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3)

1. 胎毒

小兒初生,其身如有湯潑火傷者,皆母過食膏粱所致。母服清胃散、逍遙散,清其氣血,兒亦常飲數滴。

有身無皮膚而焮赤發熱者,皆由產母胃中火盛也,用熟石膏末,加珍珠粉撲之。亦有因父遺毒所致,當從黴瘡毒治。夏月以兒臥蕉葉上尤良。

有身無皮膚而不焮赤者,皆由產母脾肺不足也,以參、耆末加珍珠粉撲之。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故知病脾肺也。子母俱服保元湯。

如腦額生瘡者,火土相合,濕熱攻擊髓海也,難治。

腳上有瘡者,陰虛火盛也,不滿五歲而死。

如未滿月而撮口握拳腰軟者,此肝腎中邪勝正弱也。三日內見者,必不治。如男指向里,女指向外,尚可治,鉤藤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嬰兒剛出生的時候,如果身體出現像被熱水燙傷或火燒傷一樣的狀況,通常都是因為母親懷孕時吃太多肥膩厚味的食物造成的。母親可以服用清胃散、逍遙散來清淨氣血,嬰兒也可以常常喝幾滴,這樣會有幫助。

如果嬰兒全身沒有皮膚、發紅發熱,通常是因為母親懷孕時胃火太旺。可以用熟石膏粉加上珍珠粉撲在患處。也有可能是因為父親遺傳的毒素造成的,這種情況應該按照治療梅毒的方式處理。夏天的時候讓嬰兒睡在蕉葉上特別好。

如果嬰兒全身沒有皮膚、但沒有發紅發熱,通常是因為母親懷孕時脾肺功能不足。可以用人參、黃耆粉末加上珍珠粉撲在患處。脾主肌肉,肺主皮膚毛髮,因此可知是脾肺出了問題。母親和嬰兒都可以服用保元湯。

如果嬰兒頭部額頭長瘡,是火與土結合,濕熱之氣侵襲髓海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如果嬰兒腳上長瘡,是陰虛火旺,通常活不到五歲。

如果嬰兒還沒滿月就出現嘴巴緊閉、握拳、腰軟無力的情況,是肝腎受到邪氣侵襲,正氣虛弱的表現。這種情況如果在出生三天內出現,通常無法治癒。如果男嬰手指朝內彎,女嬰手指朝外彎,還有治癒的希望,可以服用鉤藤散來治療。

2. 噤風撮口臍風

小兒初生,噤風者,胎中受熱,毒流心脾,生下復為風邪所搏,致眼閉口噤,啼聲不出,舌上如粟,口吐白沫,七日內見者,百無一生。

撮口者,因胎熱兼風,自臍而入心脾,致面目黃赤,氣息喘急,聲不出,舌強唇青,口撮腹脹,急於囟門灸七壯。灸之不哭,吊腸吐沫者,不救。

臍風者,因斷臍之後,為水濕風邪入於心脾,致腹脹臍腫,四肢厥直,啼不吮乳,甚則撮口發搐,七日內患者最危。宜用麝香、蠍尾、銅綠、輕粉、辰砂為散,薑湯調服。

若臍邊青黑,握拳口噤,是為內搐,不治。若齒齦有泡如粟,挑破即開,不必用藥。

白話文:

新生兒如果出現噤風的症狀,是因為在胎中受到熱毒影響,毒素流竄到心脾,出生後又受到風邪侵襲,導致眼睛緊閉、嘴巴無法張開、哭不出聲音、舌頭上像長了小米粒、口吐白沫。這種情況如果在出生七天內出現,幾乎沒有存活的機會。

而撮口,是因為胎中熱毒加上風邪,從肚臍侵入心脾,導致臉色黃紅、呼吸急促、發不出聲音、舌頭僵硬、嘴唇發青、嘴巴緊縮、肚子脹氣。要趕緊在囟門處艾灸七壯,如果艾灸時嬰兒沒有哭泣,而且還吊腸吐沫,就沒救了。

