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8)
卷十二 (8)
1. 婦人
女人天癸既至,陰常不足。痘瘡以氣為主,血為輔。一有不足,則變易生。如發熱之時,正遇經來,此熱從血解,瘡自發出,最為吉兆。若四五日不止,則熱入血室,血必妄行內動,中虛之證也,小柴胡加芎、歸。
若非經行之期,於發熱時而經忽至者,此毒火內熾,逼血妄行,必瘡多毒盛,急以犀角地黃湯加紫草、蟬蛻、牛蒡、連翹,使熱清毒解,痘出經止,方無變患,遲則內虛瘡陷矣。
又如起發灌漿之時,適遇經行,三四日不止,必難起發灌漿,或平塌,或灰色,或黑陷,急用十全大補湯加熟附,使起發灌漿,或出贈痘為吉。若寒顫咬牙喘滿者為內脫,不治。
又如起發灌漿之時,經水適來,或口喑不能語者,乃血去心虛,不能上榮於舌,先與保元湯加歸、地、門冬、茯神、棗仁,待其能言,後以十全大補湯加豬心血調服。
又經不斷之時,適逢出痘,發熱神昏,言語狂妄,循衣撮空,如祟狀者,此經後血室空虛,邪熱乘虛而犯衝脈也,四物湯合導赤散加麥冬。
又如崩漏不止,氣血俱虛之後出痘,此必不能勝任,雖十全大補,多不可救。
又如向來經閉不通,血海乾涸,適逢出痘,毒氣怫鬱衝任之間,二陽之證併發,攻之則妄行不止,宜歸脾湯調其心脾,使毒得發泄,庶或可救。
至如孕婦出痘,最為可慮,不問輕重,悉以安胎為主。胎動不安者,四物湯加參、朮、砂仁,有熱證當用黃芩,必須酒炒。胎安痘出稠密,參耆內托散加紫草、歸、芍。
至如痘瘡正在起發灌漿時,忽遇分娩,氣血俱虛,十全大補倍參、耆加熟附子,以補氣血,甚則大劑保元湯,更加膠、艾、薑、附,續續灌之。若小腹急痛,瘀血未盡,須加肉桂。胎下之後,絕無瘀血,按之急痛者,此必瘀積小腹,加炮黑山楂,以伏龍肝煎湯代水煎藥,臨服再加熬枯黑糖半兩最妙。若咬牙寒顫,腹痛作渴,手足冷身熱者,此脾胃內虛,而顯假熱於外也,十全大補湯加熟附,服後止者吉,不止者凶。
如產後半月十日之間,適遇出痘,此氣血新虛,必以大補氣血為主。大抵男婦婚嫁之後出痘,其頂必不能高聳,其形多大而扁闊,其色多淡而不黃,不可拘小兒元氣未發泄之例也。
白話文:
女子在月經來潮後,通常體內陰液會不足。出痘瘡主要以氣為主導,血為輔助。一旦氣血有任何不足,痘瘡的變化就會很多。例如在發燒的時候,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這時發燒的熱會從血中散去,痘瘡也會跟著發出來,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。如果發燒四五天都沒停,表示熱邪進入血室,導致血會亂跑亂動,屬於身體虛弱的症狀。這時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川芎和當歸來治療。如果不是在月經期間,卻在發燒時突然來月經,表示體內毒火太旺盛,逼迫血亂跑,這樣痘瘡會比較多而且毒性很強。要趕快用犀角地黃湯加上紫草、蟬蛻、牛蒡子、連翹等藥材來清熱解毒,讓痘瘡順利發出,月經也能停止,這樣才不會有其他變化。如果延遲治療,就會導致身體虛弱,痘瘡也可能會凹陷下去。
