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20)

1. 例治(四十則)

痢,麻之作痢。為熱邪內陷。在正沒或沒後而痢下色白者。黃芩湯加防風、枳殼。下膿血者。白頭翁湯去黃柏加防風。或因食積而滯下者。枳殼湯加楂、柏、木通。腹中作脹。時痛時止者。厚朴湯。亦有瀉久而成痢者。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。自始至終痢不徹者。必有風毒留滯於內。

則宜解毒行滯。而兼疏風實脾。庶幾克應。如痢下紫黯如癰膿。如屋漏水。如雞肝色。如黑豆汁之類。加之氣喘躁渴。熱甚發呃。噤口不食。麻色紫晦者。皆死不治。

下蟲,下蟲多見於沒後。此以胃熱少食。蟲不能安而下也。與過食傷中。蟲不能容而下不同。但須調其飲食自愈。非上出之比。不須治之。

睡,麻疹正出時。精神困倦。沉睡不醒者為逆。蓋緣正氣虧損。邪火內郁。正氣不勝所致。若沒後而沉睡不醒者。為氣血俱虛。補脾養血為要。如沒後煩擾而反不得寐。是餘火復燃。急需滋養陰血。虛陽自斂。亦有昏睡不知起止。掐其頰車合谷不知疼痛。似寐非寐。無問正出沒後。良非吉兆。當察其兼見何證。而與施治可也。

不食,不食是胃中邪熱熾盛。不可強與。雖數日不食。亦無妨害。在初發正出時。白虎湯加荊芥。麻透熱清。自有食也。沒後不能食。石斛清胃散。量加健運之味。元氣委頓者。急需培補。防有虛羸之患。

鼻扇,鼻扇者。肺將絕也。若兼喘滿痰鳴。此必不治。如咽喉清利。無喘滿而精神不減者可治。宜滋培肺氣為主。沒後見者死。

胸高,麻疹胸高肺熱熾盛而脹也。多見於正沒沒後。為肺經壞證。不治。

身冷,麻為肺胃邪熱所發。本屬於陽。肢體常宜溫暖。若反清冷如冰。是為逆也。其有沒後遍體溫涼如故。獨下體厥冷過膝者為腎敗。不治。如初出腰以下不熱。毒不能透。而反漸沒者。亦為逆候。急當溫養脾腎。或有得生者。

妊娠,麻屬火候。最易墮胎。若初發正出時。須驗其色之紅淡。熱之重輕。而與疏解。疏解之中。佐以清涼滋血安胎為主。四物湯加條芩、艾葉、荊芥、紫蘇之類。若胎氣上衝。急用苧根、艾葉煎湯。磨檳榔續進以降之。一切實脾行氣溫燥之藥。既礙麻疹。復傷子氣。咸須禁之。

虛羸,麻患既平。形體羸瘦。精神倦怠。飲食減少。或咳嗽不止。或便泄不已。或身熱不除。皆真元虧損。恐成勞瘵。並宜雙和湯去川芎以和之。嗽。加橘紅、貝母。咳。加麥冬、百合。瀉。加白朮、扁豆。食難孚化。加砂仁、穀芽。氣血俱虛。合四君子湯。隨證調之。切禁寒涼傷犯脾胃之藥。專力資培。緩圖平復可也。

麻瘡,麻後發瘡。多緣生水澡浴太早。水氣留泊肌腠而發。但須日以荊、防、艾葉煎湯洗之。勿用生水。亦不可用瘡藥熏塗。失治。必每歲依期而發。雖云小疾。亦須慎之。

白話文:

[例治(四十則)]

**痢疾:**麻疹併發痢疾,通常是熱邪侵入體內。如果麻疹發作期間或消退後,拉肚子且大便顏色呈現白色,可以用黃芩湯再加入防風、枳殼來治療。如果拉出膿血,可以用白頭翁湯去掉黃柏,再加入防風來治療。如果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痢疾,可以用枳殼湯加入山楂、黃柏、木通來治療。如果肚子脹痛,時痛時止,可以用厚朴湯來治療。也有瀉肚子很久變成痢疾的情況,可以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來治療。如果從頭到尾痢疾都無法痊癒,一定是體內有風邪毒素殘留,需要解毒、疏通氣滯,同時兼顧疏散風邪、健脾,這樣才能有效。如果拉出來的大便顏色紫黑色像膿液,或像屋漏水一樣,或像雞肝的顏色,或像黑豆汁一樣,而且還出現氣喘、煩躁口渴、發熱、打嗝、無法進食、麻疹顏色呈現紫黑色等症狀,這些都是危重情況,無法治癒。

