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1)
卷十一 (1)
1. 喘
喘急之證,有因暴驚觸心者,有因風寒之邪壅盛者,有因膏粱積熱熏蒸清道者,有因過服消導脾胃氣虛者。然喘與氣急,有輕重之別:喘則欲言不能,隘於胸臆;氣急則但息短,心神迷悶耳。治法:因驚者,抱龍丸;風寒傷肺氣者,小青龍湯,或三拗湯加減;熱傷肺氣者,當涼肺定喘。
痰聲如鋸者,小劑金匱麥門冬湯加牙硝;脾肺氣虛者,面色青白,四肢不溫,大便不實,五味異功散。薛云:「前證因脾肺氣虛,腠理不密,外邪所乘,真氣虛而邪氣實者為多。若已發之際,散邪為主;未發之先,補脾為主。設概攻其邪,則損真氣;徑補其肺,則壅其邪。惟在臨證之活法耳。」
凡喘嗽小便不利,則必生脹;脹則必生喘,當分先後標本治之。
白話文:
喘急的症狀,有因為突然受到驚嚇,影響到心臟的;有因為風寒邪氣壅塞造成的;有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,積熱往上熏蒸,阻塞清竅的;也有因為過度服用消食導滯的藥物,導致脾胃氣虛的。然而,喘和氣急,在程度上有所不同。喘的症狀比較嚴重,想說話卻說不出來,胸口感覺堵塞難受;氣急則只是呼吸短促、心神迷悶而已。
治療方法:因為驚嚇引起的,可以使用抱龍丸;風寒侵犯肺氣的,可以使用小青龍湯,或是三拗湯加減;熱邪損傷肺氣的,應該要清涼肺氣、平定喘息。
如果痰的聲音像鋸子拉木頭一樣,可以用小劑量的金匱麥門冬湯加上牙硝。如果是脾肺氣虛,臉色會呈現青白色,四肢不溫暖,大便不成形,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。薛氏說,上述這些症狀,大多是因為脾肺氣虛,導致皮膚腠理不夠緊密,外邪容易侵入,屬於真氣虛弱而邪氣旺盛的狀況。如果已經發病,應該以驅散邪氣為主;在還沒發病之前,則應該以補養脾胃為主。如果一概都只攻邪氣,會損傷真氣;如果直接補肺氣,則可能會壅塞邪氣。所以,一切都要依據臨床情況靈活運用。
凡是喘咳且小便不順暢的,就一定會產生腹脹;腹脹則一定會導致喘息。應該要分辨清楚是先有喘還是先有脹,區分標本緩急,再加以治療。
2. 土瀉
小兒脾胃俱傷,則嘔泄並作。傷辛熱停滯,則嘔吐出酸穢,或黃色乳,或腹痛下利者,瀉黃散、保和丸選用。胃虛食不化而發熱者,六君子加黃連、吳茱萸、木香。若停滯已去,泄瀉不已,理中湯去參加茯苓、木香。胃氣不能化食,益黃散。若傷生冷腹痛,瀉利青白,六君子加砂仁、木香、炮姜。
若傷魚肉等物,六君子加山楂、砂仁。若瀉紅黃赤黑,腸胃俱熱也,養胃湯加木香、黃連。若夏秋傷熱,吐瀉色黃者,玉露散。若夏秋霍亂吐瀉,手足心熱,口乾唇燥,喜飲冷水者,五苓散。凡霍亂吐瀉,手足逆冷,喜飲熱湯者,理中湯。
若瀉利青白,乳食不化,額上微汗,脈沉遲而或噦逆者,由胃氣虛甚;過服克伐,使清氣不升濁氣不降;以致氣不宣通而作也。
若瀉而噯臭吞酸,胸腹滿痛,按之益甚者,雖作瀉而所傷之物未消也,保和丸消導之。腹痛按之不哭者,乳食已消也,異功散加木香。
驚瀉者:肝主驚,木盛必傳克於脾;脾土既衰,則乳食不化,水道不調,故泄瀉色青,或兼發搐也。亦有因乳母脾虛受驚,及怒動肝火,致兒吐瀉色青。異功、六君加柴胡、鉤藤鉤、蠍梢之屬,實脾以寧肝膽之氣;慎勿用峻攻之藥,脾氣益虛,肝邪彌甚,甚至抽搐反張也。
若母食厚味而乳熱者,清胃散。若母飲燒酒而乳熱,或子母身赤,或昏憒吐瀉,丹方用錫掇盛滾水,蓋良久,取蓋上蒸氣水服之即解,同氣相求之義也。
吐痰涎及綠水者,胃虛受冷也,吳茱萸湯。
小兒衣甚薄,則腹中乳食不消;不消則大便酸臭,此欲為癖之漸也。便將紫丸微消之,乳哺自當如常。若兒不受食哺,而但欲乳者,此是有癖,當下之;不下必致寒熱吐利,失下之故也。
凡小兒屎黃而臭甚,此腹中有伏熱,龍膽湯微下之。若白而酸臭者,此宿食不消也,當與紫丸。微者少與藥令內消;甚者稍增藥令小下。節乳哺數日,令胃氣平和。若不節乳哺,則病易復;復下之則令腹脹滿,必發癇。此為食癇:輕則下之,重則難療。
大凡吐乳瀉青色,手足乍冷乍熱者,屬驚,法當平肝補脾。若吐瀉青白色而不甚臭,手足指冷,或昏睡露睛者,屬虛,法當溫補脾土。若吐瀉黃赤色而臭穢異常,或喜冷飲而睡不露睛,手足指熱者,屬實,法當消導清理脾胃。此驗虛實補瀉法也。
白話文:
