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19)
卷十二 (19)
1. 例治(四十則)
譫妄,譫妄是熱邪熾盛於心包。若發熱正出時見者。為火邪內伏。不得透表而致。白虎湯加荊芥、鼠黏子。甚則加麻黃以發越之。在正沒沒後。並宜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生地黃以清解之。
咬牙,痘證咬牙。有寒熱之分。麻疹咬牙。皆為熱例。乃陽陷於陰。故多發渴而手足熱。喜飲冷者。麥門冬湯加丹皮。若手足不熱而反厥冷。喜飲熱湯。此為熱邪內亢。後必下血。咽喉作痛。痰鳴而死。即與白虎湯。多不可救。
唇燥,唇燥多屬脾胃之熱。淡而燥者。其熱輕。赤而燥者。其熱深。紫黑而燥者。熱劇而重也。隨輕重以清潤之。
唇舌破裂,唇舌破裂者。心脾之火上衝也。其色必多深赤。初發正出時見之。白虎湯加芩、連、黑參、荊芥、薄荷。若正沒沒後見者。為心脾俱絕。及紫黑枯燥而血不活者。皆難治也。
口氣,口氣穢濁。乃熱邪蘊隆於胃。清胃散加石膏、連翹、生甘草。其有臭不可聞者。此胃敗也。不治。若其人本有是證。不在此例。
舌胎,舌者心之苗。麻本火候。心屬於火。故舌多有胎。白為肺熱。黃為胃熱。但當清解疏利。更參外證而為施治。純黑為心絕。黑而濕者。熱淫血分。黑而燥者。熱淫氣分。皆為危候。並宜白虎湯。濕者。加生地黃、黑參。燥者。加麥冬、竹葉。黑色漸退者吉。不退者死。
口疳,牙疳腐爛。是熱留陽明。餘毒上衝所致。加味清胃散加石膏、荊芥。大便秘者。當歸散微利之。外用慄根白皮煎湯漱淨。以無比散。或燒鹽散吹之。如通齦色白者。自外延入內者。無膿血者。齒落口臭者。喘促痰鳴者。皆為不治。若滿口唇舌黃赤白爛。獨牙齦無恙者。
此為口瘡。非牙疳也。亦胃中餘熱未盡。毒壅上焦。二便必多艱澀。導赤散以瀉心脾之火。外以綠袍散敷之。
腹痛,腹痛之由不一。總為火毒內郁。或風寒壅遏。或飲食停滯。皆能致痛。於發熱正出時。風寒壅遏。毒反內攻而腹痛者。急與疏表。麻透自已。若飲食過傷。腹滿脹痛者。力為消導。其痛自除。時當正沒。沒未盡而腹痛者。兼清中外。而痛自止。沒後見者。分利餘熱。其痛自愈。
又須驗其有無他證。屬虛屬實而與治之。若熱邪內結而腹痛者。通利大便為主。有麻後脾氣不調而致腹脹。面目四肢浮腫。分利小水為要。至若元氣大虛。陰陽不能升降。小水不利。遍身浮腫。喘促兼見者難治。
便秘,大便秘結。火壅血燥而耗津液。麻疹大非所宜。無論日期前後。速宜清潤。四順清涼飲。甚則涼膈散以通利之。慎勿遲延。恐麻變焦紫而難救也大抵麻疹自出至沒。二便俱不宜秘。秘即微利可也。
溺澀,小便赤澀。在初熱正出時。熱邪澀滲。是為正候。沒後見之。為餘熱下匿膀胱。導赤散加麥冬以滋氣化。利之仍不通者。必大便秘郁之故。大便一通。小便自利。
白話文:
譫妄
譫妄是因為熱邪在心包過於旺盛。如果在發燒初期出現譫妄,表示熱邪潛伏在體內,無法從體表散發出來。可以用白虎湯加上荊芥、鼠黏子來治療,嚴重時可以加麻黃來幫助發散。如果是在發燒消退後出現譫妄,則適合用竹葉石膏湯,去除半夏並加入生地黃來清熱解毒。
咬牙
痘疹(天花)咬牙有寒熱之分,麻疹咬牙則多為熱症,是陽氣陷於陰虛的表現,因此常常出現口渴、手腳發熱、喜歡喝冷飲的狀況。這種情況可以用麥門冬湯加上丹皮來治療。如果手腳不熱反而冰冷,喜歡喝熱飲,則表示熱邪過於亢盛於體內,之後很可能會出現下血、咽喉疼痛、痰多有聲音等危險症狀,即使使用白虎湯也難以救治。
唇燥
嘴唇乾燥多半是脾胃有熱引起的。如果嘴唇乾燥但顏色淺淡,表示熱症較輕;如果嘴唇乾燥且發紅,表示熱症較深;如果嘴唇乾燥發紫發黑,表示熱症嚴重。應該根據輕重程度來進行清熱滋潤的治療。
