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五 (13)
卷五 (13)
1. 腿痛(大股痛)
腿痛亦屬六經。前廉為陽明。白芷、升麻、乾葛為引經。後廉太陽。羌活、防風。外廉少陽。柴胡、羌活。內廉厥陰。青皮、吳茱萸。內前廉太陰。蒼朮、白芍。內後廉少陰。獨活、澤瀉。痛有血虛血寒。寒濕風濕。濕熱流注。陰虛陽虛。腎虛風襲之殊。血虛者。足不任地。
行則振掉。脈細弱。六味丸加巴戟、續斷、杜仲、鹿茸。血寒者。經急。脈沉。喜湯火。嚴冬尤甚。舒筋三聖散。濕者兩腿隱隱痛。或麻瞀作腫身沉重。肢節疼痛。惡風不欲去衣。脈浮澀。或浮細。除風濕羌活湯。脈沉。白朮附子湯。肥人。導痰湯加減。濕熱者。痛自腰胯以至足脛。
或上或下。或紅或腫。小便赤澀。脈濡大而數。當歸拈痛湯。流注者。郁痰留於腰脅有塊。互換作痛。噁心頭眩。脈沉滑或弦。二陳湯加羌活、白朮。陰虛者。肌體羸瘦。足心及脛熱痛。左尺細數。或兩尺數盛。虎潛丸去橘皮加肉桂。陽虛者。兩足浮腫無力。大便瀉。小便短少。
痛不能動。左尺虛大。或兩尺浮遲。脾與命門俱虛。先用補中益氣加桂、附。後用八味丸。腎虛風襲。則下體痿弱。骨節疼痛。喘咳失精。腰腹腿脛俱痛。尺中浮大而數。安腎丸。
大股痛,痛而喜按者。肝腎虛寒而濕氣痹著也。四斤丸二方選用。痛不可按者。敗血也。川芎肉桂湯。或舒筋三聖散。酒調服。婦人產後多有此證。宜加穿山甲、桃仁。虛人。十全大補湯加附子、穿山甲。有濕熱者。痛虛心腫。而沉重不能轉側。二妙散加羌、防、升、柴、朮、草之類。或除濕湯、滲濕湯選用。寒熱而膽痛者。須防發癰。
白話文:
腿部疼痛也屬於中醫的六經範疇。大腿前側的疼痛,是屬於陽明經,可用白芷、升麻、乾葛等藥物來引導治療。大腿後側的疼痛,屬於太陽經,可用羌活、防風。大腿外側的疼痛,屬於少陽經,可用柴胡、羌活。大腿內側的疼痛,屬於厥陰經,可用青皮、吳茱萸。大腿內前側的疼痛,屬於太陰經,可用蒼朮、白芍。大腿內後側的疼痛,屬於少陰經,可用獨活、澤瀉。
腿部疼痛可能因為血液不足、血液寒冷、濕氣、風濕、濕熱侵襲、陰虛、陽虛、腎虛、風邪侵襲等原因造成。血液不足的人,腳部承載不了身體重量,走路時會感到搖晃,脈搏細弱,可服用六味丸,加上巴戟、續斷、杜仲、鹿茸。血液寒冷的人,肌肉緊繃,脈搏沉,喜歡熱水和火爐,在冬天尤其嚴重,可服用舒筋三聖散。濕氣重的人,兩腿隱隱作痛,或麻木腫脹,身體沉重,關節疼痛,怕風,不想脫衣,脈搏浮澀,或浮細,可服用除風濕羌活湯。肥胖的人,可服用導痰湯,根據情況增減藥量。濕熱的人,疼痛從腰部到小腿,可能上移或下移,皮膚可能紅腫,小便赤澀,脈搏濡大且數,可服用當歸拈痛湯。流注的人,鬱痰停留在腰部和脅肋,形成硬塊,交錯疼痛,噁心頭暈,脈搏沉滑或弦,可服用二陳湯,加上羌活、白朮。
陰虛的人,身體消瘦,腳心和小腿熱痛,左手脈搏細數,或雙手脈搏數盛,可服用虎潛丸,去掉橘皮,加入肉桂。陽虛的人,兩腳浮腫無力,大便瀉,小便短少,疼痛無法移動,左手脈搏虛大,或雙手脈搏浮遲,脾臟和命門都虛弱,先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桂枝、附子,後服用八味丸。腎虛受到風邪侵襲,下體無力,骨節疼痛,喘咳失精,腰部、腹部、腿部、小腿都痛,脈搏浮大且數,可服用安腎丸。
大腿疼痛,喜歡按摩的,是肝腎虛寒,濕氣導致關節疼痛,可選擇四斤丸。不能按摩的,是血液瘀滯,可服用川芎肉桂湯,或舒筋三聖散,用酒調服。產後的女性常有這種症狀,可加入穿山甲、桃仁。體質虛弱的人,可服用十全大補湯,加上附子、穿山甲。有濕熱的人,腳腫,沉重,難以翻身,可服用二妙散,加上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白朮、甘草等藥物,或選擇除濕湯、滲濕湯。寒熱交加,膽部疼痛的人,要小心可能發展成膿腫。
2. 膝痛(足跟痛、足心痛)
經云。膝者筋之府。屈伸不能。行則僂俯。筋將憊矣。故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。虛則風寒濕氣襲之。又曰。身半以以下者。濕中之也。故治膝脛之病。又須以去濕為主。大抵痛在筋者。多挾風熱。則屈不伸而腫。二妙散加羌、防、升、柴。兼陰虛者則熱而不腫。虎潛丸。或二妙加牛膝、肉桂。
