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七 (1)
卷七 (1)
1. 痢
錢仲陽云。瀉利黃赤黑。皆熱也。瀉利清白。米穀不化。皆冷也。東垣云。白者濕熱傷於氣分。赤者濕熱傷於血分。赤白相雜。氣血相亂也。羅謙甫云。小兒下利色白。大都受寒。下利膿血。大都受熱與食積。薛云。手足指熱。飲冷者為實熱。香連丸。手足指冷。飲熱者為虛寒。
理苓湯。若兼體重肢痛。濕熱傷脾也。升陽益胃湯。小便不利。陰陽不分也。五苓散。若濕熱退而久痢不愈者。脾氣下陷也。補中益氣湯倍升、柴。瀉利兼嘔。或腹中作痛者。脾胃虛寒也。異功散加炮薑、木香。或變而為瘧者。六君子加升、柴。若積滯已去。利仍不止者。脾氣虛也。
四君子加肉果。有寒。加吳茱萸、炮姜。有熱。加炒黑宣連。丸服尤妙。
白話文:
錢仲陽說,拉肚子排出黃色、紅色或黑色的糞便,都是因為體內有熱。拉肚子排出清澈或白色,且食物沒消化的糞便,都是因為體內有寒。李東垣說,拉出白色的糞便,是濕熱侵犯到身體的氣分;拉出紅色的糞便,是濕熱侵犯到身體的血分;拉出紅白相間的糞便,是氣和血都混亂了。羅謙甫說,小孩子拉出白色的糞便,大多是受寒;拉出膿血便,大多是受熱或有食物積滯。薛氏說,手腳指頭發熱,又喜歡喝冷的,是體內有實熱,可以用香連丸治療;手腳指頭發冷,又喜歡喝熱的,是體內虛寒,可以用理苓湯治療。如果同時覺得身體沉重、四肢疼痛,是濕熱損傷了脾臟,可以用升陽益胃湯。小便不順暢,是身體陰陽之氣不調和,可以用五苓散。如果濕熱消退,但長期的拉肚子還是沒好,是脾氣下陷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重升麻和柴胡的用量。拉肚子還兼有嘔吐,或肚子痛,是脾胃虛寒,可以用異功散,並加入炮薑和木香。如果病情轉變成瘧疾,可以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升麻和柴胡。如果體內積滯已經清除,但拉肚子仍然不止,是脾氣虛弱,可以用四君子湯,並加入肉豆蔻。如果是有寒,就加入吳茱萸和炮薑;如果是有熱,就加入炒過的黃連。把這些藥材做成藥丸服用,效果特別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