唇舌破裂
嘴唇和舌頭破裂,是心脾的火氣向上衝所導致的。其顏色多半是深紅色。如果在發燒初期出現,可以用白虎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玄參、荊芥、薄荷來治療。如果發燒消退後才出現,表示心脾功能衰竭,或是嘴唇舌頭發紫發黑枯燥、血液循環不佳,都難以治療。
口氣
口氣污濁,是因為熱邪在胃中積聚所致。可以用清胃散加上石膏、連翹、生甘草來治療。如果口臭到難以忍受,表示胃已經衰敗,難以治療。如果這個人本來就有口臭,則不屬於此例。
舌苔
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,麻疹屬於火熱性質的疾病,心臟也屬火,因此舌頭容易出現舌苔。舌苔發白表示肺熱,舌苔發黃表示胃熱,應當清熱解毒,疏通氣機,並參考其他症狀來進行治療。如果舌苔純黑,表示心臟功能衰竭。如果舌苔黑且濕潤,表示熱邪進入血分;如果舌苔黑且乾燥,表示熱邪進入氣分,都是危險的徵兆。都適合用白虎湯來治療,如果舌苔濕潤,可以加上生地黃、玄參;如果舌苔乾燥,可以加上麥冬、竹葉。如果黑色逐漸消退,表示病情好轉,如果沒有消退,表示病情危險。
口疳
牙齦腐爛,是因為熱邪滯留在陽明經,餘毒向上衝所致。可以用加味清胃散加上石膏、荊芥來治療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當歸散來微微通便。外用方法可以用栗根白皮煎湯漱口,再塗上無比散或是燒鹽散。如果牙齦顏色發白,從外向內蔓延,沒有膿血,牙齒脫落、口臭、喘氣急促、痰鳴等狀況,都屬於難以治療的。如果滿口嘴唇、舌頭都黃紅白色潰爛,只有牙齦沒有問題,則屬於口瘡,不是牙疳。也是因為胃中的餘熱沒有完全清除,毒素壅塞在上焦,大小便必然不通暢。可以用導赤散來瀉心脾的火氣,外用綠袍散敷患處。
腹痛
腹痛的原因很多,總的來說是火毒內鬱、或是風寒阻滯、或是飲食停滯所導致的。在發燒初期,如果是因為風寒阻礙,毒素反而向內攻擊而腹痛,要趕快疏散表邪,讓麻疹透出來就會自行痊癒。如果是因為飲食過多,導致腹部脹滿疼痛,要努力消除積食,疼痛就會解除。如果在發燒快要消退時,腹痛還沒停止,要同時清熱和疏散表邪,疼痛就會自然停止。如果在發燒完全消退後才出現腹痛,要清除體內的餘熱,疼痛就會自行痊癒。
另外,還要檢查是否有其他症狀,辨別是虛證還是實證再來治療。如果熱邪在體內結聚而導致腹痛,通暢大便為主。有些人在麻疹發過後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腹脹、面目四肢浮腫,要以利小便為主。如果元氣大虛,陰陽不能正常升降,小便不利,全身浮腫,兼有喘促症狀,則很難治療。
便秘
大便秘結是因為火邪阻塞,血燥而耗損津液。麻疹最忌諱便秘,無論在發病前後,都要趕快清熱滋潤。可以用四順清涼飲,嚴重時可以用涼膈散來通便。千萬不要延誤,以免麻疹變成焦紫色而難以救治。一般來說,麻疹從發出到消退,大小便都不宜不通暢,如果便秘,稍微通利即可。
小便不暢
小便赤澀,在發燒初期,是因為熱邪阻礙滲透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如果在發燒消退後才出現,表示餘熱潛藏在膀胱。可以用導赤散加上麥冬來滋養氣陰,如果利小便後仍然不通暢,必定是因為大便秘結的緣故。大便一通,小便自然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