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2)
卷十一 (2)
1. 胎證
小兒胎證。謂胎熱。胎寒。胎黃。胎肥。胎弱。是也。胎熱者。生下有血色。旬日之間。目閉面赤。眼胞腫。啼叫驚煩。壯熱溺黃。大便色黃。急欲食乳。此在胎中受熱。及膏粱內蘊。宜用清胃散之類。胎寒者。初生面色㿠白。啼聲低小。或手足攣屈。或口噤不開。此母氣虛寒。
或在胎時。母過食生冷。或感寒氣。宜用五味異功散之類。胎黃者體目俱黃。小便秘澀。不乳啼叫。或腹膨泄瀉。此在胎時。母過食炙爆辛辣。致生濕熱。宜用瀉黃散之類。胎肥者。肌肉稟厚。目睛粉紅。彌月後漸瘦。五心煩熱。大便不利。口吻流涎。此受母之胃熱所致也。
乳母服大連翹湯。兒亦飲少許以疏利之。胎弱者面無精光。肌體瘦薄。身無血色。大便白水。時時哽氣及噦。因父氣不足者。六味地黃丸。因母氣不足者。八珍湯。母子並服。近世初生小兒。概與化毒丹。及黃連、犀角、貝母、甘草、硃砂之屬。殊不知此惟身面皆赤。胎稟多熱毒者為宜。
若身面皆白。胎稟虛寒。本來少毒者服之。反伐其始生之氣。多致夭枉。當用連皮胡桃肉三枚研極爛。橄欖核三枚燒存性。明雄黃研細水飛淨三分。甘草煎濃汁。和生白蜜數匙。研勻攪去滓。時時溫服引出腎臟之毒。嘗見服此者。多不出痘。即出亦稀。而無苦寒傷胃之患。可不辨虛實寒熱。
而漫投化毒之劑乎。
白話文:
嬰兒剛出生時的各種狀況,像是胎熱、胎寒、胎黃、胎肥、胎弱等等。
胎熱指的是,嬰兒出生時臉色紅潤,幾天之內眼睛閉合、臉頰赤紅、眼皮腫脹,哭鬧煩躁不安,身體發熱、小便黃色、大便也黃,急著想喝奶。這是因為在母親體內時就受到熱氣影響,或是母親吃太多油膩食物所導致。應該使用清胃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
胎寒指的是,嬰兒剛出生時臉色蒼白,哭聲微弱,或是手腳蜷曲、嘴巴緊閉無法張開。這是因為母親的氣血虛弱,或是懷孕時母親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,或受到寒氣影響。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
胎黃指的是,嬰兒全身和眼睛都呈現黃色,小便困難、排泄不暢,不願意喝奶並且哭鬧,或是肚子脹大、拉肚子。這是因為懷孕時母親吃了太多燒烤或辛辣的食物,導致身體產生濕熱。應該使用瀉黃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
胎肥指的是,嬰兒肌肉厚實,眼珠呈現粉紅色,滿月後逐漸消瘦,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煩躁發熱,大便不順暢,口水直流。這是因為受到母親的胃熱影響所導致。可以讓哺乳的母親服用大連翹湯,嬰兒也喝少許來疏通身體。
胎弱指的是,嬰兒臉色沒有光澤,身體瘦弱,臉色蒼白,大便稀薄如水,時常打嗝或嘔吐。如果原因是父親氣血不足,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;如果原因是母親氣血不足,可以服用八珍湯,父母和孩子一起服用。
現在許多新生兒,都會被餵食化毒丹,或是黃連、犀角、貝母、甘草、硃砂之類的藥物。殊不知這些藥物只適合身體和臉色都紅潤,體內熱毒較多的嬰兒。如果嬰兒臉色蒼白、體質虛寒,本來就沒什麼毒素,反而會損耗他們剛出生的氣血,導致夭折。
應該使用連皮的胡桃肉三枚,搗爛成泥,加上燒過的橄欖核三枚,磨成粉末,再加入明雄黃研磨細緻,最後用甘草濃汁和幾匙生白蜂蜜調和,過濾掉雜質,時常溫服,引出腎臟的毒素。曾經看過服用這個藥方的嬰兒,大多不會長痘痘,即使長了痘痘也很稀少,而且沒有苦寒傷胃的副作用。怎麼可以不辨別嬰兒體質的虛實寒熱,就隨便使用化毒的藥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