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1)
卷十一 (1)
1. 小便不利
小便不利,有在氣在血之分。上焦氣分有火,則必渴;下焦血分有濕,則不渴。若津液偏滲於腸胃,大便瀉利,而小便澀少者,五苓散加半夏、人參。若脾胃氣滯,不能通調水道者,補中益氣加木通、澤瀉。心神煩熱,臍腹脹悶,而小便不通者,梔子仁散。脾肺燥熱,陰無以化而赤澀者,黃芩清肺飲。膀胱陰虛,陽無以生而淋瀝者,滋腎丸。若膀胱陰虛,陽無以化而淋瀝者,六味丸。若因乳母厚味酒面積熱者,清胃散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順暢,原因可分為氣和血兩方面。如果屬於上焦氣分有火熱,一定會感到口渴。如果屬於下焦血分有濕氣,則不會感到口渴。如果身體的津液偏向滲到腸胃,導致大便稀溏,而小便量少且排出困難,可以使用五苓散,再加入半夏和人參。如果屬於脾胃氣滯,無法順暢調節體內水分代謝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木通和澤瀉。如果是心神煩躁、胸腹脹悶,導致小便不通,可以使用梔子仁散。如果是脾肺燥熱,陰液無法生成,導致小便赤澀,可以使用黃芩清肺飲。如果是膀胱陰虛,陽氣無法生成,導致小便淋漓不盡,可以使用滋腎丸。如果是膀胱陰虛,陽氣無法化生,導致小便淋漓不盡,可以使用六味丸。如果是因為哺乳期的母親吃了太多油膩食物或飲酒,導致體內積熱,可以使用清胃散。
2. 遺尿
膀胱者州都之官。津液藏焉。臥則陽氣內收。腎與膀胱之氣。虛寒不能約制。故睡中遺尿。一味補骨脂酒炒為散。醇酒或益智仁煎湯送下。脾肺氣虛者。補中益氣加補骨脂、山茱萸。
白話文:
膀胱是主管水液的官署,負責儲存津液。當人睡覺時,陽氣會往內收斂,如果腎臟和膀胱的氣虛弱寒冷,無法約束水液,就會在睡夢中遺尿。可以將補骨脂用酒炒過磨成粉末,用純酒或用益智仁煎的湯送服。如果屬於脾肺氣虛的體質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補骨脂和山茱萸來治療。
3. 疳
楊氏云:疳者,腑藏蟲疳也。其名甚多,姑舉其要。
蟲疳者,其蟲如絲,出於頭項胸背之間;黃白赤者可治,青黑者難療。
蛔疳者,皺眉多啼,嘔吐清沫,中脘作痛,腹脹青筋,唇口紫黑,頭搖齒癢。
脊疳者,身熱羸瘦,煩渴下利,拍背有聲,脊骨如鋸齒,十指皆瘡,頻齧爪甲。
腦疳者,頭皮光急,滿頭俱瘡,腦熱如火,髮結如穗,遍身多汗,腮腫囟高。
疳渴者,日則煩渴,飲水不食,夜則渴止。
疳瀉者,毛焦唇白,額上青紋,肚脹腸鳴,瀉下糟粕。
疳痢者,停積宿滯,水穀不聚,瀉下惡物。
疳腫者,胃中有積,肚腹緊脹,脾復受濕,則頭面手足虛浮。
疳勞者,潮熱往來,五心煩熱,盜汗骨蒸,嗽喘枯悴,渴瀉飲水,肛硬如石,面色如銀。
無辜疳者,腦後項邊,有核如彈丸,按之轉動,軟而不疼,壯熱羸瘦,頭露骨高,乃乏乳所致。