因臥濕地。流入腳膝。痹弱疼重。千金獨活寄生湯。夏月濕熱沉重而痛。當歸拈痛湯。痛在骨者多兼寒飲。重而屈伸不利。常若拭不幹狀。附子丸、川芎肉桂湯、活絡丹、鐵彈丸選用。虛寒挾風濕而痛。虎骨四斤丸。如肝腎虛熱。筋骨痿弱。顫掉而痛。鹿茸四斤丸。若痛在衝陽及肉者。
屬足陽明經。痛在委中腨腸者。屬足太陽經。在外廉者。屬少陽。在內廉者。屬三陰。隨其經而取之。
足跟痛,腎臟陰虛者。則足脛時熱而足跟痛。六味丸加龜板、肉桂。陽虛者。則不能久立而足跟痛。八味丸。挾濕者。必重著而腫。換骨丹、史國公藥酒。肥人濕痰流注。導痰湯加木瓜、萆薢、防己。虛人。用補中益氣、十全大補湯。並少加附子為引。凡下部痛。多用藥酒。
殊不知病甚於冬者。為寒濕。故宜用酒。若春夏甚而秋冬減者。此屬濕熱。若用藥酒。是反助其濕也。
足心痛,足心及踝骨熱疼者。為腎虛濕著。命門火不歸經。腎著湯。下八味丸。肥人多濕痰流注。足心作痛。但久坐臥。起則痛甚。行動則緩。宜腎著湯合二妙散。慎不可用補骨藥及血藥助陰。愈增其劇。
戴人治一人。兩膝臏屈伸有聲剝剝然。此筋濕也。濕則筋急。有獨緩者不鳴。急者鳴也。乃一湧一泄。上下去其水。水去則自然無聲矣。
白話文:
【膝痛(腳跟痛、腳底痛)】
古籍提到,膝蓋是筋的集結處,如果出現彎曲伸展困難,走路時身體前傾,這都是筋力開始衰弱的跡象。因此,膝痛大多因為肝腎虛弱所引起。肝腎虛弱時,風、寒、濕氣就會趁虛而入。又說,身體下半部的問題,通常是由濕氣所致。所以治療膝部和小腿的疾病,必須以去除濕氣為主要目標。一般而言,疼痛如果出現在筋膜部位,多半會夾雜風熱,使患者膝部彎曲且腫脹,可以使用「二妙散」加上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;如果伴隨陰虛,則會發熱但不會腫脹,可選擇「虎潛丸」,或者「二妙散」加上牛膝、肉桂。
如果長時間睡在潮濕的地方,濕氣會進入腳部和膝蓋,造成膝蓋疼痛和力量減弱,可服用「千金獨活寄生湯」。夏天時,如果感到腳部沉重且疼痛,可以服用「當歸拈痛湯」。如果疼痛出現在骨頭,通常會夾雜寒冷和水分,使得膝部沉重且彎曲困難,皮膚常有擦不乾的感覺,可選擇「附子丸」、「川芎肉桂湯」、「活絡丹」、「鐵彈丸」等。如果因虛寒夾風濕而疼痛,可以服用「虎骨四斤丸」。如果因為肝腎虛熱導致筋骨衰弱,出現震顫和疼痛,可服用「鹿茸四斤丸」。如果疼痛出現在足陽明經脈,或是足太陽經脈,或是少陽經脈,或是三陰經脈,應針對這些經脈進行治療。
對於腳跟疼痛,如果是腎臟陰虛,腳脛會時常感到熱痛,可以服用「六味丸」加上龜板和肉桂;如果是陽虛,站立不久就會感到腳跟疼痛,可以服用「八味丸」;如果夾雜濕氣,會感到沉重且腫脹,可服用「換骨丹」或「史國公藥酒」;如果體型肥胖,且濕痰流動,可服用「導痰湯」加上木瓜、蘆薈、防己;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服用「補中益氣湯」或「十全大補湯」,並少量添加附子作為引導。一般而言,下肢疼痛多數情況需要藥酒。
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,如果病情在冬天加重,多是由寒濕所導致,所以適合服用藥酒。但如果病情在春夏加重而在秋冬減輕,這通常是濕熱所致,如果還服用藥酒,反而會增加濕氣。
對於腳底疼痛,如果腳底和踝骨感到熱痛,這通常是由腎虛和濕氣所致,「腎著湯」和「下八味丸」可以幫助改善。如果體型肥胖,且濕痰流動,腳底會感到疼痛,尤其在久坐或躺臥後起身時疼痛更嚴重,活動後疼痛會緩解,這種情況下,「腎著湯」和「二妙散」的結合治療效果較好。但是要特別注意,不要服用補骨藥物或活血藥物,這樣會增加濕氣,讓病情更加嚴重。
戴人曾經治療過一個患者,他的膝蓋在彎曲和伸直時會發出剝剝的聲音,這是因為筋受到濕氣影響。濕氣會使筋緊繃,如果某部分筋鬆弛,就不會發出聲音,只有緊繃的部分才會發出聲音。於是,他採取了一次性的排濕治療,將身體上下方的濕氣排出。濕氣被清除後,膝蓋自然就不再發出聲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