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五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4)

1. 身體痛

體痛為一身盡痛。傷寒霍亂。中暑陰毒。濕痹痛痹。皆有體痛。但看兼證。及問因診脈而別之。治法分見各門。其流連難已者。於此求之。寒而身痛。痛處常冷。或如濕狀。甘草附子湯。內傷勞倦。兼風濕相搏。一身盡痛。補中益氣加羌、防、藁本、蒼朮。濕熱相搏。肩背沉重。

疼痛上熱。胸膈不利。遍身上下沉重疼痛。當歸拈痛湯。風濕相搏。一身盡痛。陰濕中汗出。懶語。四肢困倦乏力。走注疼痛。乃下焦伏火不得泄。而躁熱常微汗出。而熱不解。麻黃復煎湯。身體拘急。皆屬虛寒。與寒濕風濕。小續命隨證加減。發寒熱而周身作痛。胸脅痞悶不舒。

肝血虛而鬱火用事也。逍遙散加羌活、桂技。小便不利。加山梔、丹皮。天暑衣厚。則腠理開汗出。邪留於分肉之間。聚沫則為痛。六和湯加羌活。遍身皆痛如勞證者。十全大補去白朮、熟地。加羌活、附子。下體痛。宜分利小便。五苓、二妙為主。下體腫痛。脈浮自汗。惡風者。

防己黃耆湯。溫覆微汗之。痛而大便不通者。厚朴七物湯。微利之。丹溪曰。因濕痰濁血流注為痛。若在下焦。道路深遠。非烏、附不能下達。少加引經用之。若以為主治。非徒無益。而反害之也。善治者。必行氣流濕。疏風導滯。滋養新血。升降陰陽。治有先後。須分腫與不腫可也。

肢節腫痛。痛屬火。腫屬濕。蓋為風寒所郁。而發動於經絡之中。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。先宜微汗以散之。故羌活、桂枝為肢節痛之要藥。身體疼痛及重者。濕也。五苓散汗之。如風濕相搏。一身盡痛。加羌、防、升、柴、藁本、蒼朮。風能勝濕故也。痛家不可食厚味與肉。

大能助火。若食肉厚味痛愈盛者。並魚腥麵醬酒醋。皆斷去之。丹溪曰。環跳穴痛不已。防生附骨癰。掘地成坑。以火煅赤。沃以小便。赤體坐其上。以被圍繞下體。便熱蒸腠理開。血氣暢則愈。

〔診〕傷寒六脈俱緊。為太陽表證。身如被杖。脈沉緊。為陰毒。發汗後脈弦遲。身體痛。為氣血不和。一身關節盡痛。而脈沉弦。為中濕。肢體重痛。微腫。汗出惡風。關節不利。不可轉側。而脈緩。為風濕。遍身疼痛。脈弦小。或豁大。為氣血虛損。

白話文:

[身體痛]

身體全面疼痛的情況,可能是感冒、腸胃炎、中暑、或是因為濕氣引起的不同種類的痹症。辨別方法是觀察其他的症狀,詢問病史,並進一步診脈。治療的方法會根據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,對於那些持續不斷,難以痊癒的疼痛,我們需更深入探討。若是因為寒冷導致的身體疼痛,痛處往往感覺冰冷,或呈現濕潤狀態,可用甘草附子湯治療。若是因過度勞累,加上風濕交纏導致全身疼痛,可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添加羌活、防風、藁本和蒼朮。若是濕熱交纏,會感到肩背沉重,全身上下疼痛,當歸拈痛湯可以治療。風濕交纏導致的全身疼痛,伴隨汗出、懶言,四肢疲倦無力,這可能是下焦有潛藏的火氣無法排出,麻黃湯可以治療。身體僵硬,屬於虛寒,或是寒濕風濕,小續命湯可隨症狀調整使用。若有寒熱交錯,全身疼痛,胸脅悶痛,可能肝血不足,逍遙散加羌活、桂枝可以治療。若是小便不順,可加入山梔、丹皮。天熱時,如果衣服穿得太多,汗腺開放,汗水滲出,邪氣就會留在肌肉間,聚集成為泡沫,造成疼痛,六和湯可以治療。若是全身像勞累般的疼痛,可使用十全大補湯去掉白朮、熟地,再加入羌活、附子。下體疼痛,應利尿,可用五苓散、二妙散。下體腫痛,脈浮自汗,怕風,可用防己黃耆湯。疼痛且大便不通,可用厚朴七物湯。若因濕痰濁血流注而疼痛,特別是在下焦,需使用烏頭、附子等藥材,才能深入治療。治療時,必須活血化瘀,疏風利濕,滋養新血,調節陰陽,且需按病情輕重緩急來決定治療順序,也要區分是否腫脹。若是肢節腫痛,疼痛屬火,腫脹屬濕,這是由於風寒阻塞,經絡受到影響,濕熱流注到肢節間,導致持續的疼痛,應先微微出汗來散掉,因此羌活、桂枝是治療肢節疼痛的重要藥材。全身疼痛且沉重,屬於濕氣,可用五苓散治療。疼痛時,避免食用油膩食物和肉類,會助長火氣,若食用後疼痛更甚,應停止食用魚類、海鮮、麵醬、酒醋。若是環跳穴疼痛不止,可能發展為附骨癰,需在地面挖一個坑,用火燒紅,再潑上小便,裸體坐在上面,用被子圍住下半身,讓熱氣蒸發,打開毛孔,讓血氣流通,疼痛就會消失。

[診斷]感冒時,六脈緊繃,是太陽表證,身體會感到像被棍棒打過一樣的疼痛。脈象沉緊,是陰毒的徵兆。發汗後,脈象弦遲,身體疼痛,表示氣血不調。全身關節都痛,脈象沉弦,是濕氣所致。四肢沉重疼痛,稍微腫脹,汗出怕風,關節活動受限,脈象緩慢,是風濕。全身疼痛,脈象細弱或大開,是氣血虛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