總之不能害怕虛弱。所以預止湯不能服用。像這樣的人,最終都會死而無法治療。
討論脈象診斷方法,所有腳氣雖然表現不同,但診斷方法相同。三部脈象必須符合四季的變化才吉利,如果逆反四季的變化,就不要治療。其他部分如同脈經所說,這裡不再詳述。原本又黑又瘦的人容易治療,肥胖肉厚、膚色偏紅或偏白的人難以治愈。黑皮膚的人耐受風濕,紅白皮膚的人不耐受風寒。瘦人肉硬,肥人肉軟。肉軟則疾病深入,難以治愈。
討論是否腫脹,許多人長期患有腳氣,自己沒有察覺。之後因為其他疾病發作,治療後痊癒,接著就出現嘔吐,腳又變弱。我診斷後,告知是腳氣。病人說,我從來沒有患過腫脹,怎麼會是腳氣呢?不肯服用湯藥。我認為這是石發症,心中存疑,不到十天就死了。因此,腳氣不能單純以腫脹為判斷標準。有些會腫,有些則不會。如果出現小腹僵硬麻木,則屬於腳氣。
腳多不腫。小腹頑後。不過三五日。即令人嘔吐者。名腳氣入心。如此者死在旦夕。凡患腳氣到心難治。以其腎水克心火故也。
論須慎不慎,凡腳氣之病。極須慎房室。羊肉牛肉。魚蒜蕺菜。菘菜蔓青。瓠子酒面。酥油乳麋。豬雞鵝鴨。有方用鯉魚頭。此等並切禁。不得犯之。並忌大怒。惟得食粳粱粟米。醬豉蔥韭薤。椒姜橘皮。又不得食諸生果子。酸酢之食。犯者皆不可瘥。又大宜生牛乳生栗子。
白話文:
腳腫得不太厲害,但小腹卻很硬,而且不到三五天就會讓人嘔吐,這叫做腳氣入心。這種情況很危險,會在旦夕之間死亡。所有腳氣到心的病都很難治,因為腎水克制心火造成的。
治療腳氣的病,一定要謹慎。要嚴格忌口,不能吃羊肉、牛肉、魚、蒜、魚腥草、白菜、蔓青、瓠子、酒、面、酥油、乳酪、豬、雞、鵝、鴨。有些方子用鯉魚頭,這些都要完全禁止,不能碰。也不能大怒。只能吃糙米、小米、醬、豉、蔥、韭菜、薤白、椒、薑、橘皮。也不能吃生水果,酸醋類食物。犯了這些禁忌就會治不好。非常適合吃生牛乳、生栗子。
論灸法,凡腳氣初得腳弱。便速灸之。並服竹瀝湯。灸訖可服八風散。無不瘥者。惟急速治之。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。服散而不灸。如此者半瘥半死。雖得瘥者。或至一二年復更發動。覺得。便依此須速灸之及服散者。治十十愈。此病輕者。雖不即死。治之不當。根源不除。
久久期於殺人。不可不精以為意。初風市穴灸百壯。重者五六百壯。勿令頓灸。三報之。次伏兔穴灸百壯。亦可五十壯。次犢鼻穴灸五十壯至百壯。次膝眼穴灸百壯。次三里穴灸百壯。次上廉穴灸百壯。次下廉穴灸百壯。次絕骨穴灸百壯。凡此諸穴灸。不必一頓灸盡壯數。可日日報灸之。
白話文:
治療腳氣,一旦發現腳無力,就要馬上灸針,並服用竹瀝湯。灸完後可以服用八風散,沒有不痊癒的。一定要快速治療。如果只灸針不服用散劑,或者只服用散劑不灸針,這樣治病就會半死不活。就算能治好,也可能在一兩年後再次復發。因此,一旦出現腳氣,就要快速灸針並服用散劑,這樣治好率就很高。雖然腳氣初期不至於致命,但如果治療不當,根源沒有消除,長期下去就會致命,不可不謹慎。初起腳氣,風市穴灸一百壯,病情嚴重者五六百壯,不要一次灸完,要分三次灸。接著伏兔穴灸一百壯,也可以灸五十壯。然後犢鼻穴灸五十到一百壯,膝眼穴灸一百壯,三里穴灸一百壯,上廉穴灸一百壯,下廉穴灸一百壯,絕骨穴灸一百壯。這些穴位灸針,不必一次灸完所有的壯數,可以每天灸幾壯。
