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 (23)
卷十 (23)
1. 胎前
傷寒,冬時為寒所傷。輕者淅淅惡寒。翕翕發熱。微嗽鼻塞。數日乃止。重者頭疼作痛。先寒後熱。久則傷胎。藥多避忌。不與常婦概治。但服蔥白香豉湯。汗出則愈。千金治妊娠傷寒。用蔥白十莖。生薑二兩。水煎熱服。取汗即安。治妊娠熱病。用蔥白五莖。香豉一升。如前服法取汗。
若胎傷未死。但用蔥一把。水煮食之。汗出即安。若胎已死。須臾自出。不應。加生薑、蘇葉。不可輕用發表藥。若用發表。豈但墮胎。母命難保。惟蔥白香豉湯、香蘇散。可解邪氣。又可安胎。妊娠溫熱時行及傷寒邪氣內犯。熱毒迫胎。並宜千金石膏大青湯急救。庶可保全。
遲則不救。凡胎前疫證。與傷寒陽明府證。內實便秘。須急通大便。方不損胎。若大便自利者。真氣下泄。胎必難保。惟大小便如常。知里無熱。則不傷胎氣。
瘧,妊娠痁瘧。無論胎息月數多少。總以安胎為主。而舉世安胎。無過黃芩、白朮。原夫胎息之安與不安。全在母氣之調與不調。故安胎先安母氣。安有母氣乖戾。胎氣獨安之理。當知黃芩之安胎。惟治熱盛胎動不寧。白朮惟主脾虛不能保胎。設氣虛胎氣下墜。誤用黃芩。氣滯胎不轉運。
誤用白朮。滋害何可勝言。所謂先安母氣者。隨其形體之肥瘦。氣血之偏勝也。若妊娠形盛色蒼。肌肉䐃堅者。必多濕多痰。無論何疾。必顯濕熱本病。脈多滑實有力。絕無虛寒脈弱之候。可峻用豁痰理氣藥治其本質。然後兼客邪見證而為製劑。治宜二陳湯隨經加透表藥。或合小柴胡用之。
蓋柴胡為瘧證之嚮導。故多用之。然有自汗過多。尺中微弱。或熱盛手足清者。始終不用柴胡。而用建中、桂、芍收功者。或見煩渴脈實。大便六七日不通。陽明府實。又宜涼膈去硝黃加鮮首烏調之。須知稟質堅固者。其氣多滯。內外壅遏。但有濕熱。絕無虛寒之患。如元氣本弱。
或病後得之。必需理脾行氣。惟六君子湯為合劑。有痰食結滯。則加枳實、草果。內有寒。則加炮姜。外有風。即加桂枝。胎動上逆不安。則加子芩。胎下墜。則加柴胡倍人參。以人參為舉胎聖藥也。間有不應者。又需補中益氣。大劑人參以升舉之。中有留滯。則枳實理中加柴胡、桂枝。
合表裡而治之。若夫日作間作。日晏日早。晝發夜發。寒多熱多。及審飲食便溺動靜安危之法。則與常瘧無異也。大抵病邪初發。元氣未耗。疏風滌痰。消導飲食。在所必用。然須大劑白朮培護中土。以脾胃為一身之津粱。土厚自能載物也。其最可慮處。尤在三四發至六七發。
其勢最劇。若過半月。雖淹纏不止。邪熱漸衰。可無胎隕之虞矣。或有瘧久氣血虛敗而小產者。此皆失於調治也。若六七發後不止。即當和營健脾。若稟質柔脆者。雖有風邪。不得純用表藥。以風藥性升。能使胎氣上逆。而為嘔逆喘脹。膈塞痞滿之患。雖有實滯。不得過用降泄之味。
白話文:
傷寒
冬天受寒邪侵襲,輕微的會感到怕冷發抖,身體微微發熱,有點咳嗽、鼻塞,幾天就會好。嚴重的會頭痛欲裂,先感到寒冷後發熱,時間久了會傷害到胎兒。用藥有很多禁忌,不能像平常婦女一樣治療。只能服用蔥白香豉湯,出了汗就會好。古代醫書《千金方》治療孕婦傷寒,用蔥白十根、生薑二兩,加水煎煮熱服,出了汗就平安無事。治療孕婦發熱病,用蔥白五根、豆豉一升,煎煮方法同前,出了汗就好。