丁奚疳者,手足極細,項小骨高,尻削體痿,腹大臍突,號哭胸陷。
哺露疳者,虛熱往來,頭骨分開,翻食吐蟲,煩渴嘔噦。
走馬疳者,疳熱上攻,速如走馬;或痘毒上攻,則牙齒蝕爛。蓋齒屬腎,腎虛受熱,疳火上炎,致口臭齒黑。輕則牙齦腐爛,唇吻腫痛可治;重則牙齦蝕落,腮頰透爛不治。
其證雖多,要不出於五臟治法。
肝疳,則頰左生瘡,眼目赤爛,肢體似癬,兩耳前後項側缺盆兩股結核;或小腹內股,莖囊睪丸腫潰;便溺癃閉,或出白津;或咬指甲,搖頭側目,白膜遮睛,羞明畏日;肚大青筋,口乾下血。用蘆薈丸以殺蟲,地黃丸以滋腎。
心疳,則口舌蝕爛,身體壯熱,面黃頰赤,或作腫痛,腹滿膈悶;或掌熱咽乾,飲水便出盜汗,齧齒虛驚。用胡黃連丸以治心,異功散以補脾。
脾疳,則體黃而瘦,皮膚乾澀,頭不生髮,或生瘡痂;或人中口吻赤爛,吐逆乳食,嗜土腹大臍突,瀉下酸臭,小便濁白;或合目昏睡,惡聞水音。用肥兒丸以治疳,五味異功散或益黃散以生土。
肺疳,則鼻外生瘡,咽喉不利,頸腫齒痛,喘嗽氣促,寒熱少氣;皮膚皺揭,鼻癢出涕,衄血目黃,小便混濁而頻數。用加味陷胸丸以治肺,補中益氣湯以生金。
腎疳,則腦熱吐痰,手足逆冷,肢體瘦削;夜則微寒發熱,滑泄腹痛;口臭作渴,齒齦潰爛,爪黑而黧,尻耳生瘡;或耳出水。用蟾蜍丸以去疳,地黃丸以補腎。
其無辜疳,用保元湯、蟾蜍丸。丁奚哺露,用六味丸、蟾蜍丸。走馬疳,敷馬鳴散,服蟾蜍丸。若作渴、瀉利、腫脹、勞瘵等類,詳參方論而治之。
蓋疳者,干也;因脾胃津液乾涸而患。在小兒為五疳,在大人為五勞,總以調補脾胃為主。
凡小兒疳在內:目腫腹脹、臍突、溺稠、瀉利青白、體漸瘦弱;疳在外:鼻下赤爛,頻揉鼻耳,或肢體生瘡。
鼻瘡:蘭香散;諸瘡:白粉散。熱疳:如聖丸;冷疳:木香丸。冷熱交錯、元氣久虧,溫脾丸最宜。
疳病害眼者,用蕪荑仁、青葙子細末,各一錢;不經水騸雞肝一具,研爛入白酒釀,飯上蒸熟食之;不過五七服必愈。
白話文:
楊氏說,疳是指臟腑內有蟲所引起的疾病,名稱很多,這裡只列舉重要的幾種。蟲疳,是指體內有像絲一樣的蟲,會從頭、頸、胸、背等處跑出來,呈現黃色、白色、紅色者還可以治療,呈現青黑色者就難以治癒。蛔疳,會出現皺眉、經常哭鬧、嘔吐清稀的泡沫、中脘部位疼痛、腹脹、青筋暴露、嘴唇紫黑色、頭搖動、牙齒發癢等症狀。脊疳,會發燒、身體消瘦、煩躁口渴、腹瀉、拍背會有聲音、脊椎骨像鋸齒一樣、十個手指頭都有瘡、經常咬指甲。
腦疳,頭皮緊繃光亮、頭上長滿瘡、頭部發熱如火、頭髮像穗子一樣結在一起、全身多汗、腮幫子腫大、囟門突出。疳渴,白天會煩躁口渴,喝水卻不想吃東西,晚上口渴就會停止。疳瀉,頭髮枯黃、嘴唇蒼白、額頭出現青色紋路、肚子脹氣、腸鳴、腹瀉排出像糟粕一樣的糞便。疳痢,體內積聚宿食,無法消化吸收食物,腹瀉排出不好的東西。疳腫,胃內有積食,肚子脹氣,脾臟又受潮濕影響,就會頭面、手腳虛浮腫脹。
