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二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6)

1. 傷飲食

者曲糵丸。腹滿虛脹。合塌氣丸。不應。神保丸、酒症丸。並加酒炒黃連。胃氣虛者。上法俱不可用。惟獨參湯助其胃氣立蘇。神驗。

喻嘉言曰。夫酒者。清洌之物。不隨濁穢下行。惟喜滲入者也。滲入之區。先從胃入膽。膽為清淨之府。同氣相求。然膽之攝受無幾。其次從胃入腸。膀胱滲之。化溺為多。逮至化溺。則所存者。酒之餘質。其烈性惟膽獨當之。每見善飲者。必淺斟緩酌。以俟腹中之滲。若連飛數觥。

則傾囊而出耳。靈樞云。怯士之得酒。怒不避勇士者。其氣慓悍。入於胃中則胃脹。氣上逆滿於胸中。肝浮膽橫。當是之時。同比於勇士。氣衰則悔。名曰酒悖。蓋膽之府。原無輸瀉。善飲者。膽之熱恆移於腦。則為鼻淵。或頭間多汗。腦熱大泄。或注於腸。則大便時溏。濕熱下泄。

俱不為大患也。如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。以漸滲於經絡。則身目皆黃。為酒癉之病。以滲而出也。轉驅而納諸膀胱。從溺道而消也。

〔診〕氣口脈浮大。按之反澀者。有宿食也。脈數而滑者。有宿食也。脈遲而滑者。宿食作脹也。氣口脈緊。寒食停滯胃中。溫消而下之。氣口脈沉緊而細。冷食傷脾。溫補兼消之。兩手脈皆模糊不清。此宿食結滯。胃氣不行。急下奪之。傷食脈有滑澀之異。脾虛不能鼓運。

胃虛不能熟腐。故其脈不滑而澀。澀甚則模糊不清矣。若人迎緊盛而氣口滑者。停食感冒也。

許叔微治一酒客。感冒風寒。倦怠不思飲食。已半月矣。睡後發熱。遍身疼如被杖。微惡寒。六脈浮大。按之豁然。作極虛受寒治之。用六君子加黃耆、當歸、葛根。大劑與之。五服後遍身汗出如雨。得睡。諸證悉平。

江南仲治一人。冬月覆舟。盡力救貨。忍飢行五十里。遇族人縱飲青樓。遂發熱四肢如火。左脅一點疼痛。小便赤澀。五日不更衣。醫作傷食治。不效。脈弦數無力。氣口倍於人迎。此醉飽竭力傷肝所致。內經所謂數醉飽以入房。氣聚於脾中不得散。酒氣與穀氣相搏。熱盛於中。

故熱遍於身。內熱故溺赤。酒氣慓悍。腎氣日衰。陽氣勝故手足為之熱也。與四君子加神麯、枳殼、白芥子。二服熱退。調理而愈。

石頑治幼科汪五符。夏月傷食。嘔吐發熱顱脹。自利黃水。遍體肌肉捫之如刺。六脈模糊。指下尋之似有如無。足脛不溫。自認陰寒而服五積散。一服其熱愈熾。昏臥不省。第三日自利不止。而時常譫語。至夜尤甚。乃舅葉陽生以為傷暑。而與香薷飲。遂頭面汗出如蒸。喘促不寧。

足冷下逆。歙醫程郊倩以其證大熱而脈息模糊。按之殊不可得。以為陽欲脫亡之候。欲猛進人參、附子。云間沈明生以為陰證斷無汗出如蒸之理。脈雖虛而證大熱。當用人參白虎。爭持未決。取證於石頑。診其六脈雖皆澀弱模糊。而心下按之大痛。舌上灰刺如芒。乃食填中宮。

白話文:

[傷飲食]

如果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腹部脹滿、虛弱脹氣,使用曲糵丸,如果沒有效果,搭配塌氣丸也不見效,就要改用神保丸、酒症丸,並加入酒炒過的黃連。如果患者是胃氣虛弱,以上方法都不適用,只能用人參湯來幫助恢復胃氣,效果會很顯著。