如果胎兒受到傷害但還沒死,可以用一把蔥加水煮來吃,出了汗就會好。如果胎兒已經死了,過一會兒就會自然排出。如果沒排出,可以加生薑、蘇葉,但不要輕易使用發汗的藥物。如果使用發汗藥,不僅會導致流產,還可能危及母親的生命。只有蔥白香豉湯、香蘇散可以解除邪氣,又可以安胎。孕婦在流行溫病或傷寒邪氣侵犯時,熱毒逼迫胎兒,應該立即服用《千金方》的石膏大青湯來急救,或許可以保住胎兒。
如果拖延就無法救治。所有懷孕期間發生的傳染病,與傷寒陽明腑實證,出現便秘,都必須立刻通便,才不會損害胎兒。如果大便自己順利排出,那是真氣下泄,胎兒必定難保。只有大小便正常,才能知道身體裡沒有熱邪,這樣才不會傷害胎氣。
瘧疾
懷孕期間患上瘧疾,無論懷孕多久,都以安胎為主。而世上安胎最好的藥物,莫過於黃芩和白朮。胎兒是否安定,完全取決於母親的氣機是否調和。所以安胎要先安母親的氣,哪有母親的氣機失調,胎兒卻能安穩的道理呢?應該知道黃芩安胎,只適用於治療因熱盛導致的胎動不安。白朮只適用於治療脾虛不能保胎的情況。如果氣虛導致胎氣下墜,誤用黃芩,反而會使氣滯,胎氣不能正常運行。
誤用白朮,造成的傷害更難以言說。所謂先安母親的氣,是指要根據母親體型的胖瘦、氣血的偏盛來進行。如果孕婦體型豐滿、面色蒼白、肌肉結實,必定是濕氣痰液多,無論患上什麼疾病,都會表現出濕熱的本質,脈象多滑實有力,絕不會出現虛寒脈弱的情況。可以使用強力的化痰理氣藥來治療根本,然後再根據兼有的外邪症狀來開藥。治療方法可以用二陳湯隨經絡加透表藥,或合用小柴胡湯。
因為柴胡是治療瘧疾的引導藥,所以經常使用。但如果出現自汗過多、脈象微弱,或是發熱卻手腳冰涼的情況,就絕對不能使用柴胡,而應該使用建中湯、桂枝芍藥湯來收功。如果出現煩渴、脈象洪實、大便六七天不通,屬於陽明腑實的情況,應該使用涼膈散,去掉芒硝、大黃,加入新鮮首烏來調理。要明白體質強壯的人,其氣多滯澀,內外鬱積,大多是濕熱的問題,絕不會有虛寒的病症。如果原本體質就虛弱,
或是生病後才發生的,就必須調理脾胃、運行氣機,六君子湯是最適合的方劑。如果有痰食積滯,就加枳實、草果;體內有寒,就加炮薑;體表有風,就加桂枝;胎動不安、上逆,就加子芩;胎兒下墜,就加柴胡、加倍人參。人參是提升胎氣的聖藥。如果效果不明顯,還需要用補中益氣湯,加大劑量人參來提升胎氣。如果體內還有鬱積,就用枳實理中湯加柴胡、桂枝,表裡兼顧來治療。
至於瘧疾每天發作的時間、發作的早晚、白天發作還是晚上發作、寒熱的程度,以及飲食、排泄、活動、安危等情況,都和普通瘧疾沒有差別。總體來說,在病邪剛開始的時候,元氣還沒有消耗太多,疏風、祛痰、消食導滯,都是必須採用的。但必須用大劑量白朮來培護中焦,因為脾胃是一身的根本,只有脾胃強壯,才能承載各種病邪。最需要擔憂的情況,是在瘧疾發作三四次到六七次時,
這時病情最為嚴重。如果超過半個月,即使瘧疾纏綿不癒,邪熱也會逐漸衰退,可以不用擔心胎兒流產。也有瘧疾久治不癒導致氣血虛敗而小產的情況,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養治療。如果在瘧疾發作六七次後還沒有停止,就應該調和營氣、健脾。如果體質柔弱的人,即使有風邪,也不能單純使用發散的藥物,因為發散藥性升提,會導致胎氣上逆,造成嘔吐、氣喘、胸悶腹脹等問題。即使有食積,也不能過度使用降泄的藥物。