**下蟲:**麻疹消退後常見下蟲,通常是因為胃熱、食慾不佳,導致蟲不能安穩而往下排出,這與因為吃太多傷到腸胃,導致蟲不能容納而排出的情況不同。這種情況只需要調整飲食自然就會好,不需要特別治療。

**嗜睡:**麻疹正要發作時,如果精神困倦、沉睡不醒,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,通常是因為正氣虧損、邪火鬱積,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所導致。如果麻疹消退後出現沉睡不醒的情況,則是因為氣血都虛弱,要以補脾養血為主。如果麻疹消退後反而煩躁無法入睡,這是因為殘留的火熱又復燃,需要趕緊滋養陰血,虛陽自然會收斂。也有昏睡不醒的情況,捏他的臉頰和虎口穴都不知道疼痛,似睡非睡,無論是麻疹發作時或消退後出現這種情況,都不是好兆頭,應仔細觀察他同時出現哪些其他症狀,再據此施以治療。

**不進食:**不進食是因為胃中邪熱太過旺盛,不可以勉強餵食。即使好幾天沒吃東西,也不會有什麼妨礙。在麻疹剛發作或正在發作的時候,可以用白虎湯加入荊芥來治療,麻疹透發、熱退之後,自然就能進食了。如果麻疹消退後無法進食,可以用石斛清胃散,酌量加入一些健脾開胃的藥材。如果元氣衰弱,需要趕緊補養,防止出現虛弱消瘦的情況。

**鼻翼煽動:**鼻翼煽動是肺氣將絕的表現。如果同時出現喘氣、胸悶、痰鳴,這是無法治癒的重症。如果咽喉清爽、沒有喘氣胸悶且精神還不錯,還可以治療,應該以滋養肺氣為主。麻疹消退後出現鼻翼煽動則表示病重將死。

**胸部隆起:**麻疹發作時胸部隆起,是因為肺熱太盛而腫脹,多見於麻疹消退期或消退後,是肺經的壞證,無法治癒。

**身體發冷:**麻疹是由肺胃的邪熱所引起,本來屬於陽性的疾病,身體應該溫熱。如果反而身體冰冷,這是病情逆轉的表現。如果麻疹消退後全身都溫涼,只有下半身冰冷超過膝蓋,這是腎氣衰敗,無法治癒。如果麻疹剛發作時,腰部以下不發熱,毒素無法透發,反而逐漸消退,也是病情惡化的表現,要趕緊溫養脾腎,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

**懷孕:**麻疹屬於火熱的疾病,最容易導致流產。如果剛發作或正在發作,需要觀察麻疹的顏色是紅還是淡,熱度是重還是輕,來決定要如何疏散解熱。在疏散解熱的同時,也要佐以清涼、滋養血液、安胎的藥物為主,例如四物湯加入黃芩、艾葉、荊芥、紫蘇之類的藥材。如果胎氣上衝,要趕緊用苧麻根、艾葉煎湯,再磨檳榔服用來降氣。所有健脾、行氣、溫燥的藥物,既會妨礙麻疹的透發,又會傷害胎氣,都必須禁止使用。

**虛弱消瘦:**麻疹痊癒後,如果身體虛弱消瘦、精神疲倦、食慾不佳、或咳嗽不止、或腹瀉不停、或身熱不退,都是因為元氣虧損,可能會變成勞損疾病,都應該用雙和湯去掉川芎來調養。咳嗽可以加橘紅、貝母,氣喘可以加麥冬、百合,腹瀉可以加白朮、扁豆,消化不良可以加砂仁、穀芽,氣血兩虛可以合用四君子湯,依照病情的不同來調整。一定要禁止使用寒涼傷脾胃的藥物,專心補養身體,慢慢恢復。

**麻疹後生瘡:**麻疹後長瘡,大多是因為太早洗澡,水氣停留在皮膚肌肉之間而引起的。只要每天用荊芥、防風、艾葉煎湯來清洗,不要用生水,也不要用治療瘡的藥物塗抹或燻蒸,如果處理不當,必定每年都會在固定時間發作。雖然說是小病,但還是要謹慎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