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3)

1. 產後

婦人產後虛羸不足。腹中刺痛不止。吸吸少氣。或苦少腹中急。摩痛引腰背。不能食飲。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。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。令人強壯。若大虛。加飴糖六兩。湯成納之。於火上暖令飴消。若去血過多。崩傷內衄不止。加地黃六兩。阿膠二兩。合八味。湯成納阿膠。

產後血去。營衛俱虛。內不充於五臟。肝木妄動。作腹中刺痛。上不充於膻中。遂吸吸少氣。下不濟於腎。故少腹急引。外連腰脊。六腑不和。則不能食。用此以益營衛。伐肝邪。補中和內。按此即黃耆建中之變法。彼用黃耆以助外衛之陽。此用當歸以調內營之血。然助外則用桂枝。調中則宜肉桂。兩不移易之定法也。(千金二字義見中風門方千金三黃湯下。)

諸禁,一禁臥。二禁酒。三禁浴。四禁寒。五禁汗。六禁下。七禁利小便。八禁寒涼藥。九禁起動作勞。蓋初產血氣未定。遽臥則惡血上升。故分娩之後。須高臥仰倚。切不可即臥。三朝始可稍去其壂。尚宜高枕。七日後。如無他病。方可安枕。多有半月後。未能貼席者。酒能助火亂經。

誤用不無動血之虞。至如雞子豬腎。一切滯氣堅紉難化物。及生冷膩滑。皆不可食。即砂仁湯亦能動血。咸在禁例。浴能升動惡露。雖當夏月。亦須禁之。曾有產數日後。因浴瘀血上衝而斃者。亦有因浴動血。誤用寒涼。瘀結不行。血化為水。喘滿腫脹而死者。不可不慎也。

新產驟虛。最忌著寒。寒則血氣凝滯。諸變冗生。每至飲食不化。腹痛作瀉。禍患莫測。欲去其瘀。則正氣並脫。欲止其瀉。則瘀結不行。惟薑、桂、參、術辛溫峻補。庶幾血行瀉止。故冬月一產。即宜重綿兜護其腹。在夏月亦當復巾裹之。機要云。胎產之病。從厥陰。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。

為之三禁。不可汗。不可下。不可利小便。製劑之法。能不犯三禁。則營衛自和。而寒熱止矣。故產後雖有表證。一切風藥。皆不可用。以其性升。不特載血上行。令人發暈。抑且令人亡陽。多致汗脫而死。不特風藥當禁。即佛手散中芎藭皆為散用。恐湯能發汗也。至於下藥。

尤為切禁。非特硝、黃難於輕試。即溲便數難者。只宜調養元氣。若車前、澤瀉之類。咸非所宜。以產後百脈空疏。自里至表。無一不虛。虛則諸寒皆禁。即芍藥亦難輕用。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氣也。地黃皆當慎用。以純陰之味。能令作瀉也。黃芩能凝滯瘀血。令人惡露不行。

為害不淺。然皆產後常禁。設有表裡客邪。又不當拘於上說也。試觀金匱產後例中。陽旦湯之用芩、芍。以其中有桂也。薛按八珍、十全之用熟地、芍藥。以其中有參、術及桂也。豈復拘於此例哉。況乎大承氣、小柴胡、三物黃芩、下瘀血等方。皆產後治例。此聖人臨證如日。

白話文:

婦女產後身體虛弱,氣血不足,導致腹部持續刺痛,呼吸微弱,或是感覺下腹部緊繃,疼痛牽引到腰背,並且吃不下東西。可以用《千金方》的「當歸建中湯」來調補。產後一個月內服用四到五帖效果最好,可以增強體力。如果身體非常虛弱,可以加入六兩的麥芽糖,在湯藥煮好後加入,用火稍微加熱讓麥芽糖融化。如果出血過多,導致崩漏或內部出血不止,則可以加入六兩的熟地黃和二兩的阿膠,總共八味藥。在湯藥煮好後加入阿膠。

