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0)

1. 傷寒夾驚夾食

錢仲陽云:「小兒正傷寒者,謂感冒寒邪,壯熱頭痛,鼻塞流涕,畏寒拘急是也。

夾驚者,因驚而又感寒邪,或因傷寒,熱極生風,是熱乘於心,心神易動,故發搐也。羌活散解之,不可便用抱龍丸,以有硃砂能鎮固其邪也。

夾食者,或先傷風寒後復停滯飲食,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風寒,以致發熱氣粗,噯氣壯熱,頭疼腹脹作痛,大便酸臭。先用解散,次與消導。不解者,大柴胡湯。

周歲以前,傷寒熱輕者,惺惺散。周歲以後,須解表微汗。若五六日不除,邪入經絡,傳變多端,不可枚舉。大略參以六經例治之。」

白話文:

錢仲陽說,小孩子得了真正的傷寒,指的是因為感受寒邪引起的感冒,會出現高燒、頭痛、鼻塞流鼻涕、怕冷、身體僵硬等症狀。所謂的「夾驚」,是因為受到驚嚇後又感染寒邪,或者是因為傷寒導致發燒過高而生風,這是因為熱邪侵犯心臟,心神容易躁動,所以會引起抽搐。這種情況要用羌活散來解表,不可以馬上使用抱龍丸,因為抱龍丸裡面的硃砂會把邪氣鎮固住。所謂的「夾食」,可能是先受風寒後又飲食停滯,或者先飲食停滯後又受風寒。

這樣會導致發熱、呼吸粗重、打嗝、高燒、頭痛、肚子脹痛、大便酸臭。應該先用解表的藥,然後再用消食導滯的藥。如果沒有效果,就用大柴胡湯。一歲以下的嬰兒,如果傷寒發熱比較輕微,可以用惺惺散。一歲以上的孩子,需要解表發一點點汗。如果五六天都沒有好,邪氣就會侵入經絡,產生很多種變化,無法一一列舉。大概可以參考六經辯證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