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五 (10)
卷五 (10)
1. 脅痛
(季脅痛,腋下腫痛)
經云。肝病者。兩脅下痛引小腹。令人善怒。肝病內舍胸脅。邪在肝。則兩脅下痛。肝熱病者。脅滿痛。膽動。病心脅痛。不可反側。肝所生病。腋下腫脅痛。肺病傳肝。脅痛出食。
肝舍於胠脅。故脅痛多屬於肝。然經筋所過挾邪而痛者。自有多端。不可執一。且左右者。陰陽之道路。故肝主陰血而屬於左脅。脾主陽氣而隸於右脅。左脅多怒傷或留血作痛。右脅多痰積或氣鬱作痛。其間七情六郁之犯。飲食勞動之傷。皆足以致痰凝氣聚。血蓄成積。雖然。
痰氣亦有流於左脅者。然必與血相持而痛。血積亦有傷於右脅者。然必因脾氣衰而致。其間虛實治法。可默悟矣。
傷寒少陽脅痛。用小柴胡湯。硬滿。加薄桂。不大便。加枳殼。兼胸脅滿痛。加枳、桔。若不因傷寒而脅痛。身體微熱。枳殼煮散。蓋枳殼為治脅痛專藥。諸方皆用之。寒氣引脅下痛。枳實理中湯。戴復庵云。腹納諸般冷痛。枳實理中湯加減。作無限用。脅痛而氣喘。分氣紫蘇飲、增損流氣飲選用。
有脅痛而吐血者。此熱傷肝也。小柴胡去半夏、黃芩。加丹皮、鱉甲。兩脅腫痛。或腹痛。或小便澀滯者。屬濕熱。龍膽瀉肝湯。脈弦痛在左屬肝火。宜柴胡山梔、當歸、青皮、芍藥。不已。加吳茱萸炒川連。甚則加酒炒龍膽草。如果肝氣實。當歸龍薈丸。因怒傷肝。肝氣鬱甚。
柴胡疏肝散。氣滯作痛。兩手脈沉伏或弦。痛引胸脅。不得俯仰屈伸。二陳加枳殼、香附、木香。左脅痛者。木氣實也。抑青丸。火盛者。佐金丸從治之。有蓄血偏著左脅而痛者。復元活血湯。右脅痛。乃悲傷肺氣所致。推氣散加桔梗。或只用川芎、枳殼二味作湯服之。脅下偏痛發熱。
其脈緊弦。此寒也。以溫藥下之。宜金匱大黃附子湯。兩脅走痛。脈沉弦而滑。乃濕痰流注在脅下。導痰湯加白芥子、枳殼、香附、木香。甚則控涎丹導而下之。食積寒痰。流於脅下。痛若錐刺。手不可近。諸藥不效者。神保丸。食積脅痛發寒熱。痛引心下。噁心惡食。必有一條扛起。
有脈必滑。二陳加香、砂、枳、朮、曲、樸、楂、芽。甚則加吳茱萸制川連。結積痰癖冷痛。煮黃丸。氣弱人脅下痛。脈弦細或緊。多從勞役怒氣得之。六君子加木香、芎、歸、桂心。肥白人氣虛發熱而脅痛。用參、耆、柴胡、黃芩、枳殼、木香之類。甚則加桂。瘦弱人陰虛寒熱。
脅下痛多怒。必有瘀血。宜桃仁、紅花、柴胡、青皮、丹皮、鱉甲之類。甚則加大黃。咳嗽引脅下痛。為水飲停蓄。小青龍湯。脅下硬滿引痛。乾嘔短氣。汗出不惡寒。有時頭痛心下痞者。十棗湯。乾咳引脅下痛。發寒熱。為鬱結所致。逍遙散。若脅下有塊痛。乃過飽勞力所致。
逍遙散加木香、丹皮、青皮。死血作痛。日輕夜重。或午後熱。脈短澀。桃核承氣湯。易肉桂。加穿山甲、鱉甲、青皮。不應。加熟附子一片。如跌撲脅痛。亦宜上方。凡內傷脅痛不止者。生香油一盞。生蜜一杯。和勻服。一二次即止。房勞腎虛之人。胸膈脅肋多隱隱微痛。
乃腎虛不能納氣。氣虛不能生血之故。宜補骨脂、杜仲、牛膝補腎。當歸、熟地和血。及七味丸調理。
季脅痛,經云。冬脈不及。則令人心懸如病飢。䏚中清。脊中痛。少腹滿。小便變。又足少陽之筋。引脅外轉筋。膝不可屈伸。膕筋急。前引髀後引尻。即上乘䏚。季脅痛。按季脅痛。無不因腎虛者。加減八味丸、腎氣丸選用。
腋下腫痛,少陽濕熱留薄。則腋下腫痛。小柴胡加撫芎、枳殼。實人。去參加草龍膽。體肥痰盛。加白芥子。有痰飲搏聚而痛者。加味導痰湯加柴胡為嚮導。
〔診〕脈雙弦者。肝氣有餘。兩脅作痛。弦數有力。為肝盛有餘。弦數無力。為肝虛有火。弦小而細為飲。脈沉為氣。浮弦為風。弦小而弱者。為陽虛。沉細為陰虛。
劉默生治諸葛子立。脅痛連腰脊不能轉側。服六味丸加杜仲、續斷。不效。或者以為不能轉側。必因閃挫。與推氣散轉劇。劉診之曰。脈得弦細乏力。虛寒可知。與生料八味加茴香。四劑而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