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7)
卷十一 (7)
1. 產後
若肌熱大渴引飲。目赤面紅。此血虛發熱。當歸補血湯。不可誤認客邪而用表散藥。下血過多。寒熱而小腹不痛者。此營衛虧損。陰陽不和。屬虛。增損四物湯。若惡露未淨。傷滯胞絡。寒熱而小腹痛者。屬實。輕則四烏湯。重則醋煎散。產後臥不如法。敗血流入經絡骨節間。
寒熱腰股腫熱。痛不可拊。局方調經散。有食消食。頭痛骨疼寒熱者。外感風寒也。參蘇飲、增損柴胡湯、柴胡四物湯選用。或兼瀉及吐者。五積散。胸膈飽悶。前後心痛寒熱者。傷氣與食也。指迷七氣湯。虛人。局方七氣合沉香降氣散。如飽滿寒熱兼腹痛腰疼者。四烏湯。
熱而不寒。胸煩自汗。與大病後虛煩相似。此去血過多。血虛生熱也。逍遙散。若臍下熱。非熟地不能治。如大熱。必用炮姜。日晡轉甚者。非柴胡不能治。不應。必用肉桂。新產蒸乳發熱。不必服藥。
中風,產後類中風證。大多血虛。非真中也。或挾風。或挾痰。或挾氣。證雖不一。治法莫要於行血。芎歸湯加荊芥穗。淋黑豆酒煎服。亦治角弓反張。手足瘛瘲。脈來虛浮者。血暈四肢強直。芎歸湯加童便。或用荊芥穗微焙為末。豆淋酒調下二錢。或童便服之。口噤則抉齒灌之。
齦噤則灌入鼻中即蘇。手足癱瘓。敗血入經絡也。用五積散。又有形盛氣虛。產後痿廢不起者。但當補氣藥中兼行氣為主。朝用香砂六君子。暮用越鞠丸。久服自效。
咳嗽,產後咳嗽。多因腠理不密。外邪所感而致。若因風寒所感。桔梗湯加蔥白、香豉、生薑。或小建中湯。虛。用異功散去朮加山藥、細辛、桂枝。陰虛兼感客邪者。六味丸去萸加桂枝、細辛。陰虛水不制火而嗽。六味丸加麥冬、五味。乾咳內熱不寒。桔梗湯加葳蕤、麥冬、丹皮、蜜煎薑、橘之類。蓋乾咳一證。有小兒食乳易治。無則成勞。
發喘,喘而痰聲大作。此痰犯肺金也。豁其痰。喘自定。風則金匱旋覆花湯加甘草、桔梗。惡露未淨。加炮薑、丹參。有食。加厚朴、陳皮。不嗽而喘。此肺為火迫。乃真喘也。難治。若肺虛熱。生脈散為主藥。肺胃氣虛。異功散加桔梗。兼外邪。加細辛。中氣虛寒。前方加炮薑、肉桂。
陽氣虛脫。更加附子。腎虛不能納氣歸元。都氣丸作湯送靈砂丹。兼氣虛者。與異功散兼進。大抵產後發喘。加以脈之虛大急疾。皆不可治。
瘛瘲,產後陰血去多。陽火熾盛。筋失營養。虛極生風而成此證。若見唇青肉冷。汗出目眩神昏。命在須臾。四君子加芎、歸、丹皮、鉤藤。蓋血生於至陰。至陰者脾土也。若肝經血虛。逍遙散加鉤藤。陽氣虛敗。十全大補加薑、附、鉤藤鉤。經云。脾之榮在唇。心之液為汗。
若心脾二藏虛極。而唇白多汗。急用參、附救之。若無力抽搐。戴眼反折。汗出如珠不流者。皆不可治。
白話文:
產後如果身體發熱,口渴想喝水,眼睛紅,臉色也紅,這是因為血虛發熱,應該用當歸補血湯治療。千萬不要誤以為是外來的邪氣而用發散的藥物。如果產後下血過多,出現忽冷忽熱,但小腹不痛,這是營衛虧損、陰陽不調的虛症,可以用增損四物湯來調理。如果惡露還沒排乾淨,瘀血阻滯胞絡,導致忽冷忽熱而且小腹疼痛,這是實證,輕微的可以用四烏湯,嚴重的則用醋煎散。產後如果臥床姿勢不正確,導致惡露流入經絡、骨節之間,引起忽冷忽熱、腰部和大腿腫脹發熱,疼痛難以觸摸,可以用局方調經散。
如果有消化不良的情況,同時頭痛、骨頭疼痛、忽冷忽熱,這是外感風寒,可以選用參蘇飲、增損柴胡湯、或柴胡四物湯。如果還伴隨腹瀉或嘔吐,則可以用五積散。如果胸口和腹部覺得悶脹,前後心都疼痛,並且忽冷忽熱,這是因為傷了氣和吃了不消化的食物,可以使用指迷七氣湯。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用局方七氣湯合併沉香降氣散。如果覺得腹脹、忽冷忽熱,並且伴隨腹痛和腰痛,可以用四烏湯。
