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25)

1. 胎前

寒也。痛自上而奔注於下者,寒也。痛而不滿,時喜溫手摩按,飲熱暫緩,欲至圊而可忍須臾者,虛也,寒也。大約初痢脹痛,為熱為實;久利㽲痛,為虛為寒。即初因火注切痛,痢久氣傷,亦必變為虛寒也。故久痢腹痛之脈,無論大小遲數,但以按之漸漸小者,並屬虛寒。

急須溫補,慎勿利氣。惟急痛脈實,久按不衰者,可稍用炮黑薑、連和之。四審後之重與不重。下痢後重,濁氣壅滯也。夫開通壅滯,必以調氣為本。在妊娠尤為切要。調氣則後重自除,而胎息自安矣。但初痢後重,首宜開發其滯;若久痢後重,又當升舉其陽。陽氣升則胃氣運,

胃氣運則周身中外之氣皆調達,而無壅滯之患矣。故治孕婦之後重,無問胎之大小,但脈見有餘,則宜調氣;脈見不足,便與升提。雖血痢亦宜陽藥。一切滋膩血藥,總無干預。以氣有統血之功,則血無妄行之慮也。五審身之熱與不熱。下痢為裡氣受病。若見身熱,表裡俱困。

元神將何所恃而得振祛邪之力哉?惟人迎之脈浮數,可先用和營透表之法,分解其勢,然後徐行清理。若初痢不發熱,數日半月後發熱,脈來漸小,或虛大少力者,此真陰內亡,虛陽發露於外。在平人或可用辛溫峻補,斂之以歸其源。若妊娠則桂、附又難輕用。惟藉參、朮、薑、萸、膠、艾之屬,

非大劑濃煎峻投,難望其轉日回天之績也。或痢久衛虛,起居不慎,而感冒虛風發熱者,但當察其左手三部,必顯浮緩之象。又需理中湯加桂枝,合表裡而治之。以內氣久虛之邪,不得參、術助其中氣,則客邪不得解散也。五審既明,三禁勿犯。又當審察其積之稠與不稠,色之鮮與不鮮,

則元氣之厚薄,病患之寒熱,可曉然無惑矣。如赤白寒熱之辨,昔人擬議紛紜,要非正論。以大略言,氣分之病其色白;血分之病其色赤。氣血紊亂,則赤白兼併。蓋氣屬陽,陽傷則受冷居多。即有火注下迫,皆陽氣鬱遏,本寒標熱之證。不可純歸於熱。但當驗其積之稠黏如糊,

色白如脂,方可暫與清熱治標。若汁沫如水,色晦如塵,急須溫理其氣。即有熱證,皆假象無疑也。血屬陰,陰傷則受熱居多。然多有氣傷陽不統陰之血,又不得不從事於辛溫也。故治血痢,尤當以色之顯晦,驗其虛實寒熱。此義前人未發也。故凡積之瘀晦不鮮,清稀不稠者,

皆系虛寒之候。即前所云陽不統陰之血,急投人參、薑、艾,庶或保全。倘不審而誤餌芩、連,是速其斃也。惟積之稠黏紫赤而光澤者,合用苦燥以堅腸胃之滑脫,又必佐以調氣之藥,則陰邪得以解釋。非若白痢之不可雜以芩、連、芍藥等味,引領滯穢,襲傷陰血也。況有病後瘧後,

或本質虛羸之人,及秋冬天令寒冷時下痢,加以胎孕扼腕,可與平人夏秋之痢同日而語哉?予嘗用厚朴湯去乾薑,治妊娠能食,腹脹後重,積穢稠黏之白痢。甘草乾薑湯,理中湯,治妊娠腹痛少食,積沫清稀之白痢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妊娠腹脹後重,赤白相兼之痢。

白話文:

胎前

這種情況屬於寒證。如果疼痛從上腹部向下奔竄,通常是寒證。如果疼痛卻沒有脹滿感,而且喜歡用溫熱的手去按摩按壓,喝點熱飲後可以稍微緩解,想上廁所但又可以忍耐一下的,這多半是虛證和寒證。一般來說,剛開始拉肚子伴隨脹痛,多半是熱證或實證;拉肚子很久且伴隨虛弱疼痛,則多半是虛證和寒證。即使一開始因為火熱導致疼痛劇烈,但如果拉肚子久了,損傷了正氣,也一定會轉變為虛寒證。所以,拉肚子很久導致腹痛的脈象,無論是大小快慢,只要按下去時感覺脈象漸漸變小,都屬於虛寒證。

