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12)
卷十一 (12)
1. 產後
產後下血不盡。腹內堅痛不可忍者。甘草、乾薑、當歸、芍藥、桂心、桃仁、山楂煎服。產後少腹作痛。俗名兒枕塊。古法用失笑散及四物加莪朮、山楂。產後崩中去血。赤白相兼。或如豆汁。千金伏龍肝湯。能溫脾胃。涼肝血。其效如神。若惡露既去而仍痛。四神散調補之。
小腹痛當視去血多少。如敗血凝滯。有塊而痛者。醋煎散。無塊者。四烏湯。須看人虛實酌用。產後臍腹作痛。冷氣乘虛也。內補當歸建中湯。產後腰痛者。因產勞傷腎所致。十全大補湯加附子。產後惡露漸少。忽然不來。腰中重痛。下注兩股。痛如錐刺入骨。此由敗血流滯經絡。
不即通之。必發癰疽。局方調經散加鯪鯉甲。水煎日三服。以痛止為度。琥珀地黃丸亦宜。下瘀血湯、代抵當丸。皆可取用。切勿誤用五積散等辛溫之藥。丹溪云。局方五積散。治產後瘀血作痛。以蒼朮為君。麻黃為臣。厚朴、枳殼為使。雖有歸、芍之補血。僅及蒼朮三分之一。
不思產後之婦。有何寒邪。血氣未充。似難發汗。不過借藥性溫和。可以推陳致新。豈可用麻黃之悍。蒼朮、厚朴之燥乎虛。而又虛。禍不旋踵矣。
泄瀉,產後泄瀉。其因有五。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。產後尤甚。一者因臨產過傷飲食。產後滑脫。一者因新產驟食肥腥。不能克運。一者因新產煩渴恣飲。水穀混亂。一者因新產失護。臍腹臟腑受冷。其致瀉之由雖異。一皆中氣虛寒。傳化失職之患。並宜理中湯為主。食。加枳實、山楂。
水。加桂心、茯苓。虛。加桂、附倍參。寒。加桂、附倍姜。久瀉腎虛。加桂心、熟附。瘀結不行。加炮楂、歸身。若見完穀不化。色白如糜。此脾胃大虛。元氣虛脫之候。十有九死。惟猛進溫補之劑。庶可挽回。即有煩躁發熱面赤。脈來數大。皆虛火上炎之故。當並進桂、附、人參、甘、薑、苓、術之類。
伏龍肝煮湯代水煎服。仍得收功。若小便混濁如泔。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腸垢者。乃元氣下陷之故。並宜補中益氣加桂、苓、炮姜升舉之。或臭水不止。加蘄艾、香附、吳茱萸。若兼瘀結不通。腹脹喘急。神丹不能復圖也。
浮腫,腫脹腹大筋青。小便不利。必食生冷傷滯瘀血也。若用利水藥。病必轉劇。理中湯加木香、肉桂、蓬朮。身腫或腹大如鼓。四七湯加木香。嗽者。忌木香用炮姜灰。面腫下不腫。屬風。宜發散。紫蘇飲加防風。下腫上不腫。屬濕。宜利小便。紫蘇飲加木通。四肢與頭面腫甚。
氣食也。紫蘇飲加消導藥。有血。兼破血藥。停血不散。腹腫喘滿。夜甚於晝。四烏湯加蓬朮。若足忽腫者。乃濕熱注病。恐成腳氣。當歸拈痛湯。若紅腫而痛。恐生腫毒。則以膚熱與不熱為辨。產後敗血乘虛停積。循經流入腿脅。留滯日深。故令面目四肢浮腫。宜調血為主。
白話文:
產後
產後如果惡露沒有排乾淨,腹部又堅硬疼痛到難以忍受,可以用甘草、乾薑、當歸、芍藥、桂心、桃仁、山楂一起煎煮服用。產後如果小腹疼痛,俗稱「兒枕塊」,以前的方法是用失笑散,或是用四物湯再加莪朮、山楂。產後如果發生崩漏,出血量大,呈現紅色、白色相雜,或像豆汁一樣,可以用千金伏龍肝湯,這個藥方能溫暖脾胃,涼血止血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惡露已經排乾淨但仍然疼痛,可以用四神散來調養身體。
