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驚搐

古人謂先發驚而後發痘者,是熱在痘而不在心,為順。先發痘而後發驚,是熱在心而不在痘,為逆。然有因風邪所激而發者,有因脾氣虛弱而發者,不可不辨。若正當灌漿之時,忽手足搖動驚搐者,肝熱生風,風火相搏生痰也。治當平肝木,利小便為要。瀉肝則風去,利小便則熱除。

先與導赤散、瀉青丸;次以四聖散加人參、鉤藤。若手足瘛瘲,口眼喎斜,涎盛語澀,腰項強急,口張舌強者,此火盛耗金,木無所制而風生,消風散加蠍尾、鉤藤。痰盛,加元明粉。若渾身冰冷,不知人事者,不治。若發搐至口噤流涎,此脾胃受虛風,或誤服涼驚之藥所致,謂之痘風,急當清火養血,卒多莫救。若痘初出時無驚搐,收靨時忽然發搐,如角弓反張,直視流涎者,此毒火傳心,移熱於肝,木來乘土,氣血但虛,最凶之兆。惟痘疹將出,先發驚搐者多吉。然發一二次即止而見點者,其痘必稀;發十數次而報點者必密;報痘一二日而驚搐不止者多重。

雖曰痘前搐者吉,若發之不止,為毒伏於裡,未可以言吉也。安世曰:「大抵痘前發搐,責在熱盛;痘後發搐,責在正虛。」昔余治一五歲兒,放標時忽發驚搐,痰涎壅盛,壯熱不省。忝在同道,不忍坐視,先與西黃釐許,點舌上,遂用硝、黃、芩、連,佐以荊、翹、大力之類下之。

一服神清熱緩,痘亦隨起,反掌收功。近於都門療正黃旗四川道監察御史諱粹然李公之孫,年四歲,痂後忽發驚搐,諸方皆謂莫救,亟邀予往。診其六脈虛數無力,手足時發拘攣,口眼喎僻,唇燥囊縮,溲便澀難。證雖危殆,以舉家懇救甚切,因思痘後發搐,多緣氣血兩虧,土衰木賊,虛風內動所致。法當溫養肝脾,峻補氣血,使正氣有權,虛風得以自息。若治其驚,是速其斃也。為疏一方,以十全大補桂用枝,日進二服,搐遂稍定。又二服,二便自通,囊亦少縱,目睛轉動,諸證向安。但頭髮毒數處,其色亦不甚赤。於前方中去芍、地,加白芷、忍冬、貝母。

三日後毒亦消散,聲音清朗,飲食如常。惟左臂與左足不能舉動,更於原方加牛膝倍當歸,四劑便能步履。獨手腕無力,仍以牛膝易桂枝,先後不逾一方,調理而痊。孰謂證見危逆,而悉委之不救哉!痘疹盛行時,如見驚搐,切不可作驚治,一切硃砂、牛黃、腦、麝、輕粉等,皆痘所忌,不可不慎!

白話文:

古人說,如果先出現驚厥抽搐然後才出痘疹,這是因為熱邪是在痘疹本身而不是在心臟,這種情況是順利的。如果先出痘疹然後才出現驚厥抽搐,則是熱邪在心臟而不是在痘疹,這種情況是逆轉的。但也有因為風邪刺激而引起的,也有因為脾胃虛弱而引起的,必須仔細辨別。如果正值痘疹長出膿皰的時候,突然出現手腳搖動、驚厥抽搐的情況,這是肝臟有熱產生風,風火互相搏擊產生痰液的緣故。治療應該以平息肝火、疏利小便為要。瀉肝火就可以消除風邪,疏利小便就可以清除熱邪。

先用導赤散、瀉青丸,然後用四聖散加入人參、鉤藤。如果出現手腳抽搐、口眼歪斜、流口水、說話困難、腰部和脖子僵硬、嘴巴張開、舌頭僵硬等情況,這是因為火氣太盛耗損了肺金,導致肝木失去制約而產生風邪。用消風散加入蠍尾、鉤藤。痰液很多,就加入元明粉。如果全身冰冷、失去知覺,就無法醫治了。如果抽搐到牙關緊閉、流口水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受到風邪侵襲,或是誤服了過於寒涼的驚風藥所導致,這叫做「痘風」,要趕快清熱養血,通常很難救治。如果在痘疹剛出來時沒有驚厥抽搐,等到快要結痂的時候突然發生抽搐,身體像弓一樣反張、眼睛直視、流口水,這是毒火傳入心臟、熱邪轉移到肝臟,肝木反過來克制脾土,氣血嚴重虛弱,是最凶險的徵兆。只有痘疹將要發出來的時候,先出現驚厥抽搐的多數是吉祥的。但如果抽搐一兩次就停止而且開始出紅點,那麼痘疹必定很少。如果抽搐十幾次才出紅點,那麼痘疹必定很密集。如果出紅點一兩天了抽搐還不止,情況就非常嚴重了。

雖然說痘疹之前抽搐是吉祥的,但如果抽搐不止,代表毒邪潛伏在體內,不可以說是吉祥。安世說,大體來說,痘疹之前發生的抽搐,是因為體內熱邪太盛;痘疹之後發生的抽搐,是因為正氣虛弱。以前我治療過一個五歲的小孩,在痘疹冒頭的時候突然發生驚厥抽搐,痰液阻塞,高燒不退,昏迷不醒。因為同是醫者,不忍心袖手旁觀,先給他吃了少量西黃,點在舌頭上,然後用硝石、黃芩、黃連,輔以荊芥、連翹、大力子等藥物來攻下。