產後失血,導致氣血虛弱,五臟功能不足,肝氣容易躁動,引起腹部刺痛。氣血無法上達胸部,所以呼吸微弱。氣血無法下達腎臟,所以下腹部緊繃,並且牽引到腰背。六腑功能失調,所以吃不下東西。用這個方子可以調養氣血,抑制肝氣的躁動,補養中焦,使身體恢復平衡。這個方子是從「黃耆建中湯」變化而來。黃耆建中湯用黃耆來增強體表的陽氣,而這個方子用當歸來調養體內的血氣。增強體表陽氣用桂枝,調養體內則用肉桂,這是固定不變的用法。(《千金方》的含義請參考中風門的「千金三黃湯」說明。)

產後有很多禁忌,第一是禁止平躺,第二是禁止飲酒,第三是禁止洗澡,第四是禁止受寒,第五是禁止出汗,第六是禁止使用瀉藥,第七是禁止利尿,第八是禁止服用寒涼藥,第九是禁止起身活動勞累。剛生產完,氣血尚未穩定,如果馬上平躺,惡露會上衝。所以生產後應該高枕仰臥,不要馬上平躺。三天後才可以稍微減少墊子,但仍然要用高枕頭。七天後,如果沒有其他疾病,才可以正常睡覺。很多人在半個月後都還無法平躺在床上。飲酒會助長火氣,擾亂經脈,如果誤用可能會引起出血的危險。雞蛋、豬腰等難以消化、滯氣的食物,以及生冷油膩的食物,都不可食用。即使是砂仁湯也可能引起出血,所以也在禁忌之列。洗澡會使惡露上湧,即使在夏天也要禁止洗澡。曾經有人在生產幾天後,因為洗澡導致瘀血上衝而死亡,也有人因為洗澡導致出血,誤用寒涼藥,使得瘀血凝結不行,血化為水,導致氣喘、腫脹而死亡,不可不慎。

剛生產完身體非常虛弱,最怕受寒,受寒則會導致氣血凝滯,引起各種疾病,常常導致消化不良、腹痛腹瀉等難以預料的禍患。想要去除瘀血,則會導致正氣耗損,想要止瀉,則會導致瘀血凝結不行。只有用生薑、肉桂、人參、白朮等辛溫峻補的藥物,才能促進血液循環、停止腹瀉。所以冬天生產,要用厚厚的棉布裹住腹部,夏天也要用布包著。醫書上說,胎產的疾病與厥陰肝經有關,不要侵犯胃氣以及上焦、中焦的氣。

所以有三個禁忌:不可發汗、不可使用瀉藥、不可利尿。用藥的原則是不犯這三個禁忌,就可以使氣血調和,寒熱病症自然會停止。所以產後即使有表證,也不要使用任何發散的藥物,因為這些藥物性升,不僅會使血液上行,導致頭暈,還會導致陽氣耗散,甚至會因為汗出過多而死亡。不僅發散的藥物要禁止,即使是「佛手散」中具有發散作用的川芎也不宜使用,恐怕藥湯會導致出汗。至於瀉藥,更是嚴格禁止使用。不僅是芒硝、大黃不能輕易嘗試,即使是小便困難的人,也應該調養元氣。像車前子、澤瀉之類的利尿藥,也都不適合使用。因為產後全身脈絡空虛,從內到外都非常虛弱,虛弱則各種寒邪都會侵入,連芍藥都不可輕易使用,因為芍藥性酸寒,會損傷人體生髮的氣機。熟地黃也要謹慎使用,因為熟地黃是純陰之味,可能會導致腹瀉。黃芩能使瘀血凝滯,導致惡露不下,危害不小。這些都是產後的常見禁忌。如果產後有外感或內生疾病,就不應該拘泥於以上說法。《金匱要略》產後篇中,用「陽旦湯」治療產後疾病,方中也有使用黃芩和芍藥,是因為其中有肉桂的緣故。薛己先生使用「八珍湯」和「十全大補湯」時,使用了熟地黃和芍藥,是因為其中有人參、白朮和肉桂。怎麼可以拘泥於這些禁忌呢?更何況「大承氣湯」、「小柴胡湯」、「三物黃芩湯」、「下瘀血湯」等方劑,都是產後治療常用的方劑。這說明聖人在診治疾病時是能夠靈活應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