小孩脾胃都受損時,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如果因為吃了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消化不良,就會吐出酸臭的東西,或是黃色的乳汁,或是有腹痛拉肚子的情況,這時可以選用瀉黃散或保和丸。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,食物消化不了而發熱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黃連、吳茱萸、木香。如果消化不良的情況已經改善,但腹瀉仍然不止,可以用理中湯,去掉人參,加上茯苓、木香。如果是胃氣虛弱,無法消化食物,可以用益黃散。如果是因為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腹痛,拉出青白色的稀便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、木香、炮姜。
如果是因為吃了魚肉等食物導致消化不良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山楂、砂仁。如果拉出紅黃赤黑色的便便,表示腸胃有熱,可以用養胃湯加上木香、黃連。如果是在夏天或秋天因為受熱而導致嘔吐、腹瀉,而且拉出來的是黃色,可以用玉露散。如果夏天或秋天得了霍亂,出現嘔吐、腹瀉,手腳心發熱,口乾舌燥,喜歡喝冷水,可以用五苓散。一般霍亂的症狀,如果是嘔吐、腹瀉,手腳冰冷,喜歡喝熱湯,可以用理中湯。如果拉出青白色的稀便,而且乳汁或食物都消化不了,額頭微微出汗,
脈搏沉緩或者有噯氣、想吐的感覺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又吃了太多攻伐的藥物,導致清氣無法上升,濁氣無法下降,氣機不暢所造成的。如果腹瀉時還會打嗝、有臭味、吞酸水,胸腹脹滿疼痛,按壓時更加不舒服,雖然有腹瀉,但其實是積滯的食物還沒消化完,可以用保和丸來消食導滯。如果腹痛但是按壓時不哭鬧,表示乳汁或食物已經消化了。可以用異功散加上木香。如果是因為驚嚇而導致腹瀉,這是因為肝主驚,肝氣過旺會影響到脾胃,脾土衰弱後,乳汁或食物就消化不了,
體內的水液代謝也失調,所以會拉出青色的稀便,有時還會伴隨抽搐。也有一種情況是,因為母親脾胃虛弱受到驚嚇,或是因為發怒導致肝火旺盛,也會讓孩子吐瀉出青色的東西。可以用異功散或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、鉤藤、蠍梢之類的藥材,來健脾寧肝。千萬不要使用太過猛烈的藥物,否則只會讓脾氣更虛,肝邪更盛,甚至會導致抽搐、身體向後彎曲。如果母親吃了太過油膩的食物,導致乳汁有熱,可以用清胃散。如果母親喝了酒導致乳汁有熱,或是孩子和母親身上都發紅,
或是出現昏迷、嘔吐、腹瀉的情況,有一個方法是用錫做的容器裝滾水,蓋好一段時間,然後取蓋子上蒸餾的水給孩子喝,就能緩解症狀,這是因為同氣相求的原理。如果是吐出痰涎或是綠色的水,表示脾胃虛弱受寒,可以用吳茱萸湯。如果小孩子穿得太薄,腹中的乳汁或食物就容易消化不了,消化不了就會導致大便酸臭,這就快要形成積滯了。可以用紫丸稍微消導一下,哺乳方面要恢復正常。如果小孩子不肯吃東西,只想喝奶,表示體內有積滯,應該要用藥物來疏通。
如果沒有及時疏通,就會導致發冷發熱、嘔吐腹瀉。這是因為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的。小孩子大便如果是黃色而且很臭,表示腹內有伏熱,可以用龍膽湯稍微疏通一下。如果是白色且酸臭,表示有食物積滯,可以用紫丸。情況輕微的可以少量用藥讓它自行消化,情況嚴重的可以稍加藥量讓它排泄出來,同時要減少哺乳的次數,讓脾胃恢復正常。如果沒有減少哺乳,病很容易復發,如果復發又用藥排泄,就會導致肚子脹滿,甚至引發癲癇,這就屬於食積引起的癲癇,情況輕微的還容易治療,嚴重的話就很難治癒了。
一般來說,如果吐出乳汁或拉出青色的便便,而且手腳時冷時熱,就屬於驚嚇所致,應該要平肝補脾。如果吐瀉出青白色,而且沒有很臭,手腳冰冷,或是昏睡、眼睛半睜,就屬於虛弱,應該要溫補脾土。如果吐瀉出黃紅色,而且非常臭,或是喜歡喝冷飲,睡覺時眼睛沒有半睜,手腳發熱,就屬於實證,應該要消食導滯、清理脾胃。這就是判斷虛實、進行補瀉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