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。凡病一腳則灸一腳。病兩腳則灸兩腳。凡腳弱病。皆多兩腳。又一方云。如覺腳惡。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。兩腳惡者。合四處灸之。多少隨病輕重。大要雖輕。不可減百壯。不瘥速以次灸之。
論服湯藥色目,風毒之氣。入人體中。脈有三品。內外證候相似。但脈有異耳。若脈浮大而緩。宜服續命湯。兩劑應瘥。若風盛。宜作越婢湯加白朮四兩。胡洽云。若惡風者。更加附子一枚。若脈浮大緊轉快。宜作竹瀝湯。若病人脈微而弱。宜服風引湯。此脈多是因虛而得之。
白話文:
灸療最好在三天內完成,一次灸到飽和為佳。如果病在一條腿,就灸一條腿,如果病在兩條腿,就灸兩條腿。通常腿部虛弱的疾病,都影響到兩條腿。還有一種方法是,如果感覺腿部不適,就灸三里穴和絕骨穴各一次,兩條腿都出現問題,就灸四個穴位。灸多少次要根據病情輕重而定,但即使病情輕微,也不能少於一百壯。如果沒有好轉,就繼續灸,每次灸的次數可以減少。
關於服用湯藥和觀察病人面色,風毒入侵人體,會導致三種脈象,內外症狀可能相似,但脈象有所不同。如果脈象浮大而緩,應該服用續命湯,兩劑藥應該能治癒。如果風邪盛行,應該服用越婢湯,再加白朮四兩。胡洽說,如果怕風,可以再加附子一枚。如果脈象浮大緊而轉快,應該服用竹瀝湯。如果病人脈象微弱,應該服用風引湯。這種脈象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的。
若大虛短氣力乏。其間可作補湯。隨病冷熱而用之。若未愈。更服竹瀝湯。若病人脈浮大而緊快。此是三品之中最惡脈也。或沉細而快者。此脈正與浮大而緊者同是惡脈。浮大者病在外。沉細者病在內。治當消息以意逆之。雖其形尚可。而手腳未至弱極。數日之中。氣上。即便命終。
如此之脈。往往有人得之。無一存者。急服竹瀝湯。日服一劑。切要湯勢常令相及。勿令半日之中空無湯也。此湯竹汁多服之。若不極熱。輒停在胸心。更為人患。每服當使極熱。若服竹瀝湯得下者。必佳也。續命湯治風毒病初得。似時行毒病而脈浮緩。終不變快。此不治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非常虛弱,氣力不足,可以喝補湯。根據病人的寒熱症狀選擇適合的補湯。如果病情沒有改善,可以再服用竹瀝湯。如果病人的脈象浮大而緊快,這是三種脈象中最不好的。或者脈象沉細而快,這種脈象和浮大而緊的脈象一樣都是不好的。浮大的脈象代表病症在外,沉細的脈象代表病症在內。治療時應該根據病人的情況,採取相反的方法。雖然病人的外觀看起來還可以,手腳也沒有到非常虛弱的程度,但是如果在幾天之內,氣息上逆,就馬上會死亡。
這種脈象,很多人都會遇到,沒有人能活下來。必須要趕快服用竹瀝湯,一天服用一劑,而且要確保湯藥一直都有,不要讓半天的時間裡沒有湯藥。竹瀝湯要多喝,如果喝了之後沒有發熱,就會停留在胸部和心臟,反而會對人造成傷害。每次服用都要喝到發熱。如果喝了竹瀝湯之後能排泄出來,就一定會好。續命湯用來治療風毒病初期,類似於流行病,但是脈象浮緩,一直沒有變成快速,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。
