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三·專方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專方 (4)

1. 中風門

舒筋三聖散去延胡索加人參。風中血脈。急需流布營氣。營行脈中。便不當泛用風藥。所謂血行風自滅也。至於左半肢廢。氣血不能運行。延胡耗血。胡敢輕試。必藉人參引領當歸、肉桂。何慮虛風之不散乎。

正舌散,治驚痰堵塞竅隧。肝熱生風。舌強不正。

蠍尾(去毒。滾醋泡。炒。三錢。),茯苓(一兩。薑汁拌曬。)

為散。每服二錢。溫酒調服。並擦牙齦。日三度。面赤。倍蠍尾加薄荷半兩。每服四錢。水煎。熱服取汗效。

解語湯,治中風脾緩。舌強不語。半身不遂。

防風,天麻(煨切。薑汁拌焙。),附子(炮。各一錢五分。),棗仁(炒研。二錢五分。),羚羊角(鎊。),觀桂,羌活(各八分),甘草(炙。五分)

水煎。入竹瀝半杯。薑汁數匕。服無時。脈虛。加人參。

祛風定志湯,治心虛驚悸。不能言。

防風,棗仁(炒研),人參,當歸(各一錢),遠志肉(一錢二分),橘紅,菖蒲,南星(泡),茯苓(各八分),羌活,甘草(炙。各五分。),生薑(五片。)

水煎。服無時。

甄權防風湯(千金),治偏風。

防風,芎藭,白芷,牛膝,狗脊,萆薢,白朮(各三錢),羌活,葛根,附子(外臺。作人參),杏仁(各六錢),薏苡仁,石膏,桂心(各九錢。),麻黃(一兩二錢),生薑(兩半)

上十六味。水煎。分三服。並針風池肩髃曲池支溝五樞陽陵泉巨虛下廉各一。凡七穴。一劑覺好。更進一劑。即針一度。九劑九針即瘥。灸亦得。

薏苡仁湯,治中風濕痹。關節煩疼不利。

薏苡仁(一兩。薑湯泡),芍藥(酒洗),當歸(各錢半),麻黃(去節),桂(各八分),蒼朮(去皮。芝麻拌炒。一錢。),甘草(炙。七分),生薑(七片)

水煎。服無時。若自汗。加石膏。煩熱疼痛。加酒黃柏。厥冷拘急。加熟附子。

升麻胃風湯,治胃風能食。手足麻瞀。目瞤面腫。

升麻,當歸,白芷,葛根(各六分),蒼朮(制。八分),麻黃(去節。),藁本,羌活,草豆蔻(研),蔓荊(子。研。各四分),柴胡,黃柏(薑製。各三分),甘草(炙。五分),生薑(三片),大棗(一枚)

水煎。食遠服。按風入胃府。大便清血四射。用人參胃風湯之桂、芍祛之內散。風入胃經。面目瞤動。面腫者。用升麻胃風湯之升、葛、麻黃輩祛之外散。不可不辨。

犀角升麻湯,治風熱頭面腫痛。頰上如糊。咽喉不利。

犀角(鎊。三錢),升麻(一錢五分),防風,羌活(各一錢二分),白芷,黃芩,白附子(各六分。),甘草(炙。四分。)

水煎。食遠溫服。

烏藥順氣散(局方),治暴中風氣攻注。遍身麻痹。語言謇澀。口眼喎斜。喉中氣塞。有痰聲者。

白話文:

[中風門]

舒筋三聖散這個方子,要去掉延胡索,加上人參。中風是因為血脈不通暢,需要馬上讓氣血流通。營氣運行於血脈之中,就不應該隨意使用發散的風藥。所謂「血行則風自滅」就是這個道理。至於左半身癱瘓,是因為氣血無法運行,延胡索會耗損血液,怎麼能輕易使用呢?必須依靠人參來引導當歸、肉桂等藥,哪還會擔心虛弱引起的風邪不消散呢?

正舌散,用來治療因為驚嚇導致痰液阻塞竅道,肝火旺盛產生風邪,使得舌頭僵硬歪斜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蠍尾(去除毒性,用滾燙的醋浸泡後炒過,三錢),茯苓(一兩,用薑汁拌勻後曬乾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,並用藥粉擦拭牙齦,每天三次。如果臉色發紅,則加倍蠍尾的用量,再加入薄荷半兩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煮,趁熱服用,發汗後就會有效。

解語湯,用來治療中風導致脾氣虛弱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以及半身不遂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防風,天麻(煨過切片,用薑汁拌勻後烘乾),附子(炮製過,各一錢五分),棗仁(炒過研磨,二錢五分),羚羊角(磨成粉),肉桂,羌活(各八分),甘草(炙過,五分)。

用水煎煮。加入竹瀝半杯,薑汁數匙。不拘時間服用。如果脈象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。

祛風定志湯,用來治療心虛引起的驚悸,以及不能說話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防風,棗仁(炒過研磨),人參,當歸(各一錢),遠志肉(一錢二分),橘紅,菖蒲,南星(泡過),茯苓(各八分),羌活,甘草(炙過,各五分),生薑(五片)。

用水煎煮。不拘時間服用。

甄權防風湯(出自《千金方》),用來治療偏癱。

藥方組成:防風,芎藭,白芷,牛膝,狗脊,萆薢,白朮(各三錢),羌活,葛根,附子(外臺的記載是用人參),杏仁(各六錢),薏苡仁,石膏,桂心(各九錢),麻黃(一兩二錢),生薑(兩半)。

以上十六味藥材用水煎煮,分三次服用。同時在風池、肩髃、曲池、支溝、五樞、陽陵泉、巨虛下廉這七個穴位針灸。一劑藥就會感覺好轉,再進一劑,就再針灸一次。服用九劑藥並針灸九次,病就會痊癒。也可以用艾灸。

薏苡仁湯,用來治療中風引起的濕痹,關節煩痛不適。

藥方組成:薏苡仁(一兩,用薑湯浸泡),芍藥(用酒洗過),當歸(各一錢半),麻黃(去除節),桂(各八分),蒼朮(去皮,用芝麻拌炒,一錢),甘草(炙過,七分),生薑(七片)。

用水煎煮。不拘時間服用。如果出現自汗,可以加入石膏。如果出現煩熱疼痛,可以加入酒黃柏。如果出現手腳冰涼拘攣,可以加入熟附子。

升麻胃風湯,用來治療胃風導致能吃,但手足麻木,眼皮跳動,面部腫脹的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升麻,當歸,白芷,葛根(各六分),蒼朮(製過,八分),麻黃(去除節),藁本,羌活,草豆蔻(研磨),蔓荊子(研磨,各四分),柴胡,黃柏(用薑製過,各三分),甘草(炙過,五分),生薑(三片),大棗(一枚)。

用水煎煮。在飯後服用。如果風邪侵入胃腑,導致大便帶血,像水一樣噴射而出,可以用人參胃風湯中的桂、芍來祛除內散之邪。如果風邪侵入胃經,導致面部跳動,面部腫脹,可以用升麻胃風湯中的升麻、葛根、麻黃等來祛除外散之邪。不可不仔細辨別。

犀角升麻湯,用來治療風熱引起的頭面腫痛,臉頰腫脹如糊狀,咽喉不適。

藥方組成:犀角(磨成粉,三錢),升麻(一錢五分),防風,羌活(各一錢二分),白芷,黃芩,白附子(各六分),甘草(炙過,四分)。

用水煎煮。在飯後溫服。

烏藥順氣散(出自《局方》),用來治療突然中風導致氣血攻注,全身麻木,說話困難,口眼歪斜,喉嚨氣塞,有痰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