臍風,是因為斷臍後,受到水濕風邪侵入心脾,導致肚子脹氣、肚臍腫大、四肢僵硬、哭鬧卻不吸奶。嚴重的話會出現嘴巴緊縮、抽搐,七天內發病的非常危險。應該用麝香、蠍尾、銅綠、輕粉、辰砂等藥材磨成粉,用薑湯調服。如果肚臍邊出現青黑色、握緊拳頭、嘴巴緊閉,是內部的抽搐,無法醫治。如果牙齦上長出像小米粒的水泡,挑破就會好,不需要用藥。

3. 急欲乳

急欲乳,不能食者,此風邪由臍而蘊心脾,致舌乾唇燥,不能吮乳也。因外邪而唇口撮緊者,名臍風,多不可救。若心脾有熱,舌尖痛不能吮乳者,以柳華散敷之。目閉口噤,啼聲不出,吮乳不得而吐沫者,辰砂膏塗乳,令兒吮之。若舌下腫如小舌者,或舌絡牽痛,或齒齦患白星,俱用線針刺出毒血,亦數柳華散。

凡針重舌,以針向外橫挑底尖細脈,不可傷其本絡,輕則言語不清,重則血出而死。

若暴病發熱,作渴飲冷,口舌生瘡,大便秘結,瀉黃散。若病後發熱,口渴飲湯,大便不實,異功散。或口角流涎,或痰氣壅盛,脾不能攝也,六君子湯。

若兒自食甘肥,或母食酒面,致兒口舌生瘡,清胃散。

白話文:

嬰兒非常想喝奶,卻又無法進食,這種情況是因為風邪從肚臍進入,影響到心脾,導致舌頭乾燥、嘴唇乾裂,所以無法吸吮乳汁。如果是因為外邪入侵而造成嘴唇緊縮,稱為「臍風」,通常難以救治。

如果心脾有熱,導致舌尖疼痛無法吸吮乳汁,可以用柳華散塗抹。若是眼睛緊閉、嘴巴緊閉、哭不出聲音、無法吸吮乳汁而且吐出泡沫,可以用辰砂膏塗在乳頭上,讓嬰兒吸吮。

如果舌下腫脹像小舌頭一樣,或是舌繫帶牽拉疼痛,或是牙齦長出白色的小點,都要用針刺破放出毒血,然後再塗抹柳華散。凡是針刺重舌(舌下腫脹),要用針向外橫挑底部的細小脈絡,不可傷到主要脈絡,輕則說話不清,重則會出血而死。

如果突然發病發燒,口渴想喝冷的,口舌生瘡,大便乾結,可以用瀉黃散。如果是病後發燒,口渴想喝熱湯,大便不成形,可以用異功散,或者因為嘴角流口水,或是痰氣壅盛,這是因為脾臟無法攝取,可以用六君子湯。

如果是因為嬰兒自己吃了過於甜膩肥厚的食物,或是母親吃了酒麵等物,導致嬰兒口舌生瘡,可以用清胃散。

4. 弄舌

脾臟虛熱,令舌絡牽緊,時時微露而即收者,名弄舌,屬心脾虧損,溫脾散。

有熱,人參安胃散。

舌舒長而良久不收者,名吐舌,乃心脾積熱,或兼口舌生瘡,作渴飲冷,屬胃經實熱,並用瀉黃散。

若飲水者,脾胃虛而津液少也,兼面黃肌瘦,五心煩熱者,疳瘦也,胡黃連丸。

大病未已而弄舌者,凶。

白話文:

脾臟虛弱產生虛熱,會導致舌頭的脈絡被牽引拉緊,使得舌頭時不時稍微伸出來又馬上縮回去,這種情況稱為「弄舌」,屬於心脾兩虛的虧損現象。可以用溫脾散來治療。如果同時有熱象,則可以用人參安胃散來治療。

如果舌頭伸出來很長,而且很久都收不回去,這種情況稱為「吐舌」,是心脾積熱所造成的。有時會伴隨口舌生瘡、口渴想喝冷飲等症狀,這屬於胃經實熱的表現。這種情況要用瀉黃散來治療。如果同時喜歡喝水,則是因為脾胃虛弱而津液不足。如果同時臉色發黃、肌肉消瘦、手心腳心發熱,則是營養不良引起的疳瘦,可以用胡黃連丸來治療。