或數日而死。或十日而死。或得便不識人。或發黃。或發斑。或目赤。或下部穿爛者。此最急。得之即先服續命湯一劑。須服葛根、麻黃下之。若此不折。更與續命湯兩三劑必瘥。夫腳氣之病。先起嶺南。稍來江東。得之無漸。或微覺疼痹。或兩脛腫滿。或行起澀弱。或上入腹不仁。
或時冷熱。小便秘澀。喘息氣衝喉。氣急欲死。食嘔不下。氣上逆者。皆其候也。若覺此證。先與犀角旋覆花湯。宜久服之。以氣下小便利為度。
按東垣云。腳氣實由水濕。然有二焉。南方卑濕。清濕襲虛。則病起於下。此是外感。北方常食膻乳。又飲酒太過。脾胃有傷。不能運化。水濕下流。此因內而至外者也。腳氣兩脛腫。是為壅疾。皆當疏下。然太過則損脾。不及則病不去。南方多見兩足粗大。與疾偕老者。初起治宜檳榔湯。
白話文:
患者可能數日或十日內死亡,也可能神志不清、皮膚發黃或發斑、眼睛紅腫、甚至下體潰爛。情況危急,需立即服用續命湯一劑,並加入葛根、麻黃服用。如果病情沒有改善,可再服用續命湯兩三劑,應該就能痊癒。腳氣病最早起源於嶺南,逐漸傳到江東,發病過程緩慢,初期可能感到輕微疼痛或麻痺,雙腿腫脹,行走困難,甚至腹脹無知覺,有時會感到冷熱交替,小便不暢,呼吸困難、氣喘上衝,喘不過氣,想吃東西卻吐出來,氣逆上衝,都是腳氣的徵兆。一旦出現這些症狀,應先服用犀角旋覆花湯,宜長期服用,直到氣順小便通暢為止。
據東垣醫學認為,腳氣病是由於水濕積聚所致,但分為兩種情況:南方濕氣重,清濕侵襲虛弱之體,病症從下而上發展,屬於外感;北方人常吃肥膩的食物,又過量飲酒,傷脾胃,導致水濕無法運化,從內而外發展。腳氣導致雙腿腫脹,屬於壅塞之疾,需疏通排泄,但過度疏通會傷脾,疏通不足則無法治癒。南方地區常見雙腿粗大,且病症長期存在,初期治療宜服用檳榔湯。
或四七湯、香蘇散。並加檳榔、橘皮以宣通其氣。不使其壅。壅既成者。砭去惡血。然後服藥。經云。蓄則腫熱。砭石之也。
腳氣之病。初起甚微。飲食如故。人多不覺。惟卒然腳膝屈弱。或腫。或不腫。或頑痹。或緩縱。或攣急。皆是濕邪為患。其腫者為濕腳氣。不腫者為乾腳氣。腳氣之發。必身痛發熱大。類傷寒。不可妄用傷寒等藥。若卒起腳弱。或少腹不仁。或轉筋嘔逆。或腹痛下利。或二便秘澀。
或驚悸妄錯。但兩脛腫赤。便作腳氣治。風勝者。自汗走注。脈浮弦。越婢加朮湯。寒勝者。無汗攣急掣痛。脈遲澀。酒浸牛膝丸。濕勝者。腫痛重著。脈遲細。除濕湯。冷痹惡風者。非朮、附、麻黃並用。必不能開。越婢加朮附湯汗之。或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桂枝、白朮亦妙。
白話文:
可以考慮使用四七湯或香蘇散,並加入檳榔、橘皮來宣通氣血,避免氣血壅塞。如果已經壅塞,就需要用砭石去除惡血,之後再服用藥物。醫書記載,氣血停滯會造成腫脹和發熱,這時就需要用砭石治療。
腳氣病初期症狀很輕微,飲食也和往常一樣,很多人因此沒有察覺。但突然間腳膝就會變得無力,可能腫脹或不腫脹,也可能出現麻木、鬆軟或攣急等症狀。這些都是濕邪引起的。其中腫脹的稱為濕腳氣,不腫脹的稱為乾腳氣。腳氣發作時,通常會伴隨身體疼痛、發熱,症狀類似傷寒,不可亂用傷寒的藥物。如果突然出現腳無力,或者小腹麻木、抽筋嘔吐、腹痛腹瀉、便秘等症狀,