如果發熱但不怕冷,胸口煩躁,容易出汗,就像大病後身體虛弱煩悶一樣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血虛發熱,可以用逍遙散。如果肚臍下方發熱,用熟地黃才能治療。如果發高燒,一定要用炮薑。如果發熱在下午加重,一定要用柴胡,如果沒有效果,必須用肉桂。如果是產後漲奶發熱,不必吃藥。
產後中風,大多是血虛導致的,並非真正的中風,有時會夾雜風、痰或氣。雖然症狀不同,但治療的關鍵都在於活血,可以用芎歸湯加荊芥穗,用黑豆酒煎服,也可以治療角弓反張(身體向後彎曲)和手腳抽搐。如果脈象虛浮,出現血暈、四肢僵硬,可以用芎歸湯加童子小便,或者將荊芥穗稍微烘焙後磨成粉,用豆淋酒調服二錢,或用童子小便服用。如果嘴巴緊閉,可以撬開牙齒灌藥。如果牙齦緊閉,可以將藥灌入鼻孔中,就能甦醒。手腳癱瘓,這是惡露進入經絡引起的,可以用五積散。還有一種情況是體型壯碩但氣虛,產後痿弱不能站立,這時應以補氣藥為主,同時兼顧行氣。早上用香砂六君子湯,晚上用越鞠丸,長期服用就會有效。
產後咳嗽,多半是因為身體不夠緊密,外邪入侵導致。如果是因為風寒感冒引起的,可以用桔梗湯加蔥白、香豉、生薑,或者用小建中湯。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用異功散去除白朮,加入山藥、細辛、桂枝。如果是陰虛又兼感外邪,可以用六味丸去除山茱萸,加入桂枝、細辛。如果因為陰虛導致虛火旺盛而咳嗽,可以用六味丸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如果乾咳,身體發熱但不怕冷,可以用桔梗湯加入葳蕤、麥冬、丹皮,以及蜜煎薑、橘子之類的藥材。乾咳這種情況,如果嬰兒吃母乳比較容易治療,否則容易形成勞損。
產後氣喘,如果喘氣時痰聲很大,這是因為痰阻礙了肺的功能,要化痰,喘氣自然就會平靜。如果是因為風邪,可以用金匱旋覆花湯加甘草、桔梗。如果惡露還沒排乾淨,可以加炮薑、丹參。如果有消化不良,可以加厚朴、陳皮。如果不咳嗽卻喘氣,這是因為肺被火逼迫,是真正的喘,比較難治療。如果是肺虛有熱,主要用生脈散。如果是肺胃氣虛,用異功散加桔梗。如果有外邪入侵,加入細辛。如果是中氣虛寒,可以在原方加入炮薑、肉桂。如果陽氣虛脫,要加入附子。如果是腎虛導致氣不能歸元,用都氣丸配靈砂丹服用。如果兼有氣虛,和異功散一起服用。總體來說,產後出現氣喘,如果脈象虛大急促,通常都無法治癒。
產後抽搐,是因為陰血流失過多,陽火旺盛,導致筋脈失去營養,虛弱到極點而生風邪,形成這種病症。如果出現嘴唇發青、身體冰冷、出汗、眼睛昏花、神智不清,情況非常危急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芎、歸、丹皮、鉤藤。因為血是從陰中產生,陰氣最旺盛的地方就是脾。如果是肝經血虛,可以用逍遙散加鉤藤。如果是陽氣虛敗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加薑、附子、鉤藤。醫書上說,脾的氣色表現在嘴唇,心液是汗。如果心脾兩臟虛弱到了極點,出現嘴唇發白、大量出汗,要趕快用人參、附子來救治。如果沒有力氣抽搐,眼睛上翻,汗如珠子般流出但不擴散,都表示病情嚴重,無法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