如果是大病還沒好,卻出現弄舌的症狀,則表示病情危險。

5. 遊風猴疳

丹瘤之證,俗名遊風,因胎毒客於腠理,搏於氣血,發於皮膚,其赤暈遊走者,乃血隨風熱也。若發於胸脅,遊走四肢者輕;發於頭面四肢,延及胸背脅腹者重。《千金》云:「赤遊風腫,若遍身入心腹者,即能殺人。」伏龍肝為細末,雞子白和敷,勿令乾,或加發灰、豬膏敷之。古人云:從四肢起入腹囊者皆不治。

當令人用力,於各患處遍吮毒血,各聚於一處,急砭出之,內服小劑活命飲。惟百日內禁砭。若肚腹膨脹,二便不通,毒入內也,用大連翹湯,亦有生者。或用雄黃二分,硃砂一分,水飛,生蜜水調勻,隔湯溫熱,常服數匙,得瀉其毒便解。在小腹脅上陰囊等處,忽紅腫如霞,流行不定,不止一處者,用白殼胡桃七個連殼捶碎,大川連一錢五分,生甘草節去皮二錢,水煎燉熱,陸續勤服。鄉村不便醫藥者,以生萊菔搗汁塗之,亦可灌服數匙,更以萊菔滓絹包烘暖,裛紅腫處。

猴疳者,狀如圓癬,色紅,從臀而起,漸及遍身,四圍皮脫,中露赤肉,臀疳若猴之狀,乃胎中毒邪,蓄於腎臟而發,不急治必死。用大川連、生甘草各六分,乳香、沒藥並炙,雄黃水飛各四分,青黛研淨,硃砂水飛各分半,西牛黃一分,各為細末和勻,每服分半,蜜調,燈心湯下,日三夜二服。外用淨青黛二錢,黃柏末微炒閉口,連翹炒黑,人中白火煅醋淬,各一錢,土貝母去心炒褐色五錢,為末和勻,臨用入西牛黃、冰片各半錢,麻油調敷神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,俗稱「遊風」,是因為胎毒積存在皮膚紋理,與氣血相搏,然後在皮膚上顯現出來。如果出現紅暈,且會遊走不定,是因為血隨風熱而運行的緣故。如果病發在胸部、脅肋,並遊走於四肢,情況較輕微;但若從頭面、四肢開始,蔓延到胸背、脅肋、腹部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《千金方》說,紅色的遊風腫脹,如果擴散到全身,甚至侵入心腹,就會致命。可以將伏龍肝磨成細末,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,不要讓它乾燥。也可以加入頭髮灰、豬油一起敷用。古人說:

如果病從四肢開始蔓延進入腹部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癒。應該讓人用力吸吮患處的毒血,將毒血集中在一處,然後迅速用砭石刺破放出毒血。內服少量活命飲。但要注意,一百天內不要用砭石放血。如果肚子脹大,大小便不通,表示毒邪已經入侵到體內,可以用大連翹湯來治療,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或者可以用雄黃二分、硃砂一分,將其用水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水調勻,隔水加熱,溫服數匙,如果能將毒邪排出,病情就會緩解。在小腹、脅肋、陰囊等部位,

突然出現紅腫,像彩霞一樣,而且遊走不定,不止一處,可以用帶殼的白胡桃七個搗碎,加上大黃連一錢五分,去皮的生甘草節二錢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,要持續頻繁地服用。鄉村不方便取得藥物的情況下,可以用生蘿蔔搗汁塗抹患處,也可以口服數匙。再用蘿蔔渣用絹布包好烘熱,敷在紅腫的部位。猴疳,形狀像圓癬,顏色發紅,從臀部開始,逐漸蔓延到全身,周圍的皮膚會脫落,露出紅色的肉。臀部的猴疳樣子像猴子的臀部,這是因為胎毒邪氣積存在腎臟而發作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可以用大黃連、生甘草各六分,乳香、沒藥都烤過,雄黃水飛各四分,青黛研磨乾淨,硃砂水飛各二分半,西牛黃一分,將這些藥材都磨成細末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半份,用蜂蜜調服,用燈心湯送服。一天服三次,晚上服兩次。外用淨青黛二錢、黃柏末稍微炒過封閉容器保存,連翹炒黑,

人中白用火燒過後用醋淬過,各一錢,土貝母去心炒成褐色五錢,將這些磨成末混合均勻。使用時加入西牛黃、冰片各半錢,用麻油調勻後敷在患處,效果極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