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7)

1. 傷飲食

不能鼓運其脈。往往多此。當與涼膈散下之。諸醫正欲藉此脫手。聽余用藥。一下而神思大清。脈息頓起。當知傷食之脈。雖當氣口滑盛。若屢傷不已。每致澀數模糊。乃脾不消運之兆也。此證設非下奪而與參、附助其壯熱。頃刻立斃。可不詳慎。而妄為施治乎。

又診葉新宇停食感冒。而兩寸關皆澀數模糊。兩尺皆沉弦。而按之益堅。雖其人尚能行走。而脈少衝和。此必向有陳氣在少腹。詢之果患寒疝數年。因緩辭不便用藥。是夜即腹暴滿而逝。門人問曰。葉子偶抱小恙。何以知其必死而辭之。曰。凡人胃滿則腸虛。腸滿則胃虛。更實更虛。

其氣乃居。今胸有嘏而腹有積。上下俱困。能保其不交攻為患乎。當知厥疝入腹。腳氣衝心等疾。皆是陰邪搏結。鬱積既久。則挾陰火之勢而上升。若胸中陽氣有權。則陰邪仍歸陰位而止。今胸中先為宿食填塞。腹中陳氣不逆則已。逆則上下俱滿。正氣無容身之地。往往有暴絕之虞。

所以不便用藥。實未知其即死也。故凡診六部中病脈有不相應處。即當審其有無宿病。不可輕忽。以招誹謗也。

癸卯元夕。周徐二子。過石頑齋頭縱飲。次日皆病酒不能起。欲得葛花湯解酲。余曰。東垣葛花解酲湯。雖為傷酒專劑。然人稟氣各有不同。周子縱飲。則面熱多渴。此酒氣皆行陽明肌肉之分。多渴知熱傷胃氣。豈可重令開泄以耗津液。與四君子湯去甘草加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、澤瀉。

下咽即蘇。徐子久患精滑。飲則面色愈青。此素常肝膽用事。腎氣並傷。酒氣皆行筋骨。所以不上潮於面。葛花胃藥。用之何益。與五苓散加人參倍肉桂。服後食頃。溲便如皂角汁而安。

白話文:

[飲食不當]

飲食傷脾胃,會導致脈象虛弱無力。這種情況很常見。應該用涼膈散來瀉下,但許多醫生只想藉此推卸責任。聽我的用藥,瀉下後病人的精神馬上清醒,脈搏也恢復正常。要知道,飲食傷脾胃的脈象,雖然在氣口處表現為滑而盛,但如果反覆飲食不當,脈象就會變得澀滯模糊,這是脾胃不能正常運化的徵兆。這種情況,如果不用瀉下的方法,反而用人參、附子等溫補的藥來助長熱邪,很快就會死亡。怎麼可以不小心謹慎,胡亂治療呢?

我又診治葉新宇,他因為停食導致感冒,兩寸關脈都澀滯模糊,兩尺脈都沉而弦,按下去更加堅硬。雖然他還能走動,但脈象缺少平和之氣。這必定是以前腹部有舊疾。問他,果然患寒疝好幾年了。因為病情危急,不方便用藥,當晚就因為腹部脹滿而去世了。我的學生問:「葉先生只是偶爾有點小病,您怎麼知道他必死而拒絕為他治療呢?」我說:「一般人,胃脹滿則腸道空虛,腸道脹滿則胃空虛。脹滿與空虛不斷交替,氣才能正常運轉。現在他胸部有脹滿,腹部有積滯,上下都困乏。怎麼能保證上下不會互相攻擊導致疾病呢?要知道疝氣進入腹部,腳氣上衝心胸等疾病,都是陰邪結聚導致的。鬱積的時間久了,就會挾帶陰火之勢向上衝。如果胸中陽氣充足,陰邪就會回到陰位而停止。現在他胸部先被宿食堵塞,腹中陳舊的氣如果沒有逆行還可以,一旦逆行,上下都會脹滿。正氣沒有容身之地,常常會有突然死亡的危險。

所以我不方便用藥,其實並不知道他馬上會死。因此,凡是診斷六部脈象,發現有不相應的地方,就應當仔細詢問是否有舊疾,不可輕忽,以免招致誹謗。」

癸卯年元宵節,周姓和徐姓兩位年輕人,在石頑齋飲酒作樂,隔天都因為宿醉而起不來,想用葛花湯來解酒。我說:「東垣的葛花解酲湯雖然是治療傷酒的專門方劑,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。周姓年輕人飲酒後,臉發熱而且口渴,這是酒氣都走到陽明肌肉的部位。口渴代表熱邪損傷了胃氣,怎麼可以再用發散的方法來耗損津液?我給他開了四君子湯,去掉甘草,加入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、澤瀉。他喝下去病就好了。徐姓年輕人久患遺精,飲酒後臉色更加發青,這是因為他平時肝膽功能太過旺盛,導致腎氣受損,酒氣都走到筋骨,所以臉色不會發紅。葛花是胃藥,對他沒有什麼幫助。我給他開了五苓散,加人參,加倍肉桂。服藥後不久,他小便和大便像皂角水一樣而痊癒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