小腹疼痛時,要觀察出血量多寡。如果是有瘀血凝滯,有硬塊且疼痛,可以用醋煎散;如果沒有硬塊,可以用四烏湯。必須根據個人體質虛實情況來斟酌使用。產後肚臍和腹部疼痛,是因為寒氣趁虛而入,可以用當歸建中湯來溫補。產後腰痛,是因為生產時勞累損傷腎臟所致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再加附子。產後惡露逐漸減少,卻突然不來,腰部感覺沉重疼痛,而且向下延伸到大腿,疼痛像錐子刺入骨頭一樣,這是因為瘀血滯留在經絡中,如果不馬上疏通,很可能會發展成癰疽。可以用局方調經散再加穿山甲,用水煎煮,每天服用三次,直到疼痛停止為止。琥珀地黃丸也適合使用。下瘀血湯、代抵當丸也都可以考慮使用,千萬不要誤用五積散等辛溫發散的藥物。朱丹溪說,局方五積散雖然能治療產後瘀血作痛,但以蒼朮為主要藥材,麻黃為輔助,厚朴、枳殼為使藥,雖然有當歸、芍藥補血,但補血效果也僅有蒼朮的三分之一。
他認為,產後的婦女,並非有寒邪入侵,而是血氣不足,不適合用發汗的藥物,應該藉由藥性溫和的藥物,來推動新陳代謝。怎麼可以用麻黃這樣強烈的藥物,又用蒼朮、厚朴這些燥熱的藥物?虛弱又加上更虛弱,很快就會發生禍害。
泄瀉
產後腹瀉的原因有五種:第一種是懷孕前就腹瀉,產後更加嚴重;第二種是臨產時吃太多東西,產後消化不良;第三種是產後突然吃太多油膩食物,無法消化;第四種是產後口渴喝太多水,導致水穀不分;第五種是產後沒有好好保護身體,導致肚臍腹部、內臟受寒。雖然導致腹瀉的原因不同,但都是因為中氣虛寒,運化功能失常的問題。可以使用理中湯為主方,如果因為食物引起,可以加枳實、山楂;如果因為水引起,可以加桂心、茯苓;如果虛弱,可以加桂枝、附子,並加倍人參用量;如果寒冷,可以加桂枝、附子,並加倍生薑用量。如果腹瀉很久導致腎虛,可以加桂心、熟附子。如果瘀血阻滯,可以加炮製的山楂、當歸。如果看到大便中未消化的食物,顏色白如米粥,這是脾胃極度虛弱,元氣快要衰竭的表現,非常危險,只有立刻大量服用溫補的藥物,或許還可以挽回。即使有煩躁發熱、臉色發紅、脈象快速等情況,都是虛火上炎的緣故,要同時使用桂枝、附子、人參、甘草、生薑、茯苓、白朮等藥物。
可以用伏龍肝煮湯代替水煎藥服用,或許還能有效果。如果小便混濁像米湯一樣,或是大便中有白色泡沫像腸垢,是元氣下陷的緣故,要用補中益氣湯再加桂枝、茯苓、炮薑來升舉陽氣。如果惡臭水樣大便不停,要加蘄艾、香附、吳茱萸。如果同時有瘀血阻滯不通,腹脹氣喘,神仙也難救治了。
浮腫
如果腫脹腹部大,青筋暴露,小便不利,一定是吃了生冷食物,導致氣血停滯。如果用利水藥物,病情一定會更加嚴重。可以用理中湯加木香、肉桂、蓬朮。如果全身浮腫或腹部大如鼓,可以用四七湯加木香。如果咳嗽,則不要用木香,改用炮薑灰。如果是臉部腫脹,下肢不腫,屬於風邪,可以用紫蘇飲加防風來發散。如果是下肢腫脹,臉部不腫,屬於濕邪,可以用紫蘇飲加木通來利水。如果四肢和頭面都腫得很厲害,是氣血積滯的緣故,可以用紫蘇飲加消食導滯的藥物,如果有瘀血,要同時使用破血藥。如果瘀血停滯不散,導致腹部腫脹氣喘,而且晚上比白天更嚴重,可以用四烏湯加蓬朮。如果腳突然腫起來,是因為濕熱往下注,很可能會形成腳氣,可以用當歸拈痛湯。如果紅腫而且疼痛,很可能要長腫毒,要根據皮膚發熱與否來判斷。產後因為敗血趁虛停留在體內,沿著經絡流到腿部和脅肋,久而久之,就造成臉部、四肢浮腫。要以調血為主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