又如果在痘瘡開始要冒出、起膿包的時候,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而且三四天都沒停,痘瘡通常就難以順利冒出和起膿包,可能會平塌、顏色灰灰的,或甚至是黑陷下去。這時要趕緊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熟附子,幫助痘瘡順利冒出和起膿包,或變成好的痘瘡。如果出現發冷發抖、咬牙切齒、呼吸急促的症狀,表示身體內部已經虛脫,難以醫治。另外,如果在痘瘡要開始冒出、起膿包的時候,剛好月經來,或出現說不出話的情形,表示是血虛導致心虛,無法將氣血輸送到舌頭。要先用保元湯加上當歸、地黃、麥門冬、茯神、棗仁,等到可以說話後,再用十全大補湯加上豬心血來調理。
另外,如果月經一直沒停,又剛好遇到出痘瘡,出現發燒、神智不清、胡言亂語、手亂抓亂摸、像中邪一樣的狀況,表示是月經後血室空虛,邪熱趁虛而進入衝脈。可以用四物湯合導赤散加上麥門冬來治療。還有,如果婦女因為崩漏不止導致氣血都虛弱,之後又出痘瘡,身體一定無法承受,即使吃很多十全大補湯也可能救不回來。
另外,如果婦女一直以來月經不順,血海乾涸,又剛好遇到出痘瘡,毒氣會鬱積在衝脈和任脈之間,導致二陽的症狀同時發作,如果用藥攻打就會導致亂跑不止,這時適合用歸脾湯來調理心脾,讓毒氣能順利發散出去,或許還有機會救回來。至於孕婦出痘瘡,是最需要擔心的,不論痘瘡輕重,都要以安胎為主。如果出現胎動不安的現象,要用四物湯加上人參、白朮、砂仁。如果有發熱的症狀,要用黃芩,但必須用酒炒過。只要胎兒安穩,痘瘡順利發出來,就用參耆內托散加上紫草、當歸、白芍來治療。
至於痘瘡正在冒出、起膿包時,突然遇到生產,導致氣血非常虛弱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,加倍人參、黃耆,再加上熟附子來補氣血。嚴重的話,可以用大劑量的保元湯,再加上阿膠、艾葉、生薑、附子,連續灌服。如果小腹出現急痛,表示瘀血沒有排乾淨,要加上肉桂。如果胎兒產出後,沒有瘀血,但按壓小腹會感到急痛,表示有瘀血堆積在小腹,要加上炮黑山楂,用伏龍肝煮水代替水來煎藥,服藥前再加半兩熬煮過的黑糖,效果最好。如果出現咬牙、發冷發抖、腹痛、口渴、手腳冰冷、身體發熱的狀況,表示是脾胃虛弱,出現假熱的現象,要用十全大補湯加上熟附子來治療,服藥後症狀停止就是好現象,沒停止就很危險。如果產後半個月到十天之間,剛好遇到出痘瘡,表示是氣血剛虛弱,一定要以大補氣血為主。
總體來說,不論男女,結婚後出痘瘡,痘瘡的頂部一定不會高聳,形狀多半是又大又扁平,顏色多半是淺淡而不黃,不可以拿小孩子元氣還沒發散出來的狀況來比較。
2. 痘形
痘瘡從顴骨上起者,曰當顴痘。朗朗不妨,稠密者危。在口兩角出者,曰監門痘,後必成水泡及瀉。下頤先出,曰脫須痘,漿雖充灌,終屬危候。痘出紅活光澤,粗細一勻者,曰石痘,吉。手足四肢皆有,惟身少者,曰四腕痘,凶吉相半。若身面皆無者,不治。通身皆有,足心無者,曰無根痘。須看周身多少:少者吉,多者凶。上身少,下身多者,曰逆痘,凶。上身多,下身少者,曰順痘,吉。上下有而中間少,或兩脅多而腹上無,腿上不起者,曰兩節痘,危。