或者出現心悸、神志不清,只有小腿腫脹發紅,就可以按照腳氣治療。如果風邪盛行,會出現自汗、汗出無力,脈象浮弦,可以用越婢加朮湯治療。如果寒邪盛行,會沒有汗、肌肉攣急抽痛,脈象遲澀,可以用酒浸牛膝丸治療。如果濕邪盛行,會出現腫痛沉重,脈象遲細,可以用除濕湯治療。如果是寒痹怕風,不使用朮、附、麻黃等藥物,就無法治療,必須使用越婢加朮附湯發汗,或者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上桂枝、白朮,效果也很好。
腳痹冷痛。或時哄熱。不可屈伸者。千金獨活湯。風冷腳痹疼痛。攣弱不可屈伸。千金烏頭湯。暑勝者。煩渴身熱。或成水泡瘡。脈洪。清燥湯。腳氣頭疼身熱。肢節疼痛。或一腳偏患軟弱嚲曳。狀如偏風者。小續命加木瓜。三陽經受熱。毒氣流腳踝上。焮赤腫痛。寒熱如瘧。
自汗惡風。或無汗惡寒。敗毒散加蒼朮。三陰受寒。濕著於腳膝上。枯瘦色淡。少腹不仁。腹急疼痛。上氣喘急。八味丸加沉香。腳氣上入腹。腹急上衝胸。氣欲絕。千金半夏湯。腳氣衝心。疼痛腫滿。大小便秘。沉香導氣湯。腳氣遍身腫痛。喘促煩悶者。木通散。因腳氣而服補劑太過小便不通者。
白話文:
腳部麻痺疼痛,有時又發熱,無法彎曲伸直,可以使用千金獨活湯。風寒導致腳部麻痺疼痛,肢體僵硬無力,無法彎曲伸直,可以使用千金烏頭湯。暑氣過盛的人,會感到煩躁口渴,身體發熱,甚至起水泡瘡,脈搏洪大,可以使用清燥湯。腳氣引起頭痛、發熱、四肢關節疼痛,或只有一條腿軟弱無力,像中風一樣,可以使用小續命湯加木瓜。三陽經受熱毒,毒氣流到腳踝,引起紅腫疼痛,寒熱交替,就像瘧疾一樣,可以使用敗毒散加蒼朮。三陰受寒,濕氣停留於腳膝部位,身體消瘦,面色蒼白,下腹部沒有知覺,肚子絞痛,呼吸急促,可以使用八味丸加沉香。腳氣上犯腹部,肚子脹痛上衝胸部,氣息快要斷絕,可以使用千金半夏湯。腳氣衝擊心臟,引起疼痛腫脹,大小便不通,可以使用沉香導氣湯。腳氣遍布全身,腫痛、呼吸急促,心煩氣悶,可以使用木通散。因為腳氣而服用補藥過度,導致小便不通,可以使用…
薑汁炒黑山梔、木通、赤芍、赤茯苓、當歸、生甘草梢。不時煎服。腳氣初發。一身盡疼。或肢節腫。便溺阻隔。此屬濕熱。先以羌活導滯湯導之。後以當歸拈痛湯除之。腳氣上入少腹不仁。崔氏八味丸。腳氣入腹。喘急腹脹。蘇子降氣湯。佐以養正丹。下氣甚捷。腳氣迫肺。
白話文:
將生薑汁炒黑山梔、木通、赤芍、赤茯苓、當歸、生甘草梢等藥材,不時煎服。這方用於治療腳氣初期,症狀包括全身疼痛、肢節腫脹、小便不通暢,屬於濕熱證。
初期應先以羌活導滯湯導除濕熱,之後再用當歸拈痛湯去除疼痛。
若腳氣上行至小腹,造成小腹麻木不仁,可用崔氏八味丸治療。
如果腳氣進入腹部,出現喘急腹脹的症狀,可用蘇子降氣湯治療,並輔以養正丹,可迅速下降氣逆。
若腳氣向上侵犯肺部,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其他治療措施。
令人喘嗽。小青龍湯加檳榔。腳氣嘔逆。噁心畏食。生料平胃散加木香。大便秘。加煨大黃。腳氣風毒。生瘡腫痛。心神煩熱。犀角散。腳氣衝心。火氣逆上也。金鈴子散加茴香、酒黃柏。另以附子末。津調敷湧泉穴。腳氣初發。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。千金蓖麻葉裹法。腳氣注踝成孔。
白話文:
