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1)
卷十一 (1)
1. 脫肛
實熱則大便秘結,虛寒則肛門脫出。因吐瀉脾虛,肺無所養,故大腸氣虛下脫也。補中益氣為主。
若脫出緋赤,或作痛者,血虛有熱也,本方加丹皮、芍藥;甚則加川連。外用槐角煎湯熏洗。若色淡不腫不痛,無血,此屬氣虛,只用補中益氣以升舉之,或加烏梅以收斂之。
大凡手足指熱,屬胃熱;手足指寒,屬胃寒。
若小兒肛癢或嗜甘肥,大腸濕熱壅滯,或濕毒生蟲而齧蝕肛門者,內服肥兒丸,外以雄黃、銅綠為散納肛門。
若因病不食,蟲無養而蝕肛者為狐惑,黃連犀角散。若蝕肛透內者不治。
白話文:
實熱體質導致便秘。虛寒體質則會造成肛門脫出。因為嘔吐、腹瀉導致脾胃虛弱,肺部沒有得到滋養,所以大腸的氣也虛弱,導致肛門下脫。治療主要以補中益氣為主。如果脫出的部分呈現鮮紅色,或有疼痛感,這是血虛有熱的症狀,可以用原方加入丹皮、芍藥,嚴重的話再加黃連。外用槐角煎湯熏洗。如果脫出部分顏色淺淡、不腫不痛、沒有出血,這屬於氣虛,只需要用補中益氣的藥方來提升,或加入烏梅來收斂。一般來說,手腳指頭發熱,屬於胃熱;手腳指頭發冷,屬於胃寒。如果是小孩肛門發癢,或特別喜歡吃甜膩、肥厚的食物,這是因為大腸濕熱壅滯,或是濕毒生蟲咬蝕肛門。內服肥兒丸,外用雄黃、銅綠磨成的粉末塗抹在肛門。如果因為生病而不吃東西,蟲子沒有養分而侵蝕肛門,這就是狐惑病。用黃連犀角散治療。如果侵蝕肛門穿透到內部的,就無法醫治了。
2. 便血
熱入大腸,則便血。補中益氣,加黃連、柴胡。
熱入小腸,則尿血。六味丸。
小兒多因胎中受熱,或乳母六淫七情厚味積熱,或兒自食甘肥積熱,或六淫外侵而成。
糞前見血者,清胃散加槐米;糞後見血者,清胃散加犀角、連翹。
若嬰兒,則以治母為主。余當臨證制宜。
白話文:
大腸如果受到熱邪侵入,就會導致便血。這種情況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黃連、柴胡來治療。小腸如果受到熱邪侵入,就會導致尿血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六味丸來治療。小孩子便血,大多是因為在胎兒時期就受到熱邪影響。或者是哺乳的母親受到外感、情緒影響、或是吃了過於濃厚的食物導致積熱,傳給嬰兒;又或者是嬰兒自己吃了過多甜膩、肥厚的食物導致積熱;也可能是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邪氣侵犯導致。如果是大便之前就出血,可以用清胃散,再加入槐米來治療。如果是大便之後才出血,可以用清胃散,再加入犀角、連翹來治療。如果是嬰兒出現便血,應該以治療母親為主。至於其他情況,應該根據臨床情況來調整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