此證當從虛治。胸前獨多,曰瞞心痘,多凶。加渴瀉者,不治。兩腰每邊一個紫大者,或皆紫黑如蚤咬者,及未出先見腰痛者,曰折腰痘,五日死。初報點五七粒成叢,數十處皆然者,曰梅花痘。起腫必達成一片平塌。若有贈痘光澤如珠者,吉;贈痘亦平塌枯滯者,凶。報點周時即痂,復又報點,如是數番,名九焦痘,可治。若當額、地角、顴骨、心、胸、背、手、耳後,有一二個黑陷者,亦曰九焦,不治。痘粗肥而嬌紅色豔,不能結實,名晃痘。不可因其好看而妄斷為吉,急宜調補脾氣,否則為溏瀉癢塌之患。痘出而頂有皺紋者,曰椒皮痘;或紋如茱萸者,皆不治。痘出紅潤而中心少有黑點者,曰茱萸痘,為血熱,可治。中黑陷而四圍灰白者,曰陷頂痘,九日死。初出狀如蚊蚤所齧,三日後反不見者,曰反關痘,五日死。痘起黑陷,或紫黑中有血疔者,曰紫疔痘,七日死。痘瘡中有紫黑疔,生於頞上,太陽當心者,曰黑疔痘,三日死。痘黑而光澤者,曰賊痘。有背部與當顴、監門,及拘腮、鎖口,俱用銀針挑破,以珍珠散塗之。初起瘡色淡紫成片,曰紫雲痘,十日死。痘未出時先驚搐,曰先驚痘。不必治驚,痘出自愈。若出而覆沒,雖少而不起發者,難治。若已出而發驚者,曰逆驚痘,不治。痘起稠密無縫,紫黑成片而發搐者,曰驚搐痘,不出六日死。痘出雖有縫,粒密而色昏者,曰數臾痘,不治。痘出不圓不起,頂紅根白者,曰頂紅痘,不治。痘空處有云頭紅色者,名夾斑痘。治之而斑退痘起者,吉;否則凶。痘空處細密有頭粒者,曰夾疹痘。痘稀而疹先退者輕,痘密而疹不退者重。痘出大便秘結,而痘瘡朗朗紅活者,曰關門痘,不妨。痘瘡不成膿,而內瀉痢者,曰伏陰痘,治宜溫里。痘瘡紅潤,而引飲渴不止,及狂言讝妄者,曰向陽痘,治當涼解。痘瘡正出,而胸膈高腫,內不寬者,曰結胸痘。下之生,遲則死。周身皆收靨脫痂,巔頂一粒紫大不收者,曰鶴頂痘。二十日外,必發驚而死。亦有周身痂脫,正額一粒潰而不斂,至月餘作癢,破出臭膿,聲啞悶亂而死者;有周身痂脫,頭上一粒不斂,至四七日忽癢甚出蛆,聲啞悶亂而死。皆鶴頂之類也。有收靨脫痂之後,忽身發火熱,舊靨愈處,重出一番,痘竦囊聚,腫痛愈加者,曰檮杌痘。此毒蓄營衛,急宜涼血解毒,當慎風寒,節飲食。否則。
白話文:
**痘瘡從顴骨開始出現:**稱為顴痘,如果呈現明顯、稀疏的狀態,就沒有關係;但如果非常密集,就比較危險。
**在嘴角兩側出現:**稱為監門痘,之後一定會變成水泡,並且會腹瀉。
**下巴先出現:**稱為脫須痘,即使漿液飽滿,最終也是危險的徵兆。
**痘子呈現紅色、鮮活、有光澤,而且大小均勻:**稱為石痘,是吉利的現象。
**手腳四肢都有,但身上很少:**稱為四腕痘,吉凶參半;如果全身和臉上都沒有,就表示無法醫治;如果全身都有,而腳底卻沒有:稱為無根痘,需要觀察全身的數量多寡,數量少是吉,數量多是凶。
**上身少,下身多:**稱為逆痘,是凶兆;上身多,下身少:稱為順痘,是吉兆。
**上下身都有,中間卻很少,或是兩脅很多而肚子上沒有,大腿上也沒有:**稱為兩節痘,很危險,這種情況應該從虛弱方面去治療。
**胸前特別多:**稱為瞞心痘,多半是凶兆,如果還加上口渴和腹瀉,就無法醫治。
**兩腰側各有一個紫黑色的痘子很大,或是都像被跳蚤咬過的紫黑色:**而且還沒出痘子就先腰痛:稱為折腰痘,五天內就會死亡。
