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寒顫咬牙

痘疹咬牙寒顫。有先後之序。痘正出時。為寒邪所襲。則肌腠閉塞。不能宣達。而發寒顫。宜疏解之。若養漿時寒顫。乃陰凝於陽。陽分虛。則陰入氣道而作顫。保元湯加丁、桂以溫陽分。若系表虛風寒所乘。則宜保元湯加羌、防、荊芥、連翹、木香之類。痘未透而咬牙者。

陽明胃熱。宜清解之。若養漿時咬牙。乃陽陷於陰。陰分虛則陽入血道。故咬牙也。保元湯加芎、歸以益陰分。若系肝盛木邪乘土。則宜瀉青丸合導赤散作湯。二證並作於吐瀉後者。邪正交攻。氣血俱虛之候。十全大補湯。單見且凶。況並見乎。若痘色紅紫。大小便秘。煩渴欲飲水者。

表裡俱熱之證。而不寒但顫者。瘡痛而搖也。咬牙者忍痛也。乍作乍止。四順清涼飲。若潰爛灰白。泄瀉不止。此脾胃虛寒。純陰無陽之證。急用陳氏木香、異功。若瘙癢悶亂。腹脹足冷者。倒黶也。不治。若痘焦紫陷伏。悶亂昏睡。或躁擾不寧。聲啞氣急。而寒顫咬牙者。

為熱毒內攻。法在不治。急投神授散以救之。若青乾紫陷。二便不通。大渴不止者。此純陽無陰。百祥丸、宣風散。急下以救陰津。下後身安手足溫者。方許可治。若腹脹氣喘讝語。手足冷者伏陷也。不治。大抵二證並見最為危候。又當以痘色辨其吉凶。或單寒顫者。當補氣之中兼補其血。

單咬牙者。於補血之中兼助其氣。然此二證。多發於痘後。其人屬虛無疑。雖有少熱。亦餘毒耳。在養漿收靨之時。最忌見此。故於七日前見者可治。在七日後見者為逆。

白話文:

長痘疹時出現寒顫和咬牙的狀況,有先後順序。當痘疹剛開始發出來時,如果受到寒邪侵襲,會導致皮膚毛孔閉塞,氣血無法順暢運行,因而發冷顫抖,這時應該用藥物疏通解表。如果是在痘疹化膿時出現寒顫,那是因為體內陰氣凝結在陽氣之中,陽氣虛弱,導致陰氣侵入氣道而顫抖,這時要用保元湯加上丁香、肉桂來溫補陽氣。如果屬於體表虛弱、感受風寒,則要用保元湯加上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木香等藥材。

痘疹還沒透出來就咬牙,通常是陽明胃熱,應該用藥物清熱解毒。如果是在痘疹化膿時咬牙,那是因為陽氣陷於陰氣之中,陰氣虛弱導致陽氣進入血脈,所以會咬牙。這時要用保元湯加上川芎、當歸來滋養陰血。如果屬於肝氣過盛、木邪侵犯脾胃,則要用瀉青丸合導赤散來治療。如果這兩種症狀在嘔吐腹瀉後同時出現,是正邪交戰、氣血都虛弱的表現,可以使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。單獨出現這種情況就很危險了,更何況是同時出現。如果痘疹顏色紅紫,大小便不通暢,感到煩渴想喝水,

這是體內表裡都有熱的表現,不會發冷而是顫抖,是因為瘡口疼痛而導致身體搖晃。咬牙則是忍受疼痛的表現,時作時停,可以使用四順清涼飲。如果痘疹潰爛、顏色灰白、腹瀉不止,這是脾胃虛寒、陰盛陽虛的表現,要趕快用陳氏木香、異功散來治療。如果出現搔癢、胸悶煩躁、腹脹、腳冰冷等症狀,這是痘疹逆向發展,無法治癒。如果痘疹呈現焦紫、凹陷、精神悶亂、昏睡、或是煩躁不安、聲音沙啞、呼吸急促,同時出現寒顫和咬牙,

這是熱毒侵入內臟,無法醫治。要趕快用神授散來搶救。如果痘疹呈現青色乾枯、紫色凹陷,大小便不通暢、口渴不止,這是純陽無陰的表現,要用百祥丸、宣風散來瀉下,以挽救陰津。瀉下後身體舒適、手腳溫暖,才有可能治癒。如果出現腹脹、氣喘、胡言亂語、手腳冰冷,這是痘疹伏陷,無法醫治。總之,這兩種症狀同時出現是最危險的情況,還要根據痘疹的顏色來判斷吉凶。如果單獨出現寒顫,應該在補氣的同時兼顧補血。

如果單獨出現咬牙,則應該在補血的同時兼顧補氣。然而這兩種症狀,大多出現在痘疹後期,患者體質虛弱是無庸置疑的。即使有輕微的發熱,也只是剩餘的毒素而已。在痘疹化膿和結痂的時候,最忌諱出現這些症狀,如果在發病七天前出現,還可以治療;如果在七天後出現,就是病情惡化。

2. 發泡

發泡為氣盛血虛之候。蓋肺火動而皮毛傷。前聚而為泡。小者如水珠。大者如葡萄。色白而空。或有清水者。氣虛有火也。治之當補脾肺。順水道而虛自實矣。錢氏異功散加車前、澤瀉之類。紫而空者。血虛有熱也。清肺湯加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車前。使小便下行。則氣平血和。其泡自斂。若薄如竹膜燎漿泡者。必待漿臭而後可治。泡碎則亡矣。

白話文:

發泡這種情況,是體內氣過盛而血不足的徵兆。這是因為肺火旺盛,傷到了皮膚毛孔,使得皮膚表面聚集形成泡。小的像水珠,大的像葡萄。顏色是白色且內部空空的,有的則會有清澈的水液。這表示身體氣虛又有火氣。治療應該要補養脾肺,疏通水道,讓虛弱的身體自然恢復強壯。可以使用錢氏異功散,再加入車前子、澤瀉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泡是紫色的且內部空空的,則是血虛有熱的表現。要用清肺湯,再加入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車前子,讓小便順利排出,這樣氣就會平順,血也會調和,泡就會自然消退。如果是像竹膜般薄的燒燙傷水泡,一定要等到水泡裡的液體發臭才能治療,如果水泡破了就會有生命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