疳勞,會出現潮熱,忽冷忽熱,手心腳心發熱,盜汗,骨頭發熱,咳嗽氣喘,身體乾枯憔悴,口渴腹瀉卻想喝水,肛門硬如石頭,臉色像銀白色。無辜疳,脖子後方或脖子旁邊會有像彈丸一樣的核,按下去會轉動,柔軟而不痛,會發高燒、身體消瘦、頭部骨骼突出,這是因為缺乏乳汁所導致的。丁奚疳,手腳極細,脖子細、骨骼突出、屁股消瘦、身體虛弱,肚子大、肚臍突出、啼哭、胸部凹陷。哺露疳,會虛熱發作,忽冷忽熱,
頭骨裂開,吃東西會吐出蟲,煩躁口渴,嘔吐。走馬疳,疳熱向上侵犯的速度很快,像馬在奔跑一樣,或者因為痘毒向上侵犯,會導致牙齒腐爛,因為牙齒屬於腎臟,腎虛受熱,疳火向上燃燒,導致口臭牙齒變黑。輕微的會牙齦腐爛,嘴唇腫痛,可以治療,嚴重的會牙齦脫落、臉頰腐爛,無法治癒。雖然病症很多,但總的來說不出於五臟。肝疳,臉頰左側會長瘡,眼睛紅腫潰爛,四肢像長癬一樣,
兩耳前後、脖子兩側、鎖骨兩側、大腿內側會有結核,或者小腹內側、大腿內側、陰囊、睪丸腫大潰爛,大小便不順暢,或者有白色分泌物,或者咬指甲,搖頭,眼睛斜視,白膜遮蓋眼睛,怕光,肚子大青筋暴露,口乾下血,用蘆薈丸來殺蟲,用地黃丸來滋養腎臟。心疳,嘴唇、舌頭潰爛,身體發高燒,臉色發黃,面頰發紅,或者腫痛,腹脹胸悶,或者手心發熱、咽喉乾燥、喝水後就拉出來,盜汗,
磨牙驚恐,用胡黃連丸來治療心,用異功散來補脾。脾疳,身體發黃消瘦,皮膚乾澀,頭不長頭髮,或者長瘡痂,或者人中、嘴角潰爛,吐奶,喜歡吃土,肚子大肚臍突出,腹瀉排出酸臭的糞便,小便渾濁發白,或者眼睛閉著昏睡,討厭聽到水聲,用肥兒丸來治療疳,用五味異功散或者益黃散來健脾。肺疳,鼻外長瘡,咽喉不舒服,脖子腫大牙痛,
咳嗽氣喘,怕冷發熱,呼吸短促,皮膚皺縮,鼻子癢流鼻涕,流鼻血,眼睛發黃,小便渾濁且頻繁,用加味陷胸丸來治療肺,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肺氣。腎疳,頭部發熱吐痰,手腳冰冷,四肢消瘦,晚上微微發冷發熱,腹瀉腹痛,口臭口渴,牙齦潰爛,指甲變黑,屁股、耳朵長瘡,或者耳朵流出液體,用蟾蜍丸來去除疳病,用地黃丸來補腎。
無辜疳,用保元湯、蟾蜍丸。丁奚疳和哺露疳,用六味丸、蟾蜍丸。走馬疳,敷馬鳴散,服用蟾蜍丸。如果出現口渴、腹瀉、腫脹、身體虛弱等症狀,詳細參考相關方劑進行治療。疳病是因為脾胃津液乾涸所導致的,在小孩稱為五疳,在大人稱為五勞,總之要以調理脾胃為主。凡是小孩疳病在內,眼睛腫脹,肚子脹氣,肚臍突出,小便濃稠,腹瀉排出青白色的東西,
身體逐漸消瘦。疳病在外,鼻子下面潰爛,經常揉鼻子耳朵,或者四肢長瘡。鼻瘡,用蘭香散,其他瘡,用白粉散。熱疳,用如聖丸。冷疳,用木香丸。冷熱交錯,元氣虧虛,用溫脾丸最適合。疳病傷害眼睛,用蕪荑仁、青葙子磨成細末,各一錢,用沒有經過閹割的公雞雞肝一個,搗爛,加入白酒釀中,在米飯上蒸熟食用,大概五七次就會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