**剛開始只有五七顆小紅點成群出現,而且有幾十處都是這樣:**稱為梅花痘,開始腫脹後一定會變成一片平塌,如果其中有長得像珍珠一樣光滑的贈痘,是吉利的;如果贈痘也是平塌枯滯,就是凶兆。
**剛出現時就結痂,之後又長出新的小紅點,這樣反覆幾次:**稱為九焦痘,可以醫治。但如果出現在額頭、嘴角、顴骨、心胸、背部、手、耳朵後面等部位,有一兩個黑陷的痘子,也稱為九焦痘,無法醫治。
**痘子粗大肥厚,顏色鮮豔,卻不能結實:**稱為晃痘,不能因為它看起來好看就妄斷為吉兆,應該趕快調理脾胃,否則會引起腹瀉、發癢、塌陷等問題。
**痘子長出來,頂部有皺紋:**稱為椒皮痘,或是有像茱萸一樣的紋路,都是無法醫治的。
**痘子呈現紅潤,但中心稍微有點黑點:**稱為茱萸痘,是血熱的表現,可以醫治;中心黑陷,四周灰白:稱為陷頂痘,九天內就會死亡。
**剛開始像蚊子叮咬,三天後卻消失不見:**稱為反關痘,五天內就會死亡。
**痘子黑陷,或是紫黑色中有血疔:**稱為紫疔痘,七天內就會死亡。
**痘瘡中有紫黑色疔,長在鼻樑上,正對太陽穴:**稱為黑疔痘,三天內就會死亡。
**痘子黑色但有光澤:**稱為賊痘,如果發生在背部、顴骨附近、嘴角兩側,以及導致下巴緊縮、無法張口,都要用銀針挑破,再塗上珍珠散。
**剛開始痘子的顏色是淡紫色,而且成片出現:**稱為紫雲痘,十天內就會死亡。
**痘子還沒長出來就先出現驚厥抽搐:**稱為先驚痘,不必特別治療驚厥,痘子長出來就會自己痊癒;如果痘子長出來後才出現驚厥:稱為逆驚痘,無法醫治。
**痘子長得非常密集,沒有空隙,紫黑色成片,而且還伴隨著抽搐:**稱為驚搐痘,六天內就會死亡。
**痘子長出來雖然有間隙,但顆粒很密集,而且顏色昏暗:**稱為數臾痘,無法醫治。
**痘子長得不圓也不凸起,頂部是紅色,根部是白色:**稱為頂紅痘,無法醫治。
**痘子空隙處有像雲狀的紅色:**稱為夾斑痘,如果治療後斑點消退,痘子凸起是吉,否則就是凶。
**痘子空隙處有細密的小顆粒:**稱為夾疹痘,如果痘子稀疏而且疹子先消退,病情較輕;如果痘子密集而疹子不退,病情較重。
**痘子長出來後大便秘結,但痘子呈現明顯、鮮活的紅色:**稱為關門痘,沒有關係。
**痘瘡沒有化膿,反而出現腹瀉:**稱為伏陰痘,治療上要溫補脾胃。
**痘瘡紅潤,但卻口渴不止,而且出現胡言亂語:**稱為向陽痘,治療上要清熱解毒。
**痘瘡正常長出,但胸腔卻高腫,內部不舒適:**稱為結胸痘,應該用瀉藥,如果太晚治療就會死亡。
**全身都結痂脫落,但頭頂卻有一顆紫黑色的痘子很大,且無法消退:**稱為鶴頂痘,二十天後一定會發生驚厥而死。也有全身結痂脫落,但額頭有一顆潰爛無法癒合,經過一個多月後發癢,破裂流出臭膿,聲音沙啞,意識混亂而死,或是全身結痂脫落,頭頂有一顆無法癒合,過了四七天突然很癢,長出蛆蟲,聲音沙啞,意識混亂而死,這些都屬於鶴頂痘的範疇。
**結痂脫落後,身體突然發熱,舊的結痂處又重新長出痘子,並且腫痛加劇:**稱為檮杌痘,這是毒素蓄積在營衛,應該趕快涼血解毒,要注意避免風寒,節制飲食,否則後果堪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