一服藥下去,神智就清醒了,熱度也緩解了,痘疹也跟著長出來,很快就治好了。最近我在京城,治療了正黃旗四川道監察御史李公的孫子,四歲,在結痂後突然發生驚厥抽搐。許多醫生都說沒救了,急忙請我去看診。我診斷他的六脈虛弱無力,手腳時不時抽搐,口眼歪斜,嘴唇乾燥,陰囊縮緊,小便困難。雖然病情危急,但是因為全家人懇求救治,非常誠懇,我考慮到痘疹後發生的抽搐,多半是氣血兩虧、脾土衰弱、肝木反克、虛風內動所導致的。所以治療方法應該是溫養肝脾、大補氣血,讓正氣強盛起來,虛風自然會平息。如果只治療驚厥抽搐,反而會加速死亡。因此我開了一個方子,用十全大補湯加上肉桂,每天服用兩次,抽搐就慢慢停止了。又服用了兩次,大小便就通暢了,陰囊也稍微放鬆了,眼珠可以轉動,其他症狀都好轉了。只是頭皮有幾處顏色還是不太紅潤,我就在原來的方子中去掉芍藥、地黃,加入白芷、忍冬、貝母。

三天後,毒邪也消散了,聲音也清亮了,飲食也恢復正常了。只是左手臂和左腳無法舉動,我再在原來的方子中加入牛膝,並且將當歸加倍。服用了四劑藥,就能夠走路了。只是手腕仍然無力,我就將肉桂換成牛膝,前後只用了一個方子,調理後就痊癒了。誰說看到危急的病症就應該放棄治療呢?在痘疹流行的時候,如果看到有驚厥抽搐,千萬不可以當作一般的驚風來治療。一切硃砂、牛黃、腦子、麝香、輕粉等藥物,都是痘疹所忌諱的,必須謹慎。

2. 咳喘

咳嗽痰喘。雖屬肺熱,然有氣虛腠理不固,風邪侵肺,而嗽吐稀痰者,參蘇飲。頭痛身熱,鼻塞喘嗽者,風寒也,芎蘇散。若咳嗽不已,無表證者,此肺虛為痘毒所乘,補肺湯。喘脹便秘者,肺熱也,黃芩瀉肺湯。有湯水入口即咳而吐出者,肺胃熱痰膠固也,先與梔子豉湯加蔥白、桔梗探吐。

後服如聖飲。面白手足冷喘促者,此虛寒也,白朮散。亦有肺脘有痘,淫淫作癢,習習如梗,阻礙氣道而為咳嗽,痘收自愈。有不咳嗽但喘者,若初出噴嚏,鼻流清水而喘,風寒客肺也,參蘇飲。痘點乾紅,腹脹便秘而喘,毒盛氣不舒暢也,宜清火解毒。有氣虛不能逐邪外出。

毒伏於內而喘脹者,乃悶痘證,不治。有瀉後喘者,脾氣下陷,虛火上擁,下氣不續也,補中益氣湯。有吐後喘者,胃虛不能制伏相火也,六君子湯。痘四五日,伏陷喘脹,必再攻發,復起可治。痘漿半足而倒黶喘脹者,宜補兼攻發,復腫灌為吉。有誤服參、耆腹脹而喘,枳殼湯。

有痘密以致鼻塞,而口中氣促似乎喘者,非喘也。以喘治之,誤矣。

白話文:

咳嗽、有痰、呼吸急促,這些症狀雖然多半是肺熱引起的,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氣虛、身體抵抗力差,導致風邪入侵肺部,才會咳出稀痰。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參蘇飲。如果還伴隨頭痛、發燒、鼻塞、喘咳,那就是風寒引起的,可以用芎蘇散。如果咳嗽不停,但沒有其他感冒症狀,這可能是肺虛,加上感染痘毒所致,可以用補肺湯來治療。

若是呼吸急促、腹脹、便秘,則是肺熱的表現,可以用黃芩瀉肺湯。如果喝水就咳出來,表示肺胃有熱,痰液濃稠難以咳出,可以先用梔子豉湯,加入蔥白、桔梗來催吐,之後再服用如聖飲。如果臉色蒼白、手腳冰冷、呼吸急促,則是虛寒的症狀,可以用白朮散。

另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肺部或胃部有痘疹,發癢難耐,感覺像是有異物卡住,阻礙氣道而引起咳嗽,這種情況等痘疹消退就會自然痊癒。有的人不咳嗽,只是呼吸急促,如果剛開始出現打噴嚏、流鼻水,隨後才喘起來,那就是風寒入侵肺部,可以用參蘇飲。如果痘疹乾紅,腹脹、便秘又呼吸困難,表示毒素太盛、氣機不順暢,需要清熱解毒。

有的人是因為氣虛,無法將病邪排出,導致毒素潛伏體內,引起喘脹,這是悶痘的症狀,難以治癒。如果腹瀉後出現喘的症狀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下陷,虛火上炎,導致呼吸不順暢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嘔吐後出現喘的症狀,表示胃虛弱,無法控制體內的火氣,可以用六君子湯。

痘疹出現四五天後,如果出現伏陷、呼吸困難,必須再次發痘才能治療,重新發出來就會好。如果痘疹只長一半就乾癟,並出現呼吸困難,應該補氣兼攻痘,讓痘疹重新腫起來才是吉兆。有的人誤服人參、黃耆等補藥後反而腹脹、呼吸困難,可以用枳殼湯來治療。

有的人因為痘疹太密導致鼻塞,口中呼吸急促,看起來像是喘,其實並不是喘,如果當成喘來治療就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