喻嘉言說:「酒這種清澈的液體,不會隨著汙濁之物往下走,只會滲透到身體各處。滲透的路線,先從胃進入膽,膽是清淨的器官,物以類聚。但膽能吸收的量不多,接著酒會從胃進入腸,再由膀胱排出,變成尿液。當酒變成尿液排出時,剩下的就是酒的殘餘物質,其強烈的性質只有膽要獨自承受。所以常見善飲者,都會慢慢小口喝,讓身體有時間去滲透吸收。如果連續快速喝很多杯,酒就會直接從體內排出。就像《靈樞》所說,膽怯的人喝了酒,會變得像勇士一樣,是因為酒氣強烈,進入胃中會導致胃脹,氣往上逆滿胸中,肝氣浮動、膽氣橫行,這時的表現會像勇士,但當氣衰弱時,就會後悔,這叫做酒悖。膽這個器官,本來就沒有排出的管道。善飲的人,膽的熱氣常常會跑到腦部,導致鼻淵、頭部容易出汗、腦部發熱大量發散,或者跑到腸道,導致大便時溏稀,這些都算不上大問題。如果膽的熱液滿溢出來,逐漸滲透到經絡,就會導致全身和眼睛都變黃,形成黃疸病,這是因為膽汁滲出的緣故。如果能把這些熱液轉移到膀胱,從尿道排出就好了。

[診斷]

如果寸口脈(手腕橈動脈脈搏)浮大,按下去反而變得澀滯,表示體內有宿食(未消化的食物)。如果脈搏數而滑,也表示有宿食。如果脈搏遲而滑,表示宿食導致腹脹。如果寸口脈緊,表示寒冷的食物停留在胃中,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消除它。如果寸口脈沉緊而且細,表示冰冷的食物傷了脾,要用溫補兼消化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兩手脈象都模糊不清,表示宿食阻滯,胃氣不運行,要趕緊用瀉下的方法來排除。傷食的脈象會有滑和澀的不同,這是因為脾虛不能正常運轉,胃虛不能正常消化腐熟食物,所以脈象才會變得不滑而澀,澀到極點就會模糊不清。如果人迎脈(頸動脈脈搏)緊盛而寸口脈滑,表示既有停食又有感冒。

許叔微曾經治療一位酒客,他感冒風寒,感到疲倦、不想吃東西,已經半個月了。睡覺後會發熱,全身疼痛像被棍子打過一樣,稍微怕冷,六脈浮大,按下去卻感覺空虛。許叔微診斷他是極度虛弱而又受寒,使用六君子湯加上黃耆、當歸、葛根,大量給他服用。服藥五次後,全身汗如雨下,就能睡覺,各種症狀都消失了。

江南仲曾經治療一位在冬天翻船,盡力搶救貨物,忍著飢餓走了五十里路的人。他遇到族人在青樓飲酒,就開始發熱,四肢像火燒一樣,左脅有點疼痛,小便赤澀,五天沒有排便。醫生當作傷食來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江南仲診斷他的脈象弦數無力,寸口脈比人迎脈強盛,這是因為酒醉飽食又過度勞累,損傷了肝臟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,數次醉酒飽食後又行房事,氣聚集在脾中無法發散,酒氣和穀氣互相搏擊,熱盛於內,所以全身發熱。內熱導致小便赤黃。酒氣剛烈,腎氣逐漸衰弱,陽氣旺盛,所以手腳會發熱。江南仲給他服用四君子湯加上神麯、枳殼、白芥子,服藥兩次後熱就退了,之後調理就痊癒了。

石頑曾經治療一個叫汪五符的小孩,他在夏天因傷食導致嘔吐發熱、頭顱脹痛,拉出黃色稀水,全身肌肉摸起來像針刺一樣,六脈模糊不清,摸起來似有似無,腳脛不溫。他自己認為是陰寒,服用五積散,服藥一次後熱反而更嚴重,昏迷不醒。第三天拉肚子不止,而且時常說胡話,到晚上更嚴重。他的舅舅葉陽生認為他是中暑,就給他服用香薷飲,結果頭面像蒸籠一樣出汗,呼吸急促,腳冷而且往下,歙縣醫生程郊倩認為他發高燒而且脈象模糊,按下去幾乎摸不到,認為是陽氣要脫落的徵兆,想要用大量的人參、附子來救治。雲間沈明生認為陰證不可能有像蒸籠一樣出汗的道理,脈象雖然虛弱,但證狀是高燒,應該用人參白虎湯。雙方爭論不決,就來請教石頑。石頑診斷他的六脈雖然都澀弱模糊,但心下按壓時會感到劇烈疼痛,舌頭上有像芒刺一樣的灰刺,這是因為食物堵塞了中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