這時候必須要溫補,切記不要用行氣的藥。只有當腹痛劇烈、脈象很實,按壓很久也沒有減弱的,才可以稍微用炮製過的黑薑和黃連來調和。還要仔細觀察用藥後病情是否有加重或減輕。拉肚子後有裡急後重的感覺,是因為濁氣壅塞停滯。要疏通這種壅塞,必須以調理氣機為根本,在懷孕期間尤其重要。只要氣機調暢,裡急後重就會自然解除,胎氣也會安穩。但如果是剛開始拉肚子就出現裡急後重,應該先疏通氣機的鬱滯;如果是拉肚子很久才出現裡急後重,則應該升舉陽氣。陽氣上升,胃氣才能正常運轉。

當胃氣運轉正常,全身內外的氣機都能夠調暢,就不會有壅塞停滯的問題了。所以,治療孕婦的裡急後重,無論胎兒大小,只要脈象顯示有餘,就應該調氣;脈象顯示不足,就應該用升提陽氣的方法。即使是血痢也應該使用溫陽的藥物,一切滋膩補血的藥都不要用,因為氣有統攝血液的功能,只要氣足,血就不會妄行。第五,要觀察身體是否有發熱。拉肚子是身體內部的病變,如果還出現發熱,表示表裡都虛弱,正氣將會無力抵抗病邪。

只有當人迎脈浮數時,可以先用調和營氣、透散表邪的方法來緩解,然後再慢慢清理內在的病邪。如果剛開始拉肚子沒有發熱,過了幾天或半個月後才發熱,而且脈象逐漸變小,或者虛大無力,這表示真陰已經耗損,虛陽浮越在外。一般人或許可以用辛溫峻補的方法,收斂陽氣回到本源。但孕婦卻不能輕易使用桂枝、附子等藥,只能用人參、白朮、生薑、山茱萸、阿膠、艾葉之類的藥物,而且必須用大劑量、濃煎的方式來迅速服用,才有可能轉危為安。如果拉肚子很久導致衛氣虛弱,加上起居不慎,感受了虛邪之風導致發熱,只要觀察左手三部的脈象,一定會呈現浮緩的現象。這時還需要用理中湯加桂枝來表裡同治。因為內在正氣久虛,如果沒有人參、白朮來幫助恢復中氣,外來的病邪就無法散去。以上五點都仔細審查明白了,接下來就要避免三個禁忌。還要仔細觀察大便黏稠或稀薄,顏色鮮豔或暗淡,這樣就能清楚了解元氣的盛衰,以及病情的寒熱,不會有疑惑。至於紅痢白痢寒熱的區別,過去人們有很多議論,但其實並不正確。簡單來說,氣分的病變大便多為白色,血分的病變大便多為紅色,氣血紊亂則紅白兼有。氣屬陽,陽氣受損多因受寒,即使有火邪下迫,也多半是陽氣被鬱遏,屬於本寒標熱的證候,不能單純地歸於熱證。但要辨別大便是否黏稠如糊,顏色白如脂肪,這時才可以暫時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標症。如果大便稀如水,顏色暗淡如灰塵,就必須立即用溫補的方法來調理氣機,即使有熱象,也肯定是假象。血屬陰,陰受損多因受熱,但也有很多是因為氣傷導致陽氣無法統攝陰血的情況,又不得不使用辛溫的藥物。所以,治療血痢,尤其要根據大便顏色的鮮明或晦暗,來判斷其虛實寒熱。這個道理前人沒有闡明。所以,凡是大便顏色暗淡不鮮豔,清稀不黏稠的,都屬於虛寒證候,也就是前面所說的陽氣無法統攝陰血。必須立刻用人參、生薑、艾葉等藥物來挽救,或許還能保住性命。如果沒有仔細分辨就誤用黃芩、黃連等寒涼藥物,就會加速死亡。只有大便黏稠、紫紅色且有光澤時,才可以合用苦燥的藥物來固澀腸胃的滑脫,還必須佐以調氣的藥,才能夠解除陰邪。這跟白痢不一樣,白痢不能混用黃芩、黃連、芍藥等藥物,因為這些藥物會引領污穢,傷害陰血。更何況,有些是病後、瘧疾後、或是本身體質虛弱的人,以及秋冬寒冷季節拉肚子,再加上懷孕的狀況,怎麼可以跟一般人在夏秋季節拉肚子相提並論呢?我曾經用厚朴湯去除乾薑,治療孕婦食慾尚可,腹脹、裡急後重,大便黏稠的白痢;用甘草乾薑湯或理中湯,治療孕婦腹痛、食慾不佳,大便稀薄的白痢;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,治療孕婦腹脹、裡急後重,紅白痢兼有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