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咳嗽
兒因腠理不密。外邪內蘊。或因乳母七情厚味鬱熱。若風邪外傷。鼻流清涕。頭痛身重者。參蘇飲。小兒傷寒發熱。咳嗽頭面熱。千金用麻黃湯加石膏、黃芩、芍藥、生薑。小兒發熱喘咳。喉中水雞聲。千金射干湯。若嗽而吐青綠水者。六君子加柴胡、桔梗。若嗽而吐痰乳者。
但加桔梗。勿用柴胡。嗽而嘔苦水者。膽汁溢上也。二陳湯加黃芩。嗽而喉中作梗。心火刑金也。桔梗湯加山梔。有痰。加半夏、茯苓。風熱。加葳蕤、薄荷。小兒嗽久不止。服發散之藥不應。至夜微熱。急當改用小劑六味地黃以濟其陰。若面目浮腫者。五味異功以益其氣。
其嗽立止。切禁升發及助氣藥。若痰中有血。或嗽則鼻衄。須加紫菀。因風熱痰結。屢嗽痰不得出者。必用葳蕤、白蜜以潤之。百日內嗽者。名乳嗽。甚難調理。桔梗湯。隨證加薄荷、紫蘇、羌活、前胡、蔥白、香豉之類。更須禁其吮乳。但與粥湯乃效。風邪外感者。惺惺散。
痰熱既去。而氣粗痰盛。或流涎者。脾肺氣虛也。異功散加桔梗。口瘡眼熱。五心煩熱。腹滿氣粗。大便堅實者。涼膈散。若因乳母食五辛厚味。致兒為患者。母服清胃散。仍參所見諸證治之。
白話文:
小孩因為皮膚毛孔不緊密,導致外來的邪氣積存在體內。或者因為哺乳的母親情緒不佳、吃太過油膩厚味的食物,導致熱氣鬱積在體內。如果因為風邪侵襲體表,出現流鼻涕、頭痛、身體沉重的症狀,可以使用參蘇飲。小孩感冒發燒,咳嗽且頭面發熱,可以使用千金麻黃湯,再加石膏、黃芩、芍藥、生薑。小孩發燒、喘咳,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,可以使用千金射干湯。如果咳嗽時吐出青綠色的水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再加柴胡、桔梗。如果咳嗽時吐出像奶水的痰,只需要加桔梗,不要用柴胡。如果咳嗽時嘔吐苦水,這是膽汁上逆,可以使用二陳湯,再加黃芩。如果咳嗽時感覺喉嚨有異物感,這是心火過旺而影響肺,可以使用桔梗湯,再加山梔子。如果有痰,可以加半夏、茯苓。如果是風熱,可以加葳蕤、薄荷。
小孩咳嗽很久都停不下來,吃發散的藥也沒有效果,到了晚上稍微發熱,這時就要趕快改用小劑量的六味地黃丸來滋養陰液。如果臉部或身體浮腫,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來補益氣。這樣咳嗽就能立刻停止,切記不要使用升散或補氣的藥物。如果痰中有血,或者咳嗽時會流鼻血,需要加入紫菀。如果是風熱導致痰結,咳嗽很久都咳不出來,一定要使用葳蕤和白蜜來潤燥。出生一百天內的小孩咳嗽,叫做「乳嗽」,很難調理。可以使用桔梗湯,根據症狀加入薄荷、紫蘇、羌活、前胡、蔥白、香豉之類的藥材。更要禁止小孩吸吮母乳,只能餵食粥湯才能見效。如果是風邪外感,可以使用惺惺散。
痰熱清除後,如果出現呼吸粗重、痰多或流口水,這是脾肺氣虛,可以使用異功散,再加桔梗。如果出現口瘡、眼睛發熱、手心腳心煩熱、肚子脹滿、呼吸粗重、大便乾硬,可以使用涼膈散。如果是因為哺乳的母親吃了辛辣油膩的食物,導致小孩生病,母親要服用清胃散,同時也要根據小孩的症狀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