讓人喘不過氣、咳嗽的,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檳榔。腳氣導致嘔吐、噁心、食慾不振的,可以用生料平胃散加木香。大便不通的,可以加煨大黃。腳氣引發的風毒,導致生瘡腫痛、心神煩躁、發熱的,可以用犀角散。腳氣衝擊心臟,火氣逆上,可以用金鈴子散加茴香、酒黃柏。另外可以用附子末調和唾液,敷在湧泉穴。腳氣初期,從腳開始到膝蓋脛骨腫痛的,可以用千金蓖麻葉包裹的方法。腳氣導致腳踝處出現洞孔的,可以用……
至下半日疼甚者。此腳氣流成漏也。以人中白火炙。敷瘡口良。腳氣衝心。礬石一兩。酸漿水一斗五升。煎三五沸。浸腳良。活人書云。凡腳氣服補藥。及用湯藥渫洗。逼邪入於經絡。皆醫之大禁也。大抵腳氣腫痛。並屬濕熱。或兼風兼暑。當詳春夏病因六淫治之。至於枯瘦而熱者。
屬陰虛。瘦弱而寒者。屬陽虛。當作本證治之。
〔診〕脈浮弦起於風。濡弱起於濕。洪數起於熱。遲澀起於寒。沉而伏。毒在筋骨也。指下澀澀不調。毒在血分也。夏暑腳膝冷痛。其脈陽濡陰弱。濕溫也。腳氣多從暑濕得之。
白話文:
如果下半夜疼痛加劇,這是腳氣流成膿漏的症狀。可以用人中白火烤後敷在傷口上,效果很好。
如果腳氣衝到心臟,可以用一兩礬石,加入一斗五升酸漿水,煮沸三到五次,用來浸泡腳,效果很好。
《活人書》說,凡是腳氣患者,服用補藥或用湯藥洗腳,都會逼邪氣進入經絡,這是醫學上的大忌。
總的來說,腳氣腫痛都是由於濕熱引起的,有時也伴隨風邪和暑熱。應該根據春夏季節疾病的病因,參考六淫的治療方法。
至於腳氣患者身體枯瘦而發熱的,屬於陰虛。身體瘦弱而怕冷的,屬於陽虛。應針對本證進行治療。
診斷脈象時,脈浮弦則是由風邪引起的,脈濡弱則是由濕邪引起的,脈洪數則是由熱邪引起的,脈遲澀則是由寒邪引起的。脈沉而伏,毒邪在筋骨中。指下澀澀不調,毒邪在血分。夏天的暑氣導致腳膝冷痛,脈象為陽濡陰弱,這是濕溫病。腳氣大多是由於暑濕引起的。
石頑治文學褚廷嘉精脫氣傷。喘汗蒸熱如淋。六脈浮芤。按之乏力。勢不得不從事溫補。遂猛進黃耆建中。易桂心加人參。數帖而安。因有腳氣痼疾。恆服腎氣丸不徹。六七年來。宿患未除。堅懇石頑鏟絕病根。乃匯取朮附、桂附、耆附、參附等法。兼採八風散中菊花。鱉甲湯中鱉甲、貝齒、羚羊、犀角。
風引湯中獨活、防己。竹瀝湯中薑汁、竹瀝為丸。共襄祛風逐濕之功。服後必蒸蒸汗出。不終劑而數年之疾頓愈。非深達法存千金妙義。烏能及此。
白話文:
石頑醫師治療文學家褚廷嘉先生精氣耗損、氣虛體傷的病症。褚先生出現喘息、盜汗、身體發熱,像淋雨過後一樣。脈象浮弱,按壓下去軟弱無力。情況危急,不得不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於是石頑醫師大力使用黃耆健脾益氣,並加入桂枝、人參,服用幾劑後病情就穩定下來。
然而褚先生還有久治不癒的腳氣病,長期服用腎氣丸也無法徹底治癒。六七年以來,宿疾未除。他堅決懇求石頑醫師徹底根治這個頑疾。於是石頑醫師匯集了多種藥方,例如朮附、桂附、耆附、參附,同時參考八風散中的菊花、鱉甲湯中的鱉甲、貝齒、羚羊角、犀角,風引湯中的獨活、防己,以及竹瀝湯中的薑汁、竹瀝。將這些藥物合在一起,用以祛風除濕。
褚先生服用這些藥物之後,必會大量出汗,還沒服用完藥方,多年的疾病就完全治癒了。這確實是石頑醫師深諳醫術,精通藥理,才能達到如此精妙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